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17篇)

才智咖 人氣:2.6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1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17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1

最近真正有幸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書中有很多的貼近我們學習生活的事例,讀了這本書令我深受啟發!

首先,必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愛是包容!我們面對的幾十個長相不同,性格不同,家庭不同的孩子,這些孩子有成績好的學生,有成績不好的學生;有懂事乖巧的學生,也有調皮搗蛋的學生,他們也許這一刻讓你開懷大笑,下一刻就使你怒髮衝冠,但他們都是孩子,是他們的天性。

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給孩子,像孩子一樣瞪著好奇的眼睛觀察他們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其次,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尊重人格。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人,都是具有獨特個性的人。不要期待每個孩子成為你眼中的乖孩子,也許他們的閃光點只是你還沒用發現。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保持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孩子感受到你是一顆大樹,把綠蔭播撒在每個人的心中。

第三,要有豐富的學識和幽默的態度。讓學生喜歡你,豐富的學識是必要的條件,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現代的學生不會僅僅滿足有限的知識。

讀書!是人類精神的糧食,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時時勤讀之,方能在教育上收到更大的啟發!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2

民間教育學常說:複習是學習之母。可是,善良的母親常常變成凶狠的後孃。

臨近期末,複習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環節之一,不只是對本學期的歸納、概括和應用,更是知識重組,也是學習新知識。所要搞好複習、上好複習課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複習時,我往往會“找不著北”,東一椰頭西一棒槌,要麼把複習課當成新授課重複一遍又一遍,要麼把複習課變成習題課,讓孩子反覆的做,大搞題海戰術。結果,複習沒有效果。不僅違反了教育規律,還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讓學生一聽說是複習課反而產生厭惡心理。怎樣才能讓複習變得有趣、有效呢?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建議考慮學科的具體特點——應當教給學生從教材中解脫出來,即放過細節,抓住要點。在開展複習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綜合複習法。就是找準一個複習點,給孩子們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藉助這個知識點去思考延伸更多的知識點。同時在複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讓學生在課本的留白處標記本節課的重難點並且總結出來,這樣把重點抽象出來,既減輕了學生複習的負擔,又提升了學生的複習效率。

複習是一個學期的總結,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重視複習過程,提升複習效率,反思自己的複習方法,多參研教材,找準複習的重難點,減輕孩子的複習負擔,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複習真正有效!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3

今天,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20條,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不要讓能力和知識關係失調。其中再一次談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後進生的問題不是在知識上,而是在能力上存在著問題,說到家,就是他們還沒有學會流暢地、有理解地閱讀。這種建立在沒有理解基礎上的知識就自然成了空中樓閣,自然也不會轉化為應用的能力,要想學以致用,得先從閱讀開始。

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了呢?蘇氏說:所謂流利地閱讀,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個的較短的句子,然後使眼光離開書本,念出所記住的東西,並且同時進行思考——不僅思考眼前所讀的東西,而且思考到與所讀材料有聯絡的某些畫面、形象、表象、事實和現象,做到“有理解的閱讀”。

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一系列練習。我們語文課,“讀”行天下,“讀”佔鰲頭,“讀”是理解的基礎,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語文課堂就應該是書聲琅琅的。

很慚愧,我的語文課有時被要考核的知識點佔去了一大半,課堂上的朗讀有時也是蜻蜓點水,點到為止。功利性太強,今後,還是我會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有理解地閱讀”,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閱讀才是一把最實用的“金鑰匙”,讓我們銘記“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從閱讀開始”。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4

曾以為讀書越多,所知的就越多。然而現在發覺讀的書越多,所發現的未知就越多,越對這個世界的人和事充滿虔誠的敬畏。這世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這世上也多的是比你透徹還比你謙卑的人。

讀這本書之前,知道這是半個世紀前的書,以為會讀到些陳舊的教育觀念,抱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心翻開這本書,結果非但不陳舊,反而非常超前,居然很貼合最近幾年的新課改理念。原來現在工作生活中的迷茫在半世紀以前就已經有人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為後生晚輩實在是太過自傲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不是為了應付眀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粟。教師的知識超岀教科書的範圍越遠,他的話的含義就越深刻,學生從他的講述的字裡行間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讀到這裡突然就坦然了,迷茫和彷徨都來自於對自己無知的恐慌。靜水流深,把自己變成深不見底的湖水才能讓湖面平靜不起波瀾。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5

對於語文教學的重點感覺自己總是把握不好,本週讀了《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有很深的感觸。最主要的還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再注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第三條建議中就告訴我們教學的.重點“要教會兒童學習。”“應當首先教會兒童熟練地讀和寫。”這是語文學習最根本的任務,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我們班的學生學習習慣就非常的不好,讓我很傷腦筋。為了能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學兩個星期裡,新課我進行的特別慢,注重他們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督促他們每天做好預習,及時複習。上課時認真聽講,尤其是學會傾聽和舉手發言。教他們上課做好課堂筆記。作業也是重點從規範寫字開始訓練,每天讓他們堅持練字打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明顯好轉。現在語文上課的積極主動性大大加強。

從現狀來看,學生學習習慣有待加強,大多數的學生還只是被動的接受。尤其不會主動的思考。“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今後我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真正把學生領進語文學習之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6

最近,我們一直在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在書中,關於閱讀,作者向我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有效的方法。我認識到,學生需要閱讀。

書中講到:在國小各年級,我們十分注意培養學生學習閱讀、書寫、推論、觀察和表達思想的能力。如果這些能力在少年時期沒有得到發展和提高,那麼學生的學習就要感到困難了。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教會少年學生同時進行閱讀和思考。這一能力的心理學複雜性,就在於外部的刺激物如何激發腦的內部力量。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而相反的是,有些學生在家庭作業上下的功夫並不大,但他們的學業成績卻不差,這種現象的原因恰恰在於他們有較好的閱讀能力,而這種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

在我們的語文課上,教師必須注重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正確在表達思想的能力。這時候,到思想的詞的源泉裡去旅行,已經成為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習慣了。所以,就讓我們時刻牢記:孩子需要閱讀,請教會孩子閱讀的能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7

善於幫助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不斷進行新的觀察的教師,能達到這樣一種效果:連線著學生的知識越“老”就越鞏固。

——《給教師的建議》

這是書中的第21條“教學生觀察,教學生細看”。想到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一單元時,我就有些感觸。在學習的軸對稱圖形、平移、旋轉時,我們就可以起去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觀察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比如蝴蝶,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旋轉?比如坐纜車,比如擰水瓶蓋。

用心的學生能根據細看周圍世界的現象,聯絡到所學的知識中去學習,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更能達到“學生的知識越‘老’就越鞏固”這一效果。不夠細心的學生就需要我們的提醒,慢慢培養他們觀察的習慣,從而讓學生獲得‘觀察周圍的生活能獲取知識’的體驗。

我相信任何知識若能與生活相聯絡,那麼學生掌握的知識肯定更牢固。一個善於觀察的學生肯定是一個細心嚴謹的學生。引導學生觀察的行為,更能吸引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所以要教學生觀察和細看周圍世界的現象。

學生觀察大自然生命的甦醒的時候,我們觀察學生生命的甦醒!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8

今天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第21條《興趣的祕密何在》,他說:“所謂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看到這,使我想到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是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效率自然會非常高。那麼興趣的祕密何在呢?簡單地說,便是學生喜歡。因為喜歡所以學生情趣盎然,因為喜歡所以課堂效率高。

所以,啟用學生的求知慾,尋找學生的興趣點,才是教師作為文字與學生之間樞紐的關鍵所在。激發學生興趣還要保持住學生興趣,才能使一堂課深深吸引學生,學生感興趣了,就可以投入無限的熱情,而這些熱情便是他們開啟知識殿堂的大門。

讓我們不斷充實、錘鍊自己,關注學情,使學生對我們所任的學科充滿興趣,讓我們的教與學變得更快樂更高效。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9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做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10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第二十七條《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中說:“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我想強調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門學科,你都應當使書籍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

反思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否明白閱讀能充實靈魂,滋養心靈,潤澤生命。可是,為什麼有的小孩愛讀書而有的小孩不愛呢?為什麼有的班級愛讀書,而有的班級不愛呢?為什麼有的學校愛讀書,而有的學校不愛呢?作為老師我們有沒有認真思考怎樣才能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呢?怎樣讓學生體會讀書的樂趣,真正地讓“書籍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既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作為傳播文化的使者,我們更應該明白讀書的重要,我們再也不能馬馬虎虎的教書了,我們不能只當一個教書匠,我們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教育上的有心人,為成為教育家而奮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而這本《給教師的建議》就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終生學習和探究的一本好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11

關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裡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他這個比方很恰當,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

我們會發現,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可到了高年級,有的學生對學習有些無所謂了,學習成績也下滑的很快,任憑老師怎麼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慢慢的減退了,消失了,而我們做教師的有沒能及時發現,及時引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有興趣,並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12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讓我感觸頗多,尤其是第46條關於教育日記的建議讓我感受到在教學實踐中寫教育日記的作用和意義。作為教師,我們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所觸動的瞬間和教育故事變成文字記錄在案,不僅是對流逝歲月的美好回憶,更是進行教育反思從而提升自己的寶貴財富。

教育日記可以幫助我們學會觀察。因為記錄的基礎是觀察,要想有事可寫,就必須做個用心觀察的人,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捕捉到細微的教育現象。寫教育日記就可以讓我們更有目的更細緻地去觀察。

教育日記可以幫助我們學會思考。教育日記既可以記錄教學反思,也可以記錄教學活動、班級管理中的問題、和家長溝通的過程等,把觀察和記錄的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使我們在思考中學會改變和創新,從而指導我們以後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教育日記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堅持。很佩服蘇霍姆林斯基能夠從當教師的第一天起就開始記教育日記,並做到一輩子都在堅持。他重視對學生表象資料的記錄,特別重視對後進生的記錄,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令人敬佩。

其實,我們上完課後,也經常和同年級同辦公室的老師探討一堂課下來的得與失,有時交流得也挺熱烈,只是都沒有記錄下來。常常也會發現學生一句真誠的話語、一個有趣的舉動、一個燦爛的笑容時不時地撥動我們的心絃,引發我們的一些感慨,但因為沒能及時記錄下來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被逐漸淡忘。

作為老師,我們要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記錄教育現象、自己的在工作中的感受和思考,把教育生活中一顆顆散落的“珍珠”穿起來,為自己的教育事業編一串美麗的項鍊。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13

”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道出了學習的真諦。我始終認為,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閱讀能力,有思考的閱讀。

國小中高年級開始,很多學生的學習障礙首先就出現在閱讀上。讀不懂課本,讀不懂材料,讀不懂新聞,讀不懂評論。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我每個字都懂,但就是不知道這句話在講什麼。”此時,一般我都會問一句:“你具體哪個地方不理解呢?”大部分學生都會說:“都不懂!”

“都不懂”三個字正正說明了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思考。或懶於思考,或不懂思考。懶於思考的,是學習習慣的問題,改掉習慣即能提高學習效果。不懂思考的,則是學習能力問題。可能就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這是從國小就拉下的問題,從小就沒有鍛鍊好理解能力。也有可能是知識面太窄、視野不夠開闊的緣故。古語云:“見多識廣”。見得多了,才會識得廣,想得深。見都沒見過,談何思考?!

在學習上,有一個理論叫“最近發展區理論”,由維果斯基提出。他認為,學生的學習水平,分為現有的水平和可能達到的水平兩個方面。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讓最近發展區成為現有水平,進而不斷提高可能達到的水平的過程。

如果有兩位同學,一位同學從小大量閱讀,他的現有水平是5,;另一位同學從小閱讀量不大,他的現有水平是1。那麼,要想這兩位同學都達到10的可能達到水平,顯然前者的“最近發展區”要小一點。前者比後者將更容易實現10的水平。

最後,如何有效地做到有思考的閱讀?寫讀書筆記是個不錯的方法。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14

蘇聯當代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學家。他寫的《給教師的提議》一書中一共談了一百條提議讓作為剛進入教育崗位的我受益匪淺讀著此書就好像這位智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惱給我指點迷津。他又好像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學識淵博的老人在我遇到種種困難時及時給我以幫忙讓我有了明確的方向給我以極大的鼓勵他就像一盞明燈一樣讓我對未來的事業前景充滿信心。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對於剛踏入教育行業的我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我明白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當有一桶水。如若這桶水不及時予以新增也會有用盡的那一天。"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所以我此刻的任務不僅僅是認真盡責地做好自我的教育工作及時的充電是必須的僅有多讀書多增加自我的文化底蘊才會將教育工作完成得更出色。並且教師是否熱愛讀書精神世界是否充實對學生有很深的影響。

教師知識淵博談吐不凡會讓學生對教師充滿敬佩之情對知識充滿渴望。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好教師自我首先要熱愛讀書和你的學生一同走進書記的世界在世界裡遨遊!以往有一個問題一向困擾著我讀書需要必須的時間那麼我們的時間怎樣夠分配呢每一天八小時的工作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作業輔導學習本事稍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大隊的部的任務等等這些已經讓我有點應接不暇還要空出時間來完成佈置給新近教師的一些任務晚上回家也會有這些那些的瑣碎之事教師讀書的時間哪裡來帶著這個疑問我仔細閱讀了蘇霍姆林斯的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15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在第一節,蘇氏提出了一個至今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早在—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個問題不光是在蘇氏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是在今,絲毫未見減少。說起這裡面的原因,教師大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那麼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這句話說白了,就是我國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而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在書中也提到了教師的語言問題。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於激勵性;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於啟發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還是有它的道理的,不僅要多看書,還要把書中獲得的啟示用到實踐中,那才是真正的看書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16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前蘇聯著名的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提高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專為中國小教師寫的書。而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裡選譯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稱《給教師的建議》。

翻開本書,單單看目錄,就極大的激發了我的好奇心,這其中很多問題不正是自己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嗎?究竟如何解決,迫不及待去書中一探究竟。

一個月的時間,終於讀完了,每條建議所談的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例項,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讀完之後真的受益匪淺,感悟良多。

感受最深的是教師的時間問題,作為一名新手教師,我常常感到手忙腳亂,覺得時間過的很快,時間不夠用。時間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看了《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後,好像突然明白了,學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很快提取出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內容。正如本文中所舉的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的公開課非常成功,問他用了多久時間備課時,他說一輩子,但對這課題的直接準備是15分鐘左右。聽完這位歷史老師的回答後,細細想來,真的是這樣的,如果我們一直不斷的學習,為自己“充電”,學習和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知識,那就能在碰到具體問題時快速解決,不用再臨時抱佛腳。雖然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但是我們更希望打有準備之仗。讀書,終身學習是我們永恆的主題。

讀書,學習他人的智慧,就是在節約我們的時間。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00字17

未讀這本書前,我是抱著“啃”硬骨頭的心態,打算去“啃”這本書的。因為,一直覺得蘇霍姆林斯基是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貌似所有的“家”們的學術著作都滿紙理論,很難讀懂。開啟書,卻發現其實不然。開始幾篇就深深吸引了我的視線,說到了我的心裡。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剖析了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到無可救藥,因而老師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強調了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並在文章的最後,分享了他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小祕訣,就是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進行腦力勞動!

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本篇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完成學校各項任務。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文中那位用一輩子來備課的歷史老師,彷彿給我打開了一扇窗,使我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祕。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本書中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他能結合兒童學習的規律,舉出實際的例子,深入淺出地指導老師們在每一個學習細節上應該如何處理,關於本書的閱讀還在進行,關於教學的思考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