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紀從農民到富翁的創業之路

才智咖 人氣:1.38W

古往今來,中國出現了很多的傳奇故事,更是出現了很多的商業奇才.張新紀是一個只有國中學歷的農民,卻從新鄉農村一直闖蕩到大上海,在中國防腐業大顯身手.創業,最需要的不是資金,也不是人才,而是一個好的思路;沒有資金,可以籌集;沒有人才,可以召集;而沒有一個好的思路,就很難找來資金和人才,創業思路決定企業的出路。

張新紀從農民到富翁的創業之路

短短二十幾年,他完美地演繹了“鯉魚躍龍門”,成為上海灘有名的防腐大王、上海同濟大學的兼職教授以及身家過億的企業家,帶領長垣人將防腐業發展成為新興產業,並帶出100多個百萬富翁.

盯上防腐業巨大的市場缺口

中國防腐業每年260多億美元的市場缺口,吸引張新紀投身這一行業.他開始演繹一位農民“鯉魚躍龍門”的生涯.

長垣縣位於黃河流域的“豆腐腰”區段,昔日肆虐的`黃河水曾讓長垣人背井離鄉,在全國各地留下了掙扎求生的足跡.而長期的浪跡天涯,也讓長垣人具有強烈的致富衝動.

1955年,張新紀出生於長垣縣苗寨鄉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迫於生計,他國中畢業後就帶領家鄉的幾個夥伴出外闖蕩,人手一把刷漆的刷子,在山西、陝西等地從事縫汽車篷布、刷油漆等防腐防水行業的初期業務.

1981年,在外闖蕩多年的張新紀告別了資訊閉塞的北方,來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由於有了一定的施工經驗,他很快就承攬到了廣東大寶山礦索道的防腐業務.憑著河南人吃苦耐勞、敢拼敢闖的精神,他帶領六七個工人,用90天完成了這個工程,賺了9萬元.這也是他賺取的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3年7月,張新紀從一份調研報告中得知,全世界每年因金屬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9000多億美元,中國的損失為260多億美元.具有商業頭腦的張新紀,想到自己的家鄉有做防腐工程的傳統,就決定涉足這一領域.

於是,他從家鄉招收了幾十名有一定業務基礎的農民,組建了自己的施工隊伍,相繼承接了廣東北江大橋、西江大橋、陽春石碌銅礦、韶關鋼鐵廠等專案的防腐工程,開始了生涯.

闖蕩上海灘闖出名堂

1985年,敢闖敢幹的張新紀把目光轉向大上海.他認為,在上海站穩了腳跟,就等於在中國防腐業有了一席之地.

“上海灘”三個字幾乎就是闖天下的代名詞,然而要在上海立足,談何容易.到了上海,張新紀首先選擇了寶鋼.然而,一支名不見經傳的施工隊,要想從寶鋼承攬工程,簡直是難於上青天.無奈,他就從冶金部第十三公司手裡接一些二手活,從幾百元、上千元的小工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