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體育課程改革與思考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4W

摘 要:普通高中體育課程標準(以後:簡稱新課標)改革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課題,而現行的體育教學模式存在著諸多弊端,已不能滿足社會和學生的需要。筆者認為為適應課改的新形勢,改革初期教師應著重從教材、教學及考評三個方面入手,才能在實踐中應對新課標,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

高中體育課程改革與思考論文

 關鍵詞:體育課程改革; 思考; 教材; 教學; 考評

新課標的改革是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需要全體體育教師積極參與的系統工程。體育課程的改革,特別是新課標施行後的效果,最終要通過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來落實與體現。因此,筆者認為為適應課改的新形勢,改革初期教師應著重從教材、教學及考評三個方面入手,才能在實踐中應對新課標,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對新教材的認識

傳統的教材體系比較僵化、陳舊,教師只能依綱實施,照搬照教。而新教材是從學生的願望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景出發,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

新教材把體育教學分成了三大塊:基礎理論部分、必修內容、選修內容。

1. 體育基礎理論課

體育基礎理論課把學習內容分為了四個方面:

①對體育課堂常規的學習。一方面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過程中的規範和要求,另一方面,讓學生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②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根據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為終生鍛鍊奠定基礎。

③加強“體育與健康”的教育。在原先體育課程的基礎上融入健康教育有關內容,如青春期發育問題、疾病與預防、良好的生活習慣、營養問題等等。

④重視體育保健知識的講解。使學生能正確、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並養成習慣自覺運用保健知識,減少體育運動中的意外傷害事故。

2.必修課

主要是對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如跑、跳、投、單槓、技巧等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技能與方法,培養其反應能力、協調能力等,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3.選修課

它是學校體育教學最能體現素質教育的部分。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適當的內容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選修課也是最具挑戰性的一項工作,它要求教師具備全面的素質,如掌握各種運動技能技巧、具備相應的教育機智及教學組織能力等。

二、教學的要求與認識

新課標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依據,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理念,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這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關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教學物件實施科學有效的教學形式,有目的地增強和發展學生的現代性、有效性、能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人格,把學生作為有思想、有個性、有情感、有意識的人來培養。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引導學生在教育活動中進行能力、創造和自主地學習,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學會生活、學會健身、學會審美等。注重學生的心理,教學中循循善誘,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進行活動練習,在練習中抓學生學習的敏感點,及時點撥釋疑;抓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以點帶面;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特長;抓好場地器材的佈置,激發學生主動練習的熱情;抓學生和諧的人際氛圍,在民主的氣氛下完成練習。教師也應積極地參與到學生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同樣的好奇、同樣的興趣、同樣的激情、同樣的行為,共同創出一個良好、和諧的育人環境。

在落實貫徹新課標的同時,我們應清醒地意識並改變一些理念。新課標中選修專案是憑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而自由選擇,但選修專案的學習不等於就是快樂體育,不是嘻嘻哈哈上體育課,還要著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以免進入思想誤區,淡化或放棄體育課的“三基"教學。應深刻認識到體育課的“三基”教學是學校體育貫徹“健康第一”的方法與措施。“快樂體育”是學校體育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與手段,不是學校體育課的最終目的,不能把體育中已有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方法要求變成以快樂為主要目的遊戲活動。

三、對評價規則的建議

筆者認為評價的功能應以激勵學生為主,以學生的進步標準實施評價,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可採用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不僅看學期結束時的體育測試成績,也要看學生的進步幅度、學習態度,通過學生的體能、運動技能、學習態度和行為、情感和意志、合作與交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應該把學生的考核分成兩個部分:

1.過程性評價

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如學習態度、參與程度、進步幅度等進行分析評價。通過過程評價,及時反應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出有效解決的措施,及時矯正學生不好的體育學習行為,從而達到促進學生不斷進步的目的。

2.結果性評價

即對體育教學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及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的評價,可細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基礎理論知識在學生的體育活動中起指導作用,佔總成績的20%。

②必修課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但並不是課程最主要的部分,佔30%。

③選修課培養了學生的多方面能力,是實踐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應占40%。

④學習參與和學習常規佔10%。

各部分均採用自評和教師考評相結合的方式,最後教師給學生計算出一個綜合的成績。在此基礎上,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按適當比例綜合形成學生的等級成績,給出終結性評語。對學習好的記優,對部分表現差的學生通過評議,指出其不足,使其明確努力的方向。只要學習態度認真,參與積極性高,全部評為合格,以激發其自信心和上進心,使其成為學生髮展的動力。

總之,體育課程的改革要在教材的基礎上努力尋找到師生雙邊活動的最佳結合點,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教師與學生、教與學、學習與鍛鍊的關係,充分發揮教和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為不同發展方向、不同發展層次、不同個性特長的學生拓展新的學習空間,形成“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學習環境,同時採用科學的考評方式,從素質教育的角度評價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從而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最終達到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肖明善,袁世龍.《內蒙古體育科技》2007年 第4期.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全一冊.

[3]宋學光.《中國學校體育》2005年 第6期.

[4]杜曉鋒.《內蒙古體育科技》2008年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