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創業經驗訪談: 練攤兄弟開起“創意公社”

才智咖 人氣:2.07W

  
      應屆畢業生創業網訊

80後創業經驗訪談: 練攤兄弟開起“創意公社”

     下面是一篇以創業經驗訪談的相關文章,歡迎參考閱讀

       穿過繁華的張掖路步行街,沿著隴西路一路向南,在光鮮琉璃的服裝店之間,一家以鮮紅色五角星為標誌的店面格外引人矚目,透過玻璃櫥窗,一個個小物件陳列其中,時尚而別緻。
  會打滾的鬧鐘、牙膏紙巾抽、骷髏頭聲控音響、齒輪鍾一字排開,卜卜星、陶瓷缸、為人民服務帆布包等懷舊物件井然有序,還有那些貨架上的個性文具、創意玩具、動漫模具、時尚新奇家居用品等千餘種物品,將這家不足20平米的小店充盈得琳琅滿目。
  這家“創意公社”的主人名叫張磊,今年25歲,是一位利落能幹的蘭州小夥。
  3月30日11時,一身休閒裝,擁有時尚髮型的張磊,提了一碗牛肉麵急匆匆趕往小店,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看到有顧客光顧,他隨手將面擱在一個長方形的木盒裡,微笑著上前服務。
  “已經習慣了吃泡得稀爛的飯,只要有顧客在,我必須做好服務。”在連續送走了幾名顧客後,張磊隨手搗了幾下已經沒有熱氣的面說,從每天的早十點至晚十一點,他都一直堅守在店裡,如今,已習慣了“沒按時飯點,湊合著吃飯,沒有節假日的看店生活”。
  “店是我們三個兄弟合夥開起來的。”開店前,省經濟學校畢業的張磊做過營銷、擺過地攤,在夜市練攤的生活中,他結識了和自己一樣擁有創業夢想的兩位大哥——李恩偉和張敏超。
  “由於都做創意飾品銷售,都在永昌路夜市擺攤,我們兄弟三個人漸漸熟絡起來。”起初,張磊、李恩偉、張敏超都是白天做公司銷售,晚上擺攤,日子過得緊張而忙碌。但隨著生意漸好,他們創業的激情瞬間燃燒起來。
  “沒想到懷舊的陶瓷杯、卜卜星食品在夜市那麼受歡迎,一個晚上四平米的攤子就能收入500多元。”在看好自己經營產品的商機和未來後,兄弟三人一拍即合,決定辭去銷售工作,專心將自己經營的創意品以實體店的形式呈現出來。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創業初期,和很多創業者一樣,兄弟三人面臨資金缺乏的現實問題。
  通過“父母資助、朋友借、自己存、銀行貸款”等多種融資渠道,三人通過集資入股的形式,硬是將承載著他們創業夢想的店面撐了起來。
  張磊至今清晰地記得,2010年春節剛過,在酒泉路蘭州二中對面一不足十平方米的板房裡,他們的首家實體店誕生了。“雖然只有200多件物品,店面也不具規模,但前來光顧的人很多。”這些市場所釋放出來的“訊號”,都令兄弟三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奔走各地瞭解市場,開發進購新產品。
  但令兄弟三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三四個月後,在小店剛剛步入良性發展渠道時,在蘭州市整個範圍內,政府市容市貌的整治活動浩浩蕩蕩拉開序幕,他們經營店面的板房也被列為拆遷改造的範圍。

      面對已經進購的'6萬多元商品,還有積壓在店面內的貨品,兄弟三人措手不及,“舊貨不賺錢甩賣,有些新貨也低價處理了”,在甩貨清倉的同時,兄弟三人又輾轉在蘭州大街小巷,尋找合適的店面,面對創業路上的這一低谷,繼續迎難而上。
  “前期投入幾乎石沉大海,我們又面臨前期創業時的困難。”張磊說,面對隴西路店面近30萬元的資金,他們又開始四處奔波籌錢。
  “父母不支援我幹這個,就跟朋友借了4萬元,這筆錢至今我還沒還上。”在創業的生涯中,張磊和兩位大哥一樣,沒有正常的休息日,只有過年才能給自己放三天假,從開業至今,三人每月拿的工資也是勉強餬口,“從剛開始的800元,到現在每人拿1200元”。
  “由於要穩固已有店面,拓展新的實體,公司能運轉的錢全部用於店面投入和新產品開發進購。”如今,在三人的不斷堅持下,“創意公社”又陸續開了兩家,蘭州一中店、通渭路店相繼開業,擁有實體60萬元。
  同樣是鮮紅的五角星和懷舊背景映襯,同樣是創意公社命名,不同的是,整個店面門頭最上方多了“公社人民銀行”和“通渭路支行”的落款……這是創意公社通渭路店更為“創意”的店面門頭設計。走進這家更為高階前衛的創意公社,鐵皮工藝車模、日本進口翻頁鍾、懸浮式高檔禮品、復古留聲機,還有那整齊劃一佈局在櫥窗裡的各式藝術杯、復古縫紉機電話,都將這家創意公社點綴得更有“藝術感”。
  “將感興趣的物件從廣州、義烏大型批發市場淘過來,呈現在店面中,再看著顧客滿心歡喜地買走,其實那是我最開心的事情。”今年33歲的李恩偉說,“在選址好、經營好的前提下,除去人工工資和房租,一年下來一個實體店創收15萬元不成問題。”
  從剛開始永昌路夜市的練攤生活,到如今擁有自己經營實體的店面,兄弟三人依靠每年如一日的堅持,行走在創業的路上。如今,在三人不斷努力下,隴西路店、蘭州一中店已“還清了外賬,進入贏利期”,通渭路店也將進入營業期,而練攤起家的兄弟三人,依然忙碌奔走著開拓新市場、發現新產品,用一點一滴的收穫踐行著他們最初的創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