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分享不同的創業故事

才智咖 人氣:9.05K

有人創業是為了創造財富,有人創業是為了追求夢想,也有這樣一群母親,她們創業卻是源於母愛。

她們分享不同的創業故事

“因為愛你,媽媽走上創業路”

有人創業是為了創造財富,有人創業是為了追求夢想,也有這樣一群母親,她們創業卻是源於母愛。昨天是母親節,記者走近這些創業的媽媽們,分享她們與眾不同的創業故事。採訪中,一位媽媽說:“我創業,完全是出於愛和一種本能。”

兒子得罕見病需喝鹿茸血,她賣房到荒山養鹿

“如果不是兒子的那場病,我不會跑到鄉下來養鹿。”蔣玉蓮感慨,人生的選擇常常身不由己。

2005年的7月,蔣玉蓮的兒子夏賢忠突然腿疼,被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醫生說,這種被稱之為“不死的癌症”的病,到了30歲以後,很可能癱瘓,需要一大筆錢換人造骨頭。

蔣玉蓮帶著兒子跑遍了國內大小醫院,一位醫生告訴她,這種病可以嘗試喝鹿茸血。蔣玉蓮就到處買鹿茸血給兒子喝,但鹿茸血很貴,自己和丈夫的收入都不高,她萌生了養鹿的念頭:“為了兒子,我什麼都願意去做。”

租場地、買鹿、建鹿場……蔣玉蓮拿出家中所有積蓄,再向親戚朋友東借西湊,還是差很多。最後,她把城裡唯一的一套房子賣了。第二年,她從東北買回100頭梅花鹿,裝了3卡車運回鹿場。鹿場在六合區騾子山山頂,當年方圓幾十裡都看不到一個人。她丈夫也辭去了城裡的工作,和她一起上山養鹿,他們就在荒山上過起了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梅花鹿一年可採茸兩次,除鹿茸外,梅花鹿全身都是寶,鹿肉、鹿皮、鹿茸血、鹿鞭、鹿胎等產品都有廣闊的市場。蔣玉蓮成立了南京平山梅花鹿養殖中心,生意越做越大。最讓她開心的是,養鹿後,兒子每天都喝一小杯鹿茸血,病情得到了控制,如今已經痊癒。她的故事也一傳十、十傳百,現在全國各地有數百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向她購買鹿茸血。

夏賢忠兩年前大學畢業後,來到養鹿場幫媽媽。“媽媽的身體不如以前了,我想留在她身邊,照顧她,把她的事業做大。”夏賢忠說,這兩年,他擴大了養殖規模,拓展了銷售團隊,最近準備啟動線上銷售。

為自閉症兒子創辦康復機構和國小,助己也助人

袁開弘的兒子貝貝3歲確診為自閉症。“最初兩年,我的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袁開弘說,小時候的貝貝對人沒興趣,抱他、親他,他會躲開,跟他說話,他毫無反應。

袁開弘開始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自閉症康復治療師,只要聽說哪裡有自閉症康復培訓,她總是放下手頭的事,前去學習。經過康復訓練,慢慢地,貝貝有了變化。他不再是一張冰塊小臉,他有了表情,會對熟悉的人微笑,願意看媽媽的眼神,會主動親媽媽。

2012年,貝貝4歲時,袁開弘決定開辦一所自閉症早期療育機構,接收7歲以下自閉症兒童。一是為了貝貝能有個更好的康復訓練環境,同時也希望幫助更多和貝貝一樣的孩子。她在板倉街創辦了彩虹橋兒童康復中心,目前這裡有50多個孩子接受康復訓練。

轉眼,貝貝到了上學的年齡。讓袁開弘苦惱的是,她去找過普通國小、民工國小、國際國小、私立國小,都被拒絕了。前年夏天,她又作出了一個決定:建一所國小,接納學齡的自閉症孩子。多地調研之後,袁開弘選擇引進德國的華德福教育作為這所國小的辦學理念。

國小在下馬坊,位於鐘山風景區。去年9月正式開放招生,“貝貝是第一屆國小生,和他一起的還有其他6個孩子。”袁開弘說,這種專為自閉症孩子開設的學校在國內極少,他們也在不斷摸索。和普通國小一樣,他們也有教育目標,但教育的方式更加註重對人的關心和合作,孩子們在這裡變化很大,最重要的是,他們在這裡都很快樂。

為讓女兒吃健康甜點,她成了烘焙店老闆

80後媽媽俞秀華是一家烘焙店的老闆。“我一開始做這個,僅僅是為了讓女兒吃上健康的甜品。”俞秀華說,和很多小孩子一樣,女兒小時候特別鍾情小甜點,所以她嘗試自己創業,在家做曲奇、糕點等甜點,可一開始並不成功,做出來的甜點口感、外觀都不好。

2013年春天,俞秀華通過社群報名參加了市總工會寧工職業培訓中心烘焙班,用兩個月時間系統學習了烘焙技藝。“自己做的,女兒吃得放心。”這是俞秀華最初的想法。她烘焙的糕點,食材皆選自純天然的五穀雜糧以及動物黃油、奶油,沒有新增劑。這些甜點健康又美味,受到了身邊朋友、鄰居的'喜愛。這時俞秀華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從店面選址、購進裝置,到招聘員工、聯絡商家,這位全職媽媽白手起家。2013年10月,一家烘焙店落戶麒麟門銀河灣,全職媽媽成功轉型小店老闆。

自制變外賣,變的是做點心的數量,不變的是做點心的方法。俞秀華堅持純天然、無新增的美味。這裡甜點品種豐富,有小朋友喜愛的營養美味的餅乾、牛軋糖等,有適合年輕族的低卡魔芋代餐,還有中老年低糖無糖三高人群私人定製,不管哪個系列,她推廣時用過的唯一一條宣傳語就是:“每片餅乾都是愛。”她創立的鉑麥醇手感烘焙品牌已在當地小有名氣,供不應求,月用麵粉5000斤。

如今,小店的產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最近,俞秀華已經選好了一家大型廠房,開始擴大生產規模。她說,不管產量怎麼變,她做健康食品的初心不會變。

TAGS: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