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自傳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96W

蘇東坡傳,國學大師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接下來小編本站給你們帶來蘇東坡自傳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蘇東坡自傳讀後感

蘇東坡自傳讀後感【一】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鉅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至於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鬥那種善於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

說道底,在於蘇軾面對,面對錯誤,有敢於提出,敢於批評的態度。也許是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慾,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鬥目標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

作者曾經也這樣描述過:“一個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條藝術手法:那就是要多說話,但內容必須空洞。”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會對那些帶頭人物有所威脅,那你就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第二條,他必須討好朋友。第三條,當特別提防開罪他人。守口如瓶,低聲而斯文,使人高興的竊竊私語,早晚會積勞成疾,因公殉職。”作者說這就是朋黨之爭時政治之中的規則。

顯然,蘇軾已一一犯規了,但這並不是他不明白這些“祕訣”,是因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蘇軾就是要做到說話做事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小姐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遊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裡,他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自傳讀後感【二】

《蘇東坡傳》是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的作品,十多年前買過林先生的散文集,讀來頗感費力,也沒能引起興趣,於是束之高閣,沒有再拿起。此次共讀之初,小鑫力薦此書,於是給自己佈置任務:無論喜歡與否,努力讀下去。從原序開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可以一目十行的書。

國人知道蘇東坡,絕大部分是從他的詩詞,往往也僅限於詩詞,再者就是知道他反對因王安石變法而遭貶謫。哈哈,我這麼說應該是一廂情願了,以我之孤陋寡聞來衡量大家了。

蘇東坡的前二十年可謂是諸事順遂,自小家境殷實,天資過人,二十歲科舉及第。“學而優則士”,才氣縱橫的青年蘇東坡從此開始了四十餘年的宦海沉浮。

人生如夢

初入仕途,他寫下“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復計東西。”的七絕佳句,這也是他一生的寫照吧,他就像一隻從天際而來的飛鴻,經歷了世間的磨難之後又翩然飛去。縱觀蘇東坡一生,尤其令後輩學習的是他達觀的處事態度。無論面臨怎樣的打壓,他依然堅持己見;無論身處的窘境,他都坦然處之。

知密州這個貧窮的地方時,他說“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三十八歲的太守要挽弓射天狼,滿腹豪情躍然紙上。

被貶黃州,他曾月夜泛舟,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曾佇立江邊高聲呼喊“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也曾在醉後喃喃細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再貶惠州,他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建寓所,種果樹,學釀酒,家人趕來與之團聚,本想在此安享餘生,不料,年過花甲又再被貶海南,而在那個海外荒涼地,他完成了《論語》、《尚書》、《易經》三書的註解。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達觀派,外儒而內莊,若非如此,我們的詩人早就鬱鬱而終了。

達觀的蘇東坡眼裡沒有“壞人”,只有政見不同,沒有人身攻擊。當聽聞他後半生宦途上的剋星章惇被放逐的訊息後,他寫信給蘇章兩家的親戚說:“子厚得雷,為之驚歎彌日。海康地雖遠,無甚瘴。望以此開譬太夫人”。而在給心懷忐忑的章惇之子章援的信中更是寫到:“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所曾損也。”不懷恨,是寬容對方更是放過自己,所以蘇東坡一生坦然。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歷經千年,那些曾經對蘇東坡加以迫害的人早已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但蘇東坡的形象依然閃耀在中國歷史的星空。

蘇東坡自傳讀後感【三】

《蘇東坡傳》讀罷,意猶未盡,於是提筆寫點文字,也以此為樂。

“讀蘇東坡來信,不知為何,我竟喜極汗下。老夫當退讓此人,使之出人頭地。”首次出川赴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蘇東坡,便以清新灑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打動了文壇領袖歐陽修。東坡作品果真“能使讀者快樂”,以此為樂者,遠非林語堂一人。

打破了晚唐五代以來詩尊詞卑格局的,是蘇東坡。他不僅寫傳統的情詞,更衝破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直接在詞中抒發強烈的愛國之情。他從政的遠大抱負,懷才不遇的苦悶,還有深沉的懷古之情都深深感動著每個喜歡他的讀者。

將赤誠的豪情壯志寄託在滿月般的雕弓中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充滿對昔日英雄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飽含著對妻子深情懷念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用典使事濃縮敘事,曲折委婉抒發感情,我們讀之瞭然於心,產生共鳴,引發由觀念的暗示與觀念的聯想而來的快樂。

蘇軾樂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從客觀事物中悟出人生哲理。他一生宦海浮沉,閱歷豐富,隨性曠達。“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復計東西。”自然現象上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就轉化為理性的反思。他以藝術意象啟迪人生哲理,讓無數讀者滿心歡喜,“雪泥鴻爪”“不識廬山真面目”早已流行為熟語,耳熟能詳了。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林語堂把蘇東坡的一生形容為“人生的盛宴”,身為基督教徒的林語堂毫不掩飾對蘇東坡與民同樂的激賞。陝西旱象出現,蘇東坡以自己雄辯滔滔的奇才,為百姓祈求普降甘霖。求雨成功後,快樂的詩人將自己後花園的的亭子改名為“喜雨亭”,寫下《喜雨亭記》。《蘇東坡傳》告訴我們,蘇東坡是一個極講民主精神的人,是“具有現代精神的古人”。

逮捕、審判、入獄、被貶、攻擊、批評……蘇東坡的一生可謂艱辛而又驚險,即使這樣,但他恨邪惡之事,卻不恨邪惡之人。“他的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安心做自己。這不就是現代社會提倡的積極入世、樂觀應對的生活態度嗎?

林語堂用蘇東坡的人生告訴我們:不完美的時代,也可以有幾近完美的人格,可以有幾近完美的人生。同樣有熱情、真摯、幽默、豁達的文人性情,同樣因熱情真摯而不免天真,同樣因天真而遭受磨難,林語堂和蘇東坡個性、經歷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蘇東坡傳》是一個真摯有趣的人寫另一個真摯有趣的人,讀蘇東坡就是賞林語堂,真真其樂無窮……

夢醒之時,已然千年之後。忽然四周燈光乍洩,萬籟俱靜。眼前出現了一條黑長的甬道,吾跂而望之,只見遠處豁然開朗,彷彿聽到了一陣爽朗的笑聲,穿越千年,直擊心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