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常用成語故事

才智咖 人氣:1.98W

在國小階段比較常用的成語故事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國小常用成語故事

國小常用成語故事一

【成語】: 奴顏婢膝

【拼音】: nú yán bì xī

【解釋】: 奴顏:奴才的臉,滿面諂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動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對人拍馬討好卑鄙無恥的樣子。

【成語故事】:

南宋時期,南宋與入侵的元兵交戰,而且因為宋朝的兵力不足,因此總是打敗仗,國家面臨了滅亡的危機。但是昏庸的宋朝皇帝卻仍然只顧享樂,而宰相賈似道則隱瞞敵情。大臣陳仲微知道情況十分嚴重便告訴皇帝說:高宗在位時,君臣都十分昏庸,敵人攻打進來時,那些人向敵人屈膝投降,就像奴才一樣滿臉堆笑,像婢女一樣跪下求饒。我們應該引以為戒啊!可是昏庸的宋君根本不放在心上,最後南宋還是滅亡了。

國小常用成語故事二

【成語】: 怒髮衝冠

【拼音】: nù fà chōng guān

【解釋】: 指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成語故事】:

戰國時,秦昭襄王聽說趙國有一塊很珍貴的國寶一一和氏璧,就寫信給趙惠王,說願意用十五座城與之交換。趙王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藺相如把璧獻給秦王后,發現秦王根本就沒有交付十五座城池的意思,於是就假說璧上有點小毛病要指給秦王看,趁機從秦王手中收回璧。這時藺相如靠近殿柱,憤怒得頭髮都豎直了,把帽子都頂起來了。他告訴秦王:如果你逼迫我,我的頭就和這璧玉一起碰碎在這柱子上!後來,藺相如終於使和氏璧完整地歸還了趙國。這個成語形容憤怒之極。

國小常用成語故事三

【成語】: 嘔心瀝血

【拼音】: ǒu xīn lì xuè

【解釋】: 嘔:吐;瀝:一滴一滴。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成語故事】:

唐朝著名的詩人李賀,七歲就開始寫詩做文章,才華橫溢。成年後,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只好把這苦悶的心情傾注在詩歌的'創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讓書童背一個袋子,只要一有靈感,想出幾句好詩,他就馬上記下來,回家後再重新整理、提煉。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

李賀在他短暫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餘首詩歌,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即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滴出血來寫文章。

後來人們常用嘔心瀝血比喻極度勞心苦思。

國小常用成語故事四

【成語】: 旁觀者清

【拼音】: 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釋】: 當事人被碰到的問題搞糊塗了,旁邊觀看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成語故事】:

“旁觀者清”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表示對同一事物,旁觀者比當事人看得更清楚更全面。

這個成語來源於《舊唐書.元行衝傳》,當局者為,傍觀見審。

唐朝有位很有學問的人,名叫元澹,字行衝。他撰寫的《魏典》三十篇,受到當時許多學者的稱讚。有一次,一位大臣上疏唐玄宗,請求把唐初名相魏徵修訂、整理的《禮記》列為儒家經典。唐玄宗覺得這個主意好,便命元行衝等人仔細校核,再加上註解。

過了一個時期,元行衝完成了任務,把魏徵的本子編成五十篇,並加了註解,呈送給玄宗。不料右丞相張說對這樣做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戴聖的本子使用到現在已近千年,東漢的鄭玄也為它加了註解,為什麼要改用魏徵的本子呢?玄宗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元行衝認為本子還是改換一下為好,他寫了一篇文章,起名《釋疑》,用來表明自己的觀點,這篇文章是採用客人和主人對話的形式寫成的。

客人問:“《禮記》這部書,究竟哪個編的好?”

主人答:“戴聖編的本子,從西漢到現在,已經過許多人的修訂、註解,矛盾之處很多。魏徵考慮到這個情況,對它進行了修訂、整理,哪知那些墨守成規的人竟會反對!”客人說:“就像下棋一樣,局中人反而迷糊,旁觀者倒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