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農村創業 破解“誰來種地”難題

才智咖 人氣:2.03W

“這些都是幫村民代育的水稻秧苗,過幾天就要移到地裡種植。育秧工廠每年可提供機插秧苗超過1萬畝。”在廣西貴港市石龍鎮新村的一個水稻育秧場裡,正在檢查秧苗長勢的楊偉說。

大學生農村創業 破解“誰來種地”難題

今年27歲的楊偉,2011年大學畢業後選擇回鄉創業。“村裡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外出務工,一些好田被撂荒,土地閒置讓人覺得太可惜了。”楊偉說,機械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村創業的突破點。

如今,在楊偉任董事長的新村永和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以農業機械入股,為種植大戶和農業合作社提供“代整地、代育秧、代插秧、代收割、統一田間管理”服務

石龍鎮新村地處潯鬱平原,土地平整,村裡以種植水稻為主。石龍鎮所在的桂平市則是有名的產糧大縣(市),2014年桂平市糧食產量達154.8萬噸,連續四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合作社有社員45人,承包種植雙季水稻2000多畝,擁有各種農機裝置400多臺,入股資金近500萬元。”楊偉說,去年合作社收入近200萬,平均每個社員的分紅近5萬元。

在楊偉的提議下,合作社投資建設了一條日烘乾稻穀能力120噸的生產線。“生產線投產後,徹底解決了農民稻穀晾晒的.問題。”楊偉說,合作社的服務專案也發展到稻穀烘乾、加工、購銷、貯運等各方面,機械化逐步貫穿到農業的每一個環節。

“楊偉是農村創業大學生的縮影。如今在貴港市農村創業的大學生有近700人,涉及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廣西貴港市農業局副調研員潘渺說,大學生具備技術、管理、資訊等優勢,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力量,也是解決“誰來種地”和“怎樣種好地”問題的重要途徑。

為了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創業,貴港市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就業園,採取多項優惠措施引導鼓勵大學生投身農村農業建設。同時,貴港市也加快推進水田“以小並大”,促進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截至去年底,貴港市已實施水田“以小並大”流轉面積10多萬畝。

“土地成片規模化,有利於機械化耕作和科學管理。”潘渺說,農村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為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培育新型職業化農民提供了廣闊平臺。

由於表現突出,楊偉去年當選為石龍鎮新村村黨支部書記。“我現在不僅是村裡的種糧大戶,也被評為高階新型職業農民,感覺身上擔子沉甸甸的。”楊偉說,在做好村支書日常工作的同時,他還要做好合作社的規劃發展,要把水稻生產機械化向深度推進,做強做大合作社。

楊偉說,作為一個創業大學生,更重要的是帶領村民一起致富,要讓更多人蔘與到合作社中,把零散的耕作隊伍建設成為正規的機械化隊伍,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

“農業是一個風險較高的行業,受制於氣候、市場等多種因素。合作社下一步發展需要擴大規模,更新機械裝置,這都需要大量資金。”楊偉說,如今大學生農村創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問題,希望國家在大學生農村創業上能夠有更多資金、政策方面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