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與三門峽有關的成語故事

才智咖 人氣:2.33W

 中流砥柱--與三門峽有關的成語故事

中流砥柱--與三門峽有關的成語故事

指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用來比喻在動盪艱難環境中巍然不動,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語出《晏子春秋·內篇諫下》“以入砥柱之中流”。北魏鸝道元《水經注·卷四·河水》:“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現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宋劉仙倫《賀新郎·壽王侍郎簡卿》:“緩急朝廷須公出,更作中流砥柱。”

相傳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將攔截黃河的大山劈開,留下三門、六峰。三門即鬼門、神門、人門,故曰三門峽。六峰為鬼門島、神門島、人門島、張公島、梳妝檯及砥柱島。冬天水淺的時候,砥柱露出水面兩丈多;洪水季節,砥柱只露出一個尖頂,看上去好像馬上就被洪水吞沒,驚險萬分。千百年來,無論是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沖刷,都沒能削減砥柱的身軀,砥柱一直力挽狂瀾,巍然屹立於黃河之中,如怒獅雄踞,剛強無畏,自古被喻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觀砥柱,寫下“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詩句,命大臣魏徵勒於砥柱之陰。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也為它寫了一首長詩,砥柱島上鐫刻了前四句:禹鑿鋒鋩石,巍峨直至今,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