淺談國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的構建

才智咖 人氣:8.76K

論文關鍵詞:國中 課堂 互動討論教學模式

淺談國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的構建

論文摘要:本文基於國中物理教學現狀、現代教學理念、教學理論的啟示和對教學模式的研究,在多年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筆者嘗試建構了物理教學的互動討論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試圖將互動教學與互動理論有機結合起來,是對已有的教學模式的綜合與發展,對於鍛鍊學生的思維品質,從根本上緩解物理難學、物理難教的現狀,有積極意義是對素質模式的積極探索。
  
  一、國中物理互動討論教學方式的內涵特徵
  國中物理互動討論是一種微觀研究,它只注重觀察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相互影響、制約和期望的模式。它不僅在理論上超過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現實中的“學生特殊客體論”和“主導主體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互動討論教學模式主要解決的問題
  1.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重新審視課堂教學活動的性質,奠定“課堂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為了在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著力提高學生素質,開展互動討論的教學研究,可以優化課堂交往活動的形式,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討論,使學生個體得以藉助教學媒介(教材、教學手段和其他媒體)創造性地學習,從而使他們在主動、輕鬆的學習活動中提高綜合素質。
  三、國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1.巧妙設計問題,提出懸念。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強化學生參與教學的互動過程。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我們只注重教師,而很少給學生在學習知識時說話的機會。要使教師在課堂上起到組織輔助作用,讓學生動腦、動口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互動方式。
  2.重視實驗操作、模型製作,吸引學生參與。在國中物理教學中,通過合理的設計和安排,有許多機會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改變以往教學的講實驗、講模型的方法,把課堂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動手實驗等能力。
  ①加強學生實驗。加強學生實驗有助於提高實驗考試的科學性,保證實驗教學評價效果的客觀性和有效性,從而有助於改進實驗教學,大面積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促使廣大學生更好地達到課程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學生實驗要注意有層次性。例如:在八年級的開始教學中某些簡單的操作(如振動產生聲音、骨傳導等)交給學生去做;當教學進行到稍複雜點的實驗時,可把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分組實驗,再往後就可讓學生單獨進行實驗操作。這樣能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驗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造思維能力。同時,能真正落實互動的課堂教學的精髓,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②進行模型的製作。物理教學中有些規律、概念較難講清楚,學生理解較困難,如果發動學生的動手製作一些模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創造一個抽象到直觀、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活動,就會使問題迎刃而解。例如:在進行八年級的“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光的反射和折射圖案,讓學生做光的反射和折射模型、自制簡易照相機等,在課堂上讓學生互相比較、組合,很快就會弄清上述規律的本質。
  ③優化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促進學生參與教學互動過程。讓學生觀察實驗操作、現象,觀看錄影、投影、掛圖等都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在實踐中學生看得準,看得細,善於捕捉觀察重點,並由觀察結果中得出結論。而如何在教學中真正讓學生“動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對於國中物理教學來說,優化演示實驗是一種好途徑。演示實驗既生動、直觀、有趣,又強烈地刺激了學生的感觀,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參與意識,取得了演示實驗的最佳效果。
  3.採用積極評價,激勵學生參與。國中學生的自尊心特強,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融入到教學中,肯定他們的成功,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溫暖,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當“拉拉隊”的角色,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併為之喝彩。教師更要愛護學生的參與熱情,對學生的參與進行評價;對某些學生的失誤不要過分地指責;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國中學生有爭強好勝、表現自我、不甘落後的特徵,利用這些特徵可以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
  四、案例分析——“物體的浮沉”
  1.教師創設情境,設計問題。
  演示實驗1:將雞蛋放入清水中,在清水中加鹽。
  學生觀察現象,引匯出問題:實驗中雞蛋所受浮力是否變化?是什麼改變了雞蛋所受的浮力?
  演示實驗2:彈簧測力計下方掛著一個金屬塊,第一次將金屬塊浸沒水中,第二次將金屬塊一半沒入水中。
  學生彈簧測力計的指數,引導思考:實驗中金屬塊的浮力變化了嗎?如有變化,金屬塊所受的浮力改變的原因探析。
  教師啟發點撥:兩次金屬塊浸在水中的體積不同,這個體積物中把它叫做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問題:物體所受浮沉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要求:組際討論,並說出猜想的依據。
  (二)小組討論,提出猜想
  在學生對某一物理規律進行探究時,需設計實驗去觀察與研究和問題有關的各種現象,再運用抽象思維和科學歸納的方法獲得能反映事物本質的共性,這樣的學習對於學生而言,難度很大,需要教師精心指導。問題提出後,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從多角度對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討論: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物質的密度、物體浸沒的深度、物體的形狀。
  (三)重視實驗操作,合作探究
  提出猜想後,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從多角度對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討論,對問題進行猜測、假設,提出初步的研究方案並展開討論(選用哪種實驗儀器和器材,先後測量哪些物理量,具體操作等),然後進行實驗探究。實驗前教師還要進行方法點撥:如何測浮力、如何設計表格以收集證據等。各小組明確任務,設計實驗並進行合理分工,進行實驗。
  (四)分析論證,組間交流交流討論
  小組討論是一種開放型的討論,但它並不是一個無序的、放任學生自由活動的討論過程,教師要適時調控。學生活動時,教師應該仔細觀察,必要時要參與學生的討論,把握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適時調控。合作學習接近尾聲,教師將小組活動還原為班級活動,由各小組呈現合作學習結果。
  反思:學生親歷了探究浮沉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通過協作、會話主動地建構知識,在活動中學生可以練習交流討論技能,滿足交流和交流討論的需要。對活動的評價可結合教師的觀察、個人自評、小組自評,進行綜合的評價,評價的重心為小組的交流討論情況。
  四、結論
  實踐證明,在互動討論學習中,通過學生互動討論後,不但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有效合作技能,而且學生學到的是自己理解的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學生由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影響,轉變為主動“學會”學習。這促進了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學會了科學方法,滲透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重視了學習的過程,更加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侯曉燕.國中物理教學中師生互動模式研究.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2.肖豔文.互動教育模式在國中物理課堂教學上應用策略研究.吉林教育,2009,(17).
  3.宋冰峰.中學物理的討論式教學.林區教學,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