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洲偉:創業像跑馬拉松,必須死撐

才智咖 人氣:6.71K

劉洲偉說,創業像跑一場馬拉松,必須死撐下去。

劉洲偉:創業像跑馬拉松,必須死撐

40多歲的男人是什麼狀態?是四十而不惑,還是面臨中年危機?放在劉洲偉身上,他似乎也經歷過一段思考與迷茫。

2013年,21世紀傳媒執行總裁、《21世紀經濟報道》創始人劉洲偉宣佈辭去全部職務,投身新媒體創業。他當時自嘲:“老狗玩玩新把戲,不成功也不必成仁。朋友們多支援一個資深新聞屌絲,還有夢。”

由於在傳媒圈的江湖地位,劉洲偉下海註定低調不了。但接下來的三年,他鮮少曝光,幾近沉默。這難道又是一個媒體人轉型、創業而後被拍在沙灘上的故事嗎?

但是,劉洲偉還是回來了。最近,他帶著自己打磨了兩三年的公牛炒股APP重回公眾視線。45歲的他,沒被中年危機淹沒,仍然喜歡折騰,但他一樣會焦慮。媒體人跨界的熱潮背後,他做好準備打一場持久戰。

與雷軍的共鳴

剛離開報社時,劉洲偉並未想好要做什麼專案。他到處去看,還斷斷續續在矽谷待了半年,終於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看出了點商機。而其中一些模糊的想法和雷軍產生了共鳴。

2014年上半年,兩人在聊天中,提出了一個設想:推動國內投顧市場從賣方投顧向買方投顧轉變,讓投顧和分析師直接服務於個人,向個人收費。這個市場潛力極大,也是傳統券商基金巨頭留下的空隙。思路日漸清晰後,公牛炒股於2014年7月份成立,並獲得了包括雷軍的順為資本在內的多家機構投資,目前已在進行 B 輪融資。

不少同類炒股APP涉獵廣泛,而公牛炒股專注A股市場。劉洲偉認為,做產品一定要專注。最初公牛也想過囊括美股、港股,與各方的談判也到了最後關頭,最終他還是決定將其砍掉。“輕裝上陣,不然跑不快。”劉洲偉說,“美股市場也不夠大,能炒的股票就那幾支,關鍵在於中國普通中產階級和白領炒什麼股。”

2014年10月,公牛炒股上線,不久後便迎來了牛市,現在看來是一個極佳的視窗期。那時算是趕上了風口,順勢而為,以低成本獲取大量使用者,讓劉洲偉感覺“很過癮”。借力牛市,公牛使用者交易活躍,但線上時間短,相互交流少。而當時間推移,A股市場開始下跌後,公牛卻意外地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熊市促進使用者交流慾望大增,社群活躍度提高。“市場不好反而更是機會,使用者更需要投顧。”劉洲偉大笑,“熊市時股民更活躍,像個悖論。”

到了2015年12月,公牛使用者突破了1000萬。目前,公牛的註冊使用者數達到1500多萬,日活躍使用者數80萬,峰值活躍200萬。2016年4月,公牛炒股在資料機構AppBase公佈的泛金融APP中排名第15,第一名是支付寶錢包。

模擬炒股是公牛的最初功能,也為它快速增長提供了動力。模擬炒股一方面吸引了股市小白,另一方面也抓住了民間高手,後者被劉洲偉稱為“牛人”。公牛的'運營團隊會給模擬炒股大賽的佼佼者打電話,說服其轉為投顧。現在,公牛上最受歡迎的牛人擁有近30萬粉絲。

通過模擬炒股,公牛收集了大量使用者個性化資料,包括持倉情況、風險偏好等,這樣,公牛就能通過演算法匹配相同型別的牛人和普通使用者。

目前,牛人在平臺上還沒有獲得個人收入。在劉洲偉看來,他們現在和粉絲建立信任是最重要的,要等到合適時機再收費。牛人最好能形成自己的能力圈,而不是什麼都懂的萬金油。

公牛也搭上了直播這趟火爆的列車。為更好地服務粉絲,幫助牛人轉化為職業投顧,公牛計劃最快在6月底上線“財經直播間”功能,建立分類直播間,導流使用者,滿足股票點評、問股等各類需求。

等待春風

創業不到2年,公牛已有近80人的團隊。現在,劉洲偉像個產品經理,參與打磨產品的每個細節,“磨了兩三年,已經沒有了一開始的不適應”。

相比當年掌舵媒體,如今劉洲偉壓力大了很多。他最大的壓力在於“不知道哪個方向是對的”,但是他知道,要為自己的所有決策負責,要找到市場,然後集中所有精力資源往下打。談到這個時,他像在自言自語:“還有別的選擇嗎?”

劉洲偉還有一部分焦慮來自於政策的不確定性。在做公牛炒股之前,劉洲偉也曾設想過做比特幣的線上導流網站位元金融。據媒體報道,2013年11月,位元金融曾發起大規模招聘,但隨後央行宣佈比特幣在中國為“非法貨幣”。所幸產品初創,損失不大。

劉洲偉很清楚,創業會遇到太多坑和不確定性,但45歲的他還是想創業。他的很多老部下,當下都在擔任大公司高管,早已實現財務自由。但劉洲偉就是不想在別人手下幹。“不想再做一顆螺絲釘,即使它很大很重要。也不是為了掙錢,是人要有這份經歷,俗點說,就是自我實現。”

劉洲偉希望,未來一兩年內公牛能在存量市場上領先。現在,公牛藉助已積累的海量金融資料,以及大資料、機器演算法、雲計算、量化投資策略等技術,研發了智慧投顧,也就是機器人投顧,接下來,這也是公牛即將長期投入的業務。

智慧投顧的最大特點是,投資模型和使用者的個性化資料匹配之後,即由機器去執行這個策略,沒有人性弱點和情緒干擾。劉洲偉認為,這是未來的趨勢。

公牛一邊在內部測試磨合智慧產品,一邊等待市場上行、適合推出的時機。

劉洲偉估計,僅股票投顧就有1000億市場,加上ETF 基金、貨幣基金以及固收類產品等,市場會更大。買方投顧和投顧智慧化的市場如果正式啟動,每年都能帶來幾億收入。劉洲偉預期,明年公牛的收入就能過億。

他更長遠的想法,是通過智慧投顧,為中國人提供大類資產配置方案和不同投資組合模型。

但這也需要等到使用者投資意識提高,收益預期趨於理性。劉洲偉說,這還要很長時間,“我不知道要等多久。但如果要去做,可能也挺快的”。

他記得,當年馬雲第一次舉辦西湖論劍,請來的人似乎都比馬雲牛。彼時網購前途不明,馬雲也曾困頓過,但是忽如一夜春風來,消費風向一旦變化,就勢不可擋。

“有時候確實應該等春風。”劉洲偉說,他正在邊等邊做著準備,期待著智慧投顧春風的到來。

老齡創業新貴的時機與方向

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劉洲偉說,自己“出來晚了10年,2003年就應該出來創業,那時候肯定會選擇網際網路”。

和劉洲偉同一代的很多媒體人,於此恐怕都心有慼慼焉。

比如財經媒體大佬秦朔,於2015年6月辭去《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職務,10月推出自媒體創業專案“秦朔朋友圈”,近日又設立基金專門投資新媒體創業專案。今年,秦朔已48歲。

劉洲偉也45歲了,堪稱“老齡創業新貴”。年齡是這批人繞不過去的問題。而現在的創業群體顯然正趨向年輕化。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市海淀區調研發現,30-40歲是青年創業者最集中的年齡段,受調查者平均創業年齡為31.53歲,20-30歲年齡段也佔據了40.50%的份額。

更具挑戰性的是,劉洲偉還選擇了徹底轉行。

有的媒體人轉型不轉行,仍在從事新媒體創業,深耕內容。如原《鳳凰週刊》主編黃章晉2013年創辦“大象公會”訂閱號,主打“最好的飯桌談資”,堅持輸出優質內容而不考慮盈利問題。前《南方週末》編委、網易副總編輯方三文2010年創辦雪球財經網及旗下兩個子網站(i美股、i港股),現在雪球已成為對股市最有影響力的網路媒體。

當然,轉行的不止劉洲偉一個人。2008年,前網易總編輯李學凌推出YY語音,2012年YY語音的母公司歡聚時代登陸納斯達克。

劉洲偉說,對於他這樣轉型的創業者而言,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找到方向,並將其落實到一個產品上。

現在,他每天8點來公司,晚上10點才下班,天天面對的都是公司裡的事,運營、技術、協同等各個方面都得管。離開媒體3年了,劉洲偉說,如果沒人提醒,他早都忘記了自己“媒體人”這個身份。“我可以說是脫胎換骨了。媒體人創業跟其他人一樣,沒什麼特殊,你就是個創業者的角色。”

疲憊到極點的時候,劉洲偉不只一次想過停下來,乾脆不做了。但第二天,他就平復情緒,給自己充好電,再以飽滿的激情投入新的戰鬥。

有一次,劉洲偉太焦慮了,給一個創業的前輩發微信訴說:“創業會多次陷入絕望,但有時又會感覺很有希望,很亢奮……這種狀態對創業者來說是不是正常的?”對方告訴他,這太正常了,創業成功的關鍵在於,你覺得有希望的次數要比絕望的次數多那麼一次。如果多出來的這一次,你堅持做下去,就會成功。

劉洲偉說,創業像跑一場馬拉松,必須死撐下去。我們問“如果這次創業失敗怎麼辦”,他回答:“我哪有空去想成不成功、不成功怎麼辦。現在我只有全身心投入去做,而不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