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準備與創業的理由

才智咖 人氣:2.79W

過去的一年,北京高校平均每個月有兩名大學生自殺。原因是就業無望帶來的心理壓力:面對年邁的父母年復一年的籌措學費的艱辛,面對日漸累高的債務,面對貧苦家庭的期待,壓力隨畢業的來臨與日俱增,到承受不了的程度。年輕的生命結束在最美麗的時節,至高至重的神聖倒在就業面前,叫人撕心裂肺,痛斷肝腸。

創業的準備與創業的理由

每年300多萬大學畢業生與崗位存量的矛盾,現實的擺在我們面前。怎麼辦?“我們創業去!”――幾分悲壯,幾分豪邁,幾分傷感,幾分無奈。

――如果有這種情緒,那就誤會了創業。且不說創業是人類社會的常態,是經濟的原動力,是財富的源頭,是偉大的國家資產。――創業的理由縱然有千條萬條,對個人意味著什麼呢?我只說一條:

創業是――人之為人的最集中體現。

人是什麼?用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的話: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有本性,只能從人的自身來尋找,人自身就是人的特有本質的根源。根源是什麼?他們的思路是這樣的:人的生命是自然環境的一個部分並從屬於自然,人在與自然的關係中表現出特殊性,人在自身的發展中,從對環境適應發展為對環境的改造,這是理解人是自身根源的關鍵。它意味著,人從支配自己的本能去適應環境,變成運用生命的`本能去改造環境,對本能的支配就使人變成了自己生命的主人(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因為支配生命本能就是支配生命自身。那麼,又是什麼東西去支配生命本能呢?是意志,是意志把生命作為支配的物件,是意志成為生命活動的主宰,反過來,生命便成為意志的工具和意志的載體。人是什麼?是超越生命本能的意志實體。

人(你)是不是“意志實體”,表現在哪裡?表現在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時間,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支配時間就是支配生命。能則有命,不能則沒命。是不是把生命作為自己獨立意志所支配的物件,自己做自己生命活動的主人,為自己認定的價值目標去追求。是理解人的最根本點。從這一觀點出發,可以把人的潛質外化為四個特點――自主、自律、自強、自立。

自主是自己做主。把自己作為一個主體存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走自己的路,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時間。

自律是自我約束。服從自己選擇的人生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付諸實施,吃苦耐勞不怕犧牲。求真務實追求效率,在對現存結論的懷疑中,在發現與探索中獲得快樂與滿足。

自強是使自己強大。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最好,有挑戰新目標的強烈願望。願望的背後是不滿意現在的自我,要在轉化人類智慧為自我力量中,去追求更強的自我。

自立是人格的獨立。崇尚靠自己的奮鬥,靠真才實學獨立於世,尋求發揮自己能力的廣闊空間。不喜歡同情與恩惠,喜歡公平競爭。

人之為人體現在那裡?敢不敢創業,能不能創業:是人之為人的重要標誌與證明,是人之為人的最佳實現途徑,是對人特有本性的最有力挑戰。

一封讀者信中說到:“在一個評論上看到有人將創業者與打工者做如下對比,覺得有些貼切,故發給趙老師。創業者因為是承擔風險,追求自由,開拓自己,所以是一條狼。打工者因為是言聽計從,寄人籬下,按規辦事,所以是一條狗。

家狗覺得很生氣,認為自己的主人對自己的很好啊,而且每天都能按時吃到食啊,與主人一起住星級小區,運氣好的時候,說不定還可被主人抱著四處遊玩。當然認為還是當家狗的好,反正都是一生。

狼卻認為自己雖說有了風險,要自負責任去打拼,要自己去打造狼窩、去搏食,很辛苦,但因為自由與勇氣的促使覺得自己值。”

人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時間,從根本上是要創造自我解放的條件。 “再過20年,我們來相會”今年六月,我相會了大學同學韓志國,20年沒有見面,他說就知道你在海南搞企業,其他是了無音信。我說你們都在地平線上,我像個耗子在挖地洞――死纏亂打地搞企業。何故如此呢?回憶起當年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說人生要擺脫三個壓迫:第一個要擺脫人的壓迫;第二要擺脫錢的壓迫;第三要擺脫思想的壓迫。這是我們倆個人私下說。擺脫第一個壓迫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只是觀念更新;擺脫第二個壓迫,難度也不很大,對於我來說用了二年多一點的時間。擺脫第三個壓迫就不容易了,首先應該理解人,理解社會,理解人與社會的關係――要活個明白,理性人生。其次是要對自己的專業能有比較徹底的通透。困難發生在讀懂了產生的困惑。什麼呢?對經濟學實用性的懷疑。經濟學的理論在抽象的範疇內精妙絕倫;但對現實的經濟生活有用嗎?熊彼特在臨終時對他的學生德魯克說:除非能改變人們的生活,否則毫無意義。85年我去看我的指導老師張維達,張老師把他的帶過的四屆博士生一一地介紹――總的感覺是不能勝任實際工作。怎麼辦?要回答經濟實踐的問題就應該到經濟實踐中去,這個願望一直是很強烈。在大體擺脫第二後,開始了真正的創業。10年中開發了5個產品,其中三個站住了腳,儘管站住了腳,也是經歷了艱難困苦。在這個過程中,悟到了創業之道,弄清了一個經濟細胞孕育-出生-發育-成長的內在規律,找到了一條成功創業的道路,創造了對老百姓有用的思想。實現了我的第三個擺脫。20年過去了,事實證明,三個擺脫都繫於創業之中。

創業者最重要的準備

提到創業,同學們會想到什麼呢?我從2000多封讀者來信瞭解到:如何解決創業資金問題;如何選擇投資專案;創業該如何起步;要具備哪些素質;如何規避風險;怎樣打造靈魂資本―?如何做專案策劃?有哪些專案適合在讀中去做?創業者最需要什麼?所有這些問題,可歸結為同學們迫切需要要了解-懂得創業,在幹之前要作準備,增加幾分勝算;

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徘徊在創業門檻所能夠想到的問題,如果不理解圈子裡面事情,也就不能正確回答圈子外面的問題。“圈子裡面的問題,誰能回答?

經濟學的那門課程能回答?經濟學是講經濟想象的本質;管理學是以企業的存在為前提;巨集觀經濟學是講國家經濟問題;大量的引進的與企業相關的書,通常談論成功企業的經驗與屬性,成功學是鼓勵人們投資創業,向目標前進;許多投資方面的書都是講股票。

面對創業這個話題,理論者無話可說,實踐者說不出來。無話可說也就罷了,如果面對一個自己所不知曉的問題,卻一定要說點什麼?中國乃至世界都說了些什麼呢?說出三類話:

 1,SYB。

一個名義上的企業應該怎樣產生。它的內容是:告訴那些沒有辦過企業的人,學習、掌握、申報經濟組織的程式和你要具備的條件,如何進行登記註冊等;教育你懂得與企業相關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同時讓你作一些必要的知識準備,比如:如何籤合同,如何建立內部組織,如何辦理經營場地,如何辦理保險手續,怎樣招聘員工,怎樣寫創業計劃,怎樣進行資產評估,甚至讓你懂得企業的家特徵等等。到處建立的企業孵化組織和創業培訓機構,都是根據這些東西。

――所有這些,與創業投資的成敗,與規避風險,與有序推進。與理解,掌握創業投資的內在規律,與新企業的孕育、出生、發育、成長,與企業獲得存活的條件、生存的資格、生命的權利、競爭的優勢,都沒有之間關係,至少是沒有必然的聯絡。所有這些,都不涉及創業投資成敗的本質問題。

 2,管理學的內容。

許多國外的書籍和國內的一些創業培訓課程。把書本上企業管理的東西拿來,比如:建立企業管理制度,質量管理,財務分析,國際貿易,形象包裝,甚至品牌戰略,ISO認證等,冠以創業的名義。

――至於企業管理問題,那是企業走到正常運轉以後的事。創業過程沒什麼管理問題,管理是對系統而言,是穩定的系統功能發揮作用時,才有組織,協調,控制,才需要對常規作出規範,對問題作出預警,與創業這個問題也沒什麼直接關係。

3,概念的研究。

創業的概念:創業是建立一個經濟組織,是實現個人發展目標;是一種經濟功能和個人特質。是一種管理方法;是一種思考,推理,和行動的方法。是建立公司將其出售獲取資本收益。

成功的關鍵:是機會:小成功靠努力,大成功靠機遇;是執行力:知行和一;是創造力:目的與手段的關係;是戰略目標和組織框架:決策和創業者素質。

――這些概念都不錯,用來說什麼都行,但是,與真實的創業有什麼關係呢?問題是你縱然有千條妙計,都要在“活下來”這個基礎上說話。

所有這些,如果說說而已那也就而已了,問題這些雲山霧罩、霧裡看花,隔靴噌癢的東西把大學生創業者弄糊塗了,特別是有些觀點製造了創業的陷阱:決策決定;快速贏利。《勞動報》有篇文章,把那些用外國教材進行創業培訓,叫做創業的“外在”的東西,而把《民富論》所解決問題,的叫做新企業“內生”的東西。是這些“內生的東西決定創業的成敗。這些內生的東西是什麼?事實告訴我們,絕大多數新企業走不出前三年的危險期。創業投資有沒有規律可遵循?成功和失敗的關鍵究竟是什麼?有沒有確保成功的創業模式?《民富論》就是回答這個問題。講一個新企業應該怎樣孕育、出生、發育和成長;研究的範圍是從選擇創業專案開始,到把新企業推向運轉這個階段為止;中心是揭示創業過程中的規律,並把規律概括成觀念、規則、程式和方法。是為投資者打造了得力的工具,指明瞭一條正確的路徑。

TAGS: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