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尋找創業突破口

才智咖 人氣:3.26W

導語: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時下社會熱議的焦點話題。可由於知識單一、經驗不足等原因,大學生創業者中敗多成少。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如何尋找創業突破口,僅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如何尋找創業突破口

壟斷型方陣VS單兵

縱觀有大成績者基本上是單品帶體系的模式,這模式一成就會讓後來人面對一種小兵對斯巴達方陣的形勢,一點取勝機會沒有。國內BAT乃至近期的小米,國外微軟、Google、Facebook都是這樣一種模式,這種模式的終極目標是自然壟斷。

為了從單品擴充到體系,最關鍵的是把握其中的關聯,這種關聯植根於產品的格局與天生秉性。後期的快速迭代無疑的有益於迅速找出該走的道路,但其實並不能打破這種格局和秉性。這似乎是一種天賦,後天的努力可以決定這種天賦是否能夠充分發揮的問題,但並不能打破這種天賦既有的限制,除非你動用資本的力量。

具體來講,從搜尋到社交網路就不是一種有效關聯,但從電商到金融就是。這似乎是馬後炮,但可以看下應用分發這種很垂直的領域。

分發更像是一個單純的工具,更容易被大量佔有使用者時間的APP吞併掉,但同時分發又不能隨意擴張到SNS這類頂級入口。這裡面有個可怕的場景,當意識空間逐步獨立並且人們花更多的時間在它上面時,各種新想法就會在意識空間裡傳播,而傳播的主戰場正是SNS,所以把SNS裡的關聯資訊直接導到分發裡面是順風順水。我們看到那個東西好玩,直接去下載一個回來要比啟動某個分發的'APP再查詢方便許多,只要SNS裡的內容與這種使用者需求關聯的足夠好。但是反過來,從分發到SNS就不成立,幾乎是十死無生,沒有一點成功的可能性。

從分發無法逆襲到SNS這事上可以比較好的理解我上面說的一種產品天生內建了一種天賦和秉性,這種天賦和秉性決定了它對外進行關聯的方向,也就決定了它是否能夠體系化,甚至決定了規模的上限,比如說招聘、旅遊這種雖然可以成為一極,但天生就不可能是BAT的量級。

創業者大多是比較推崇精益的,但這種顯然會死人的坑還是不要去試了,不管用什麼樣的名義。

總結來看創業者初步成功後發展上有三種選擇:一種是單點帶體系,自己成為獨立存在的一極;一種是單點利基,自己不成為龐大的體系,但把一點做深做透,可以很好的生存;一種是把自己賣掉,成為別人體系裡的一員。考慮第一種模式的則要注意上面說的限制。下面說第二種模式。

單點利基

第二種模式也很簡單,就是把某個產業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做的很深,很有特色。這種模式的先天約束條件有兩個,一個是你不能是太賺錢的地方;一個是要有深度可挖。

如果太賺錢,土豪們比如BAT一定會盯上,並來競爭,那就會成為肉搏消耗戰,一旦那樣小兵絕對幹不過方陣。

如果沒深度,那就誰都能做,立成紅海,也會死的很難看。有深度可挖併成功的挖掘出這種深度,可以過濾掉相當數目的競爭者,這就可以保證這領域有點紅有點藍,既不讓大眾眼紅,也不讓土豪垂涎。國內的又拍和七牛其實是這路數。

對於不涉及線下的企業而言這模式總是會有種走鋼絲的感覺,關鍵原因是網際網路上很多壁壘的打破其實並沒有那麼難。我記得德魯克講單點利基的時候用的案例是做眼睛手術時所用的一種獨特的酶,純從技術壁壘上講,那種酶的壁壘總是要比線上應用高一些。似乎是O2O上更容易達成這個模式,比如你做一個真有特色的連鎖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