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讀後感2000字

才智咖 人氣:1.68W

從經驗上來講,我一直對外國人寫的書持謹慎態度——除非讀英文原版且英文水平夠格,否則每每拿起譯本看都陷入雲山霧海、過目即忘的痛苦境地。所以,即便媒介傳播學的老師在課上幾次提起此書,我都沒有動心,因為覺得自己看也看不懂。當另外一門課“藝術理論與批評”的老師也推薦這本書時,我認為自己有必要買來看看。第三次,當“導演的空間處理研究”的老師在課堂上再次提及此書時,我摸了摸剛拆開的嶄新封皮,覺得一定要仔細、認真地讀完這本書。可能正因為心裡對難度有所預判,所以才能屢次鼓舞自己堅持讀完。

《娛樂至死》讀後感2000字

真心建議讀之前先看看我這篇讀後感,應該可以幫你降低一點難度,抑或是提高你的放棄閾值。

英文名《Amusing Ourse lvesto Death》通用譯名《娛樂至死》,我覺得翻譯成《自娛致死》可能更確切,雖然有點危言聳聽。這本書是媒介文化大師尼爾·波茲曼二十年的經典暢銷作品(經典確是經典,但“暢銷”不知真正的意義有幾何?個人感覺可能有相當一部分作品被購買後因無法堅持讀完而被束之高閣)。此書初版於1985年,作者深刻地分析了三十幾年前,電視蒸蒸日上風靡全美的時代,電視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政治、宗教、教育、體育、商業和任何其他公共領域的內容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人類心甘情願地、不求進取地甘願成為娛樂的附庸。他嚴肅地警醒大家:長此以往,我們終將毀於娛樂。

三十年前在美國發生的歷史,今時今日正在我們的生活中驚人相似地重複上演,橫行的.不是電視,而變成手機。但其本質是一樣的,都是承載著動態影像的螢幕。

此時此刻,如果你閉上眼睛回想一下,我們每天不就是被各種螢幕佔滿嗎?不管是相對整塊的時間抑或是碎片化的時間,不就是被各種形態的娛樂內容佔滿嗎?電視劇是故事性的娛樂;電影是情感性的娛樂;除了老牌的綜藝節目健在,比如《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非誠勿擾》之類,各種娛樂節目,比如《跑男》、《爸爸去哪兒》、《花兒與少年》、《妻子的浪漫旅行》、《演員的誕生》、《奇葩說》、《吐槽大會》等等,都雨後春筍一般一波又一波地冒出來,其實都是訪談節目的變體,都需要披上更具娛樂性的外衣,甚至連讀書都成為娛樂節目。視所能及之處,越來越讓人“輕鬆”了,也就是說,越來越不需要思考了。看過之後,你除了能記住一些情緒、一些散亂的笑點,啥也想不起來了。

是,你可能會說,我們現在是讀圖時代啊,大家都通過影象來獲取資訊啊,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所以作者在本書一開始就想用很大篇幅、很充足的事例,來說明媒介形態對文化的巨大影響,簡言之:在印刷機統治下的美國,話語清晰易懂、嚴肅而有理性;而在電視(影象)統治之下,話語變得無能而荒唐。只有口頭語言的人在智力上不及有書面文字的人,而“螢幕文化”裡的人比前兩者都表現得智力低下。螢幕創造出的認識論不僅劣於以鉛字為基礎的認識論,而且是危險和荒誕的。

相對於影象而言,書面文字算是作者深思熟慮、反覆修改的結果,甚至還經過了專家和編輯的檢查,它可以被留存和再翻閱。而影象無法提供給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的觀點和概念,除非我們自己用語言把影象轉換成觀點。看影象只需要能“辨認”,而看文字卻需要能“理解”。

影象化的世界,是一個碎片化的世界。一會兒這個、一會兒那個突然進入你的視線,然後又很快消失。這是一個沒有連續性、沒有意義的世界,一個不要求我們也不允許我們做任何事的世界。

我們的問題不在於螢幕為我們展示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在於所有內容都要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讓人們看到有動感的畫面——稍縱即逝卻斑斕奪目,不需要觀眾思考,因為那樣在畫面上就得是空白的,根本不符合螢幕所需要的表演藝術的要求。所以,螢幕本身的這種性質決定了它必須捨棄思想,來迎合人們對視覺快感的需求,適應娛樂業的發展。從此,人們不再彼此交談,人們彼此娛樂,人們不交流思想,而是交流影象。

最後再來說說教育行業,一個關係到我們未來的行業,一個也即將成為螢幕侵襲重災區的行業。教育哲學家們認為:獲得知識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其中必須有約束、重複、枯燥等等,他們認為學習是要付出代價的,耐力和汗水必不可少。而現在,螢幕每天向我們宣稱的就是娛樂教學,讓你的孩子在所有科目都能“在樂趣中學習”,甚至是“邊玩邊學”、“輕鬆成學霸”!以過來人的經驗捫心自問,你信嗎?

作者在結尾時的憂慮雖言重,但也該足夠警醒我們:如果一個民族分心於繁雜瑣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復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了幼稚的嬰兒語言,如果人民蛻化為被動的受眾,那麼這個民族就會發現自己危在旦夕,文化滅亡的命運在劫難逃。

我熱愛文字、我敬仰文字、我喜歡閱讀,也願意思考。也許很多人已經對文字失去耐心,甚至認為(文字)大勢已去,(影象)大勢所趨,但我仍然相信自己的判斷。

“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我不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