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思考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3W

論文關鍵詞:會計 教學模式改革 就業導向

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思考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付會計專業的課程設定與教學模式進行幾個方面的探索,包括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前期教材的準備、教師隊伍的建設、分層次教學、專案教學法的應用、綜合能力的培養等幾個問題。

2008年新華社全文播發的《中國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加快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路,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廣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當前,國家對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十分重視,這也對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等職業教育要辦好,辦出特色,為農村建設輸送技術應用型人才,必須要適應新形勢,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一、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

中職生的學習能力差異較大,成績差的學生在學習中經歷過很多挫折,缺乏信心,認為自己學什麼都不會:而成績好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強,只靠死記硬背,老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缺乏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二)傳統的教學模式,教材與實際脫節,不能促進學生的“零距離就業”。

現在學生學習的部分會計教材與實際脫節,表現為: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會計專業與經濟緊密相關,知識更新速度快,而中職的教材內容陳舊,跟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不利於學生的就業。另一方面,學生在學校裡,平時只學習專業知識,接觸企業、社會的機會較少,職業的道德、職業態度以及就業能力欠缺。

(三)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系統理論為主,內容枯燥。

現有的會計課程設定主要是按照系統的理論來設定,每門課都有大量的理論知識。教師每天在教室裡講授枯燥的理論,導致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

(四)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踐操作時間少,過於集中,不利於學生掌握會計各崗位的工作。

目前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每個學校都很重視實習實訓。如我校每年都安排學生實習。但是筆者發現在全部教學內容結束後再進行實習,由於學生所學的很多知識已經遺忘,並且因為時間的安排,學生不可能一一複習,這導致出現老師教,學生做,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現象。同時在實習的過程中,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統一的時間內完成實習,各種業務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再到賬簿登記,最後到會計報表,所有崗位的工作都由學生一人完成,這樣不利於學生對各崗位工作的掌握。

二、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具體架構

(一)學生培養的總體目標。

中職學校主要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以及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的藍領工人。根據我們的調查,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商場收銀、企業出納、小企業會計、倉庫保管員以及保險員等工作。為了使學生畢業後能成功就業,並可持續發展,我校設立了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位,以會計崗位工作專案教學為主體,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的總體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具體設計。

在具體設計中,做到四分:分年級,分模組,分崗位,分目標。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模組,設定不同的崗位工作,達到不同的培養目標。(見下表)

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不但能學會會計專業的技能,還具備很強的綜合能力;不但能取得職業高中畢業證書,而且還取得各種技能證書:不但能夠就業,還能夠安心工作,提升發展。

(三)教學效果的評價。

為了更好更科學地評價學生,我校在評價學生時採用學分制。只要學生各科總學分達到學校規定的標準就可畢業。在學分設計上,每科根據總課時確定該科的最高學分,再根據學生考試的成績設定分段學分。如固定資產崗位的總學為6分,成績100分的學生得6分,成績99—80分的學生得5分,成績79—60分的學生得4分,成績60分以下的學生要補考,補考通過的學生得4分。採用學分制主要是考慮到中職生的特點,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學生不會因為一兩科成績不佳而放棄學習,反而會在自己有優勢的科目更加努力。

此外,還可採用多種的考試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

(1)理論和實操相結合的考試(理論佔30%,實操佔70%),如會計電算化會計崗位的考核;

(2)只進行實操考試,如大多數崗位的每個專案的考核,在崗位考核中可結合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過程佔40%,結果佔60%);

(3)口試,如人際溝通與禮儀與就業面試指導的考核;

(4)報告,如畢業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的考核:

(5)證書,如計算機基礎和辦稅員崗位的考核。

三、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中的注意事項

(一)完成前期教材的準備,是實行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關鍵。

在實行崗位工作專案模組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有校本教材。因為現在很多的教材都是以系統理論為主的,練習和作業都比較少,不適合職中生使用。在校本教材的編寫中,應以理論簡單、直接、精簡為原則,注重實踐操作。教材編寫的內容可主要包括:

(1)準備的理論知識;

(2)需要的工具;

(3)專案的任務;

(4)操作的具體步驟:

(5)考核要求;

(6)擴充套件訓練:

(7)作業。

同時,教材還要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補充,隨著知識的更新要不斷地進行修改。這樣的教材才更適合學生使用,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實行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保證。

教師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高水平的教師才能教出優秀的學生。會計崗位工作專案教學要求教師不但有理論的基礎,還要有實踐的操作能力,因此在實施改革前要對會計專業教師進行崗前培訓。首先,教師應具有:

(1)會計從業資格證;

(2)雙師型教師,除有會計專業的教師證外,還要有會計技術資格證;

(3)電算化工作崗位的任課教師還應該是雙專業型教師,有計算機等級證書和辦公軟體證書等。

其次,教師要深入公司、企業調研學習,做到與企業無縫接軌,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最後,教師教學的崗位不宜頻繁更換,應該通過在一個固定崗位上的學習—教學—再學習—再教學的迴圈,使教師成為每個會計崗位上的教學專家。

(三)進行分層次教學,保證學生順利獲得資格證書。

由於中職生的學習差異較大,要想讓每個學生順利取得資格證書必須要進行分層次教學。在考證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進度要根據中等生來確定,要對學生進行扶差。對於第一次沒有通過資格證考試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尋找原因,找出問題的根源。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他們在下一次的考試中順利通過。

(四)運用專案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崗位工作。

在崗位工作專案模組中,每個崗位都有若干個小專案,每個專案都可以運用專案的教學方法。專案即是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按照企業的實際工作完整的程式完成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完成任務的過程,少理論,多實踐,邊理論,邊實踐,理論與實踐技能相融合。通過專案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