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路上什麼時候該適當的休息

才智咖 人氣:1.47W

記得《奮鬥》裡面有這樣的一句話:“記住,隨時剎車,這樣才不會失控,開快車誰都會,但能否剎住車並不容易。”在創業的路上,公司制定正確的專案戰略確實很重要,但是能夠及時拋棄一些不該繼續的專案也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創業路上什麼時候該適當的休息

一個專案能夠按著原來的規劃發展自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它達不到預期,就變得十分棘手。比起對成功的預見,看出失敗的苗頭更為困難。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創業者能否正視自己發現的問題,並做出一個客觀的判斷。遇到停滯不前的創業好專案,創業者這應該給點時間喘息,還是重新調整公司戰略呢?資源有限的創業者必須要做出準確的判斷,因為公司不一定承受得起專案變“啞彈”的後果。

換句話說,創業者應該選擇什麼時候“剎車”呢?通過以下四個步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創業者避免陷入停滯不前的困境。

為專案建立一些成功性預指標。很多公司高管喜歡拿特定的專案戰略能否取得成功而進行辯論,但是他們是缺乏相應的衡量標準。這些指標雖然不能代表專案的最終結果,但是它們卻可以預見專案按照什麼樣的軌跡發展。

比如說,當你種植了一些花或者蔬菜,你需要等到收成的季節才能看到結果。但是你可以通過別的渠道(上網查詢、詢問專家等)來獲取資訊,從而預測它們的成長狀況。

對於專案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你要確定那些能夠讓專案從計劃走向實際的指標。就拿銷售指標來說,隨著客戶的不斷增加,創業公司是可以對相應的產品進行判斷的。另外,創業者需要準備多重指標,並隨著時間做出變化。

提前設定應急方案。把成功性指標預想出來只是弄清專案能否著陸的第一步,而應急方案卻能夠幫創業者找出“剎車”點。

比如說一個成功性預指標設定為開拓20個客戶。如果創業者實際上只達到了19個、17個,甚至更低,他們應該停止專案嗎?如果創業者輕率做出放棄決定的話,這就說明他們的應急方案並沒有做好。應急方案是針對公司的最大承受力而做出的,所以在可以控制的情況下,創業者有理由堅持自己的`原有專案。

創業者要確保專案戰略做到模組化,而不是“非黑就是白”。如果實際業務達不到預設效果,創業者也不要首先想到把原有專案策略丟到一邊,他們也許可以通過不同的銷售渠道和定價結構打破這種僵局。

如果真的不可避免要停止原有專案,新的專案還是要遵循上面的步驟的。對於一些公司的銷售策略來說,如果他們累積到的客戶數量少於預定的75%,他們就會考慮調整戰略,甚至放棄。

最後,創業者可以向一個沒有既得利益關係的第三方機構(比如雷鋒網)尋求幫助。由於創業者容易受到利益的甜頭而無法客觀的判斷。而那些第三方機構專業人士並沒有受到利益的誘惑,因此他們會看得更透,他們的建議對自己如何創業者來說是很寶貴的。

TAGS: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