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讀後感600字

才智咖 人氣:3.02W

導語:它恰若無聲的細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緩緩潤澤了我的人格;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孝經讀後感600字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孝經讀後感600字

孝經讀後感600字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為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感毀傷,孝之始也。”孝的發端是不忍之心。當你傷害了別人,你的媽媽為此而蒙羞。如果你想到了這一點,就不會傷害別人,而雙方父母都會開心。

一棵茂盛的樹,為何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好比我們人一樣為何學業有成、家財萬貫。為何有這樣的成果,那都是祖祖輩輩積德呀!若是我們只愛小不敬老,花兒、果實遲早有一天會枯萎的,家族也會墮落。

“孝”五千年一脈相承,無論中國如何變化,始終註定孝是中華民族愛的結晶,始終註定要孝養父母,當“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可要終身遺憾了。

當你看歲月痕跡不停出現在父母額頭上。你會想我會怎麼對父母,我要帶父母去哪裡玩,哪裡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咬都咬不動,走都走不動。他們不要什麼,他們需要的是寂寞時的陪伴,在他生病時的問候。

自古以來出孝子,而當今社會有多少在死前也見不到子女一面。枝葉繁盛的樹木,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連動物尚且懂得知恩圖報,怎麼人就糊塗了呢?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現在的人把孝之始似乎忽略了,只有個人主義的享樂和安逸。趕快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他比山珍海味,盛世華衣,數以萬計的金錢珍貴的多。

世事滄桑,歲月流失,用愛去碰撞音符,奏出世界中最美好的孝親樂章吧!讓洪亮的歌聲在廣闊的天地間徘徊!

孝經讀後感600字2

《孝經》出自孔子故居牆壁藏書中。據傳孔壁藏書為孔子裔孫孔鮒於秦末時所藏,漢武帝時魯恭王擴建宮舍,推倒孔子故居牆壁始被發現。

《孝經》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它成為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關於《孝經》的作者,說法不一,《漢書?藝文志》記載,“《孝經》者,孔子為曾子陳孝道也。”是說《孝經》為孔子所作。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卻記載,曾子“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是說《孝經》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為董鼎《孝經大義》一書作序時也說:“曾氏之書有二,曰《大學》,曰《孝經》。”

關於《孝經》的標題,班固在《孝經藝文志》中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這是說,《孝經》之“經”,不是經典之“經”,而是源自《孝經》中“夫孝,天之經也”之“經”,意為“孝是天下的大經大法”。

《孝經》有著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經》和古文《孝經》兩種。今文《孝經》據稱出自漢初,河間人顏芝原藏,因為是用通行的'隸書字型書寫,所以稱今文《孝經》。《漢書?藝文志》載:“《孝經》一篇,十八章”。鄭玄為之作注。古文《孝經》相傳出孔子故居壁中,因為是用先秦古文字書寫,所以稱為古文《孝經》。《漢書?藝文志》載:“《孝經》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國為之作注。

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結構)疏的《孝經正義》)分為十八章,以孔子與曾子問答的方式闡發孝治思想。第一章為開宗明義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為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規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標準。第七章為三才章,強調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第八章為孝治章,講聖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為聖治章,講聖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為紀孝行章,講孝子應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為五刑章,講不孝為諸罪之首。第十二章為廣要道章,講孝為什麼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為廣至德章,講孝為什麼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為廣揚名章,講孝道與揚名後世的關係。第十五章為諫諍章,講父母有了過錯孝子應該怎麼辦。第十六章為感應章,講孝道與神明的關係,孝道達到極點就可以感應神明。第十七章為事君章,講孝子與事君的關係,孝子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第十八章為喪親章,講父母去世孝子應該怎麼辦。

《孝經》出自孔子故居牆壁藏書中。據傳孔壁藏書為孔子裔孫孔鮒於秦末時所藏,漢武帝時魯恭王擴建宮舍,推倒孔子故居牆壁始被發現。

《孝經》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它成為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關於《孝經》的作者,說法不一,《漢書?藝文志》記載,“《孝經》者,孔子為曾子陳孝道也。”是說《孝經》為孔子所作。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卻記載,曾子“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是說《孝經》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為董鼎《孝經大義》一書作序時也說:“曾氏之書有二,曰《大學》,曰《孝經》。”

關於《孝經》的標題,班固在《孝經藝文志》中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這是說,《孝經》之“經”,不是經典之“經”,而是源自《孝經》中“夫孝,天之經也”之“經”,意為“孝是天下的大經大法”。

《孝經》有著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經》和古文《孝經》兩種。今文《孝經》據稱出自漢初,河間人顏芝原藏,因為是用通行的隸書字型書寫,所以稱今文《孝經》。《漢書?藝文志》載:“《孝經》一篇,十八章”。鄭玄為之作注。古文《孝經》相傳出孔子故居壁中,因為是用先秦古文字書寫,所以稱為古文《孝經》。《漢書?藝文志》載:“《孝經》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國為之作注。

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結構)疏的《孝經正義》)分為十八章,以孔子與曾子問答的方式闡發孝治思想。第一章為開宗明義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為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規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標準。第七章為三才章,強調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第八章為孝治章,講聖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為聖治章,講聖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為紀孝行章,講孝子應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為五刑章,講不孝為諸罪之首。第十二章為廣要道章,講孝為什麼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為廣至德章,講孝為什麼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為廣揚名章,講孝道與揚名後世的關係。第十五章為諫諍章,講父母有了過錯孝子應該怎麼辦。第十六章為感應章,講孝道與神明的關係,孝道達到極點就可以感應神明。第十七章為事君章,講孝子與事君的關係,孝子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第十八章為喪親章,講父母去世孝子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