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商譽對會計資訊質量的影響

才智咖 人氣:2.52W
試析商譽對會計資訊質量的影響


  【論文摘要】商譽一直是會計理論和實務界關注的焦點,隨著全球性的企業合併愈演愈烈,商譽確認問題越來越迫切的牽動著整個會計理論及實務界。商譽的確認帶來了一系列的會計問題,其中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商譽確認對會計報表所傳遞的會計資訊的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是通過會計資訊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瞭解的,這些資訊的好壞優劣將直接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所做出的決策。本文對2007年上市公司中確認的商譽進行了實證研究,認為商譽確認對會計資訊產生了影響,與企業價值具有正相關關係,由於2007年上市公司首次確認商譽,對股價影響的檢驗未達到顯著水平,但從修證的Ohlson模型中證明了固定資產在總資產中比例的提高會使股票的市場價格降低,從另一方面印證了無形資產甚至商譽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商譽;會計資訊;相關性
  
  商譽一直是有關各方關注的焦點,隨著全球性的企業合併愈演愈烈,商譽問題一直牽動著整個會計理論及實務界。會計資訊的使用者從會計報表以及其它會計資訊載體中獲得所要的資訊,這些資訊的好壞優劣將直接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所做出的決策。因此,會計資訊質量也必然成為會計理論及實務界所關注的焦點。本文運用規範和實證相結合的方法,綜合考查會計報表中商譽確認對會計資訊質量的影響,以及企業商譽對企業價值的關係。

  一、商譽的基本理論

  會計學中對商譽理解有著多種觀點,不同的觀點反映了商譽的不同的性質。二十世紀40年代以來,隨著會計界對商譽問題的日益關注和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在會計界逐漸形成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商譽觀點,即商譽會計的“三元理論”:超額收益論、剩餘價值論和無形資源論,它們也構成了各自對商譽定義的理論基礎。
  (一)超額收益論
  超額收益論的認為,商譽就是企業超額盈利的那部分價值。一個企業生產經營的最終目的是獲取利潤,而擁有資產則是企業獲取利潤的前提條件。商譽是一項資產,能使企業具有未來的發展潛力或使企業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雖然它不像廠房、機器裝置那樣看得見、摸得著,但對企業來講,卻實實在在能感受到其存在。實際上,企業獲取利潤的過程,是作為生產要素的各種有形和無形資產相互結合、共同作用的過程,很難從量上區分每個單項資產對企業盈利的貢獻。商譽這項無形資產是與企業整體結合在一起的,無法單獨辨認,但企業一旦擁有,卻能具有超過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商譽也就應由超額盈利來定義了。美國會計學家佩頓(Paton)1922年就曾指出:“商譽一詞在廣義上表示未來超額盈利的估計價值,確切地說,商譽從這一點上可以被定義為某一特定企業所能賺取的超額盈利的資本化價值,即超過具有相同資本投資的競爭者——‘正常企業’的盈利水平的那部分盈利。”
  (二)剩餘價值論
  剩餘價值論認為,商譽是企業總體價值與單項可辨認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價值的未來現金淨流量貼現值的差額。“剩餘價值”與“超額收益論”實質上是一脈相承的。“超額收益論”是從總體上理解商譽,由於未來超額利潤很難直接確定,要在實際工作中計量商譽則困難重重。人們便設想從能夠較準確計量的那些資產入手,即先確認單項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無形資產的未來現金淨流量的貼現值,再計算企業總體價值與這一價值的差額,將差額確認為商譽。佩頓認為“無形資產是一個剩餘價值,是公司的真實價值超過各種獨立的有形財產的真實價值的餘額……被單獨列入財產目錄中各種有形財產總價值低於公司真實資產的數額應表述為商譽。”
  (三)無形資源論
  無形資產論認為,商譽是由諸如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企業聲譽、廣泛的社會關係、卓越的管理隊伍和優秀的員工等構成,而這些都是看不見摸不著,且又無法入賬記錄其金額的,故商譽實際上是指企業上述各種未入帳的無形資源。正如her所說:“之所以商譽存在是由於資產代表的不僅僅是列示出來的有形資產。例如,‘特殊技能和知識’、‘極強的管理能力’、‘壟斷的地位’、‘良好的社會及企業關係’、‘好名稱和好聲望’、‘有利的形勢’、‘優秀的僱員’、‘貿易名稱’和‘已經建立起來的顧客網路’都是這類資產。這些資產的價值(通常認為是無形資產)就是商譽的價值。”
  “超額盈利觀”側重於說明商譽的經濟效用,即帶來超額盈利的能力;“剩餘價值觀”說明了商譽的計價形式;而“無形資源觀”則揭示了商譽的質的規定性,說明了商譽產生的原因與組成因素。三種對商譽認識的觀點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絡的,三者綜合起來才更好的說明了商譽這個特殊的無形資產的特點。
  根據各種商譽的理論,我們可以將其性質可以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商譽是一種企業所獨有的可在未來帶來超額收益的經濟資源;第二,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認為,企業在生產經營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各種支出都無不與商譽的形成有某種聯絡,從系統論的角度加強企業的全程管理和全員管理,是形成商譽的基礎與源泉;第三,商譽的價值會隨著企業經營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經營狀況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第四,商譽的形成和發揮,與企業的整體而不是某一要素有關,不能把它與其所依附的企業的其它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分割開來。

  二、會計資訊質量特徵

  會計資訊質量特徵是會計資訊所應達到的質量要求,是會計系統為達到會計目標而對會計資訊質量高低的約束,它包括財務會計目標在內的任何事物,本來是質與量的統一,著重研究財務報告目標資訊要求的質的方面,從而突出了資訊的有用性。進一步說,它主要回答:什麼樣的會計資訊才算有用或有助於決策。正如 FASB 所說,“會計資訊的質量特徵或質量的確定構成資訊有用性的成份。這樣,它們是在進行會計選擇時所應追求的質量標誌”。
  1980年5月FASB釋出的第2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會計資訊的質量特徵》(SFAC No.2: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第一次將會計資訊質量作為一個專門的研究專案系統地加以論述。SFAC No.2 沿襲了 ASOBAT 和Trueblood Report 的傳統,在決策有用性的目標下列舉和解釋了會計資訊質量的層次。“對決策有用性應該作為最重要的質量特徵。如果沒有有用性,就談不上從資訊中獲得足以抵償該項資訊所費成本的利益。”在這一最基本質量特徵的前提下,會計資訊還應具備一系列的其他質量特徵,其中最重要的質量是相關性與可靠性這兩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