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000字

才智咖 人氣:7.19K

對於明朝的那些歷史,你瞭解多少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的2篇“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0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000字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000字(一)

早就聽說過有《明朝那些事兒》這麼一本以風趣幽默的口吻寫歷史的書,但由於當時一直在看《東周列國志》,所以壓根沒心思看這個。熟料,在別的書看完之後再看此書,從此便將其它書全扔一邊了。

可以說正是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書籍的品味。

這本書的作者當年明月是一個非專業研究歷史的公務員,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這部《明朝那些事兒》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該書作者也說:“不是歷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那些不幽默的歷史書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著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為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才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而當年明月就使的我們能看到這幽默的歷史“書”,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該書內容以明史為藍本,幾乎所用事件都有史可查,個別出自野史之處,皆註明,並加了作者自己的分析,說明其可信程度。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認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作者說,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寫《明朝那些事兒》就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而作者也的確證明了這句“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從明太祖朱元璋開篇,到崇禎朝結束,前後歷時二百餘年,共六部。書中出現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經過精心“海選”和“PK”的,作者說:“不是牛人不入書,不是牛事不敘述”。

這部書的主線即是明朝的十七位皇帝,按照年排列出各個重大事件及歷史人物,它讓知道歷史裡好看的不只有野史,其實正史同樣好看。而且讓我們瞭解了那些我們只窺其一斑的全豹。它告訴我們,朱元璋是殘暴的它登基以後誅殺開國功臣,心狠手黑。所有開國功臣,包括開國六公爵和四個手握免死鐵劵的老臣,另外兩張鐵劵的主人,常遇春開國之初即暴病,當初拉他入夥的湯和也只因當朱元璋看到他時,這位當年英勇無畏的將軍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留著涎水,支撐著向他行禮。據說當初開國的功臣倖免的包括湯和共兩人,另一個是朱元璋的外甥。並且朱元璋施行機發明的酷刑簡直就是慘絕人寰,而且他還有一個歷史上其他皇帝沒做過,也沒想過的“庭杖”——皇帝親自拿著棍子在朝堂之上把大臣打死。但它還告訴我們朱元璋是仁慈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天下的安定,百姓的安居樂業。他的殘暴只對大臣,貪髒銀六兩者剮刑。對百姓可以說是“耶穌救世主”,在朱元璋統治時期,用今天的話說幸福指數快速的上升。

它告訴我們朱棣是篡的侄子朱允炆的權。但它還告訴我們在當時朱允炆的削藩就像是好學生要搶黑勢力的刀,痴人說夢。朱棣是當時整個大明最優秀的將領他手上又有當時做強悍的軍隊。削藩,不可能。

它告訴我們,宦官鄭和七下西洋是永樂大帝偉大英明的決定,但它還告訴我們,鄭和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宦官,在朱棣造反的時候它更是一位偉大的將領,曾為朱棣立下汗馬戰功。

它還告訴我們,曾經有一個被稱為“黑衣宰相”的和尚,他極力的鼓動朱棣造反,可以說是朱棣成勢的最大功臣,但朱棣登基後他卻退居下層,不做高管。但他依然是那個朝代實際的宰相,因此被稱為“黑衣宰相”。

等等等等。它裡面有我們不知道的卻非常有意思的事。

該書分六部,但前後連貫,無筆法的不同可作為一部明史來看。到最後一直寫到朱由校煤山自殺而止,全書完。

我不是學歷史的,所以我不分析歷史。我只是一個讀者。我只喜歡好看的故事。當年明月做到了既讓我看到了好看的故事,又看到了歷史。

能把歷史寫這樣,絕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000字(二)

《明朝的那些事兒》最大的特點就是它不同於正兒八經的史書,更像是一本生動有趣的故事書。這本書說講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00年間的事。

第一卷令我映像最深。從朱元璋出生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為止,敘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

歷史是嚴肅的,雖然這話沒錯,但我覺得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像一本故事書一樣。我平時一看到文言文的東西就頭痛,有的文章根本就看不懂,當我開始讀《明朝的那些事兒》時,發現讀歷史竟然可以這樣輕鬆。

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一個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他沒受過教育,卻是個軍事天才,能夠在戰場上明確的做出決定。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朽統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員的腐朽。做皇帝后,他對腐朽官員大肆殺戮,還很恐怖的將貪官的皮扒下來,但這些卻沒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朽。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他靠著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無疑是一個成功者。朱元璋為了保證他的繼承者能夠不受威脅的繼任,精心、刻意地做了許多的安排,他奪去兵權、殺掉異己,在他的身上,我看到的了一個帝王的風采。

當我讀完這一套書是,發現在戰場上,當你需要進行決策時,會有很多人在你耳邊提出他們自己的意見,將他們手中的鑰匙交給你,讓你去選擇,但這個遊戲最殘酷的地方在於: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包括你的生命和其他無數人的生命。在戰役實施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能抓住這個時機的就是強者。在這本書上,我喜歡的一句話:越接近對方的水平,就越瞭解對方的強大,就會越來越畏懼。當他的畏懼達到極點的時候,也就是他能與對手匹敵的時候!

張士誠是一個有著堅強的意志的人,也是朱元璋的對手。他白手起家,最終成就一方霸業。但他的缺點和他的優點一樣突出,作為亂世群雄中的一個,他有著小富即安的心理,卻並不明白,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的,只能是淘汰賽,勝利者只有一個。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於有一個悲慘的結局,而在於知道了結局卻無法改變。他告訴我們,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朱棣過於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記了他當年是怎樣戰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的。決定戰爭勝負的並不一定是先進的武器和士兵的數量,而是人的決心和智慧。於是,當年的那個一心為民請命、為國效力的單純的讀書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躍躍欲試、胸有城府的政客。

解縉是一個很有文采的人,但他卻偏要去參與政治最後被朱元璋趕回老家,後來在雪地裡悲慘死去。這個人的一生告訴我們一個原則:不要做你不擅長的事。

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經歷磨鍊了楊士奇,使他變得老成而有心計。他為人十分謹慎,別人和他說過的話,他都爛在肚子裡,從不輕易發言洩密,他是太子的忠實擁護者,卻從不明顯表現出來,可見一個厲害的人從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輕易說出去。楊士奇之所以能夠有所成就,其經驗大致可以概括為一句話: 剛出道時要低調,再低調。經歷了那麼多的波折和陰謀,自己身邊的同伴不是被殺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為了自己的信念,楊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經有很多機會向朱棣揭發朱高煦的不軌行為,但作為一個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權力鬥爭就如同劍客比武,一擊必殺才是制勝的王道,因為一旦寶劍出鞘,就沒有收回的餘地。

這些人物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和做人的經驗。《明朝的那些事兒》你是我最忠實的夥伴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