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通用17篇)

才智咖 人氣:1.19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通用1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通用17篇)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1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鉅子:“李白,一顆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這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並沒有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至於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鬥那種善於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弟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於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於提出、敢於批評的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慾,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鬥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於水火發生了牴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於在他管轄的州府裡,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的,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娼妓題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遊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裡,既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2

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揚的旋律,他將至情融化為筆下流淌的華彩,他將痛楚抑成意奔湧的篇章。他,就是蘇東坡。

蘇東坡,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他有高度的智商,有熱情而浪漫的赤子之心,終生保持天真、淳樸。他是個秉性的樂天派,是瑜伽術的練習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偉大的書法家,是詩人,是佛教信徒……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終其一生“不是被貶,是被貶的路上”,身處逆境卻能品出生活之甘甜。他樂觀而豁達,雖然不斷被貶,但是,無論在哪兒,他熱愛生活的心態從未被改變。蘇東坡更是一位喜歡吃的美食家,他加調料製作的豬肉美味無比,百姓稱其為“回饋肉”,他還發明瞭一種青菜湯,就叫做東坡湯。即使生活困難,他也抱著極為樂觀的心態,繼續他的美食生活,也繼續用他的仁心愛百姓。

美麗西湖,是多少中國文人的夢。蘇軾雖被貶於此,卻沒有悲愴自憐,憤憤不平,而是瀟灑任平生。他知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於是,他儲藏心靈,淹沒痛苦、憂傷,橫臥西湖。被貶嶺南時,他寫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的詩句。官場的風雨再大,生活的風雨再艱辛也無法阻擋他心靈前進的步伐。不要咀嚼生活的苦難,不要埋怨生活的不公,牢騷太盛,人生太短,而苦難太長了,我們不必要去過於計較生活。一切隨緣,擁有一份淡然處之的心態。不要勉強自己,別為難他人,順其就好,隨遇而安。要懂得,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像蘇東坡一樣。

蘇東坡的人生境界,無疑,是極高的,極富有智慧。因為他有著一種成熟的人生態度,他幽默,他敢於自嘲,敢於淡然地面對生活中所面臨的苦難,苦中作樂,有著高尚的精神境界。

蘇東坡詩曰:“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語堂寫道:“他的肉體固然會死,可他的精神會在下輩子,可成為天空中的一顆明星,可滋養萬物,可維持眾生。”是的,幾千年了,蘇東坡的軀體早已飛散至雲端,可他的文學作品的價值與其高尚情操仍閃閃發光。

蘇東坡,這個傳奇人物,我將以他為榜樣,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3

一次又一次地走近東坡,一次又一次的被其吸引,沉醉,著迷。

書本的魅力是難以言喻的,儘管在校期間觀看過東坡的紀錄片,但我還是對於這本《蘇東坡傳》愛不釋手。喜歡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對東坡的愛,喜歡再這樣離東坡更近一些。

很小的時候就總的聽人哼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什麼都不懂的年紀,只是覺得:真是好聽……到了國中,開始要求背誦這首《水調歌頭》的時候,才初初知道了蘇軾,因為小小的時後背的只是些“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類的詩句。到了這個時候,才算真的瞭解了些許蘇軾。

不知道是怎樣一個人,可以既是“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又是“不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只有東坡了。無奈那句“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他是個天才,獨得歐陽修的賞識,那時的他,可謂春風得意,一帆風順。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王安石變法卻將東坡拖入深淵,想要憑著滿肚子的才情去爭上一爭,並坦言自己如不抨擊時弊便“如蠅在口,比吐之為快”,如此東坡,還是愛的,這般剛直性格。如不知,寫一吐為快,便遭來了“烏臺詩案”,遭來了往後的漂泊。

東坡這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初是被貶黃州,從當初的春風得意,到如今的潦倒落魄,東坡憑著他的樂觀,親自入田耕地,自建雪堂,作為吟詩作賦之所。甚至坐在村頭與村夫歡談。這樣的東坡,如何不愛!時有落寞,便是想要“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但第二日還是在家呼呼大睡。東坡啊東坡,為何如此可愛?

不似常人,自然,東坡並非常人,他每到一處,畢竟造福一處,不說東坡肉,就是從其在旅居武昌時上表向太守請求禁止民間殺嬰的野蠻風俗,到於杭州治理西湖,成就了著名的“蘇堤春曉”、“三潭印月”,再到他在儋州建立學校,傳播儒教。

還記得讀《江城子》時的震撼,是的,是震撼,嘆東坡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令人肝腸寸斷;又有羨,羨那句“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懂我”;之於弟弟那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其兄弟情深,可見一斑。

豁達是東坡,淡泊是東坡,可愛是東坡,真性情亦是懂破,如何能不愛東坡?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4

蘇東坡是是林語堂一生的摯愛。雖然相隔800多年,但在林先生筆下,蘇東坡正如自己的忘年至交,彷彿親眼見證了蘇東坡“竹杖芒鞋,一蓑煙雨”的平生。

沒看這本傳記之前,我對東坡的瞭解主要是他光輝熠熠的頭銜,以及登封造極的藝術造詣。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豪放派之代表。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但是讀了《蘇東坡傳》以後,我真正瞭解了一個完整的蘇東坡,一個真實的蘇東坡,一個自然的蘇東坡,一個純粹的蘇東坡。

對東坡的最新認識是他仕途上的浩然正氣。以前總以為東坡是一位超凡脫俗的文人,讀此書後,方知他的政治生涯是坎坷的。“學而優則仕”,帶著“平和世界”的美好理想,東坡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變法之際,他在外任官期間,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極力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經歷了10年的政治生涯,東坡經歷了人生的第一難 ,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接著就是不斷地被貶,再被貶。”人生最失意之時,卻造就了他文學的巔峰。《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承天寺夜遊》都是這時所作。在一個昏暗的時代裡,蘇公以文人之浩然秉性,敢於去質疑變法之弊端,敢於去挑戰王宰相的權威。即使犧牲自己的仕途,也要堅定的拯救蒼生。

其次就是對其豪放曠達,虛幻若谷的人生境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經濟經歷了仕途上的風風雨雨後,蘇東坡也逐漸頓悟,認識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淡卻入世之心,步入出世之途。由那一剎那起,他看透了這一切。於是乎,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新的生活。詠物言情、記遊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談禪說理, 人生,就應似飛鴻踏雪泥。又何必被聰明誤一生呢?

讀完《蘇東坡傳》,感受蘇公,我體會到“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所言之理。感受自己,未來但求對社會“浩氣長存”,但求對生活“煙雨一生”。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5

那是一闕詞換一壺酒的朝代。多少風流雅士、絕色佳人,於宋朝的春風亭園,杏花釀酒,松針煎茶,即興填詞,歲序安然。

而正因蘇東坡生於這個一首詞可換一座城的朝代,他才可過的快樂,無所畏懼,似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但卻不得不說,他這一生,很是精彩。在煙塵飛揚的世間,猶記明月清風;在顛沛流離的境遇,學會隨遇而安。他遭貶謫,被放逐,一生輾轉流離,得意太少,失意太多。

蘇東坡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他曾感嘆,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他雖無意仕途,卻不能徹底做個散淡閒人。他的一生,一半江湖,一半山林,一半忙碌。他喜歡翠竹楊枝,卻舍不下酒肉佳餚。他在濃郁中追求清淡,於深沉中品出清歡。而正所謂,人間有味是清歡。

許多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留下了他的故事,也留下了他的詩詞,更留下了他的悲歡離合。他在密州的煙雨叢林,竹杖芒鞋,感悟“一衰煙雨任平生”的況味。他在黃州偏遠的鄉間,咀嚼幾碟素菜,品味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薄。他在惠州的陋室,隔簾聽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涼”的意境。他在杭州西湖,看桃紅柳綠,吟詠“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清雅。

蘇東坡,他於簡潔的茅簷草舍,一壺清茶,幾碟素菜,悟出了人生的境界與禪意。林語堂於書中曾曰: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這個他,當然是蘇東坡。他的一生,堪稱奇蹟。

從悽美的“只恐夜深花睡去,股稍高燭照紅妝”,到豪放的“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再到,灑脫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最後是哲思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一句句詩一首首詞,承載著蘇東坡的人生,起起落落。

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是同代人,沒有關係。書中曾雲:“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瞭解他。我瞭解他,因為我喜歡他。”如是,我愛他,愛他率真,愛他孤傲,愛他清廉,愛他風流。

林語堂於書後遂: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6

在我小的時候,曾經接觸過這人們口中鼎鼎有名的《蘇東坡傳》,當時可謂是驚鴻一瞥,感言不知如何下筆。而如今長大了些,有幸跟著老師再次拜讀東坡傳,輾轉間仍覺下筆艱澀,真怕自己筆下的文字不夠美好,表達不出內心對蘇軾的敬意。

閱此傳前,蘇軾這個有名的名字,對我來說僅僅是文采出眾、逸興遄飛的大文豪罷了。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固然精彩,而他瀟灑的文筆凝結的字元更令人折服。蘇軾的文學成就眾人有目共睹,自不必多說,然而若只侷限於此未免過於狹隘!多才多藝的他為歷史文化的貢獻除了延續百年的華夏詩詞源流,更於書畫上有過人的造詣;於政治上有獨到的見解,甚至是日常繁瑣的工作,他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他不僅是中華文壇上光照古今的恆星,還是一名評述價值觀的導師。

在他的生平中,我們所能體會到的除了“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廣闊胸懷,更有“人間如夢,一尊還淚江月”的人生覺悟。蘇軾的一生坎坷,受王安石“新政”的影響,蘇軾屢遭貶官。即使宿命於此,蘇軾仍然不肯屈服。他大膽指出新政的不足之處,將其呈現與紙筆之中。他明知自己的這些舉措得不到任何迴應,只會給自己招致禍端,卻仍然執著於自己的志向。他這麼做不是由於他冥頑不化,更不是因為他貪圖功名,而是為了黎明百姓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使自己是滄海一粟,蘇東坡也要以正直率性的心態,面對這些崎嶇不平的道路,竭盡所能去糾正這些謬誤。

隨著年齡的增長,蘇東坡那份年少輕狂的作為也逐漸收斂起來。他開始感悟人生愛好廣泛,擅長廚藝,也會製藥,他身為官吏,卻心向自然,“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大概說的就是他這樣心境超然的偉人吧!

總之,林先生的這部《蘇東坡傳》向我們展現了一位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名人的生命歷程,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品味他的詩詞散文,也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作者的切身情感,讓我手不釋卷。同樣的,我也敬佩蘇軾這樣文采斐然而又胸襟寬廣的靈魂,他的人生經歷似乎如同教科書一般在指點著我們為人處事之時該做出怎樣的抉擇。他教會了我們“是造物者之無進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的人生哲理!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7

小時的我,不知為什麼,可能是因為嘴饞吧,別人一提的蘇東坡這位大師,我就不由自主的聯想到了一道可口的名菜??東坡肉。那時喜歡他,就因為這道不知與她有沒有關係的菜。那時的我幼稚、無知,通過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才開始瞭解他,瞭解了一位世人稱讚、推崇的偉大人物。

蘇軾,宋仁宗景?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逝世。蘇洵之子,字子瞻,號東坡,其第蘇轍,字子由,父子三人佔唐宋八大家中三席之地。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逝世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這些是我瞭解的蘇東坡的一些文學常識。的確,就像書中所言,要了解一個已經死去一千多年的人,並不困難,因為他的一切在我們的眼中已成定數,他的命運如何,他遇事時如何處理,以及他的一些祕密,都已顯現在我們面前。但瞭解一個人,不僅是在表面上,最重要的是瞭解他的精神所在。

蘇東坡感受敏銳,思想透徹,,作為勇敢,決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民胞物與得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這正是“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吧!

酒,好像是古代文人的莫逆之交,幾乎每一位都性嗜酒,如:李白、陶淵明、杜甫……數不勝數,所以,蘇東坡也不例外,他也飲酒自樂,在微醉未醉之時,有作文自娛。他的詩詞文章,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這樣高尚的精神有誰不喜歡,有誰不向往,我想,這也正是他受中國曆代那麼多人熱愛的理由之一吧。

蘇東坡,一個歷代以來的多才多藝的天才,他超於的不僅是文學,更是生活態度、處事方法的超越。作為個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種東西剎那之間的表現是永恆的精神在剎那間存在軀殼之中的形式,所以他生活的輕鬆、自在。

天才蘇軾,全才蘇軾。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8

《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寫書人與被寫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所以,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經典之作。

當時讀它依然帶著一些目的性和應急性——為講好《大學語文》的一節專題,即《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東坡》。後來解到,這本書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範之作。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首先是喜歡他那些“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詩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所打動,被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態度所折服,讀完這本書後,更覺得他“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也只有林語堂林大師的如椽之筆能把他誇盡、寫真、寫活。林大師說:“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係。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解他。我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為偶像,是因為我們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後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裡,一不留神就變成塵埃,那麼渺小,那麼為現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我們在暗夜裡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對韓寒如此,對邁克爾傑克遜如此,對蘇東坡更是如此。蘇東坡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豔同時代的人,還穿越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生命的一種境界。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9

觀蘇軾一生,無法不對其才智讚歎不已;而其言行、詩詞、幽默,無一不是其才智的體現。

蘇軾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並父母共九隻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後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少藥的海南之後,對朋友僧人蔘寥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藥,京師國醫手裡,死漢尤多。”以此來告知朋友不必擔憂。

蘇軾是熱愛生活的。其餘不必說,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軾是感情豐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茫”,對其亡妻寄以情思,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悽婉哀傷。在朝雲因瘟疫早逝後,他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後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徵朝雲,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軾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後,即寫詩兩首,隨後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軾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無數,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儘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雲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快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象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吧!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10

蘇東坡是一個天生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作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人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上的祕書。

可以說,蘇東坡的一生豐富多彩。他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峰造極。他的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

蘇軾在四十歲以後半生漂泊不定,從顯貴一直貶至卑微小吏,嚐盡世間疾苦。貶謫途中的蘇軾也自嘲:有的不是學問,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軾的“言”是出名的。曾經上神宗皇帝“萬言書”,譏評時事,論辯是非,希望神宗改變變法的心意,不久就遭貶職。此時的蘇東坡依然胸懷大志,大不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時興起,作詩幾首,卻被好事者誣陷,強加對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釀成一時轟動朝野的“烏臺詩案”,身陷窘境,自己卻不是很在意,四處遊玩,四處寫作,四處交友。以灑脫看待困境,以微笑面對人生。

人生充滿了失敗與挫折,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你積極對待,生活則充實、精彩、光明一片;如果你消極對待,生活則空洞、無趣、一片黑暗。

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時,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只能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霍金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以微笑面對人生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人生苦短,讓我們像蘇東坡、霍金一樣以微笑面對人生,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加精彩,更加光明!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11

64年人生,稍順即逝,為官44年,對於蘇東坡來說,這一路卻是坎坷的,3次貶官,心態依舊,這是難得可貴的。

22歲的蘇東坡,懷揣著滿腔的熱血進京應試,受到了考官歐陽修的青睞,對於蘇東坡來說,這是他為官生活的開端,蘇東坡信佛教,同時保持著“服膺儒家,經世濟民”的思想。

在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寫到“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明則復為人矣。此理之常,無足怪者。”這句話是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說的,在我看來這表現的是蘇東坡對於人格的一種看法,“浩然正氣”說的就是一種心胸的寬廣。蘇東坡認為,氣是獨立的,不會隨著世事的變化而改變,正如人的初心,對於一個人來說倘若他有怎麼樣的初心,那麼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都無不體現著。而這正是蘇東坡,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44年中,三次被貶,分別貶至黃州、潮州、儋州。對於貶官之人來說他們本是失落的,但蘇軾卻與眾不同,他沒有因為貶官而否定人生,否定自我,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從他的詩詞中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在被貶後依舊心繫人民百姓,做著想歐陽修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又如在《赤壁賦》中那段精彩的主客對答,我也不難看出蘇軾有著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他的樂觀與豁達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那麼的不同,人生就好比是心電圖一樣,有起有伏,起證明著成功,伏證明著挫折,如果是一條平直的線,那證明你已經死了。而面對人生重大的挫折,我覺得蘇東坡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人生起伏又如何,做到問心無悔就好了。烏臺詩案,王安石變法是導致蘇軾貶官的主要原因,但回首這些事情,不是為了打造一個新的文化氛圍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只不過是處於封建時代,這些東西並不大被認可罷了!

事實上,在我的生活中面對困難與挫折我會像蘇東坡一樣,以一個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哪怕是處在人生的低谷,都會通過任何正當的方式調整自我的心態。蘇以遊玩釋之,吾以運動釋之,我會想無論好壞這一切都是浮雲罷了,壞的事情很快就會過去的,與此同時也不忘為他人著想。

人生不易,與其讓自己鬱鬱寡歡地度過,不如讓我們像蘇東坡一樣,以一個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人生,對待這個社會,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讓國家不斷強大起來。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12

我在前天剛讀完由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東坡是一個正派,豪宕,有問題勇於指出的人。本書敘述了蘇東坡崎嶇的終身和蘇東坡終身所閱歷的有記載的作業。

他的性情:他為人堅強不屈,有問題便會提出,即使有再多的力氣阻遏,他也能據守自己的準則。比方,神宗皇帝時期,那是一個全國大亂,生靈塗炭,萬馬齊喑的時代。除了那些元祐大臣和極少數正派的人勇於宣佈言辭以外,就沒有其他人敢說對立新政,對立王安石的話。蘇東坡卻是元祐大臣中最活躍的那個,他一直在向皇帝上書說新政的損害,青苗借款對公民形成的巨大損傷。

他的文學作品:他的文學作品十分美麗,連歐陽修看了之後也嘆了一口氣說:“30年後就不會有人再議論我了。”讓我最賞識的一點是他的文章沒有一點是虛情假意,都是真的!我覺得一個人實在是最重要的,勇於宣佈自己正確的言辭也是很重要的。蘇東坡將這一行為做到了最大化,他簡直終身都在說真話,都在為國家宣佈著自己以為是正確的言辭。蘇東坡十分愛家人,所以他也十分愛他的弟弟,有一次與他弟弟別離之時心中十分傷感便作下了婦孺皆知的《水調歌頭·中秋》。這首詩十分的實在,我逼真地感觸到了蘇東坡心裡的傷感,那種對弟弟難得一見的哀痛。

最終,他的思維層次。我覺得他的思維層次是很高的,由於他歷來不會由於自己的寓居環境之陋而哀痛,他看中的是寓居環境周圍的氣氛,周圍的雅。比方,他在被貶嶺南之時,他發現了周圍的雅,酒的雅,嶺南有桂花酒,他十分沉浸於這種雅之中,由於他也是一位愛喝酒作詩的人。我從此能看出他對自己的居所之粗陋僅僅一筆帶過,輕描淡寫,對周圍的雅是寫的可謂是十分翔實。我覺得這種早已脫離物質日子的思維層次值得每個人去學習。還有,他很少會直接正面攻擊自己不喜歡的人,除了在朝上。比方,他再度被放逐,去往海南之時,這是被董必所加害的。所以他就在喝醉時寫了鱉相公的故事,使我不由得捧腹大笑,他將鱉相公寫得有板有眼,也將董必這一人物完美的轉化成了鱉相公。

蘇東坡早已逝去很久了,但他的精力,他的思維不朽於人世。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覺得第二類人說的正是蘇東坡!咱們都應該學習他的精力,領會他的境地,學習他人生的層次。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13

我讀過很多蘇東坡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以前我只知道他是一位北宋的大詩人,這幾天讀完林語堂所著的《蘇東坡傳》,才真正瞭解這位偉大的才子一生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曲折故事。

林語堂用極優雅的文字、極具感染力的情感,為我們講述了一代文豪——蘇東坡的故事。蘇東坡不僅是個詩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還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一個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一個散文作家、大書法家、新派畫家、美食家、一個工程師、一個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個政治上堅持己見的士大夫……但這些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

蘇東坡最感染我的品質是他的樂觀、豁達。這位幾百年才能出現一個的曠世奇才,人生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他是“一個被政敵迫害的政治家,一個終身顛沛流離的才子”。

政壇多風雨,為官44年,他一貶再貶,由黃州到惠州,由嶺南到海南,愈貶愈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苦難面前,蘇東坡的人生始終充滿希望和浩然之氣。他沒有因為貶官而否定人生,否定自我,他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時光。被貶黃州時,一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道出了蘇東坡笑看風雲的樂觀曠達;在惠州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隨遇而安的精神風貌躍然而出。蘇東坡在被貶後沒有自暴自棄,自怨自艾,而是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新的生活,心存浩然正氣,心繫黎民百姓,成為“百姓之友”。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與挫折。剛剛進入國中生活,我努力地適應著更快的學習節奏、更高的學習強度、更難的知識體系,以及面對獨自住校生活的困難。我還有好些題不會做,有好幾次小測沒考好,有幾件衣服沒洗乾淨,有一次被宿管扣了分……面對困難與挫折,我要學習蘇東坡,以樂觀豁達的心態去面對,釋放壞情緒,積極解決問題,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當我們的人生遭遇到不可繞行的暗礁,讓我們以最美的姿態沖天而起,成就最美的雪浪。

《蘇東坡傳》的字裡行間都洋溢著林語堂對蘇東坡的熱愛之情。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樂觀無畏,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又怎能不熱愛呢?蘇東坡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是他那萬古不朽的樂天派精神。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14

如此喜歡東坡是因為他有趣的靈魂,笑對困境,正所謂:“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是一個讓我琢磨不透的人,他算的上是神,但也稱得上是常人,他的英文名字就如我的標題一樣,快樂的天才,他的一生並不平坦,但他都能以合適的心態面對,他能和村夫暢談,也能在朝廷出謀劃策,他曾與小妾歡度時光,也曾絕望的為自己準備過棺木,這都是他生活的體現,他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他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留下無數千古名篇,這樣才能被我們稱之為天才。

我最喜歡的就是他的樸實,他可以融入人民初到黃州,蘇軾便脫去了文人的長袍方巾,穿上農人的芒鞋短褂。築水壩,建魚池,請教老農、餵養牲口……並在城東半坡上的一片地,建了一座“東坡雪堂”,化身“東坡居士”

我可能會把他的經歷帶入我的身上,遭遇誣陷、鋃鐺入獄、瀕臨殺頭、降職被貶、食不果腹,這一樁樁一件件如果接二連三地發生在我身上,我可能會愁得只剩下“愁”。並且這樣的事情不管發生在誰的身上,我都不相信他會一笑了之。蘇軾不是神,他也是人,自然也愁。比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他想到了當年周瑜的“雄姿英發”,再看看如今自己的“早生華髮”,悲從中來。可是很快,他便從老莊哲學中受到啟發,在憂愁中走了出來。

蘇軾愛吃創作了許多美食,到黃州時便作了一首《初來黃州》他自嘲一生都在為這張嘴而忙,沒想到老來犯了錯,險些虧了嘴。幸好,這黃州偏雖偏、窮雖窮,但是長江裡的鱸魚美、後山上的竹筍香啊。而且,他現在這個團練副使於國家沒有什麼幫助,卻要國家發工資來讓他買酒喝。那些想都不願再想遭遇,他卻可以這樣美滋滋地說出來,在我眼裡,蘇軾的“吃”和他的“詩”是一樣的,透著一股豪放。

蘇軾路遇常州決定拜訪王安石,時光流逝,王安石再也不是那個精明強幹的宰相了,反而更像是一個孤獨的老頭。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個歷史性的會面,讓那些同時喜歡王安石又喜歡蘇軾的後人欣慰不已。蘇軾此次金陵之行一共待了有一個多月。兩位巨人一同遊金陵,一起賦詩唱和,王安石甚至還勸說蘇軾就在金陵安家得了,彼此還能做個鄰居。總的來說,這二人在金陵相處得很是融洽,儘管談話時彼此之間都有所保留。臨別之時,王安石親自來想送。最終,一段由政見不同而引發的恩怨已煙消雲散,留給後人的則是無盡的欣慰與感慨——真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啊!

回看蘇軾一生,正如林語堂所說: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學蘇東坡。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15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蘇東坡

我曾聽過“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品過“一蓑煙雨任平生”,讀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東坡的畢生,縱使命途多舛,也無法阻擋他憂國憂民的腳步。

居廟堂之高

為官,他心繫黎民。

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內,蘇東坡用太后的恩寵,請求大量的撥款,實現了針對於全城的公共衛生方案,修整出了一個全新的杭州。

淡水資源在當時是極其重要的,它主要源於西湖,而西湖起著可以為百姓和稻田供水的作用。

可是後來,西湖就開始日漸縮小,湖面蔓草叢生,六井年久失修,蘇東坡也只好在“引湖水作六井”後,親自去拜謁當年參與過這項工程的和尚,聽取了他的意見,用陶瓦管代替竹管,上下用石板包圍,以防水管再次被破壞。一切都計劃好後,蘇東坡利用自己的權力派遣了一千個兵,結果很早竣工,工程也做得很好。

供水工程結束後,蘇東坡立即著手清除西湖中的水草,他向太后請求撥一萬七千貫,又向朝廷上書。隨後,他將堆積如山的水草和淤泥用以建築湖上的長堤,這就是後來的“蘇堤”。

處江湖之遠

為民,他憂國憂君。縱使蘇東坡經歷過多次沉重的政治打擊,但他並沒有產生絲毫怨恨,只是身在野,心憂君。

紹聖三年,博羅大火全城付之一炬,地方官救濟無家可歸的百姓,臨時搭棚供他們居住,官家衙署全都焚燬,全需重建。蘇東坡擔憂官方搜刮民脂民膏,便建議程之才公正處理這件事。

蘇東坡站在惠州街上,看著百姓們一個個排著隊向當地政府繳納捐稅,心中不覺嚮往平等的生活。更有甚者,竟因政府自私自利,再加上為了自己的利益所著想,只收老百姓們的現金。

在豐收時節,谷價下跌,有許多農民拉著滿車的穀子,卻因政府需繳納的捐稅按糧價高時計算和谷價的下跌,只能在低價市場出售。

蘇東坡憑藉與程之才的交情寫了一封長信,信中揭發衙署積弊,向農民純然勒索。他又請程之才和稅吏、運輸官舉行會議,將他們說服並建議以當前谷價徵稅。數月後,他在聽說三位官員已決定向朝廷呈請後欣喜至極。

蘇東坡在朝不被奸邪小人所左右,勇於發表自己的政見,因指出王安石變法對老百姓的迫害,家破人亡。在野,一貶再貶,仍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為老百姓謀福利,為自己謀求詩意的生活,被貶廣州。

無論在朝還是在野,蘇東坡都隨心所欲,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所謂的“至情至性”。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16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之豪情萬里;“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之閒情逸致;“老夫聊發少年狂”之壯士暮年;“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深情思念……可即便是眾多精妙的詩詞,也僅僅是蘇東坡精彩一生的冰山一角。暑假裡,帶著對大文豪的景仰,我潛心閱讀了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

蘇軾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飽受磨難。仁宗景祐三年的一天,四川眉山的一間房中,一個嬰兒呱呱落地,他便是出生於書香世家的蘇軾。他成長於宋仁宗當政時期,其時四海昇平,人民安居樂業,因此他生活無憂無慮。從小蘇軾在詩詞方面就表現出一定的天賦,後來進京應試,成績斐然,名動京城。青年時期的蘇軾正遇上王安石變法,政見上的不同使他遭到貶謫。特別是在一向維護他的皇太后離世後,他遇到政敵的打擊報復,被一貶再貶,直至流放到偏遠地方,終了餘生,享年六十三歲。

曾有人形容蘇東坡為“樂天派”,對此我非常贊同。他喜歡開玩笑,開玩笑的物件不分敵友。在遭遇貶謫時,他對沿途鄉野、高山、峽谷等美景醉心遊賞。在嶺南的時候,他過得非常快樂,給朋友寫信說:“來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無掛慮,因為已經樂天知命。”他發現甜美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還寫信給兒子說,別讓陷害他的人知道這裡有好吃的荔枝。流放到海南,在古代無疑等同於死刑。海南氣候炎熱,土地荒蠻,易生疾病。但蘇東坡仍然笑對逆境,在那裡瞭解民風,學習方言,興辦學校,稱讚那裡沒有嶺南的瘴氣,還培養出海南第一位進士。

縱觀中國古代,沒有一位偉大的人物不是經歷過挫折與苦難的,蘇東坡也不例外。但他不同於陸游的憂國憂民之苦;不同於杜甫的顛沛流離之苦;不同於李清照的寂寞冷清之苦。蘇東坡縱使歷盡滄桑,依然苦中作樂。奸臣迫害,大可一笑而過;貶謫流放,仍可心如止水,樂天知命。在他的詩詞中,我們未曾讀出對世道、對他人的抱怨和指責,反而更多的是對當下生活的品鑑,對世事人情的豁達。

蘇軾的一生中,詩、詞、書、畫無一不精通,道家、佛家與儒家之精華,已在他心中沉澱。他親民和善的處世之道,樂觀積極的生活之道,都將在中華歷史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即使再多的不公與艱辛,依舊能在苦難之中,盛開一笑翩翩。

《蘇東坡傳》優秀讀後感800字17

論起那些古代的著名詩人,例如唐宋八大家,我都瞭解,在這些人中,最讓我欽佩的,就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是豪放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個樂觀開朗的人,在被貶的時候,仍然能保持一個好的心態,與友人一同出遊。我欽佩他,是因為他有著無可比擬的才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了他的豪邁;同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他的深情;還有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緻。如此有才華之人,怎能不欽佩?

我想更深地走進蘇東坡的內心世界,於是在眾多關於蘇東坡的書籍中,我選中了這本《蘇東坡傳》。

從書中的標題,很容易能看出這本書與眾不同的地方,這跟它的作者——林語堂有關。林語堂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才子。一位才子寫一位才子,就誕生了這本《蘇東坡傳》——20世紀四大人物傳記之一。

這本書寫了蘇東坡仕途坎坷、歷經磨難的一生。蘇東坡多次被貶謫流放,大半生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儘管多次遭遇,苦難深重,但他卻沒有抱怨和頹廢,總是那樣豁達,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

蘇東坡受盡磨難,而依然快樂達觀,能成為豪放派的代表,固然可贊,而讀罷掩卷,我卻似乎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蘇軾毫無疑問是個“狂者”。論語裡有一句話“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則欲得狂狷者。狂者,進取於善道。狷者,守節無為。”做人做個狂者可以,但不能做一個狷者。

的確,蘇軾的才華,超過了幾乎當時的所有人,有狂傲的資本,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也為狂所連累,成為他各種挫折的根源。烏臺詩案,就是一個典型的的例子。

狂傲,說的好聽點,是恃才傲物,說的難聽點,就是自負。當年,蘇軾做官時,他好友的父親,陳希亮,作為他的上司,不停地打壓蘇軾。哪怕一篇很簡單的文章,蘇軾都要寫很多遍,因為陳希亮怎麼都能找到一點漏洞。有人說,陳希亮是無中生有,他為此解釋說,是看出了蘇軾特別驕傲,怕他以後在官場上,會吃大虧,所以才打壓他,磨磨他的銳氣。想必蘇軾有些是接受了,但是我想骨子裡的東西並沒改。

蘇東坡的一生是異常坎坷的,也是樂觀開朗的。他的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文章垂名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