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作品讀後感400字

才智咖 人氣:5.44K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會稽縣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作品讀後感400字,我們來看看。

魯迅作品讀後感400字

魯迅作品讀後感400字一

魯迅先生是我一直都挺崇拜,挺欣賞的文學家,他的每一篇作品我都讀過,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感覺,不同的收穫,魯迅作品讀後感。

但我最喜歡看的還是魯迅的小說,我感覺他的小說很真實,批判了當時舊社會的醜陋面目。

《孔乙已》是我在《吶喊》中比較喜歡的一篇,可能是這篇學生,所以對這篇所有的細節都比較瞭解。我第一次讀這篇是在國中課堂上,那時老師讓我們自己先讀,當時,我讀得很認真,因為我對這篇挺感興趣的,因為是魯迅寫的。當時讀得不太懂,聽老師分析後,感覺明白了很多。

孔乙已一個生活在封建社會裡的讀書人,在黑暗的社會裡,他唯唯喏喏她活著,他一生都在尋求功名,一直考,一直考,可都考不上,在一次又一次的絕望中,他成了一個行尺走肉,一個麻木而不任的人,正像他所說的“竊”書不為“偷”,因此在一些醜惡的人心中成了一個“小偷”,可在孔乙已的心中,他並不這麼想,在與他同齡中,只要是見到他,除了笑,沒有話講,因此只好向孩說話,他也只有在孩子面前,他才會有受到蔑視的笑,後來有人說他又去偷書,結果被打斷了腿,當他再一次來到客棧時,諷刺的笑聲就沒有停過,此時的孔乙已更偈一個行shi走肉,只靠著兩隻手來行走,終於,在人們的笑聲中,消失了。過了幾年,終於沒有再見孔乙已,有人說的已經死了。

這就是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結果,給人無盡的思考與想象到底孔乙已這個人物時,運用了大量的手法,在人物外貌,動作,語言上都有很多的描寫。作者筆墨越多,所想表達的人物形象越明顯。

我覺得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有兩點,一對封建社會制度的抨擊,作者在每一篇小說裡,運用了不同的手法,將現在的人物與過去的形成鮮明的對比,再對周圍人物的形象描寫,以及周圍的環境的描寫,有力地反映了當時舊社會的封建統治制度,但在另一方面,我覺得隱隱約約可以看得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希望在他文字的激勵下,人們能夠奮發有前,能夠從麻木不仁中清醒過來,使這個社會能振作起來,這是他一種愛國的表現,他並沒有去用語言激勵人們,而是用文字,在文字的背後是他一顆愛國的心。也許他的'文字並沒有激勵到每一個人,但不可否認,還是有一部分人,還有一些知識文化的人都能在他文字的激勵下而清醒覺悟過來。

現在,有許多文章,作品都表達了愛國之情,但我比較情有獨鍾,只喜歡魯迅先生的,因為他樸實而強有力的文字中,人們看到了當時醜惡的面目,我覺得孔乙已那篇比較明顯,通過對孔乙已人物形象的描寫,從頹廢,每一個文字,從直接到間接,從明顯到不明顯,讓讀者真實地看到了像孔乙已那類生活在封建社會裡的知識分子的從善良、愛面子的人轉變成頹廢,麻木不仁封建的人。

這樣的文章沒有用華麗的文字,但字字都像利刀像一樣直插人心,這就是我喜歡魯迅先生的原因,他的愛國情懷激勵著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作出獻,這也就是我愛國的表現。

所以大家一起來《吶喊》吧!為我們賴以生存的中國來吶喊吧,作為學生,要好好學習,作為工作,要好好工作,大家都盡一份力,使我們國家更家美好。

魯迅作品讀後感400字二

魯迅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思想深邃,還十分含蓄,但都揭露著一個個另人痛心的事件,有時誇獎著那些為中國做出貢獻的人。今天,我讀完了《魯迅作品賞析》一書,受益匪淺,再次瞭解了魯迅。

魯迅小時候經常與同伴們在百草園嬉戲玩耍,對什麼都充滿著好奇,就連碧綠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等都是他們遊戲的“材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瞭解到魯迅幼時是一個非常好奇的孩子,長媽媽給他講了一個“美女蛇”的故事,告誡他別去草叢裡玩耍,而魯迅正因為這樣更要去,可從未碰上過美女蛇,反倒經常碰到一些小蟋蟀,後來,魯迅與小蟋蟀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還有一篇提名為《故鄉》的文章,1921年一月發表,那年魯迅正在老家,而聽說幼年的閏土要來看望他,便前去迎接,沒想到閏土不再和以前那樣可愛靈活了,變得十分粗笨,未到不惑之年,卻早有皺紋,頭髮蒼白。閏土見到魯迅便喊“老爺”,與魯迅談起了農民的悲哀:“哎,家裡有許多孩子,農活有多,政府逼著我們捐錢,基本上都得捐上3次呀,收成又不好,有時割下來的稻穀青菜還沒人要。孩子和我們真是餓呀……”說著摸了摸孩子的頭。這篇文章真是催人淚下,魯迅的這篇文章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貧苦農民的悲慘遭遇與命運,揭示了農民生活日益困難的根源。魯迅寫這篇文章時抒發了嚮往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的文章需要我們細細品味……

魯迅作品讀後感400字三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