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融資渠道 解農村貸款兩難現象

才智咖 人氣:1.63W

  農民:貸款緣何難

創新融資渠道 解農村貸款兩難現象


  近日,筆者來到尋烏縣南橋鎮黃塘村採訪。該村是全縣有名的甜玉米種植大村,村裡成立了甜玉米協會,許多農民都嚐到了甜頭,都希望擴大種植規模,但一個現實問題擺在他們面前,那就是資金投入。在採訪中,筆者瞭解到在農村普遍存在的貸款“兩難”現象,一時間成了協會和農民的頭疼事。

從農民貸款角度來說,由於農村發展相對滯後,農民償貸能力較差,信用等級低,貸款限額小,時間短,且手續繁雜,貸款門檻高,出現了貸款難現象。

對於農信社而言,農村貸款基本上是無實物抵押擔保的,還貸主要是靠貸款人的信用度。由於部分農民信用差,還款能力有限,加上農業是個高風險、低迴報的產業,既有生產中的自然風險,也有銷售中的市場風險等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放貸風險係數。對農信社來說,放貸前一定要仔細評估,對放貸額和貸款人十分謹慎,因而出現放貸難現象。

農村金融機構撤併和資金向城鎮迴流也是造成貸款難的一個因素。以尋烏為例,前幾年面向農村放貸的金融機構有兩家,即農信社和農行,現在只剩下農信社一家了。在全縣15個鄉鎮中,農信社只有11個農村網點,其中4個網點由於業務量小,加上地處偏僻,經營成本過高出現虧損,在金融機構改革中撤銷。

據尋烏縣農村信用聯社副主任趙導生介紹,貸款難和放貸難並存這一農村金融領域矛盾的形成,其核心是由於需求和供給存在問題與缺陷,而導致農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而這一點又是與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的格局分不開的.。


  農信社: 走出“兩難”怪圈

面對“兩難”尷尬局面,農信社又是如何走出這個怪圈的?


  簡化貸款程式,提高工作效率。該縣農信社一名負責人告訴我們,原來農信社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款難貸的情況,每年的農村貸款都徘徊在7000萬元左右,曾一度影響了農信社作為支農助農的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對此,該縣農信社簡化程式,實施“陽光信貸工程”,打造良好的信貸環境。該縣農信社以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為契機,降低貸款門檻,提高貸款額度和服務質量,對工作人員實行“三不”規定:不刁難、不推諉、不延期,堅決杜絕吃拿卡要現象。同時還全力推進“陽光信貸”工程。在全縣城鄉網點統一操作流程,統一服務標準,採取“集中辦公、陽光操作、承諾服務”的方式,對貸款辦理過程實行“三公開一監督”,即公開貸款標準、公開發放物件、公開貸款程式,接受社會監督。近3年來,該縣農信社累計投放支農貸款12億元,發放貸款數額連續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以小額信貸戶為基礎建立“文明信用農戶”,以“文明信用農戶”開創“文明信用村(組)”,以“文明信用村(組)”建立“文明信用鄉鎮”,建立一個誠實守信的信貸環境。該縣對評上“文明信用農戶”的農民,實行優先享受貸款、降低貸款利率等優惠措施,對於評為“文明信用村(組)”和“文明信用鄉鎮”的村莊及鄉鎮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目前,該縣評出文明信用農戶5977戶、文明信用村38個、文明信用鄉鎮3個,發放文明信貸1.6億元。

支農貸款與產業扶貧相結合,實現農戶和農信社“雙贏”。該縣立足果業優勢,農信社積極發放小額信貸和聯保貸款,扶持農戶、產業協會、產業合作社發展綠色果業、精品果業、出口果業、訂單果業、旅遊觀光果業等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的產業。一方面,農民和一些農村合作組織資金來源有了保障,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另一方面,農信社既增大了放貸量,又提高了還貸率,還增加了企業利潤。


  有關部門: 創新融資渠道


  據該縣農信社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該縣農民每年對資金的需求量大約在6億元左右,而農信社的資金放貸量只有4億元,尚有2億元的資金缺口。如何彌補這個資金缺口?該縣有關部門做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

——政府貼息貸款。針對果農資金全部投入到果山,在道路、通訊、水電、房屋等基礎設施方面缺乏資金投入的現狀,為破解這一資金瓶頸,2006年,該縣創新農村融資渠道,在全省率先推出“農民建房貸款,政府貼息補償”政策,凡在橙園新村示範帶規劃區內建房的農民,可申請2萬元到5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貸款期限一般為3年,前兩年貸款利息由政府全貼。對於按期繳息、到期還款、無失信記錄者,縣裡還將其評為“文明信用農戶”,可以優先解決3萬元至10萬元貸款。這一先進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廣。目前,該縣共發放政府貼息貸款2395萬元,貼息80萬元,受益農戶達368戶。

——果園抵押貸款。隨著果業規模的不斷髮展壯大,小額信貸難以滿足農民的資金需求。為了解決農民擴大產業規模出現的資金短缺問題,2007年,該縣果業局聯合金融部門推出果園抵押貸款業務,在全省率先建立果業司法鑑定所。該縣規定,縣內所有已掛果兩年以上的果園都可以到果業局申辦果園證,然後憑果園證向銀行申請果園抵押貸款,銀行受理後委託果業司法鑑定所對果園進行資產鑑定評估,再辦理相關的貸款手續,貸款最高額為果園鑑定價值的60%。果園抵押貸款制度的出臺極大激發了果農創業熱情。

——用好扶貧貼息貸款和亞行、世行低息貸款。過去,該縣扶貧信貸片面強調小額到戶,貸款“撒胡椒粉”,一些農戶往往把貸款用於消費,形成“放貸——消費——還債”的怪現象。針對以上情況,該縣按“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則,創新思維,實施開發式信貸模式,把信貸資金重點放在果業龍頭企業、果業大戶、果業示範戶,通過扶持他們來帶動農戶。據統計,目前,該縣累計發放扶貧信貸資金9712萬元,發放亞行、世行低息貸款4800萬元,支援果業發展18萬畝,輻射帶動農戶6900多戶,增加農戶收入3400多萬元,資金還貸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