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導致創業成功率降低?不是資本難找,而是資本太廉價

才智咖 人氣:1.05W

資本的廉價和易得對於創業公司並非完全是好事。並且需要認清,資本的力量是有限的,實體生意的不好做已經用事實說明了這一點。

是什麼導致創業成功率降低?不是資本難找,而是資本太廉價

很多人認為,現在處於資本的寒冬期,這造成了創業公司大面積倒閉。此次資本寒冬可以追溯至去年的這個時候,然而我們認為,所謂的資本寒冬只是與前兩年的對比的結果。從長期來看,對於創業來講,資本並不難獲得,相對而言資本是非常廉價的。資本的廉價讓創業成為一種潮流,催生了泡沫,這是導致創業失敗率較高的原因之一。另外,廉價的資本使創業公司缺乏創新,習慣於用“錢”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更高效的運營手段和更富創意的營銷方法,這是值得警惕的。

1、為什麼資本越來越廉價

如果我們知道當年聯邦快遞以不到一億美金的融資打破了華爾街的記錄,谷歌上市前融資不過19億美元,那麼現在動不動就幾億美元的A/B輪融資確實太高了,即使在忽略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並且,創業公司的虧損也水漲船高,Uber一個季度的虧損就超過了亞馬遜上市後虧損的年度最高額,這種資本競備是罕見的,但現在卻見怪不怪了。

就中國市場而言,資本的廉價是因為投資的機會的減少,從而使大量資本流入風險投資領域。一方面,樓市、股市目前沒有太多投資機會,很多實體企業也面臨轉型困境,總體來講各行各業的感覺是生意難做。這種情況就造成了很多民間資本有錢但無處投資的困境。網際網路金融的蓬勃發展也體現了這一點,這其實是民間借貸的升級,冠以P2P等名義的投資渠道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部分資金也進入了風險投資這一高收益的行業,比如,明星、主播等都跨界做起了投資,這在去年得到了全面體現,繁榮景象可見一斑。但是,風險投資不僅有著高收益,還是高門檻和高風險的行業,外行的進入只是看重了收益,而低估了風險。所以我們預測,3、5年之後,這一波風投將會面臨集體退出的危險。

風投的繁榮與政策的鼓勵是分不開的,資本進入風投部分原因也是實體生意不太好做,於是很多人把創業和投資的繁榮歸因於整體經濟的不景氣。但是,我們卻提出了不同意見。整體經濟的不景氣主要是體現在部分工業產能的過剩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降低,而這僅僅佔經濟的一小部分。如果我們走向街頭,將會發現,無論是餐飲還是酒店,或者是其他實體門店,商品質量明顯提高,服務水平也明顯提升了檔次,各類公司的售後服務遠比前幾年要好得多。現在的餐飲店大多更加規範,甚至實現了標準化,連鎖的越來越多了,而那種沒有特色的夫妻店和個體經營卻越來越少了。而那些前些年專注於公款消費的高檔消費現在也向普通民眾敞開了大門並且價格親民。

因此,我們認為,實體經濟不好做並不是因為經濟不景氣,而是因為競爭更加激烈了,即由傳統的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或可稱為消費升級。前些年那種隨便投點錢開個餐館或者洗衣店,然後僱人打理就能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就是大多數人所謂的生意難做。與此同時,一批有著先進經營理念的新型企業正應運而生,通過迎合消費者喜好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而生意越來越好。從理論上來講,這是由於資本的充裕和廉價導致資本的邊際效應遞減,而管理理念和經營手段等的效應不斷顯示出來。這對創業公司的啟示是,資本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廉價的資本使創業者忽視了這一點。

2、創業者越來越向“錢”看

對創業的鼓勵讓眾多潛在創業者看到了創業成功後的光鮮。金錢和名譽的誘惑激起了創業者對金錢的渴望,很多創業者創業就是奔著融資去的,還有的是騙取各種政策,撈一筆就撤。資本市場的繁榮也將這一情況放大,為了拿到融資很多創業者開始製造各種噱頭,90後、95後顯然不夠用了,有創始人竟然自稱92後…

因此,很多創業者從一開始就沒有所謂的初心,更不是為了實現社會價值,而僅僅是為了錢,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部分投機者卻要改變世界(在這裡我推薦一本書《如何改變世界》,讓他們瞭解一下真正的改變世界該怎麼做)最終實現實現去敲鐘的夢想。於是,那種僅僅是為了興趣就做一個專案,甚至沒有融資訴求的創業者越來越少,或者說被稀釋在了創業大潮中。

但是,很明顯的是,資本市場的繁榮使大部分人都略顯浮躁。在融資之後,創業公司就需要用資本來回報,於是開始製造各種新的或不存在的需求。比如,對知識開始收費,這在之前是很難想象的。而在現在的共享經濟之下,09年大雪時期以綠絲帶出名的免費順風車被動態計價的專車取代了,並且把“坐地起價”描述得如此合理。為什麼專車在部分國家行不通,因為有些國家本來就有免費搭車的傳統。

創業不再存粹,為了尋找可能的機會,很多人開始把一切都金錢化,比如名聲。白巖鬆在里約奧運會期間充分展示了作為段子手的實力,運動員傅園慧也體現了作為表情包的魅力,於是很多人紛紛為他們出謀劃策。誠然,白巖鬆去創業肯定會拿到可觀的投資,但是這忽略了一點,即金錢並非人的唯一追求。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可以通過授權的'方式發展快餐,短期賺取暴利,甚至融資上市,但是這算成功嗎?事實上,這也是對品牌價值的提前透支而已。

3、資本的廉價導致資本以外的要素被忽視

為什麼補貼在各行業內盛行?為什麼出現了掃碼一條街而有創意的推廣方法越來越少?因為,創業公司太有錢了。從全生產要素的角度考慮,當資本廉價之後,創意就變得稀缺了,因為用錢解決問題更加簡單方便。比如,早期的優步曾以創意推廣贏得口碑,現在只剩下補貼了。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但是問題真的來了,補貼只能解決短期問題,一方面導致創新越來越少,另一方面使人忽視產品自身的缺陷,長期是有害的。比如,騰訊從來沒有註冊QQ號送小禮品,但是在香港卻做起了註冊微信送禮品(變相補貼)的活動。但結果是,後者依舊效果不大。微信在香港受挫是因為競品的出現,微信並未體現出差異化的價值,這並非通過補貼提高註冊量能實現的,並且這種做法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對品牌更加不利。如果微信沒有這麼財大氣粗,或許能夠想到更有創意的方法推廣產品。

資本之下,對商業本質的理解缺失,刻意放大專案價值也是常用手法。因此很多創業者言必談顛覆,而非合作的態度,這在網際網路+和O2O領域得到了體現。但是現在不管在哪個領域,顛覆者都未出現,比如所謂的餐飲O2O,倖存者很少,而外賣平臺依舊持續不斷虧損。共享經濟的標杆Uber已經開始轉型了,其實這就意味著原有商業模式(汽車的共享經濟)已經破產,於是不得不講新的故事維持專案的高估值。事實上,這是對技術的高估,很多人拿從馬車到汽車來類比從計程車到網約車,但事實上後者和前者遠遠不是一個量級,用網路預約和電話預約類比更為合適。也就是說,網路預約只是作為一種新的叫車技術,所以德國網約車Blacklane在這方面的理解更勝一籌,因此也更有前途。

對技術的過度崇拜也體現在經營手段上,比如很多創業公司習慣用大資料、評價等控制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而非培訓、文化等機制。而結果表明很多公司的做法顯示出對客戶心理和習慣的一無所知,參見“為什麼雙方互評機制是技術陷阱”。

因此,資本的廉價和易得對於創業公司並非完全是好事。並且需要認清,資本的力量是有限的,實體生意的不好做已經用事實說明了這一點。正如實體經濟一樣,創業公司需要把產品和服務上不斷提升,對商業和管理的認知將決定企業的高度。並且在這種認知之下,各行各業都有著潛在的巨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