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

才智咖 人氣:2.31W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
        迎著高中課程改革的滾滾洪流,我國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以素質教育為鮮明旗幟,拉開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才能樹立起地理素質教育的新旗幟。但素質教育在中國倡導了多年,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試制度和教材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沒有突破傳統的地理教學誤區。新一輪課程改革給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師要適應新的要求,需要重新定位,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面和教學技能,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研究新形勢下多樣化的學習思維和模式,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和技能。
        一、設定教學目標,明確學習內容
        課程目標又分為教師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目標兩種。教師通過預期的設計要讓學生明白通過教學將會達到什麼樣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設計教案中要花功夫,整個學習的流程、活動的設計、資料的應用、資訊的播放、問題的設定等都要經過思考,明確編寫的'目的性。在講授下節課前,可先將學習目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後的預習中先了解,在課堂講授後可以檢查學習目標,這樣的導向性學習和總結性小結可讓學生在學習中也能有的放矢。學案中給出的學習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師可設定懸念、佈置問題、捕捉生活常識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出目標,引導學生進行鍼對性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轉變思維模式,提高認知能力
        轉變教學思維,可以讓學生在教學中接受不同的模式訓練,也可以嘗試多樣化教學,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多樣的學習方法。思維模式的轉變,可以大大地深化學習的層次,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頭腦共識也能很好地展示課程內容,融學習、娛樂、引導、激發為一體,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例如,在講“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時,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發動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去搜集課程的相關資料,在課堂上,請各小組的學生上臺展示各自蒐集到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問題的圖片、資料、影像,並要求各小組依據收集的材料,反映存在的環境問題,指出該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危害,並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該環境問題的主要方法和途徑。同時,也可以運用一點時間展開討論,相信這樣的課堂學生們都非常活躍、各抒己見。同時通過師生的互動教學、同學之間的討論可進一步拓寬知識視野,提高認知感悟能力。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資訊化的發展使得多媒體教學成為現實,影音播放、動畫模擬等多媒體技術對教學活動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可以成為教師的好幫手。在教學中可藉助地理模型、地球儀、地理掛圖等直觀教具,尤其可藉助投影、電視錄影、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地理知識,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新課改的背景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扣住教學目標,以此為依據創設情境。首先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就是啟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勇於創新,培養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地理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世界自然帶分佈規律”時,師生共繪“理想大陸自然帶模式圖”,邊講邊引導讀圖,設疑問難:①低緯度或高緯度地區為何緯度地帶性明顯?②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為何在南半球相同緯度沒有分佈?屬何種分佈規律?③中緯地區為何經度地帶性明顯?④熱帶雨林帶為何在大陸東岸向高緯延伸?教師在設問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鼓勵並引導學生多看書、多構思、多畫圖,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啟發和點撥,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展開學習,並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相關的問題。       四、注重延伸教學,培育創新精神
        創新教學、創新學習也是新課程對地理教學的內在要求,教師在關注學生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識內容的實際情況出發,對症下藥,因材施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掌握知識,並不斷提高,同時也滿足學生的內在需要。另外,在教學中,要注重延伸性教學,儘可能通過簡單明瞭的語言和道理讓學生明白,儘量收集一些時事熱點和生活中的地理小竅門,收集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進行突破性教學;同時也要強化教師對知識內容進行再次探索,達到“點、線、面、體”的統一,以便提升自身的知識和技能。
        五、開展第二課堂,強化社會實踐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可成立課外活動小組,有針對性地佈置課外作業;也可以利用業餘時間把學生帶出校園到臨近的工廠參觀,注重開展第二課堂,力求把課本知識寓於各種活動中,幫助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如在講授《亞洲季風氣候的成因》時,從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入手,事先按不同任務安排給學生,讓學生分組觀測一天內沙子和水在早、中、晚三個時段的氣溫,通過仔細觀察沙子和水的溫差變化,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為教學亞洲季風氣候的成因設下鋪墊,也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總之,新課程下高中地理的有效性教學要求教師在發揮自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遵循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融入多學科的知識;同時也可以運用多學科的思維進行創新性學習,相信一定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真正讓學生進行有效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