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碧霞祠導遊詞範文

才智咖 人氣:1.63W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遊人員,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導遊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導遊詞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泰山碧霞祠導遊詞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泰山碧霞祠導遊詞範文

在我們山東,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濟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這句話是說啊,濟南是個大都會,各方人才彙集城中,是個見識人的地方;而泰山自古以來就是神仙居住的場所,各路神仙都會有一席之地!今天我們要拜訪的是一位在眾神仙中的地位如同佛教的觀音、沿海的媽祖一樣受到尊崇的女神,民間稱之為“泰山老母”、“泰山奶奶”的泰山碧霞元君。

今天我們就要去去參觀一下碧霞元君工作的地方!

相傳啊,早在漢朝時期,泰山神祠東嶽大帝神像前就有一對金童玉女,到了五代時期,大殿坍塌,金童不知去向,玉女確掉到了泰山頂上的玉女池中。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封禪泰山時,到玉女池洗手,忽然看到有一石人浮出水面,宋真宗驚喜不已,以為是玉女的出現是泰山封禪吉祥之徵兆!於是下令大臣建祠供奉。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起名為“昭真祠”,金代稱“昭真觀”,明代洪武年間重修,萬曆年間改為碧霞宮。清初順治、康熙、雍正年間都曾重修,到乾隆年間已初具規模稱為碧霞祠。

現在我們大家所處的位置是碧霞祠的南院,您會發現這裡有三座大門。分別朝向東西南,分別是東神門、西神門和南神門。我們大家會看到在南神門的上方有一個類似於戲臺的地方。它就是當年在清順治年間所建造。是香客為了答謝聖母的賜福,演戲給聖母看的戲臺。看古人想的多周到,讓老奶奶工作繁忙之餘也能放鬆休閒一下,這叫勞逸結合。透過南神門往下望去,這裡是紙火升騰!這就是金藏庫的位置,古人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專門的騰出這麼一塊地來供香客使用。可見古人的煞費苦心。

好了,我們大家回頭繼續前行。前面就是山門了,山門共有五間,為單簷歇山式殿門。是前後院建築群的中界。山門內供奉著四尊神像,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道教為了提高本教在群眾中的威望,特將他們拉來作守門護道的神將。讓人感覺就像佛教裡面哼哈二將角色差不多。

進入山門就是碧霞祠的主體院落了。首先我們看到兩座御碑亭分列東西兩旁,頂蓋都是黃色的琉璃瓦,東亭內有乾隆六年“重建泰山神廟碑”,西亭內是乾隆皇帝的登泰山詩韻碑。再往前看則是兩座明代的銅製巨碑,左邊一座是萬曆43年(1615年)所立的“泰山天仙玉闕”碑,記述了當年仿武當山建造金闕的經過;右邊一座是天啟五年(1625年)所立的泰山靈應宮碑,記載了碧霞祠的歷史。兩碑都高達五米,與大殿、配殿的銅頂、鐵頂交相映襯,氣勢非凡。在這裡有時你會經常看到有人在這裡磨碰御碑,口裡還唸唸有詞。可能有人會不解,其實啊,碧霞元君還是一位保健醫生,能預防疾病。不少人都用硬幣或石塊磨碰碑御碑,口裡還不停的唸叨“御碑磨,御碑碰,摸碰御碑不得病”然後用磨碰御碑的手摸摸頭啊、摸摸腰啊什麼的,據說摸哪哪好!看人家泰山老奶奶這大夫當的.,多辦實事啊!就收你5塊錢掛號費,其於啥都沒有!

穿過明代的萬歲樓和千斤頂再饒過香亭,我們終於到達了整個碧霞祠的主體建築。整個大殿正殿五間、重簷八角,九脊歇山式頂,我們會看到殿頂覆蓋著瓦片、鴟吻、和瘠獸以及浮雕,它們均為銅築。做工精美,具有很高的價值。尤其是殿頂的360條瓦壟,恰好象徵中國舊曆365天,就是所謂的“周天之數”。能在氣候變化無常的高山之顛,營造出這麼巨集偉的“空中樓閣”,反映了我國古代精湛的建築技藝,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在大殿內的上方懸掛著康熙皇帝所御書的“福綏海宇”匾額以及乾隆皇帝所賜的“贊化東皇”四個大字!碧霞元君她老人家就是在這裡給百姓排優解難的。

說起碧霞元君,我們對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她名揚四海的聲譽,陌生的是她的來歷與出身。關於她的來歷民間有很多說法;有人說他是玉皇大帝的女兒;有人說她是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兒;還有說是東嶽大帝的女兒等等……至今說法不一。民間流傳最廣的還是她是一戶泰安普通農家的孩子,從小善良聰慧,受到仙人指點後進山修行,最後在泰山成仙。在道家裡面,男士得道成仙稱為真人,女士得道成仙稱為元君,因當時出道之時元君身穿碧衣紅裙,所以被稱為碧霞元君!

其實碧霞元君沒有什麼不得了的法術和超級的武器!但為什麼還會受到這麼多人的尊崇呢!?道經記載,元君乃是應九氣而生,受玉皇帝之命,“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明朝萬曆年間,孝定皇太后曾經親自到泰山修煉,極力宣揚碧霞元君的靈驗。有了最高統治者的加盟,使元君信仰的影響再更廣範圍內迅速擴充套件。各地百姓紛至沓來,“貧者求富,疾著求安,耕者求歲,賈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著求嗣”。大約從那時起,每年上泰山的香客多達120萬到200萬人次,時常呈現出萬人朝山的景象!也是從那時起,這位女神享受了數百年興盛不衰的香火,甚至超過了原來的泰山之神——東嶽大帝。以至於明朝末年著名作家張岱登泰山至碧霞宮,不禁感嘆:“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勝,為四顧大部洲所無”。

隨著人們對碧霞元君的崇拜,後來還出現了和婦女生育有關的娘娘神,而且各位娘娘的神通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明細,送子的、催生的、哺乳的,治斑疹的等真可謂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再碧霞祠內也是如此。大家看,東配殿就是眼光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她能治眼疾,是一位光明的使者!西配殿是送生殿,供奉的是送生娘娘的銅像,她保佑人懷孕生子的。據說她們姐妹,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這正是許多年紀很大的老年婦女執著上山的原因。看來老奶奶的神威是來自於她那種對民生疾苦的同情,來自於她的平民意識,來自於她的仁愛之心,真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大家可能會發現,要在這泰山之顛巴掌大的地方想建一處和元君身份想配的祠廟,還真不是一見容易的事!但我們的祖先他們做到了,碧霞祠高超的建築技巧被認為是我國古代高山建築群的典範,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