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啦創始人創業歷程

才智咖 人氣:3.01W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美啦美妝電商的成長故事,大家一起來關注一下吧。

美啦創始人創業歷程

產品導向的騰訊系創業者

從創辦美啦之初,張博就非常明確自己的目標:一定要靠電商盈利。她創業時,美妝市場競爭還不是十分激烈。做電商是為了讓團隊活下去,她創業的準則就是——先活下去才有機會談未來。

但當時的電商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有阿里、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霸佔市場,而要從巨頭手中切一塊市場出來,不能硬碰硬,要從細分的市場切入。從這個角度分析,切入彩妝這樣一個細分的市場不會過早被大公司盯上,而且彩妝是個要積累口碑的領域,切入口越小越好。

所以美啦拿了天使投資後,先開始認真耕耘的是社群,UGC模式讓美啦看上去有點像美妝版大眾點評,一直到2015年5月才開始介入C2C模式電商。

都是賺女人的錢,但張博耍了兩個“小聰明”,把美啦放在了一個特殊的市場定位上。

首先,美啦主打長尾,長尾商品佔到了商品總數的'70%到80%。

其次,美啦的銷售額有48%來自彩妝的銷售,這是因為美啦本來就有UGC和PGC基因,美啦社群裡的達人只要分享了關於彩妝的用法就能立刻帶動彩妝的銷售,效果立竿見影。而達人推薦護膚品的轉化效果就很不容易出彩。

長尾不僅是消費升級趨勢下電商的大趨勢,長尾商品的特殊性也使造假的成本比較高,在保證正品方面比其他賣爆款、深庫存的電商有更大的優勢。在長尾商品的發現端,社群入駐的達人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達人”到今年最火的“網紅”幾乎是零距離,所以,順理成章,美啦的未來就是吸引網紅到美啦來開店。雖然網紅在一邊分享美妝心得一邊賣商品,趨利性比較明顯,很容易被其他平臺挖走,但張博反而被激發出了鬥志:“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出現,才會刺激自己跑得更快。”

我不應該是個“吊車尾”

張博的大學生涯有點驚心動魄。她是大慶人,本科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截止到這裡的人生都很順暢。

劇情跌宕在大學期間。本科時期的張博居然是貪玩到差點玩脫的那類學生。因為掛科太多,最危險的時候,她只差不到1個學分就要被降級。大四快畢業的時候,張博慌了。同學們都有目標,考研的知道自己想進哪個學校,找工作的知道自己想去的公司,只有張博對自己、對目標一無所知。

她就像被一棍子打醒,迅速決定先考研。到底是個聰明人,張博突擊了半年,就考上了本校本專業研究生。顯然,她不是“贏在起跑線”這一類概念的信徒:“你得先去做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做成。”

專注是張博把事做成的第一個要素,然後是不想後路的心態:我一定要贏。“贏”在張博的字典裡不是拿第一,而是“讓身邊的人滿意”:“有時候你不能追求絕對的第一。”

張博說,自己總是比同齡人晚熟一兩年。她也確實迷迷糊糊的。研究生畢業時騰訊來到哈工大進行校園招聘,她投了簡歷就跑去上海面試另外一家公司,結果在上海把手機丟了。

回到學校後,室友告訴張博:騰訊找過你面試,誰也聯絡不上你。張博立刻決定動身去騰訊總部所在地深圳,去的時候連騰訊的大門往哪兒開都不知道。她在深圳待了一個星期,發現騰訊正要在當地做一場社會招聘。

張博到現在還記得那天是3月6號,進了面試大廳,人滿為患,只有一張桌子前沒排隊。張博走過去一看:招祕書。

“先聊著再說。”

張博和麵試官聊了兩個小時,想通過這個祕書“入口”爭取一紙offer。“當時我聊的時候,就一點一點把面試內容往自己的專業方向引。”面試結束時,張博問面試官:“你看我是不是有能力勝任別的職務?”這位面試官後來成了張博進入騰訊後的第一位直屬領導——崗位不是祕書。

創業前的張博有聰明人身上都有的膽大,仗著聰明,也一直不改貪玩。“我一直以為工作就是吃吃喝喝,談談戀愛,一週就過去了。”結果在騰訊的頭半年,貪玩讓張博又栽了一次跟頭:第一次考核被評了C級。

“我當時有點賭氣,跟自己說,好,我用半年時間證明自己不是個C級員工,然後我就走人!”

這個聰明人開始“發憤圖強”,果然半年以後就擺脫了C級。只不過在離職前,張博還有個年假要休,直屬領導趁這段時間給張博大量“”做思想工作。年假休完,她改了主意。

這是張博最後一次“貪玩”,之後,她在騰訊一認真就是六年,直到美啦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