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東坡傳》有感1500字

才智咖 人氣:2.52W

林語堂著《蘇東坡傳》講的是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慧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那麼下面本站為你們獻上讀《蘇東坡傳》有感範文,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採納。

讀《蘇東坡傳》有感1500字

讀《蘇東坡傳》有感

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係。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瞭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瞭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瞭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瞭解他。我瞭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林語堂《蘇東坡傳》

我本來是不讀傳記的,開先河的就是這本《蘇東坡傳》。第一次讀《蘇東坡傳》是在十八年前,王巖老師遞給我一本書說:推薦給你本書看,挺不錯的。其實老師不說這後半句話我也知道那書一定是很好的,因為以她的品味以她的眼光這麼鄭重其事地推薦,一定差不了。那是一本很舊的書,書封面還缺了一塊,暗黃的底子上寫著濃黑的“蘇東坡傳”幾個大字,字很精神,旁邊赫然印著“林語堂著”,這三個字讓我真正感受到這本書的分量——那時我還是瞭解一點這個用英語寫作的林語堂的。翻開來,扉頁上題著老師丈夫的名字和買書的日期地點:一九八一年購於濟南。那是他上大學期間買的。

於是心存敬畏認真讀了下去。這一讀就讀出了一個活靈靈的讓人喜歡讓人親近的人物,讀出了寫這個人物的作者一顆爛漫率真的心。真正認識蘇軾應該是從這本書開始,而真正認識林語堂也應該是從這本書開始。沒想到傳記可以這樣寫,讀傳記是這樣有意思。幾年之後,還念念不忘這本書,還特地向老師又借來復讀了幾遍,最後在二零零七年,在青島書店看到有這本書賣,雖然版本不同,還是高高興興地買下了。從此有時間就翻開來看看,尋找著精神的慰藉。

識字的中國人應該沒有不知道蘇軾的,因為幾乎哪一冊教科書上都有他的詩歌。最早的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開始,然後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淡妝濃抹總相宜”,再下來呢?“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再後來就如大江滔滔湧來了:“老夫聊發少年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蓑煙雨任平生”“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還有他的文章《記承天寺夜遊》、《遊白水付過》、《赤壁賦》《石鐘山記》《喜雨亭記》、《超然臺記》、《放鶴亭記》……更何況蘇軾生於四川峨眉,然後到京都開封,之後在朝廷和地方之間反覆奔波,北至河北定州,南到海南儋州,他的足跡遍佈了中國的大江南北。他走到哪裡哪裡的老百姓就會以最大的熱情來喜歡他,他的故事也就隨之帶到了哪裡。所以在中國,有幾人不知道蘇東坡呢?

那個年代的人們喜歡蘇學士。上至皇帝皇太后,下至村夫野老,文雅的詩人,粗俗的村氓,官員、政客、歌姬、僧人……幾乎囊括了各種行業各種流派各種風格的人物,都被這個運氣不是很好的人所深深吸引,他們爭相傳誦他的作品,爭相來拜訪這個和氣的沒有名人架子的人,爭相收藏他的'手稿,爭相做他的朋友,即使是在他政治上最最困難的時候,他的身邊也不缺少朋友。

後來的人們也喜歡著這位東坡居士。那些讀他文章的人,那些背誦他的詩歌的人,那些收藏他的故事的人,那些編輯教科書的人。林語堂是典型的一個,還有一個小小的我。

因為蘇東坡的才情,因為蘇東坡的率真的性情,因為蘇東坡平和的性格。

他的才情真是與生俱來。他的父親給他起名為“軾”,就是因為父親早就發現了他出眾的才華,而警示他不要華而不實,要做個樸實有用的人。對他來說,寫詩寫文章好像是生活的一部分,提筆寫來,自然得就好像流淌出來一樣,不用思索不用斟酌卻異常清新優美,這就是天才,幾百年才出一個,誰也比不得。他還寫得一首好字,優雅秀美流暢,就像他這個人,天生的優雅瀟灑。為了那些美麗優雅的文字,他的詩他的文章他的信一旦寫出,人們都爭相傳誦,爭相收藏,為有他的一分墨寶而洋洋得意。他不但會寫,還會畫,是一流的高手。他還研究藥物、飲食、養生,研究佛教,研究建築,研究水利工程,只要他感興趣的東西,他都研究,而且一研究就有超人的成果。他是個學者,還是個很好的父母官。每到一處都能給當地的百姓帶來福音,他用他的智慧和愛心造福一方。他真是個無可挑剔的人。人們羨慕他的才,愛他那些優美的詩篇,愛他的為人。而他的壞運氣也是因為那班小人太妒忌他的才氣妒忌他的好名聲而也以極大的熱情高度關注著他、積極地打擊著他、毫不手軟地陷害著他。他們抓住了他的弱點:率真。

蘇東坡是一個不設防的人。對朋友不設防,對敵人也不設防(在他眼裡,似乎從來沒有敵人的概念,直到那些人跳出來把他往死裡整)。他不會設防,天生就愛表達自己,不矯飾,不虛假。他從不隱瞞自己對現實對民生對未來的看法,真誠自然,所以他的內心那麼容易被人猜透,那麼容易成為那些人的把柄。這樣一個人實在不適合政治——這個充滿陰謀和虛偽的漩渦。但有意思的是他卻是一個好官,無論走到哪裡,只要自己力所能及的,他都為當地的百姓做。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興修水利、建設公共服務設施、賑災、祈雨……百姓喜歡上他更因為他為百姓做的這些好事。

蘇東坡的性格實在很好,沒有一個文人能像他那樣隨和,對人隨和,對自己的命運也同樣隨和,雖歷經苦難無數,他卻都能用超脫的姿勢來解決,並能從中尋出自己的快樂。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喜歡開玩笑,對憎恨的人和事情不留情面,但是他卻不會恨一個人。包括晚年的王安石,“相逢一笑泯恩仇”,在他心裡就沒有仇。無論命運如何,在短暫的驚慌之後,他都會很快恢復到自己一貫地從容、快樂之中,不怨天,不怨命,不怨人,隨遇而安。而且是最大限度地“安”出樂趣,“安”出精神,“安”出一番獨特的景象。他能把菜根吃出獨特的滋味,能發現荒草叢生的地方與眾不同的美景,能和鄰居不識字的阿翁成為至交……他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和欣賞,並且用智慧來享受著生活。他對弟弟子由說的幾句話說的真好:“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我明白了蘇東坡內心的從容來源於對自己高度的自信,他是明白自己的,所以他不慌、不怕、不沮喪。

李白是一個高不可攀的仙人,離生活太遙遠,而蘇東坡,是一個讓人仰慕的卻又親切充滿生機的人,是一個真正生活著的人。我愛蘇東坡,愛他的才能更愛他的性格。才能不可能仿效,但我希望精神上能夠接近他,能像他那樣熱愛著、欣賞著、生活著。

我愛的,還有林語堂。林語堂和蘇東坡太像了:才華流溢,率真自然,真誠樂觀,熱愛生活、欣賞生活、享受生活,不矯情,不偽飾,不為任何人改變自己。他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津津有味地述說著蘇東坡,好像就在述說著自己,這種跨越時空的交流與時空無關與生死無關,只和“知音”有關和“相投”有關。從這一點來說,林語堂與蘇東坡沒有距離。

有時間,讀一讀《蘇東坡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