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馬雲的創業經歷

才智咖 人氣:1.07W

我們的馬雲爸爸一直都是一個很勵志的人物,那麼他的創業經歷具體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簡述馬雲的創業經歷

簡述馬雲的創業經歷

馬雲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英語專業,之後任教於杭州電子工學院。1995年,在出訪美國時首次接觸到因特網,回國後創辦網站“中國黃頁”。1997年,加入中國外經貿部,負責開發其官方站點及中國產品網上交易市場。

1999年,正式辭去公職,創辦阿里巴巴網站,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尤其是B2B業務。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網站之一。阿里巴巴網站的成功,使馬雲多次獲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學府講學,當中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麻省理工、哈佛大學等。

1988年-1995年 杭州電子工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

1995年-1997年 創辦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商業資訊釋出網站“中國黃頁”;

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及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

1999年至今 創辦阿里巴巴網站,並迅速成為全球最大B2B電子商務平臺,目前已成亞洲最大個人拍賣網站;

2003年 創辦獨立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目前在中國市場位居第一。

2005年 和全球最大入口網站雅虎戰略合作,兼併其在華所有資產,阿里巴巴因此成為中國最大網際網路公司。

2006年至今 成為央視二套《贏在中國》最有特色,最受影響的評委,還用中國雅虎和阿里巴巴 為《贏在中國》xxx提供平臺。《贏在中國》主辦人:王利芬

2007年8月推出了以網路廣告為贏收專案的營銷平臺“阿里媽媽”。

阿里巴巴以支付的低端門襤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長加入.

2008年 阿里巴巴實行廣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

馬雲是最早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並堅守網際網路領域的企業家,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中國網際網路商務眾多第一:開辦中國第一個網際網路商業網站——“中國黃頁”,提出並實踐面向中小企業的B2B電子商務模式,為網際網路商務應用播下最初的火種;他在xxx站全面推行“誠信通”計劃,開創全球首個企業間網上信用商務平臺;他發起並策劃了著名的“西湖論劍”大會,並使之成為中國網際網路最大的盛會。

馬雲率領他的阿里巴巴運營團隊匯聚了來自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萬註冊網商,每天提供超過810萬條商業資訊,成為全球國際貿易領域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群。

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被國內外媒體、矽谷和國外風險投資家譽為與 Yahoo 、 Amazon 、 eBay 、 AOL 比肩的五大網際網路商務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動了中國商業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無限機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馬雲創辦的個人拍賣網站淘寶網,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本土化的獨特道路,從2005年第一季度開始成為亞洲最大的個人拍賣網站。

馬雲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2002年5月,成為日本最大財經雜誌《日經》的封面人物;2000 年 10 月,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 2001 年全球 100 位“未來領袖”之一;美國亞洲商業協會評選他為2001年度“商業領袖”;2004年12月,榮獲CCTV十大年度經濟人物獎。

馬雲是最早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並堅守在網際網路領域的企業家,他和他的團隊創造了中國網際網路商務眾多第一。他開辦中國第一個網際網路商業網站,他提出並實踐面向亞洲中小企業的B2B電子商務模式,他於2002年3月10日起在xxx站全面推行"誠信通"計劃,從而在全球首創企業間網上信用商務平臺,他發起並策劃了著名的"西湖論劍"大會,使之成為青年企業家交流與成長的平臺。2002年成為杭州市政協委員。

哈佛大學兩次將他和阿里巴巴經營管理的實踐收錄為MBA案例。在2002年1月釋出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馬雲對阿里巴巴的核心價值的闡述,"馬雲認為阿里巴巴的價值不在於每天的瀏覽量是多少,而在於能否給客戶帶來價值。"以此來表明對阿里巴巴迅速發展的認可。

馬雲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國際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並於2002年5月成為日本最大的《日經》雜誌的封面人物,《日經》雜誌高度評價阿里巴巴在中日貿易領域裡的貢獻 "阿里巴巴已達到收支平衡,成為整個網際網路世界的驕傲。自中國加入WTO以來,日本市場逐漸升溫,大量的日本企業將目光投向阿里巴巴,並對她寄予了濃厚的興趣和希望。"

馬雲於1995年4月創辦了"中國黃頁"網站,這是全球第一家網上中文商業資訊站點,在國內最早形成面向企業服務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1997年年底,馬雲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1999年3月,馬雲和他的團隊回到杭州,以50萬元人民幣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他根據長期以來在網際網路商業服務領域的經驗和體會,明確提出網際網路產業界應重視和優先發展企業與企業間電子商務(B2B),他的觀點和阿里巴巴的發展模式很快引起國際網際網路界的關注,被稱為"網際網路的第四模式"。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兩次共獲得國際風險資金2500萬美元投入,馬雲以"東方的智慧,西方的運作,全球的大市場"的經營管理理念,迅速招攬國際人才,全力開拓國際市場,同時培育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為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迎接"入世"挑戰構建一個完善的電子商務平臺。

2000年10月,阿里巴巴公司繼續為中國優秀的出口型生產企業提供在全球市場的"中國供應商"專業推廣服務,此服務依託世界級的網上貿易社群,順應國際採購商網上商務運作的趨勢,推薦中國優秀的出口商品供應商,獲取更多更有價值的國際訂單。目前加盟企業近3000家,超過70%的被推薦企業在網上實現成交,眾多企業成為國際大采購商如沃爾瑪、家樂福、通用、克萊斯勒等的客戶。

2002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倡導誠信電子商務,與鄧白氏、ACP、華夏、新華信等國際國內著名的企業資信調查機構合作推出電子商務信用服務,以"誠信通"服務來幫助企業建立網上誠信檔案,通過認證、評價、記錄、檢索、反饋等信用體系,提高網上交易的效率和成功的機會。

截至2003年5月,阿里巴巴會聚了來自22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萬註冊商人會員,每天向全球各地企業及商家提供150多萬條商業供求資訊,是全球國際貿易領域內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群,是全球B2B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

WTO首任總幹事薩瑟蘭出任阿里巴巴顧問,美國商務部、日本經濟產業省、歐洲中小企業聯合會等政府和民間機構均向本地企業推薦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兩次被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選為全球最佳B2B站點之一,多次被相關機構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B2B網站、中國商務類優秀網站、中國百家優秀網站、中國最佳貿易網。 從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幾種語言400多家著名新聞傳媒對阿里巴巴的追蹤報道從未間斷,被傳媒界譽為"真正的世界級品牌"。

馬雲500元創業起步的故事

500塊錢能幹什麼?吃頓飯?打幾次車?或者買一件不錯的衣裳?但馬雲正是用區區500塊錢,辦了許多厲害的大事。

500元的軟文鼻祖

馬雲第一次進京發展是1995年,這年馬雲僅用500元就製造出很大的動靜。95年秋,他帶著中國黃頁營銷總監何一兵來到北京試水。為了在北京為中國黃頁造勢,馬雲首先想到的是,利用一家媒體來發表自己從杭州帶過來的關於中國黃頁的資料。

而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當時政府對於網際網路的態度還不明朗,因此北京媒體還不敢大張旗鼓地宣傳網際網路。對於網路高速公路的北京正好有一場論戰。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不能發展資訊高速公路,否則將被西方已開發國家所控制;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必須加快發展網際網路,否則中國將被數字鴻溝擋在資訊時代之外。

錢鋒是馬雲的朋友,在北京做BB機生意,得知馬雲想認識京城媒體後,他通過幾個朋友的接力引薦將 《北京青年報》一個領導的司機介紹給了馬雲。懷著僥倖心理,馬雲將中國黃頁宣傳稿件交給了這位司機,同時塞給他500元錢。“不管什麼媒體,發了就算你的。”司機很有能耐,發了5個媒體,還上了《中國貿易報》頭版。

馬雲意識到了《中國貿易報》有眼光,馬上找到了該報的總編,兩人相見恨晚,連續談了兩天。馬雲回憶起兩人見面時的情形說道:“當時他和我一樣不懂網際網路,但是他覺得網際網路肯定有戲,他說馬雲,我支援你。”

這位總編帶馬雲拜訪了國家資訊中心的有關負責人。可對方顯然不買賬,顧左右而言他,話裡話外的'意思無非是堂堂國家資訊中心怎會與一個個體戶合作。

之後這位總編又帶馬雲拜訪了文化部、國家體委等,可同樣沒有實質進展。就在這個時候,馬雲認識了在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工作的杭州老鄉樊馨蔓。樊馨蔓非常仗義,雖然她聽不懂馬雲的網路模式,但卻被他的熱情打動了。

樊馨蔓做了一件對中國網際網路功德無量的事,她拍了一部名為《書生馬雲》的專題片,真實記錄了馬雲在京的淒涼遭遇。如今這部專題片彌足珍貴,片中可以看到當年馬雲在北京現場推銷的畫面,看到他到處碰壁到處吃閉門羹的畫面。

“在片子裡,他就像一個壞人,雖然滔滔不絕,但表情總有一點鬼鬼祟祟。他對人講他要幹什麼什麼,要幹中國最大的國際資訊庫,但再看聽者的表情就知道,人家根本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樊馨蔓如此評說。

這部片子是網際網路早期在中國遭遇的真實寫照。沒多久,事情開始出現了轉機。馬雲在《xxx》資訊部做了一次演講,馬雲憤慨激昂地說:“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中國搭上的是末班車,錯過了就很難再有機會了!。”

時任《xxx》總編輯的範敬宜,聽完馬雲的演講後深受啟發,第二天就給中央打報告,申請《xxx》上網。報告很快就批下來了。《xxx》上網工程啟動了,《xxx》上網之後所引起的轟動效應可想而知,馬雲也隨之成了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的採訪物件。

可就在這個成功的時刻,馬雲還是保持著清醒,在他看來,北京已經沒有他們的機會了,因為大批的外資企業已經開始湧進,對於馬雲這些既沒有錢、又沒有背景的人來說,若想在北京發展,何其艱難。於是思索再三的馬雲決定返回杭州,開始籌劃他的下一步發展計劃。

500元請來頂尖高手

4年以後,馬雲以月薪500元請來了阿里巴巴第一位世界級的合夥人,這位出身於臺灣一個律師世家,同時擁有耶魯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的高手就是蔡崇信。他在紐約有過兩年的律師工作經驗,後又在瑞典銀瑞達風險投資部任亞洲部總裁。對於蔡崇信能夠在阿里巴巴這個未來電子商務的世界領袖還處在萌芽期就加入進來,按照行為經濟學的“錨定原理”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蔡崇信這粒閃閃發光的鑽石主動要求同馬雲這個黑邊牡蠣在一起,從此蔡崇信的定價體系就跟著馬雲走,就不是鑽石價,而是黑邊牡蠣的價格,儘管這種牡蠣非常罕見,但它賣不出鑽石價。

第二種解釋是,蔡崇信與馬雲因為工作的關係,相處一段時間以後,他發現馬雲具有傑出領袖的品格,而阿里巴巴則是一枚躺在黑邊牡蠣里正在孕育的黑珍珠,如果這個黑邊牡蠣能有純淨的海水和深海的礁盤,這粒小小黑珍珠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美最貴的黑珍珠。

所以蔡崇信的膽識和眼光促使他行動起來,堅定地守護在阿里巴巴這顆最耀眼明珠身邊,這是上天對馬雲、蔡崇信及阿里巴巴公司的眷顧和呵護。

蔡崇信之所以會加入阿里巴巴,源於美國《商業週刊》對於馬雲的深度報道。在文章中美國記者是這麼描述了馬雲事業的難度,他寫到:進出口行業存在國界、關境、航運條件、專業知識、政策法規、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等各種各樣的“壁壘”、“屏障”和“溝壑”,資訊的流通極其不暢,由此派生出一個長得不能再長的“生產鏈”或曰“價值鏈”。

從工廠完成產品或出口商收購產品開始,到收妥貨款為止,出口方這一端要經過報關、商檢、船運、保險、議付等環節,涉及報關行、商檢局、航運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各種專業服務機構,進口方那一端照樣也有一個類似的過程。這麼多的環節將賣方和買方隔開了比地理上的十萬八千里還遠的距離。

距離的遠近可能還在其次,買賣雙方怎麼互相找到對方,卻是進出口貿易產生的先決條件。物理學上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距離。網際網路突破了這個物理侷限。有這麼一個網站,它讓世界各地的買方和賣方有了一個網上集市,買賣雙方都不必遠涉重洋,即可互相找到對方。

美國人發現它了,以為它設在美國的矽谷,因為它最先的版本用的是地道的英語。可是它卻偏偏在中國,在中國原來更多地以風景聞名的杭州;創辦這個名叫阿里巴巴網站的人,是杭州電子工學院英語教師出身的馬雲。

為了阿里巴巴網站的域名,馬雲費了不少心思。馬雲要的是一個全球講各種語言的人都能熟記的名字。直到有一次在美國一家餐廳吃飯時,他突發奇想,找來了餐廳服務員,問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這個名字。服務員回答說知道,並且還跟馬雲說阿里巴巴開啟寶藏的咒語是“芝麻開門”。

之後馬雲又在各地反覆地詢問他人,經過這個測試,馬雲發現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並且不論語種,發音也近乎一致。“從我外婆到我兒子,他們都讀阿里巴巴。”就這樣,一錘定音,馬雲將“阿里巴巴”確定為公司的名字。

1999年3月10日推出的阿里巴巴英文網站,不久就受到了風險投資的注目。蔡崇信一共二次到杭州探訪阿里巴巴。第一次,主要聽馬雲談自己的想法。第二次蔡崇信帶著他的太太來了杭州,三人在西湖上划船,蔡崇信突然向馬雲提出要加盟阿里巴巴的意思。

他突然對馬雲說:“那邊我不幹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當時的馬雲大吃一驚,他的心突突突突後又突突了一陣,他心裡明白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來臨,蔡崇信毫無疑問是馬雲和阿里巴巴最需要的人,但馬雲深深吸了口氣控制住內心的喜悅說:“你到我這兒來,我養得起你嗎?我這每個月可就500元人民幣的工資,你還是再考慮考慮吧。”

果然,蔡崇信的妻子也不同意他辭去高薪的工作,放下已經吃到嘴裡的肉去阿里巴巴創業,可是在她和馬雲談過之後,她也相信了阿里巴巴日後將大有前途。蔡崇信的妻子說:“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輩子都不會原諒我。”在妻子的支援下,蔡崇信毅然放棄上百萬美元的年薪加入阿里巴巴跟著馬雲幹,每個月的工資變成區區500元,1995年後就連珠三角地區的農民工都能輕鬆拿到這個數。

在馬雲看來,自己和蔡崇信同齡,而且性格完全不同,馬“是往前衝的”,而蔡是“看清楚才往前走”。以蔡崇信當時的收入,“可以買下幾十個當時的阿里巴巴”。但他放棄了一切,加入了阿里巴巴,這買賣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當然不是。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有四個董事席位,雅虎一席、軟銀一席、馬雲一席、蔡崇信一席。上市之後,招股說明書裡仍然寫著,馬雲和蔡崇信每人佔有一席董事席位。在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中,有二個人是永久合夥人,一個是馬雲,另一個是蔡崇信。

2014年(深圳)IT領袖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阿里在美國上市後蔡崇信的財富將高達63億美元”。蔡崇信1999年的果斷放棄100萬美元年薪,15年後卻得到100億美元的財富,他才是真正的“打工皇帝”。

後來,許多人問蔡崇信為什麼要放棄百萬美元年薪,而選擇阿里巴巴時,他說:“阿里巴巴特別吸引我的第一是馬雲的個人魅力;第二是阿里巴巴有一個很強的團隊。1995年5月第一次見面在湖畔花園,當時他們有十幾個人。第一感覺是馬雲的領導能力很強,團隊相當有凝聚力。

“如果把阿里巴巴這個團隊和其他團隊作比較,這個團隊簡直是個夢之隊,這裡有一些做事情的人,他們在做一件讓我感覺很有意思的事情。做這個人生重大抉擇時,沒有非常理智的依據,更多地來源於內心的強烈衝動,我喜歡和有激情的人一起合作,也喜歡冒險!所以我就決定來了,如此而已。”

那麼,蔡崇信為何大加讚賞的馬雲團隊?

首先,馬雲團隊由一批幹事的人組成,團隊成員們各有短長、可以互相彌補,而且有相當強的凝聚力。

馬雲是真誠地把每一個團隊成員的情況和他們未來職業發展的思路向蔡崇信作了介紹。蔡崇信告訴馬雲:自己最欣賞的團隊型別有二種:第一是足球型團隊,第二是中國古代的戚家軍作戰模式。

馬雲曾在跟蔡崇信談判時講到過團隊,他說:我們中國人認為最好的團隊是“劉、關、張”的團隊,再加上趙子龍和諸葛亮就更加十全十美,可這樣的團隊真是“千年等一回”。

再看看“唐僧團隊”。唐僧是領導,也是最無為的一個,迂腐得只知道“獲取真經”才是最後的目的;孫悟空脾氣暴躁卻有通天的本領,豬八戒好吃懶做但情趣多多,沙和尚中中庸庸但是任勞任怨挑著擔子,這樣的團隊無疑比“一個唐僧三個孫悟空”的團隊更能夠精誠合作、同舟共濟。

所以我們阿里巴巴人認為這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團隊,在網際網路低潮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外出跑業務,但阿里巴巴團隊流失率是最低的。借用馬雲的話,一個人在黑暗中走,很恐怖,但是如果是十幾個人,200多個人一起在黑暗中手拉手往前衝就什麼都不怕。

馬雲還對蔡崇信說:“我不是讓這幫人跟著我走,而是我跟著他們走。我每年向他們報告下一年度目標,這些報告裡面的內容很多來自他們的提議。”或許是馬雲的話深深打動了蔡博士。

在蔡崇信來到馬雲家上班以後,馬雲對蔡崇信的歡迎辭只有幾個字——“就等你這樣的人來幫我們成立公司。”蔡崇信就任CFO,並開始著手註冊公司。他為18個創始人準備了一個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上面明確了每個人的股權和義務,合同做得滴水不漏。

蔡崇信的到來,使阿里巴巴開始真正規範化運作。另外,既精通法律又精通財務,且熟知國際慣例也為阿里巴巴與國際化大公司的合作提供了方便,同時增強風險投資對阿里巴巴的信任。

蔡崇信曾客觀地對《福布斯》的記者說:“我以前是個律師,懂得如何設立公司,並且能幫助公司籌集資本。我知道自己擁有其他人沒有的知識,所以他們在那個方面很信任我。在我擅長的世界裡,我感到非常自信、非常自如。我沒想過要大包大攬,我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聽了這些話,可以清楚明白地瞭解蔡崇信在公司的定位和職責分工。

蔡崇信工作十分敬業,在湖畔花園炎熱不堪的夏夜裡,滿臉汗水的蔡崇信對著白板向第一批員工講股份、講權益,再讓馬雲等 “十八羅漢”簽字畫押。馬雲無疑是幸運的,因為,若沒有蔡崇信這樣的人加盟,阿里巴巴或許註定會是一個家族企業,並以所謂“感情”、“理想”和“義氣”來維繫團隊。他也讓阿里巴巴從一出生就逐漸正規化、國際化,並將“十八羅漢”的團隊利益捆綁在一起,至少維繫了8年的創業激情。

蔡崇信的加盟,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增加了阿里巴巴吸引國際投資(當時國內的創業投資尚屬萌芽階段)的說服力。毋庸置疑的是,在阿里巴巴早期的創業團隊中,出類拔萃、能夠打動國際資本的,除了馬雲以外,可能找不出第二個。

對於馬雲的妻子、同事、學生和朋友,非常瞭解他們的馬雲允諾的只是“連長”、“排長”這類頭銜,說明這些人的個人能力一般,相互配合起來以後就是一支打不死的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