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後感600字(通用15篇)

才智咖 人氣:1.8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讀後感600字(通用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記》讀後感600字(通用15篇)

《史記》讀後感600字1

《史記》是司馬遷忍辱負重、嘔心瀝血,花費一生的精力來創作的。它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曾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大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感喟:“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史記》為我們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畫面,還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讓我們從歷史中明白道理,揭露醜惡行為,歌頌高尚的品德。

《史記》中那一個個活靈活現、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對人謙恭有禮、和藹可親、孝敬父親的虞禹;令人尊敬、勤政愛民、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受到了大家的愛戴;還有那殘暴、沉迷於酒色、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最終丟失了江山的商紂王;只為博得美人一笑,點起烽火、不惜一切戲弄諸侯的周幽王,“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這就是周幽王墮落生活的真實寫照;不忘亡國之恥,臥薪嚐膽從而最終戰勝吳國的越王勾踐。知識淵博、見聞深廣、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用“發憤以抒情”的方式創作的《離騷》而名垂千古。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千古,對映著未來。讀完《史記》,讓我讀出歷史的真實,讀懂了一點點歷史發展的規律。讀史使人明智,就是要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把理解歷史當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鑰匙。明智的人既要不忘過去、重視將來,更要全力把握現在、創造將來。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到聖賢真正的精神何在?

我認為這才是讀《史記》的最大意義。

《史記》讀後感600字2

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學寶庫中有這樣一本書,它記載著偉大祖國的復興,記載著中華民族艱辛的歷程,記載著從征討蚩尤到舜傳曉位,記載著本紀、世家、列傳。這本永不腐朽的經典就是司馬遷的《史記》,貫通祖國三千餘年的輝煌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經典之作。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喜歡的英雄是項羽和勾踐: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臥薪嚐膽。

我欣賞的刺客是專諸、聶政、還有荊軻等人,對君王赤膽忠心,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然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我印象最深的謀士是韓信,從小忍辱負重,念念不忘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在他的第一場戰役裡,就以成功告終。他的一生中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等戰役,無一失敗。關於韓信的一生有一副極佳的對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前半句講的是蕭何和韓信的故事,蕭何是韓信一生中的貴人,也可以說斷送了韓信的的一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後半句中的兩婦人,講的是漂母和呂后:漂母就是韓信小時候,給他一飯之恩的老婆婆,呂后就是劉邦的妻子,後來殺害了韓信……

《史記》,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一本令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細細閱讀的經典!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史記》讀後感600字3

最近,我讀了一本有關於歷史的書,名叫《史記》,這本集聚我國古代歷史故事的精華,這些精華聚集到一起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史記》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餘字,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了中國第一部,也是最為著名的紀傳體通史。他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

讀《史記》,使我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塗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亡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震撼著我的心靈,其中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最為引人深思:公元前494年,吳國進攻越國,越國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無奈勾踐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吳王的要求。勾踐得在吳國服苦役。三年裡,他忍辱負重,一心復國。回國後,他又艱苦奮鬥,勵精圖治,與百姓同甘共苦,最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吞掉吳!”勾踐臥薪嚐膽,雪恥滅吳的佳話至今為人們代代相傳。所以,遇到挫折,就做一隻同暴風雨抗擊的海燕吧!只有這樣,才能見到雨後的晴天……

同學們,讀書吧!書能把你領進想象的空間,書能帶你暢遊知識的海洋……書中有苦,書中有樂,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尚的談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我們要養成“人人愛讀書,好書人人讀”的良好風尚,營造讀書氛圍,構建和諧阜寧,快來讀書吧!

《史記》讀後感600字4

《史記》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紀傳體通史,被人譽為史家之絕唱。此書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讀它,我就覺得在和一個活人談話。司馬遷我對他很同情,也很佩服。司馬遷是中國的史學之父,他忍辱負重的精神被後人傳誦,《史記》和其他史書不同,他把黃帝到漢武帝這幾千年間的人物描繪的栩栩如生,而不僅僅是羅列帝王將相。

史記這本書很偉大,作者更偉大。我們“讀其書而想見其人”,就一定要讀《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很重要,以為只有讀這篇文章,才能瞭解他的學術背景和創作過程,知道他有家學淵源和名師傳授。如果說《太史公自序》是學術史,那麼《報任安書》就是他的心靈史。因為裡面浸透著生之熱戀和死之痛苦,每句話都是發自內心的。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比如說為國著想的藺相如,南征北戰的廉頗,性情暴躁的秦始皇等等。優美的語言使我彷佛進入了那個時代,隨著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位置改變,主人公喜則喜,主人公憂則憂。緊張刺激的情節讓我身臨其境,我一會兒變成了攻城拔寨的大將,一會兒變成運籌帷幄的軍師,一會又變成伶牙俐齒的說客。我陶醉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一名老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是一種規律:“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歷史是一面鏡子,是一種經驗,更是一種智慧。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要完成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請廣大青少年朋友從歷史中洞察規律,通曉過去,把握現在,主宰未來。

《史記》讀後感600字5

同學們喜歡讀名著,更喜歡去吸取裡面的知識和道理。而《史記》這本書就是一本很好的代表作。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受父親的影響,並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寫出了這本鉅著。

老師領我們一起閱讀了《史記》中的一冊《帝王之路》,通過閱讀我發現裡面有許多做事因堅持不懈而成功的人。舜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舜的父親是個盲人,母親去世後,父親又娶妻生下了象。象和父親、後母都想殺死舜,可舜還愛著自己的家人,他一心為民,被鄉親們敬重,舜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百姓及他的家人,從而最後舜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

讀到這裡,我想到自己在生活中,就是一個做事不堅持的人。尤其在讀書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問題。媽媽經常對我說讀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而我卻覺的它是一件特別枯燥的事,總是爸爸媽媽督促著我去讀書。有時今天讀了,明天就不想讀了,總是堅持不下來。在期會考試的時候因我不喜歡讀書,缺點就全部暴露出來了,閱讀理解的題目錯的很多;讀不懂題目的意思;文章前後呼應不起來,導致題目理解不透反而做錯了題。看到成績的時候,我才明白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我每天養成堅持讀書半小時的好習慣,經過努力,我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

讀《史記》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一些歷史知識,還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自古至今,所有帝王之路不是輕而易舉就走上去的,我們通過讀書也找到了自己學習的榜樣

感謝父母和老師讓我愛上讀書,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我喜歡的讀書名言: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史記》讀後感600字6

寒假裡,我閱讀了一些古文書籍,其中《史記》中的《貨殖列傳序》與《太史公自序》令我深思。

《貨殖列傳序》講的是人和經濟的關係。文章裡面有許多句子、語段告訴了我們關於經濟問題的答案。比如說美國為什麼會這樣強大呢?因為他們跟各個國家交易。假如美國像文章第一段寫的一樣“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去做的話,我相信美國不會像現在這樣在世界的舞臺上耀武揚威。一般,人們去買同一個物品,都會去便宜的商場買,而不是去貴的商場買。有些人會特地去買便宜的東西,再拿出去到別的地方提高價錢去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有個“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的小癖好,也就是都想自己賺。

《貨殖列傳序》道出了當今市場交易的本質,而《太史公自序》說明了一本千古絕唱的鉅作是怎樣磨鍊出來的。

《太史公自序》是《史記》的最後一篇,是《史記》的自序,也是司馬遷的自傳,人們常稱之為司馬遷自作之列傳,是研究司馬遷及其《史記》的重要資料。《太史公自序》一文是太史公(司馬遷)因為替李陵求情而被囚禁在監獄,他在裡面回想起西伯等著作的作者,便把他的感想和他們寫著作的經歷用筆寫在紙上,就成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好文章。文中圍繞著“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來寫,舉例了七個鉅著的作者:西伯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子、呂不韋和韓非子,並寫出了他們寫鉅著的艱難困苦。我讀完後有著深刻的感想:一個人只有受到了艱苦的磨鍊,才能變得強大起來。

這個寒假,我背誦了幾篇古文。古文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因此,我要多看些像《史記》這樣的經典書籍。

《史記》讀後感600字7

我讀的《史記》,是節選自司馬遷《史記》中的一些人物故事的白話本。這本書只節選了30篇史記中的故事。古人說過“一葉而知秋”,讀《史記》我完全可以領略《史記》的歷史、文化的精深。

仰望夜晚的蒼穹幽深而遙遠,繁星閃爍,又使多少人沉醉其中,迷戀、憧憬,感慨萬千。《史記》猶如這深邃的夜空一樣給人思考、哲理,前車之鑑的警醒。

走進《史記》一個個帝王將相,士族文人的音容笑貌、談笑風生躍然紙上。跟隨他們的腳步,我目睹了他們在那個時代留下的串串印記。有的人聖德,有的殘暴,有的英武,有的昏庸,······帝堯禪讓開啟聖德,商紂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無不揭露其有多殘暴,周厲王防民之口,讓百姓道路以目的暴虐無道,周幽王為搏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昏庸,項羽劉邦的楚漢相爭的風起雲湧的治國策的較量,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的美談······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成為古今文學典範。這也許就是母親說的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厚重的文化底蘊,是我們的文化樹的根基。只有這如此豐厚的根基,我們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讀史使人明智”說的一點也不假。“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讓我們這些後輩明白:身處絕境拼死一搏的能量有多麼巨大!我們要多思考、多實踐。每一個故事,讓我們讀過之後,都是一種啟迪;每一個故事我們領會之後,都將變成我們的一種智慧!

我讀了至少五遍《史記》才敢拿起筆寫這篇讀後感,因為他的厚重、智慧、仁德,不容許我褻瀆!

《史記》讀後感600字8

我敬佩司馬遷能把《史記》寫得那麼深動。《史記》當中的每一個英雄人物敬佩中國擁有那麼豐厚悠久的歷史。今天我終於把厚厚的一本《史記》讀完了讀完這本書後我的收穫還真是不小。

《史記》這本書記敘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計三千多年的歷史它的敘事簡明生動非常得吸引人。《史記》是歷史的“實錄”具有非常高的文學價值。它的文學價值表現在運用真實的歷史材料並且成功地塑造出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在人物塑造上司馬遷真正做到了將歷史、人物和主題統一起來這樣既寫活了歷史人物也栩栩如生看完了每一篇故事好像每個人物就出現在我的眼前。他還非常善於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來完成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我覺得《史記》的語言真不愧後來被奉為“古文”的最高成就。

在《史記》這本書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歷史故事是:《五張羊皮的故事》。這則故事主要講了:春秋戰國時候愛惜人才的秦穆公為了贖回聰明才幹的百里奚用五張羊皮去跟楚人交換他最後秦穆公贖回了自己最喜歡的大臣百里奚。讀了這篇故事後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凡事都要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就像文中的秦穆公一樣他如果用重金去贖回百里奚的話楚人覺得秦穆公很看重他一定不會輕易交換。但是如果用五張羊皮去交換的話楚人必定會很輕視百里奚而同意交換。聰明的秦穆公就換了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最終如願以償。我覺得我應該向秦穆公學習。

總而言之在《史記》這本書中我瞭解到了中國偉大的五千年的歷史同時我還懂得了不少的知識收穫了不少碩果。我認為《史記》這本書值得一看。

《史記》讀後感600字9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裡的開頭語,正好反映了我們中國歷史演變的規律。今天,我就讀了這本由歷史學家司馬遷,耗盡一生心血的著作《史記》。

史記主要敘述了三皇五帝到西漢滅亡,揭露了當時封閉社會君主的殘暴,也有一代偉人英雄背後的故事,還看到了當今社會的影子,令人深思。

其中,我最敬佩也是最喜愛的人物是藺相如。他不僅口才一流,還懂得隨機應變,令人信服。帶和氏璧與秦王見面時,讓虎狼之國國君完璧歸趙,廉頗妒忌藺相如故意為難他,他卻毫不計較,秦王對趙王發難,藺相如讓他自食其果。不僅智勇雙全,而且識大體,明大義,這樣的英雄。值得我們去尊敬,去學習。

君、臣、民,三者擰成一條繩,國家才能安定,才能長久。可見,主心骨的力量最為關鍵。我認為,這股力量的名字叫“善”。以善行天下,以善治天下。

像紂王,像晉靈公這樣的昏君,成天只知道吃喝玩樂,昏淫無道,不正是無善、不顧百姓的疾苦嗎?像堯、舜、重耳這樣的善君王,身知百姓疾苦,便會救災救難,國泰民安。

同時,君主身邊的大臣也應善。只可惜真正像屈原這樣的善臣有許多受到了冤枉,但像趙高這一類的奸臣,只會使國家走向滅亡。

我們雖然不能以善治天下,但可以以善行天下。積善積德,過清白人生。回顧歷史,我感到無比欣慰,因為我們現在國泰民安,人與人和平相處。而許多小國戰火不斷,那裡的人民過著驚魂不定的生活,說不定哪一天小命不保。我們的生活雖沒有美國那麼發達,但我們過得富足、美滿。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生活,永遠這樣過下去。

善,人間的真善美,仁禮謙孝的傳統美德,永遠發揚下去。

《史記》讀後感600字10

這個寒假,我在家裡讀了一本書:《史記》,它是由西漢時期司馬遷寫成的。

這本書記錄了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漢朝期間的故事。其中有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有可憐的趙氏孤兒,有神農氏為了大家能對野花草有了解,嚐遍百草,因誤食劇毒草死去,還有一些君主殘暴無情,民眾忍無可忍,紛紛反抗,朝代滅亡的教訓。在這一個個故事中,有一個故事我印象最深。那就是大禹治水。堯在位時,洪水氾濫,鯀被派去治水九年後因為治水不力,被流放了。大禹被任命帶大家治水。他吸取父親鯀的經驗教訓,積極實踐,帶領大家辛苦治水。大禹三次經過他家,但為了治水快點完成,一次都沒進去看看,直到治水完成。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大禹為了能夠更快的將洪水治理好,使得所有的百姓不再繼續經受洪水的折磨,不再使天下一片混亂,犧牲了自己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三次過家門卻一次也不進去看看。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感動。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阿里木,他自己就不是很富,整天靠賣羊肉串為生,生活十分貧苦。但是他看見有些偏遠山區的孩子沒錢讀書,只能在家。他為了這些孩子的前途,把本來就不多、靠賣羊肉串賺的錢,幾乎都捐給了孩子們,還準備在十年之內賺錢建一所學校給孩子們上。他們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在平時也應像大禹、阿里木這樣,學會奉獻,可以是捐錢給貧困兒童,可以是在同學困難時幫助他,也可以是參加一些活動,如植樹、清除地面垃圾等等,這樣都是無私奉獻。

這本書不僅告訴了我歷史,也告訴了我道理。我一定要記住:要學會無私奉獻。

《史記》讀後感600字11

提起劉邦,大家肯定並不陌生。每當我閱讀《史記》,讀到關於他的事蹟時,總是不禁讚歎道:“他真不愧是一代梟雄!”

劉邦心胸寬廣,寬厚待人。《史記》裡記載,當時,農民起義,反叛秦朝,需要一個人先打入關中瓦解秦朝。眾將領閉口不談實力雄厚的項羽,卻一致推薦劉邦,因為他們認為劉邦是寬厚長者,只有他能使百姓信服。劉邦藉此樹立威信,充實軍隊,贏得民心,為後面的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深知,唯有不欺凌,不暴虐,寬厚待人,才能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劉邦知人善任,任才唯賢。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比不上張良;安撫百姓,鎮守國家,他比不上蕭何;連兵百萬,百戰百勝,他比不上韓信,但是他卻能充分地任用他們,並且親之信之,他的成功與這是分不開的。若不是劉邦的知人善任,一代奇才陳平就不會投奔他;若不是劉邦的任才唯賢,著名說客酈食其也不會依附他。他深知,唯有廣招人才,舉賢使能,團結一心,才能共同推翻強大的秦朝。

劉邦廣開言路,虛心接受。劉邦並不是神人,於是他便廣開言路,察納雅言。別人提出的建議,他總是虛心接受,思慮再三後決定是否聽從。《史記》記載,劉邦與項羽對戰時,楚軍把漢軍圍困在滎陽。正在劉邦犯愁的時候,一個小官陳平獻計:離間項羽和他的部下。劉邦並沒因為陳平出身卑微,而對他的計策不屑一顧,而是加以分析,肯定了這條計策。陳平還需要四萬斤黃金,劉邦也不因為他是小官而不同意。就這樣,劉邦成功削弱了對手,壯大了自己。他深知,唯有多傾聽別人的意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統一天下,實現霸業,成為梟雄!

從一個平民百姓,到一代偉大梟雄,是劉邦的點點滴滴改變了這一切!

《史記》讀後感600字12

寒假裡我讀了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其中一篇《管晏列傳》令我受益匪淺。《管晏列傳》記錄了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與晏嬰的事蹟。管仲的傳記主要記述了管仲與鮑叔牙真摯的友誼,晏子的傳記主要記述了晏子重用人才的故事。

讀管仲的傳記,我被鮑叔牙對管仲真摯的友誼深深打動了。鮑叔牙無私地幫助身處困境的管仲,總會為他多拿些錢,為他打抱不平,令我感動。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鮑叔牙一樣,關心、幫助身邊的人,主動伸出援助之手,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最讓我敬佩的是鮑叔牙並沒有遺棄管仲,在齊桓公面前舉薦他,才讓管仲成就大業。他尊重人才、重視人才,能從國家利益出發,拋棄私人恩怨,寬容管仲,說服齊桓公重用管仲,這足以見他多麼寬容大度,品質多麼高潔。這些讓我明白了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體諒、包容、多考慮朋友優秀的一面,多寬容朋友的缺點。讀管仲的列傳,在欣賞他們真摯友誼的同時,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份友誼,幫助和關愛他人。

第二部分寫的是晏嬰。他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名臣。他足智多謀、清正廉潔、重用人才。書中通過兩個故事突出了晏子重用人才的這一特點。一個是救贖越石夫卻與他絕交的故事,一個是重用車伕的故事。晏嬰救贖越石夫,體現了他知人愛才、禮賢下士。晏子舉薦車伕,體現了他尊重人才、重視人才。晏子“進就想到竭盡忠心,退就想到彌補過失”。難怪《史記》中太史公對他有高度評價:“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讀完《管晏列傳》,發現管仲和晏子身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由此,我明白我們對待人才也要寬容、善待、尊重他們。

《史記》讀後感600字13

今天,我讀了司馬遷《史記》中的一個小故事:趙國名將趙奢有個兒子叫趙括,此人從國小習兵法,談軍事。連父親也不放在眼裡。但趙奢看出了趙括的弱點。果然不出所料,在秦趙長平之戰時,趙括抗害了四十萬趙軍,自己也落得個亂箭穿心的下場,這就是後人所說的“紙上談兵”。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死讀書,讀的書應該把知識,聯絡實際將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付諸行動。

只有通過實踐,我們對書本上的道理才能真正領會,比如登山,可以設想不管別人對你說登上山峰時感覺是如何的”一覽眾山小“,你還是不容易體會到,因為你得到的只是間接體驗。再如一個讀書人和一個常年在山上打柴的樵夫比登山,讀書人由於沒有親身實踐,所以一到山上就分不清東南西北,滿腹知識也都是毫無用處,但樵夫就不同,因為他經常上山,熟悉山上的一切,所以他上山就好似上山打柴一可望而不可及輕而易舉不費什麼力氣,因此他們有如此大的區別。

在我們人類文化發展中實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富蘭克林研究雷電就是其中的一例。他小時候,聽他父親說雷電是上帝在懲罰,於是富蘭克林便想上帝在懲罰哪個可憐的人啊?可為什麼只有在夏天發怒而冬天不發怒呢?於是從小立志要解開這個祕密,富蘭克林長大後得知雷電是摩擦而成的,不是上帝在發怒,而是一種自然現象,請你想想:要不是富蘭克林做個實驗而是死讀書,他讀到的只是“上帝發怒”的答案,人類也會晚些得知雷電的祕密,至今還在渾沌的世界裡,由此可見實踐是多麼重要。

人們掌握知識從而離不開身體力行的求索,讓我們感受趙括“紙上談兵”的前車之鑑,在學習的過程中科學使用大腦,成為一個善於實踐的人。

《史記》讀後感600字14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我國的魯迅先生對這本書的評價。《史記》在史書中的地位無可替代,作者司馬遷用了一生心血寫成的這本書確實值得我們一看。勾踐臥薪嚐膽,孫武用兵如神,孫臏圍魏救趙,廉頗知錯就改……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都在這本書裡。

《史記》主要描述了從傳說中上古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元狩元年,一共三千多年的歷史。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人物彷彿就在我們面前,在那段滄桑的歷史中,英雄一個個出現,卻又逝去。

其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映像深刻,那就是《魚腸劍》。故事裡吳王的手下公子光想篡位,成為皇帝。於是和伍子胥物色到的一位勇士專諸一起商討計劃。終於,等到了這一年,楚平王逝世,楚國對外戒備有所鬆懈,吳王就發派精兵攻打楚國,這樣一來,吳王在吳國的勢力就減弱了很多。公子光叫來專諸,讓他去刺殺吳王。這天,公子光把吳王請到家裡盛情款待。酒席上,吳王身旁有親兵手持長矛守護,吳王以為自己很安全,就不停地接受著公子光的敬酒。在吳王醉時,公子光就假裝腳傷復發,先躲進暗室。後來專諸端上一盤魚,走到吳王面前,頒開魚腹,抽出藏在魚腹中的匕首刺向吳王,吳王當場斃命。專諸被一擁而上的守衛殺死了。公子光見行刺成功,就打暗室率領埋伏好的士兵將守衛消滅了。自立為新的吳王。

象專諸這種人,雖然說是壞人,但他一心為著公子光,甚至獻出了生命,他早就知道行刺基本上有去無回,但他還是去做了。他十分忠誠,所以我也喜歡專諸。

《史記》,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

《史記》讀後感600字15

司馬遷的《史記》,貫通祖國三千餘年的輝煌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經典之作。

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年璀璨的文明,生動的描寫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讀過這本書,讓我深深得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偉大,令我心存敬意。史記的生動描寫一直鼓勵我們的寫作,以及我們祖國的發展,史記一出來,可謂是洛陽紙貴啊。

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會有輝煌的成就。《史記》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是祖國文化史上的一顆明珠。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中所說的那樣,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歷史旅行,讀者像是穿越了時空,成了一位歷史事件的親歷者,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就彷彿在和司馬遷面對面的談話,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一本令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細細閱讀的經典!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