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會計類課程教學改革模式的創新思考論文

才智咖 人氣:8.85K

會計專業一直以來都是社會中熱門的專業,是很多財經類院校必設的一個專業,尤其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會計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對會計人員的能力以及未來就業單位的經營情況都產生著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國很多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中依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很多高校的會計專業的教學仍然採取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採取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教學,以教師作為教學的中心,以書本為課程教學的參考。在這種會計專業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被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性並不高,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缺少必要的計劃,缺少一定的獨立能力,更別說踐行一定的創新行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的需求相違背,所以,高校必須要認識到這種問題,及時對會計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為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培養出更多的綜合性人才。

高校會計類課程教學改革模式的創新思考論文

一、高校會計類課程教學創新模式概述

課程教學的創新模式是一種基於某種特定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等提出的具有穩定性、典型性的教學方式,其中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應用在教學的全過程,並且其教學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教學體系。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是在教育改革下提出的素質教育新的要求,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是在民主合作的教學關係基礎之下,將導學的教學方式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並且憑藉教學很多因素的優化組合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綜合素質。而會計專業是很多高校開設的一門專業,特別是財經類的院校,而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也是屬於高校教學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是高校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學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綜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1]。所以,為了進一步培養出高素質的會計人員,高校必須要將教學領域的改革和創新作為工作的出發點,積極主動地對會計類專業的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二、高校會計類課程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

1教學內容落後

我們很多高校的會計類教學內容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只是將一種定論的東西傳授給學生們,很多課堂傳授的會計知識都是有一定的框架和模式,對於那些會計知識可能涉及到的經濟知識、會計原理以及可以選擇的方法都很少涉及到。

2教學方法陳舊

目前很多高校的會計類課程教學受到過去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仍然以教師作為教學的中心,以書本為課程教學的參考,在這種會計專業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被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性並不高,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形成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狀態。教師成為了知識的.絕對主導,成為知識的絕對權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被大大削弱了。

3教學實踐形式單一

很多高校會計類的教學實踐中存在著內容和形式單一的問題,教學實踐的範圍很小,一般只涉及到財務會計、基礎會計等有關的實踐內容,不同行業的會計知識以及實踐、國際會計的內容以及實踐等都比較少,並且其實踐的方式還是繼續停留在會計核算的方面,其會計實踐和企業實踐的會計業務內容出現了些許的差異,缺少一定的與企業實際會計業務相連線的環節。比如在高校會計類教學實踐中缺少企業真實預測資金、控制、決策、考核和分析等方面的內容,有關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實踐的能力沒有過多的重視。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也一直採用的是過去比較陳舊的教學案例,沒有依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實際經貿案列進行及時的擴充。

4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儘管很多高校已經開始對會計類專業進行了相關的改革,也加大了教學實踐的力度,但是由於很多因素的影響,造成部分高校的會計類專業課程教學的成效並不高,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相脫離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一些高校內開展的會計模擬教學實驗即使已經採取了模擬模擬的模式,但是應用的實驗資料和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並不高,教學實驗的結果並不很理想。高校也開展了與校外企業合作的實踐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也彌補了校內實踐的不足,但還是存在著實習單位較少,學生數量較多的問題,校外實踐的機會比較有限。有的會計類的學生即使有機會進入企業進行實踐,但是有些學生得到的實踐機會並不是和本專業有關的,實習企業給予學生動手的機會並不多,難以實現學校的實踐目標。

5知識面狹窄、功底不牢固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會計類專業的劃分存在著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專業的劃分過於細緻,所以很多會計人員的知識體系、知識面以及理論基礎知識比較匱乏,經常會出現工作中後勁不足的問題。高校會計類專業的學生在進入課程學習之後,很難有自主選擇學習課程的自由,對其他科目知識的學習機會也很少,很難將其他科目的知識融合在會計知識體系中去,學生其他方面的知識較為匱乏,在解決一些複雜的會計知識問題中經常會應用到其他方面的知識,由於學生的基礎功底不牢固,難免會出現很多的困難。

三、高校會計類課程教學改革模式創新的策略

1更新教學方法的理念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教學方法是教學中所採取的教學手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主要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教師教學的方法,而筆者卻認為,教學方法其實更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們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所綜合採取的各種形式的手段,其中不僅應該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教師教學的方法,還應該包括教師和學生對教學方法的相互適應和相互接納[2]。所以說,高校會計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首要任務就是更新教學方法的理念。針對上述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陳舊的問題,高校應該形成一種多元化的會計類課程教學的觀念,不僅要兼顧到教學的方法,還要兼顧到對教學方法的研究。高校會計教學不能只是停留在課程中,還應該立足於學校、立足於企業、立足於社會,真正形成一個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學大課堂,在向別人學習、在向企業學習、在向社會學習的教學背景下,促使會計類課程教學能夠協調“天”(知識經驗和理論),“地”(實踐和就業)、“人”(不同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等之間的關係,儘可能地保持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是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需求,也是在終身學習理論背景下對綜合性人才的基本需要。會計類教學培養的學生是具有實踐性和務實效能力的人,在教學實踐中或者就業中使自己的綜合會計業務能力不斷提升,其過程不僅需要課堂教學的支援,還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在教師教和學生主動學習相互協調的過程中不斷形成自身特有的特質和能力[3]。因此,高校會計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中要力求理念上的變化,正確把握教師教和學生學之間的關係,教師的課堂教學始終不能落下,反而要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能夠相互融合和貫通,真正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真正解決“教師會計教學困難、學生學習會計困難、會計工作困難”的難題。

2明確教學方法的思路

高校在確定教學方法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之後,其教學方法的選擇極為的重要,它決定著會計類教學目標是否能夠實現。高校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需要建立在教學方法的理念、思想和原則的基礎之上,然後再確定教學方法的程式和思路。所以,在素質教育個性化發展的要求下,高校的會計類課程教學需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長、善於利用學生的長處,克服學生的缺點,在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相應”和“教學相長”的教學步驟。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是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等在教學過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對教學資源的整理中不斷進行的創新性活動,最終實現會計教學質量的進步和優化;第二個方面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幾者在教學過程中的相互選擇,在會計類課程教學的程序中,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很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並實現因時、因地地對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不能只是將固定的教學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形式不能死板和固定,必須要認識到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以學生的實際需要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教師需要善於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要在引導的方式上下功夫,進行不斷的研究,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科學的知識,形成具有特色的學習方式,真正地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夠共同進步,互相成長;高校教師們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成分的整理,賦予教學資源更多的生機和活力,採用師生互動式的教學模式,為會計類專業的學生構建更多的學習的平臺和資源,同時也要拓展教師和學生們之間的“教學”和“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使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形成一種良性和諧的互動模式。

3創新教學方法

隨著市場經濟中競爭的愈演愈烈,高校每年的生源數量也是逐漸上升,高校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還需要從根本上實現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和管理服務格局的層次化。所以,高校在會計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創新需要從三個方面實現,這三個方面分別是促使會計課程教學的內涵從狹義向廣義方面轉變、促使會計教育目標從單一化向多元化方向轉變,促使會計課程教學模式由單邊性向多邊性方向轉變[4]。狹義角度下的會計課程教學,它是指傳統模式下的課程教學,是指正規高等院校開設的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教學和會計工作崗位或者業務進行的培訓,狹義角度下的會計課程教學的主要特徵就是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學習而獲取專門的學歷文憑或者是資格證書,學生主要出於社會經濟發展和自身發展進行學習、考試,其中週期性、功利性、被動性比較突出。而在廣義角度下的會計課程教學除了上述提到的狹義的課程教學,其中還包括一些學生自我提升、自我充實的成分在內,廣義下的會計課程教學的目標也不只是為了獲取學歷文憑或者是資格證書,還需要在教學目標中不斷完善開拓新視野、增強專業技能的內容。會計課程教學的形式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可以包括自學、培訓、考察的形式,其學習結果的考核除了一般的卷面形式,還需要不斷採取多種多方面的考核,比如崗位服務的適應程度、社會就業能力、業務工作的完成程度等,促使教學評價向形成性評價的模式轉變,這個過程中的自主性、自由性、靈活度程度較高。

4拓展教學方法的內涵

高校會計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需要不斷拓展教學方法的內涵,創新因材施教、因時因地教學的具體模式和方法。首先,高校會計課程教學要不斷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做到因人施教。高校中的會計類專業學生的數量很大,他們的心理、生理、性格、家庭、學習程度等方面都是千差萬別的,而且他們的思維方式、自主能力、學習方式和學習目標等都是不同的。所以,高校的課程教學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不同的教學計劃,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和實現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增強教學和學習的互動性;其次,教師們也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善於使用網路多媒體教學軟體,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在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中要重點突出學生多方面的表現。與此同時,學生也需要做好學習的計劃、學習的筆記、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等,對自己的學習提出嚴格的要求。

四、總結

高校會計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國用人單位穩定發展的需求,它不僅是一個理論性的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實際的問題,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視。所以,高校應該對會計類課程教學進行不斷的主動探索和研究,從教學方式的理念和內涵入手,採取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實現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周強,張小紅.略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實現途徑[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6).

[2]劉玲藝.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對策[J].科技資訊,2010(5).

[3]王勳.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9(1).

[4]趙貴臻.如何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幾點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