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大學生創業者?

才智咖 人氣:9.36K

創業是一種管理方法,是一種思考,推理,和行動的方法。那麼大學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下面是小編收集的5點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大學生創業者?

一。創業是修行,不是做學問

什麼樣的人適合於創業?如何才能創好業?說起這些話題,很多人都頭頭是道,企圖概括出一些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東西來給大家指路。然而當我們去細究這些談話時,卻發現這些談話往往披著濃厚的學術色彩,偏重於方法論的談論。

創業,是修行,不是做學問。修行,重在實踐與行動,在修行中體驗、見證與感悟。做學問,則往往是抽象出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與方法,來指導大家。誠然萬事皆有學問,然創業的學問重點不是在方法上。就如同宗教信仰,要去修行,而不是讀宗教學的書。如果你總是在讀一些宗教學的書,講一些宗教的道理,而沒有真的去“信”,實際是無法真正理解信仰,也無法真正通達神靈的。許多人正是因為始終堅持“理解後才會去信仰”,不知道“信仰後才可能理解”,導致始終與神靈無緣。創業也是一樣,一些人總是想搞清楚什麼是創業、該如何創業,期望把創業的學問研究透再去創業,最後是一直沒有創業。

聽說不少高校都打算開設創業課程,還有的成立創業協會和創業訓練營,有一些還推出了創業MBA、創業研究生課程。在我看來,這些創業學課程如果不是圍繞行業特徵、產品策劃和團隊建設來進行的話,則只是成功學的翻版。

二。打消“第一桶金”思維

今天不少同學感興趣於幾位嘉賓的“第一桶金”,追問他們是怎麼掙來的。老實講,我本人是沒有掙過第一桶金的感覺。凡是說第一桶金,指的是早先開展的某項業務,在極短的時間內賺到了相當可觀的一筆錢,再用這一筆錢發展出了一個更大的事業,才會稱那筆錢為第一桶金。我曾經有過幾次快速賺錢的經歷,但是那些錢很快又還給了市場,早些年每次再起頭做新的事情的時候,並不是倚仗曾經賺來的錢,大多是還是靠白手起家,甚至是借款起家,沒有第一桶金。至於現在創業津樑的創投資金嘛…。呵呵,勞動所得。

我也不推崇“第一桶金”文化,不建議同學們對第一桶金那麼感興趣。因為崇尚第一桶金就是在崇尚成功學,崇尚不擇手段地快速爆發,並且在骨子裡並不是喜歡當前創業的專案,只是想借這個專案謀得一筆錢,然後轉型做心目中另一個“又紅又專”的事。要創業,就一定要選擇自己願意為止終生付出的事情來做,才有可能做好,定義為過渡性的事情,一般都做不好的。何況,我們這些草根階層的創業者,起點低、底子薄,如果能夠找到一項事情,即能作為一項長期的事業來堅持,又能養活自己,就已經相當偉大了,對於賺得“第一桶金”,少些期待會更加務實。

三。初創企業的早期股權結構無定式

初創企業的早期股權結構如何才合理?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標準的答案,創業者,對於公司的股權不能不當回事,也不能太當回事。美國知名雜誌撰文說,19世紀以來,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不是飛機、汽車、電腦或手機,而是“公司制”。說不能不當回事,就是創業者按照“公司”的理念來辦事才是正道。按公司的理念在本質上就是公司法人和股權治理結構。企業初創期合理的股權結構安排,會有利於長期發展和靈活擴充套件。有不少企業也是因為股權結構分散,或者過於集中、股東矛盾等原因導致失敗的。

說不能太當回事,就是創業者要正確地根據公司性質與估值來合理劃分股份,不能想當然。股權結構設計上來說,初創企業有兩種型別,一種是技術創新型企業,往往創始人團隊無型資產價值較高,應保持佔有60—70%股份啟動創業,財務投資人不宜超過30%股份比例,並適當預留一部分股權作為員工激勵。另一種是資金佔用型企業,比如房地產開發、加工廠、實體店之類的,創始人團隊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運營管理上,技術含量有限,無形資產價值也有限,也很難形成技術壁壘,主要還是靠資本的力量來推動發展,這種情況下一般投資方會佔有很大的股份額,管理團隊可能拿一個10—20%的.股權激勵就不錯了。也就是說,並不是每一個專案上創業者、管理團隊就一定佔大股份的,要看專案而設定。

四。創業不偉大,也不卑微

對於大學生來說,創業就是那麼回事,創了就創了,沒創就沒創,算是命運的一種選擇吧。不管對於創業的同學來說,還是沒有創業的同學來說,都不必講太多的大道理、必然性或者光環論。

創業,不是一個什麼偉大的事。也許成功的創業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偉大。其實,謀好一份職業並能勝任,也是一樣偉大的事。同樣,創業也不是什麼卑微的事,哪怕找不到工作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得自己創業,也很正常正常。創業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算是創業失敗了,你的經歷一定很有含金量的。

我覺得,很多大學生創業,真正挽起袖子來干時,實際上還是那股子傻勁,並不是一個從戰略到規劃,從理性到辨析的過程。我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現在想想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創業時都覺得好笑,想不通自己怎麼就開始了,那時怎麼就想到在《安徽廣播電視報》是打了個廣告,然後就賺了幾十萬元錢,最後懵懵懂懂地虧空欠債收場。也就是說,大學生創業,大多數還是想當然地開始的,許多人會經歷很大的挫折。也有一些人會闖上狗屎運,然後相當地興奮,折騰上一段時間,傷痕累累地收場。

與之不同的是,對於有了幾年工作經驗,或者有個創業經歷的再創業者來說,往往創業是為了實現夢想,這時候管理意識和經營理念也大大增強,一般都會由目標驅動,通過計劃來掌控,以成功的模式來引導發展。而大些有了大成就的人,他們的創業則更多是使命感,是認為存在有那麼個事,比較適合於自己去做,通過做這個事來保持生活的熱情和成就感。

五。成功到底要多久

每一個創業者,無論是不是大學生創業者,都懷揣著成功的夢想,都是在追求成功。然而,創業的紅旗能夠打多久,距離成功的路到底有多長,真是一個無法預測的問題。

我常常說,成功往往就會在不經意的轉角處,是說創業者的成功,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都會面臨一些難題,面臨一些重大的困難。這個時候最是考驗創業者,往往也是成功的試金石。啃啃硬骨頭,拿下這些難題,企業就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又成長了一步,離成功就會更近一步。

也許,我們創業的路上,永遠都沒有成功的感覺,只會是一路相陪的挫折感和完成一個任務後的成就感,這可能就是創業,這可能就是生活。因此,創業並不僅僅考驗一個人的成功觀與事業心,更考驗一個人的生活觀。

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意義與方法

創新創業意識,是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對人起推動作用的個性心理傾向,它支配著創新創業者的態度和行為,具有很強的選擇和能動性,是創新創業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需要長期的培養、薰陶和積澱。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思想認識高度,營造整體創新創業環境氛圍

注重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首先要將創業精神提升到為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做貢獻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高度。其次要從觀念上改變單純為準備創業的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只對少數人進行創業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創業教育作為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助推器,從而將創業教育的思想滲透貫穿到高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去。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激發廣大師生參與創業教育的熱情。

具體途徑有: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成功企業家和自主創業的先進典型,通過他們的事蹟堅定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心;開展各種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搭造舞臺;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憑藉知識、智慧和膽識去開創能發揮一己之長的事業;形成以專案為載體、以團隊或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群體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讓大學生的創業動力在具體實踐中找到恰當的結合點,使其形成自主創新創業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服務,重視相關師資建設

從目前環境看,除幾個學校試點外,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普遍存在師資環境差、學生有想法卻苦於缺乏針對性科學指導、缺乏人際關係和商業網路的社會舞臺等現象。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創業品質的前題,優秀的導師是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保障。所以在不斷加強和改善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要注重開發社會教育資源,聘請創業上有建樹,品德高尚、樂於奉獻、責任心強的成功企業家來擔任大學生創業實踐導師,充分利用他們的創新創業思想與實踐平臺,創新教育模式,有計劃分期分批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培養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才能培養出具有敢於探索、突破常規、勇於創新的複合型人才。

具體途徑有:聘請創業上有建樹,品德高尚、樂於奉獻、責任心強的成功企業家來擔任大學生創業實踐導師,以結對的形式進行導師與學生的定期交流;校方提供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並由導師帶領學生走進企業,體驗企業創新創業文化核心,感悟成功人士心得,充分調動學生在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教學客體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實踐主體,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和學有所用。

三、積極搭建平臺,重視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操作能力

創新創業能力教育包括讓大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技能、具備職業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等。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踐是關鍵。只有把課堂教學所學到的文化知識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尤其是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真正得以提高。學校應積極搭建實踐活動平臺,合理增加實驗和實踐的時間,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動手能力。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建立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加入到校辦企業中去,使學生得到市場磨鍊。

具體途徑有:組織開展社會實踐競賽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去認真思考創新與創業,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開展研究性學**與創新性實踐,推出創新實驗室,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強化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提高綜合能力;組織大學生加入到校辦企業中去,建立孵化器,從資金上支援學生創業,學用結合,為學生提供了親身參加創業實踐的各種機會,通過不斷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最終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業。

四、 從政策上鼓勵、支援和扶助大學生創新創業

**在黨的十x大報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單純的學校行為,而且還是政府、社會和學校的共同行為,它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在強化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學校、政府、社會之間的協調和配合,政府與社會應當從各種政策和規定上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法律保障和社會支援,真正建構起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體系。

關於創新創業問題,哈佛商學院教授斯蒂文先生總結得非常好,他說:“創新創業是不拘泥於資源約束的前提下把握機會,整合資源。課堂教學和課外培養雙環節都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想培養具有創新和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期的大學生,必須從教育、學**、生活等各個方面潛移默化的培養,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過硬,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此語誠然,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要培養的是具有創新能力、富有創業精神和有較高綜合素質的複合型人才。這種培養目標的達成除依靠高校的力量外,還需要全社會的支援與協作,並建立一個有助於大學生創業的、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以優化創業環境,保障創業活動順利開展與實施。作為以培養社會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高等學校必須與時俱進,抓住機遇,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轉變教育思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努力為社會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業型的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高等學校才能搶佔人才培養的制高點,才能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