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案例:蒙牛成功經驗的16個“模式”

才智咖 人氣:6.6K

導讀:蒙牛為啥這麼牛?我們如何借鑑蒙牛模式?食品經營者都要看看下面蒙牛成功經驗的16個模式。

創業案例:蒙牛成功經驗的16個“模式”

第一、定位模式:聚焦,聚焦,再聚焦

同樣的光通量,凹透鏡無所作為,凸透鏡點燃熊熊大火。為什麼?學問只在散與聚。

蒙牛的產業定位具有聚焦性,“聚精會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產品策略具有聚焦性,“優生優育”,生下虎一個,勝過鼠一窩;傳播策略也具有聚焦性,一年之中重點抓住一兩個閃光點將其做深、做透、做強……

第二、作業模式:目標倒推

正向推進是“從有做有”,目標倒推是“從無做有”——從目標出發,反向推演,倒推資源配置,倒推時間分配,連結戰略戰術,連結方法手段;不問我的一雙手能幹多少件事,惟問移泰山需要多少雙手;不問我的一口鍋能煮多少斤米,惟問勞千軍需要多少口鍋;不問我的一盞燈能照多少里路,惟問亮天下需要多少盞燈!

蒙牛一創立就確定了建設“百年蒙牛”的奮鬥目標,並將一切決策都放置到百年大業的座標系中去考量,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短期行為,做到為“歷史負責”。在具體經營活動中,具有高計劃性,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標。

蒙牛基本目標有兩個:一是把蒙牛發展成為世界乳業冠軍,二是把內蒙古建設成為“世界乳業中心”。目前,在液態奶這一單項上,蒙牛已成為世界冠軍。

第三、激勵模式:財散人聚

牛根生:我80%的年薪都給了員工;不僅如此,整個蒙牛管理層就是一個“散財團隊”。

第四、文化模式:與自己較勁+經營人心

“與自己較勁”就是立足於發展自己,而不是遏制別人;遇到問題,從反求諸己、自我改變做起。當你無數次地“與自己較勁”後,回頭再看,“大數定律”的效能就顯現出來了:你通過改變自己而改變了世界!

人是最大的生產力。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心”:“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我們有“四個98%法則”:“品牌的98%是文化,經營的98%是人性,資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誤會”。

第五、合作模式:同心圓效應

蒙牛的創業綱領中有五句話“股東投資求回報,銀行注入圖利息,員工參與為收入,合作伙伴需賺錢,父老鄉親盼稅收”,同時,隱含一個先決條件:追求消費者價值最大化。通過同贏、共生,與產業鏈上的所有成員都結成了命運共同體。

第六、市場模式:一線插旗,二線飄紅

蒙牛首先佔領的是北京市場、深圳市場、上海市場、香港市場,然後才向二、三線市場推進。開會有“意見領袖”,消費有“市場領袖”,權威的力量是巨大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你在一線城市成為一品牌的時候,在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也會成為一品牌。這就是品牌的“梯度推移”。集中優勢兵力首先在高階市場樹立品牌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第七、品牌模式:品質+品位+品行

品質、品位、品行是品牌的“三大支柱”。品質決定品牌。品質是“一性”的,品牌是“二性”的。沒有質量,一切都是負數!這在蒙牛凝成一句話:產品質量的好壞等於人格品行的好壞。品位決定著品牌在消費者心智資源中的佔位。品牌源自品行,人的素質就像一座冰山,智力只是露出水面的部分,決定最終成敗的是水下的部分,那就是品行。品牌傳播是需要載體的,載體易碎品牌就易碎,載體結實品牌就結實。蒙牛所選的品牌載體一般都是“鑽石”級的,如航天員專用牛奶,運動員專用牛奶等。

第八、速度模式:飛船定律

宇宙飛船一旦發射出去,就只有兩種命運:一種是擺不脫地心引力,半途掉下來;一種是掙脫地心引力,飛出去。沒有“三種狀態”。掉下來,還是飛出去,取決於是否達到或超過“環繞速度”。企業發展也是這樣,猶如一枚陀螺,沒有一定的速度,旋轉不起來;大發展小問題,小發展大問題,不發展盡問題。“蒙牛速度”,也是一種典型的成長模式。

第九、機構模式:“三權分設”

蒙牛已經形成了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三權分設,彼此制衡;三權合力,相互推進”的組織架構。

民營企業黨組織的特點是“管三頭”:上管所有者,中管經營者,下管勞動者。它是溝通的橋樑,矛盾的調停者,正義的代言人。

第十、整合模式:三力法則

世界上無非是三種資源的競爭,一是體力競爭,二是財力競爭,三是腦力競爭。蠻野社會,體力可以統御財力和智力;資本社會,財力可以僱用體力和智力;資訊社會,智力可以整合財力和體力。蒙牛用自己的“智力”,整合了國內、國際各數十億元資產。

第十一、選才模式:三合論+舉賢避親

所謂人才,就是合適時間合適地點的合適人選,即最適合崗位的人員。離開崗位談人才,就像離開矛談盾,離開船談帆,離開腳談鞋,並無實在意義。但有一個“例外原則”:高層領導的直系親屬不允許進企業工作。

第十二、旗艦模式:“參觀也是生產力”

蒙牛卻把有形資產建設與無形資產建設緊密地結合到了一起:建的是“全球樣板工廠”、“國際示範牧場”,讓其成為中國乳業的“旗艦”——這樣,在獲得有形資產的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無形資產,一箭雙鵰。成為首批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點。形成一個習慣:來了客戶,不談業務先參觀,參觀完了,客戶的心也被“征服”了。

第十三、創新模式:新拿來主義+軟體革命

創新有絕對創新,也有相對創新。日本、亞洲四小龍都是在“引入技術”的基礎上實現經濟騰飛的`,這樣做具有低成本、高速度的效能。放眼全球,“先挑選,後拿來”,成為蒙牛推行的“新拿來主義”。國家的崛起,戰爭年代靠軍隊,和平年代靠商隊。中華民族要想後來居上,歸根到底必須發動“軟體革命”。蒙牛開發出了一系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其中的特侖蘇更是獲得世界乳業的最高獎項“產品創新獎”,成為百年來亞洲地區惟一獲獎的乳製品企業。

第十四、擴張模式:“分胃不分體”

我們設在各地的生產型事業部,它只負責生產不負責銷售,連質量監督都是由總部統管的,這樣,實際上它只相當於生產車間,而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全能子公司”。這種擴張上的“生產車間”的衍生模式,讓我們的高速複製得以成功,短短8年就建起幾十個分廠,卻幾乎沒有風險;如果採取“全能子公司”衍生模式,風險就大得多,單就人才準備來說,培養0個“總經理”與培養0個“車間主任”,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到目前為止,全是自建,未作購併。

第十五、分配模式:讓“為自己幹”控股

怎樣才能使員工更快樂?蒙牛的原則是,要讓“為自己幹”控股,也就是讓員工51%給自己幹,其餘的給別人幹、單位幹、國家幹、人民幹。一個企業有沒有競爭力,關鍵取決於員工;員工有沒有競爭力,工資水平是核心要素之一,這是“原始的核動力”。

第十六、責任模式:大勝靠德

我們講“小勝憑智,大勝靠德”,這個“德”滲透在方方面面。蒙牛產業鏈上聯絡著數億消費者、千萬股民、00多萬奶農、數十萬銷售隊伍、萬員工,被譽為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國最大的造飯碗企業”;蒙牛積極參與航天事業、體育事業、公益事業,僅向學校免費贈奶一項總投入就超億元;我和妻子、兒子、女兒捐出了全家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創立了“面向三農事業、面向教育事業、面向醫療事業”的“老牛專項基金”,2007年初市值已突破10億元……只要事關國家、民族大業的事情,蒙牛都積極支援;我們堅信,只有企業關心老百姓的事,老百姓才會關心企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