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能讓創業投資者快速成功

才智咖 人氣:1.14W

    創業,總是意味著冒險。市場是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只有穿越激流的人,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那麼如何少走彎路,快速到達成功彼岸?

怎樣能讓創業投資者快速成功

瞭解市場

這是創業的第一步。除去複雜的理論和枯燥的資料,一個事實是不能忽略的:我國自主創業的成功率不到5%。

很多人僅憑著一部分資金、一個靈感,或一時衝動就展開了創業的旅程,甚至沒看清近在眼前的路標。身處市場中,創業者必須認清周圍的環境,把握市場的本質和規律。從大環境看,我國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從2003年開始,GDP增長已連續四年超過10%,我國的市場潛力正逐漸顯現。隨著政策法規的完善,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提出,我國的風險投資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都對創業投資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急功近利和浮躁氣息也在瀰漫著:據調查,在中關村,中小型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3.7年。

對於市場,成功的商業精英曾總結過諸多名言警句。但對最初創業的人來說,這些格言式的句子並沒有太多意義。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從實踐中學到的東西才屬於你。投資者認清市場,才能明確專案的定位,確定經營範圍與核心競爭力。對於投資新手來說,“不熟不做”是一條普遍法則。

有的投資者對市場、行業情況一無所知,只知盲目跟風,等出現問題時又不知所措。有一位白領,辭去了工作,想尋找一個合適的專案進行自主創業。一位朋友提出了一個專案,一一列舉自己的市場調查資料,分析了市場前景,得出“前途一片光明”的結論,同時鼓吹說,“你只要投資30萬元,其他一切事情全由我來負責。到時候咱們五五分成。”這位白領沒有對這一專案進行更多的調查,輕易地相信了朋友的能力,便匆忙進行投資。結果他的朋友拿到錢後,很快就把專案做垮了,30萬元投資也自然化為烏有。

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年老的蘇格拉底的這句箴言,對創業者來說有了更具體的含義。創業行為的根本還在於“創業者”本身。在我國,人們缺少的不是創業熱情,而是理性。所以,在創業之前,一定要冷靜下來想想,自己離預期目標有多遠的距離,並結合自身的優勢、劣勢、擁有的資源等作出理性的判斷。把相關的東西都想透了,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在這之後,還要對創業進行更充分的準備。首先,要有充分的、可行的專案計劃。商業計劃書最好有財務專家與諮詢專家的認可。其次,要有明確的經營範圍與核心競爭力。這是由市場情況、個人特點共同決定的。最後,要準備好“做老闆”。

只有在領導的位子上,你才會明白領導和員工的不同之處。作為員工,往往是一個環節的專家。而領導不必成為專家,當企業到達一定規模時,領導的作用完全傾向於管理。這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作為領導,肩負更多的責任,必須全盤考慮問題。因此,建議創業者不要直接從員工的狀態跳到創業的狀態,而要有一個過程,比如做一段時間的經理,積累經驗,這對創業有很大幫助。

在創業的途中,“認識你自己”這條原則同樣適用。因為創業永遠是一個動態的、學習的過程。

磨鍊洞察力

企業衝出了起跑線,就只有全力奔跑。創業者會發現,伸展的道路會隨時出現分叉,卻看不見盡頭。因此,創業者不得不培養商業敏感,根據環境的`細微變化,審時度勢,作出決策。從戰略到戰術,尋找最佳應對措施。這也是商業最迷人之處:憑藉敏銳的洞察力,開闢屬於自己的道路。在企業的發展中,創業者要做無數道選擇題——最客觀的選擇,而稍有失誤,就可能滿盤皆輸。

成功需要很多條件,而失敗不需要。創業是一專案系統工程,創業者要考慮到人、財、物、進、銷、存、競爭、市場細分、定位、管理體系、財務控制、退出機制、預算等一系列的因素。面對眾多不確定因素,選擇似乎相當艱難——這需要經驗、智慧,同樣需要運氣。決策意味著風險。下面是幾個反面例子,創業者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選擇錯誤的時機

受眼前的利益驅使,急於獲取回報,而忽視了長遠利益,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企業必須克服的。

見到一種塑料產品深受市場歡迎,成都的一傢俬營企業的老闆也連忙籌集資金,希望自己也儘快開展這一專案。這時,他手下的一名技術員提出了意見:“老闆,你只要將開工時間推遲3個月,我們就能除錯好一種更先進的裝置,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會暢銷得多。”這位老闆卻很不高興地回答:“推遲開工3個月?你知道推遲開工3個月意味著什麼嗎?那樣我們會白白丟掉上數十萬元的利潤。”結果,這個專案開始沒幾個月,就因為產品技術含量太低,競爭不過高品質的同類產品,而陷入滯銷。為此,這位老闆不得不重新投入資金,對裝置進行改造。

選擇錯誤的規模

企業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一味地擴大運營規模會帶來很多問題。當資金預算、市場預測,以及材料、人員相關要素的協調等尚未準備好時,高速的增長只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老沈準備投資做電磁爐專案。他充滿了自信,認為此專案一定能帶來不菲的收益。通過關係,他又從銀行貸到了大筆資金。因此,他對同行們“小打小鬧”經營方式很不以為然。他高估了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準備大幹一場——工廠連上了兩條生產線。規模越來越大,企業的負債隨著他的盲目投資越來越大,老沈卻毫不擔心。他認為,等企業走上了正軌,這點兒債務不算什麼。可沒想到,等他的企業運轉起來的時候,別人也賺夠了錢,便開始拼命壓價。老沈的產品生產了不少,卻賣不出去。半年不到的時間,企業就陷入了危機。

從風險與收益平衡的角度考慮,企業要將投資規模控制在適度的範圍內。在具體投資時,資金應分批次、分階段投入,要留有餘力,以防出現風險時,手中再無資金可以賙濟,以致企業崩潰。

選擇錯誤的合作伙伴

有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決定自主創業。他們看好了一個很有市場的投資專案,但因經濟基礎薄弱,不得不尋求投資合作伙伴。

最後他們同一家極具實力的大型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對方為這一專案投入了足夠的資金,同時也佔據了大部分的股權。資金問題解決了,但在經營、管理、人力等諸多問題上雙方卻達不成共識。由於對方是大股東,根本不按這幾個大學生的思路運作,結果不僅專案失敗,還挫傷了幾個人的創業信心。

剛出道的創業者,在以股權融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雙方力量的平衡問題,應學會在尊重合作方的意見的基礎上,遇到問題就充分交流,必要時要能夠求同存異,克己從人,以爭取雙方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