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人的心態轉變

才智咖 人氣:2.05W

創業者簡介:杜江,原在四川華潤啤酒有限公司,12年啤酒銷售經驗,2006年5月與朋友合開了一家白酒貿易公司。

創業人的心態轉變

對我而言,第一個選擇是到外資啤酒企業——無投資風險、繼續打工、收入翻倍、工作輕車熟路:第二個選擇是和朋友一起創業——有風險、自己當股東、一定時期內收入更低。在極具誘惑和挑戰的“創業傳奇”引誘下,同時為了證明自己,我選擇了創業。當然,還是我所熟悉的酒水行業,唯一不同的是由啤酒轉到了白酒。

很多創業者都失敗了,“過把癮就死”似乎成了經理人創業的宿命。失敗的原因,我認為是經理人創業後,角色轉變了,但心態並沒有隨之調整過來。經理人創業,要做好以下八個心態的轉變。

1.保持良好心態——以老東家為榮。

許多經理人創業相當決絕,與原公司的領導及同事劃清界限,形同路人,甚至反目成仇,經營競晶,打擊原公司的業務。這種做法往往招致原公司上下一致抵制,直接導致或加速了創業失敗。

我從事啤酒銷售12年,在四川華潤啤酒工作8年多,對公司懷有深厚的感情,也深知華潤啤酒在四川及西南地區影響力巨大。

華潤啤酒在四川市場的綜合佔有率在80%左右,典型的相對壟斷。在川內,華潤產品在經銷商群體中有一呼百應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華潤良好的商譽和實力也非其他企業可以比擬。密佈在每一個縣的經銷商、銷售業務員、促銷員更是一張強大得可以讓對手窒息的網。

如果選擇與老東家對抗,無疑自取滅亡。因此,如何做到借船出海,是我首要考慮和麵對的問題。我以自己曾身為四川華潤啤酒的一員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也注意隨時宣傳、維護華潤的品牌形象。

以老東家為榮,不僅沒有造成人走茶涼的現象,而且為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首先,老同事給予的關心多了,老領導給予的支援多了;其次,當工作中有不懂的財務、法律,職能部門溝通協調問題,可以直接找老同事給予幫助,他們也不用擔心你會成為競爭對乎;再次,客戶對你的信任度迅速提高,客戶們不可能部認識和了解我,但華潤啤酒良好的商業信譽使他們感覺我值得信任。

2.心態轉變——曾經的地位、榮耀已不在。

創業的經理人最放不下的就是以前的各種榮耀和社會地位。一個無論走到哪裡都受到同事、客戶熱情接待的人,現在突然變成了求助者——以前是客戶找自己,現在是自己找客戶;以前同事、下屬萬事好商量、馬上解決,現在多數同事變成了普通朋友——幫不幫忙還得看對方的時間和交情深淺,一個“拖”字就可以消磨一切。以前客戶、同事說要如何如何支援、幫助,現在變成了:“今天我比較忙啊!還要開會,你的事情等幾天我幫你辦啊。”

雖然短時間內不會落得沒人理睬、沒人招呼,但是心理上巨大的落差和社會地位迅速轉變,需要很強的調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該低調的要低調,該奉承的要奉承、該請示彙報的要請示彙報——哪怕他們曾經是你的下屬。此時怨天尤人,大發世態炎涼、人走茶涼的牢騷,於事無補,還不如坦然接受——事實就是如此。

3.工作時間——8小時之外不再屬於自己。

時間不再像以前那麼充裕、 自由、可以自己安排。8個小時的時間轉瞬即逝,一天的工作還沒有頭緒又告結束。當別人下班後自己也許還在辦公室裡處理各種事務,也許還在跟客戶進行艱苦的談判,也許還在市場上做調查,搞鋪市、走終端、做陳列……當朋友和家人間起吃飯時,也只能用善意的欺騙來搪塞關心自己的人。

現在加班不再會被看成是被迫,8小時之外不再屬於你自己,躺在床上時還要總結和回憶是否還有事情沒有做完;眼皮不斷掙扎,明天的事情還必須計劃好。以前可以自由安排的業餘時間,已經被千頭萬緒的雜務填充得只剩下感慨——這麼多事要是能一天干完該有多好!

4.做好短期內經濟收入、生活水平下降的準備。

以前在公司裡,除了固定工資外還有住宿補助、生活補助、招待費支援,更有業務兼個人使用的'專用車輛。現在一切費用都變成了自己的投入,連自己領的工資部是自己的投入,不過是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要想讓新成立的小公司按大企業的標準支付工資,無異於殺雞取卵,加速滅亡。

自己創業的人,不能抱怨收入下降,你也找不到人抱怨。因為你既是創業者,又是企業員工之一,有責任和義務為企業做出犧牲、做出貢獻。短期的收入下降難免,也是必然和必須要接受的,只有把個人在經濟利益和生活水平下降方面所遭受到的損失,看成是應該為企業和股東們所做出的貢獻時,才能有更堅定的信心,取得良好的業績來提高每一個股東的分成——當然也包括自己。

5.節約從辦公室用品出發。

多數大企業出來的職業經理,第一個習慣就是喜歡講排場和氣勢。辦公室要寬敞明亮,辦公桌椅要現代時尚,辦公用品要高檔舒適,辦公裝置要國際名牌、一應俱全——電腦、列印、影印、傳真、掃描、裝訂、寬頻、投影等等;辦公室要鮮花點綴,名草名木搭配,就連桌上用的紙張、簽字筆和筆芯都要十分考究;辦公用專車更是少不了,管理層住所更是要各租一套,裝修要高檔,舒適、典雅;普通員工招募也是嚴要求、高標準,大專以下統統不要,清一色本科以上……只有這樣才像一家企業,才能有發展前途嘛!

1997年,幾位從企業離開的銷售老總合夥開了一家大型酒水貿易公司,併成為多家飲料、啤酒,白酒企業全川總經銷。幾位老總走在一起自然免不了排場和地位,一切配置都與原企業不相上下,在用車上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新企業一次性為5位老總、5位股東根據職務各購買了一輛全新業務兼私用公車,不論是上下班、業務走訪、還是外出就餐,回家探親都是各開各車,而事實上只需要一輛5座車就可以解決。而這些用車產生的一切費用,當然得由新公司來承擔了。

結果怎樣?新公司還沒有做成一單生意,貨進了不少、車買了不少,絕大部分資金還沒有產生效益就己消耗殆盡,導致企業運轉困難,優秀人才出走。一年時間不到,眾多以前對其看好的供應商紛紛中止了經銷權,追討貨款成了他們的第一要務。

所以,我主張節約從辦公室做起,即使你是大財團入股投資,也要從細節節約每一分錢。能先對付使用的先用,不能對付的可以買便宜的或二手辦公用品,待企業運轉正常了,再逐步更新也不遲。

招人也要理性,能不先招高階人才的先不招。高階人才如果在短期內看不到企業發展和進入正常運轉的希望,會很快再次跳槽,因為他們對企業和自己的要求都非常高,時間成本是他們必須考慮的。招人量力、量業績而行,讓管理人員兼做普通工作、讓優秀人才承擔更多更重的工作,是企業短期內節約成本、提升業績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6.忘記大手筆和長期戰略規劃。

吳總是我2002年以前的一位老領導,思路敏捷、喜歡談論戰略、分析事物清晰透徹、工作踏實勤奮、為人友善,在企業時深受下屬和員工敬重,都以他為榜樣為企業忘我地工作和付出。

吳總2002年上半年下海創業,由於專案選擇、運作方式及資金短缺等原因,很快就陷入困境,後雖再次調整專案、追加投入,也運營得比較艱難。我認為其失敗原因,除了常見的一些失誤外,最核心的問題是沒有找準企業及個人定位。

大人有大人的戰爭,兒童有兒童的過家家。同理,大企業有大企業的經營策略及管理制度,小企業有小企業的原則及做事方法。為自己的小企業找準適合的運作和管理模式,是所有職業經理最應該上的管理第一課

如果還抱著大企業的經營作風和管理思路去管理還處在成長期的小企業,問題就會層出不窮。大企業講究的是戰略規劃、穩健經營、作業標準程式化。小企業講究的是因地制宜、靈活多變、低成本、低費用、快速見效、快速盈利。

大企業的大手筆、大策劃,大戰略、大規劃在創業初期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你需要滿足股東們的要求:馬上盈利、馬上賺錢。長遠規劃和大手筆也許是他們下一個或幾個財政年度後才會關心的問題——等你經營的企業能“活”到那一天再說。

私營企業普遍的現象不是沒有戰略,而是沒有時間允許你去實現你所謂的戰略和巨集偉規劃,無論你的規劃和戰略多麼完美無缺,切實可行,只要不能在短期內實現盈利,後面的任何計劃都與你無緣。因為股東們更關心自己的投資什麼時候能夠產生回報和產生多少回報。私營企業股東們給你的時間及金錢都是要求迅速獲得回報的,沒有回報就只有走人——做夢去吧,繼續打工吧!

7.拋棄幻想,踏實幹好每一天。

所有創業者最愛做夢,幻想著企業在自己的帶領下如何迅速發展,如何黑馬般躥起,迅速成為一家本地區,本行業領先的企業;自己的產品要如何規劃、豐富;自己的人員要如何培訓管理;自己的企業要如何茁壯成長,避免失誤……如果是上帝,就可以直接點石成金了。

如果你把這些想法講給一位長期在商海中奮鬥,並有所成就的人,他會毫不猶豫告訴你:“你的想法很好,非常有前途。但是我們現在先不談這些,先把眼前這一件事幹好”。

“眼前這一件事”?的確,新辦企業的確只有一件事,哪就是如何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把貨款收回來,讓企業儘快盈利。只有幹好了“這一件事”,其他的事才有可能,否則都是幻想!

8.不要為自己預留後路。

和所有人一樣,離開自己為之奮鬥了十幾年的工作崗位和企業,出來自己創業,並且和朋友一起投下這麼多年來辛苦打工攢下來的積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承受力。幸運的話,你或許有一個資金相對雄厚的合夥人。但不管怎麼說,你都肩負著家人及朋友的無限寄託和希望。你的未來,也是他們的前途和生活依靠,你除了要面對複雜的商業競爭環境,還要面對家人和朋友的巨大期盼。所以,你幾乎沒有任何退路,只能想辦法走向成功。

但事實上,包括我在內,都心存僥倖:即使是自己創業失敗了,大不了再回去打工啊,三年之後又是條好漢!靜下心來時,不免捫心自問,我有幾個三年?家人、朋友能允許和承受我失敗嗎?幾年之後,我還是條好漢嗎?真的敢再次把辛苦攢下來的積蓄投入創業嗎?

所以,即使你肯定自己創業失敗後,能再次回到原公司或者類似崗位,收入也不會少,但你還是要堅定信念,一定要以100%的投入來爭取成功,不要為自己預留退路。如果你創業失敗,你會給家人和朋友帶來巨大的痛苦和傷害,因為他們曾經完全信任你。記住,你已不再是職業經理人,你是追求利潤和回報的投資者。

TAGS: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