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40年都市計畫解讀

才智咖 人氣:2.17W

上海是中國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在這份影響未來數十年的城市佈局的手冊中,還有哪些看點值得關注?又有哪些亮點值得期待?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上海2040年都市計畫解讀,更多創業政策請關注應屆畢業生創業網。

上海2040年都市計畫解讀

8月22日,上海市向全社會公示《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在接下來一個月內接受市民的意見建議。規劃草案令人矚目地提出,上海未來人口調控目標為2500萬人左右,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要“負增長”。

看點一:人口調控,用地“紅線”

作為規劃的重點,人口和土地兩條“硬槓槓”無疑最引人關注。

對此,規劃明確顯示,至2040年上海人口調控目標為2500萬人左右。同時,根據全球城市開放發展的特點,在常住人口基礎上,以實際服務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暫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遊客等)的合理需求,預留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保障能力。而根據上海市統計局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萬人。這意味著,未來24年裡,上海的人口增量會控制在百萬人以內。

與此同時,規劃還顯示,“至2040年,上海市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內,加強公共服務設施等城市公共空間供給,合理調控城鎮住宅用地規模”。

人口和土地的調控,直接影響了公眾最關注的住房問題。對此,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上海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局長莊少勤補充說,上海是要建設“可負擔、可持續”的住房供應體系,“可負擔不是商品房價格的'問題,而是居住成本”。

“大家不用擔心今後沒有土地供應了,住房用地是充足的”,莊少勤表示,“可能今後家庭規模會小一點,滿足今後創新創業人才不斷交流的需要。”

對於未來住房的空間佈局,莊少勤表示,“根據未來的發展要求構建網路化、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化的發展格局,未來新城、新市鎮成為人口進一步集聚的區域,這些地方的住房供應會增加,當然這些地區公共服務的能級也會提升。”

看點二:城市副中心,不搞攤大餅

規劃草案顯示,上海將有9個主城副中心、5個新城中心和2個核心鎮中心。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綜合服務中心,兼顧強化全球城市的專業功能。在中心城內繼續提升五角場、真如、花木3個副中心的功能,並新增金橋、張江2個副中心。在寶山、虹橋、莘莊、川沙4個主城片區內分別設定主城副中心,實現主城區各片區的均衡發展。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橋、南匯等5個新城內分別設定新城中心,在金山濱海地區和崇明城橋地區設定核心鎮中心,強化面向長三角和市域的綜合服務功能,承載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

對此,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巡視員王思政表示,在2040規劃當中,明確提出四條底線,人口的底線、土地的底線、環境的底線、城市安全的底線,這都是做強核心功能、去非核心功能的基礎工作。同時也“強調政府引導和市場的推動,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政府不能包辦代替,特別是在很多產業發展當中,有的產業不是政府能簡單規劃出來的,更多要靠市場。”

看點三:上海大都市圈,高鐵交通出行圈

隨著高鐵的開通,長三角的一體化已經大大提升。但是,未來長三角的出行時間更將從“小時級”進入“分鐘級”。

對此,上海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徐毅鬆表示,“這次規劃裡劃定了包括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在內的1+6的‘上海大都市圈’。作為上海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形成90分鐘的交通出行圈。”

根據目前的高鐵通車情況,上海至寧波和舟山的交通出行還超出了90分鐘範疇。而上海和其他城市之間的交通,無論是高鐵還是高速公路,都已經讓出行非常便利。可以想象,未來上海大都市圈的出行真正將實現“說走就走”的地步。

看點四:綠色、便利與宜居

宜居或許是未來的上海最大的亮點,其中,綠色和便捷,是未來上海宜居的兩大特色。

規劃顯示,到2040年,“營造宜居、宜業、宜遊、宜學的15分鐘社群生活圈”“城市平均通勤時間不大於40分鐘”“保證每個社群生活圈內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開放空間的5分鐘步行可達率達90%以上”。

對此,莊少勤表示,“15分鐘社群生活圈是這次規劃的亮點,15分鐘是步行距離,所以是低碳綠色的社群,通過步行就能夠解決你在社群裡基本生活,乃至於工作、休閒、學習等需求。”

同時,規劃還顯示,“確保生態用地佔市域陸域面積比例在60%以上,森林覆蓋率在25%以上,河湖水面率不低於10.5%。”“鼓勵公共交通、自行車等綠色交通出行,至2040年,全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5%以上”。

“環境質量的改善是生態之城裡必須要做到的”,莊少勤表示,“我們希望未來的環境標準能夠符合上海的國際地位,能夠和國際其他的全球城市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