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86W

《看見》一書包含了三重內涵:一是柴靜個人成長的自白書,二是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也是我們自己的故事。下面為大家帶來看見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參閱柴靜《看見》讀後感!

《看見》讀後感

最近讀完了柴靜的新書,對她感興趣的原因是在大學期間觀看了她的演講視訊,獲得了特等獎,演講期間感情真摯而趨於平淡,讓人有很真的感覺,從此開始關注她一些文章和新聞。

今年她出了新書——看見,也就很開心的買了一本來讀。讀後感覺挺深刻的。

《看見》總體來說寫出在央視從事記者這個行業幾年來所經歷的人和事,進而影響到她對待新聞和記者這兩個物件的認識,期間反覆的思想的轉變,也在探尋自己的職業問題以及最重要的是柴靜應該在這職業中所表現的態度。我個人認為此書有80%以上是真實的,20%作者有隱晦和適當作假的可能性。

分析此書的價值——即含金量

我個人不是屬於波瀾群書的人,屬於看一本書就會有深刻印象的.人,換言之,少兒精是我的閱讀宗旨。當初選擇這本書來讀,一方面是對柴靜這人的信任感,一方面是覺得此書的真實性比較可信賴——反映了現實中的一些矛盾,而自己卻不知道的東西。

文中舉了很多例項,有很多都是熱門的話題性很重的新聞——藥家鑫案、留守兒童義務教師、農村土地違法徵地案、虐待貓事件、李陽家暴等,她從開始的意識切入,層層剝開事件的本源,逐一的呈現出發生的根源性,就如他所說的邏輯是一環扣一環的,她順其自然的去層層的串聯每一個邏輯環直到認為事情的答案既是如此。而對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藥家鑫案和虐待貓事件。她採訪了藥家鑫的父母親,得知了藥家鑫從小到大的教育問題及心理問題,讓人認識到其實事物的發生並不像我們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那樣真實,而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千萬種,人的思維是很複雜的,不能去果斷的判斷任何一個人,評價任何一件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

其實她書中很多事件也許根本就解決不了,但是這種無疾而終的如土地違法徵地,農民與政府開發商之間的矛盾利益糾葛,不是她一個記者能解決了的,有些矛盾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她告訴我們了一個真實存在的問題,有些人也許連這些問題的存在性都不知道,這才是可悲的,她說,記者的最大職責就是讓人們明白。從她剛開始是一板一眼的主持風格到開始融入自己的採訪風格到最後儘量使自己客觀,認識事物公平性,這個過程對於讀者來說也許是很快的瀏覽過去,對於經歷的人也許很多事情,碰到很多感動的、氣憤的、焦慮的,揉捏了很多東西進去才得到答案和改變,因為人都是在過程經歷中,看清楚一段事情,不斷的建立思維繫統的平衡與完善功能,這是我從她書中體會到的最核心的東西。

之前的自己看待問題,只想找到真正的桎梏的答案,對與不對,看完此書,我開始更加清楚的認識自己,認識這個社會,不會一板一眼的探求所謂的答案,人心尤為複雜又極其簡單,他們都渴望幸福,但是往往被悲傷所擾,做出了前後矛盾的事情,糾結於心,最終傷害的人是自己也是旁人。

看到了柴進辛苦事業的程序,再反觀自己,雖然本身職業不是記者,但是知道記者的責任感是很巨大的,他們的言論導向決定了群體的思維導向,這也就是政府為何多多幹預媒體的言辭,南方週末事件才能得以發生。柴靜她的出名是中國當代迫切渴望真實報道的必然發生的結果,她給人真實、追根究底,解決問題的真實感覺,所以很多柴迷信賴她,我雖然不是她的柴迷,但是內心是尊重她,敬重她這種女子,也渴望自己能像她一樣,有自己的原則,又在不斷經歷中完善自己的原則,獨立而自主。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