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創業到該怎麼創業

才智咖 人氣:4.51K

為什麼要創業

為什麼創業到該怎麼創業

首先從為什麼要創業入手,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YC 創業課總結了三個最常見的創業原因,並一一提供了基於現實情況的反駁。比如:

1)很多人想自己做老闆,覺得現在老闆做的事和方法看不過去。但事實是,創業後,每個人都是你老闆。你要討好你員工,初創企業是難以承受核心員工離開的;你要討好你顧客,你的身家性命和未來可能都在他們手裡;你要討好你合夥人,要小心翼翼處理各種矛盾和分歧;你要討好你投資人,當然最近說資本市場泡沫的文章比較火,如果你真的靠譜,也可能是投資人要來討好你。

2)很多人希望工作有靈活性,可以有很大自主支配權。但事實是,創業的靈活指的是:你可以靈活地把生命中所有時間和精力放在你專案上。相信我,一個真正的創業者是 24 小時都在工作,就連做夢都會想該如何做好這份事業。再加上你要隨時待命,要做所有員工的榜樣,所以創業其實不只是監督手下人幹活,或去參加會議發表演說那麼簡單。

3)賺更多錢,有更大影響力。當然,這是個比較實際的理由。但在企業內部,或至少初創公司內一樣可以實現這些事情,而不只是需要自己去成立一家公司。而且我自身的創業經歷也讓我知道,靠創業賺錢是不靠譜的,因為創業就是要把所有賺來的錢都再投回去,除非你能把企業做到萬人皆知,不然你自己的工資肯定還不如去大公司當個領導來得多。

所以,到底什麼才是創業的最好的最理想的理由呢?

“The best reason is you can’t not do it”——最好的理由就是,你不能忍受自己不去做這件事。

Sam 補充說: Feel compelled by a particular problem, and starting a company is the best way to solve it,迫切需要解決一個問題,而創立公司是最好辦法,其實是一樣的含義,而幾乎一樣的理由,我在豌豆莢創始人 Junyu 的一次訪談中就聽到過。

你意識到一個問題,並覺得自己必須去解決它,只有這樣,你才會有歸屬感、才有激情去面對前途困難,才能堅持 5 年、10 年,15 年熬出一個偉大企業。比如我自己一路走來深知教育中現存的問題,我覺得教育中很多問題,比如讓學生們更有自主思想、更有選擇意識、對自己人生更有規劃等,都是我希望有人能儘快解決的,如果不解決,就會有更多孩子迷茫、後悔或受苦,也就影響整個社會。所以我也一直關注教育領域的創業比較多。(自己的一次創業相關嘗試,也是在職業教育方面)。

所以說到底,怎麼樣才算是對的創業?我之前看過一句話,後來就一直是我的微博簽名,那句話是說:“Choose a problem to solve, not an idea to build.”(選擇一個問題去解決,而不是選擇一個點子去發展)。這也就自然聯絡到了後面要講到的創業四大要素。

創業四大要素

Sam 認為要塑造一個偉大公司要在以下四方面做文章:Idea(創業點子)、Product(產品)、Team(團隊)和 Execution(執行)。也就是說,一個傑出點子,被一個傑出團隊,很完美執行,就會變成一個偉大產品,並塑造成一個偉大公司。

很多 VC 投資時,其實看的也是這些,比如是否是個足夠大的好市場(點子是否夠好),是否是個適合的很好團隊(執行力如何等)。

第一點,Idea

最近流行的一種說法是:Idea doesn’t matter,而且自從《精益創業》這本書火了後,有個詞也跟著火起來,那就是 Pivot。這詞意思是不斷變換方向,找到適合市場等,但 Pivot 這個詞被用得太爛了。

現在基本上,任何“不成功”都可以被說成是一次“Pivot”,很多人也鼓勵大家先開始再說,遇到困難不怕,就 Pivot 就好了嘛。但事實上,據 Sam 在 YC 觀察,絕大多數成功公司,都是一開始就有很好立足點和 Idea 的。

雖然說任何有創業經驗的人都會知道,整個團隊一開始做的東西,和最後成型的東西,一定非常不一樣,但大方向,其實是可以把握住的。比如做美甲 O2O 的河狸家,比如做女性社群的美柚和大姨嗎,比如做娛樂社交平臺的唱吧,這些都是從一開始聽上去就有很大概率會火的東西,哪怕產品的核心和細節可能會完全不一樣,但面對的人群和解決的問題都是不變的。

另外,在想 Idea 時不能只想產品,還要考慮很多別的因素,比如市場大小和成長空間,公司發展戰略、未來成長壁壘等。做 VC 以來,我一個比較大的感受是,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好的人才,有一個好的 Team,那就請一定要選擇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來發揮,不然就是對資源的浪費。

在一個大的市場內,如果你能佔有 5% 左右市場容量,可能你已經很成功,並且未來還充滿可能性,但在一個小市場內,哪怕你已經佔有 80% 市場容量,也不太會有人看好你的發展。馬雲和他 18 將如果最開始時選擇的不是電商,而是舉例說是,某種特定疾病人群服務,那麼哪怕他們做得再成功,也不會有現在的聲勢。

當然,國內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公司會很快進入賺錢市場,並把小魚都吃掉。而且,如果你也有想過創業這件事,你可能發現,任何一個很明顯可行的點子,都早就被不知道多少人做過了。所以 Sam 給我們的建議是,要選擇一個垂直的小市場。

但這不是和剛開始說的矛盾嗎?其實不是,Sam 是說:要選擇一個有前景的、可快速複製並擴張的小市場。對一個發展很快的小市場(公司和市場一起發展,就像電商領域的阿里巴巴),和一個發展很慢的大市場來說,前者最適合創業,也是最受 YC 青睞的。

小市場特點是,很多好點子一開始聽上去都很可笑或無聊,比如給所有網民做一個搜尋引擎,讓大家搜尋網上的所有資料?比如做一個只針對學生的社群,讓大家向網上放自己照片和動態?哪怕谷歌和 Facebook 已經這麼成功,我們回頭去想他們最原始的樣子還是會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TAGS: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