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58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傾城之戀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傾城之戀讀後感

傾城之戀讀後感1

應屆畢業生讀後感網給你帶來一篇讀後感文章,供大家參考;

對愛的極度渴望會衍生出對愛的極端懷疑。範柳原和白流蘇其實都是看透世事的人,即便是看透,但骨子裡對愛又存有僥倖,希望對方對自己是真心的,所以兩個人不停地試探,總也放不下內心的不安全感。而在傾城的時刻,在這種外在的"極不安全”的客觀環境下,卻產生了對愛從未有過的“極安全”感,因為在這樣的時刻,他們才感到真正擁有了對方,而且這種擁有和任何的外在條件無關。其實這兩個人是“可憐”的,可憐兩個同樣渴望愛的人,卻對對方的愛如此質疑。而且,這個極端的客觀環境如果又恢復了正常,那種內心的不安全感會不會又捲土重來?那麼,新的一輪拉鋸戰是不是又要上演?真的不可知。

所以,喜劇的結局未必是真的喜劇,悲劇的結尾也未必是真的悲劇。喜劇往往蘊含悲劇的因子,平凡平淡的生活下能否不摧毀內心的愛,能否能延續彼此的真情,還是一個新的值得思索的課題。

傾城之戀讀後感2

少時讀三毛的《傾城之戀》,敘述異國求學的東方少女,孤單清貧,寒日遊東德,邂逅了與之一見鍾情的英俊軍官。一天之中見了兩面,沒有什麼言語,而後重新天各一方,那份愛戀卻纏綿悱惻,哀轉久絕。古有孟女情慟倒長城,三毛筆下的女子卻只能眼看著柏林牆堅矗如故。

稍長,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一樣題目,完全不同的情節。都市裡一對世俗男女,各懷心事走到一起,相互間喜歡著,卻也算計著,笙歌裡有愛也有欺;忽然炮火紛飛,牆傾城摧,倆人同舟共濟,患難中結出真情,成就了一段長久姻緣。

世間女子,哪個不希望自己邂逅轟轟烈烈、蕩氣迴腸的愛情?也許使從小就期待白馬王子有一日來將自己尋覓,一起經歷浪漫與驚險的事件。“從此以後,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童話的結尾常如是說。漸漸成長,覺出自己的平凡,但仍然暗地裡懷抱有關玻璃鞋的夢想。不要取笑她們想入非非,慘淡的生活,需要這支火柴的光亮來溫暖;平凡的日子,也需要這些無傷大雅的小花飾來點綴。就好比我們在平靜的湖邊待久了,也會有意無意地往水面扔一塊小石頭,並觀察由此展開的漣漪。倘若湖面突起噬人巨濤,所有幻想與閒情都會剎那間消失無蹤,剩下的,也許是一位相貌平凡,不善言辭的人,但他有溫暖的手掌,握著你的手,扶助你一步步走過困境。

三毛的《傾城之戀》,流露的是青年女子欲排遣孤獨冷寂的心情,渴念煙花般驚世又美麗的愛戀,刻骨,卻無望,恰似午夜曇花。張愛玲的《傾城》,更貼近生活的本相,戰亂使原本虛浮的聯絡在相依為命中生出了堅韌的根,之後長出的日子就是草一般的平淡,然,踏實。

想起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男子,三十多歲,體格健壯,衣色整潔。他們的居住地已經因海嘯而滿目蒼夷,遍地廢墟。三分之一的居民在這次災難中喪生,而許多人也從此下落不明,生死無訊。男子對著記者說,這十多天來他一直在尋找他的妻子,期間遇到還活著的人,就把他們帶到救護站,但至今仍然沒有妻子的下落。 “我想找到我的太太。”他用穩定的聲音把這句話重複了一遍。十多天了,他已經執著地尋找了十多天,他在破碎的牆桓裡翻找,在屍體堆中辨認,在荒涼的路上竭力搜尋那熟悉的身影,那是何等揪心的時日?可他並沒有喪失理性和信心。從他的聲音裡我聽出了渴望與堅執。

忽然口乾舌燥。默然自喟,假若這場海嘯降臨的是你所在的城市,除了親人,還有誰來苦苦尋覓你?誰來夜夜撫問那渺小的靈魂?當死神的身影清晰起來的時候,人們身外的浮雲也完全消散了,一切變得通透澄澈,只剩下內心裡最真實也是最迫切的需要——因此也可以解釋,偉大的愛情故事為何總伴隨著死亡悲劇。

傾城之時,你會是誰內心最深的惦念?……無法假設。

也沒有假設的必要。

一座城市的傾覆,或可讓人看清自己生存的實際需要與實際擁有,讓人懂得選擇和珍惜。可惜代價太大。有些男女輕易就將生命作為愛情的籌碼,在我看來,未免自輕自賤。

於是乎,就讓自己長出一雙慧眼吧,在芸芸眾生中,與並不完美、卻真正適合你的他相依相守,白頭偕老。

傾城之戀讀後感3

她生活在舊年代的舊上海,用著老鍾時間慢一個小時的舊式家族。兄長白四爺拉著跟不上生命的胡琴,三爺好賭又吝嗇,四奶奶尖酸刻薄,就連生了她的母親,能給她的也僅僅是幼年時慈善寬慰的少許記憶。

而更荒涼的是,那些許溫暖如今都給了未出嫁的七妹妹。白流蘇的一生,彷彿註定只能是悲劇的一生。但那麼讓人驚異的是,儘管是這般孤立無援的境地裡,她也能在鏡子裡端詳出少許希望來。四爺胡琴裡的忠孝節義,皆與她無關,她要給自己謀劃出下半輩子的“出路”。

範柳原出現了,他也許代表救贖,是把她拉出絕望生活的唯一希望,他也可能代表另一種屈就,他喜歡白流蘇低著頭,他既要壞女人的鮮豔動人,又要她懂得低頭順從。

用現在的眼光看,他絕不是一個好歸宿。但白流蘇是特別的,她心中似乎有一口氣逼著她用前途做出一場豪賭,“如果她贏了,她可以得到眾人虎視眈眈的目的人物範柳原,出盡她心中這一口惡氣”但如果輸了,名聲掃地,她只會過得更差。但香港之行,她願意賭一把。

我驚歎於她的抉擇,因為僅憑她的能力,輸並不難以預料。她在範柳原面前低到了塵埃裡,她名聲掃地的回了上海,又在範柳原的一封電報下再次別無選擇來到香港,甚至成為了她的情婦。

但她的命運又並不僅僅如此,香港的戰火和淪陷最終還是成全了她,在戰火的呼嘯中她終於如願得到了一個依靠,她終於靠得住她腔子裡的這口氣,靠得住身邊躺著的這個人。似乎是傾城的,一座城市的淪陷彷彿終於成全了她,她是一場得以圓滿收場的傳奇。

總有爭論關於傾城之戀是悲劇還是喜劇,但我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白流蘇是圓滿的,她終於得到了一個可以依靠家,是一座城成全了她,是她的一場豪賭成全了她,而她不曾負一座城,更沒有負了自己。

傾城之戀讀後感4

如果說“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點病態”,那病態,也就成為人們心中渴望嘗試飲鴆止渴的滋味。我傾慕上了傾城之戀裡流蘇的魅影,一個懷揣著家庭壓抑痛苦的寡婦,選擇了堅強的逃離,倚靠男人尋覓安頓之所。柳原曾經對流蘇說:“有人善於說話,有的人善於笑,有的人善於管家,你是善於低頭的。”是的,流蘇善於低頭,低到了塵埃裡,那嬌脆的輪廓,美的迷茫,卻印在了我的心裡,難以揮去。

我不懂得一個無助的女人如何理直氣壯的保持那份高姿態生活在充斥難堪、惡俗的現實世界,那份倔強太不真實了。“在這不可理解的世界裡,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城市傾覆了”。所以贏得了傾城之戀。流蘇是一個永不過時的女人,男人愛上了這種羅曼蒂克,女人也愛上了。

那些年代,人容易成為犧牲品,尤其是女人。怕後世的人看得清醒,張愛玲勾勒了圓滿的收場。真實的感受是,那完滿的收場也難以封鎖內心的寒,只是,這小小的故事或許使得年輕人的愛情觀多了幾分認真。

我也渴望用淺薄的生命形式抵達深刻,但大抵女人終究願意生活在理想的世界裡,持有單純可愛的。

傾城之戀讀後感5

經歷了香港淪陷這樣的一個背景,確實夠得上傾城,故事中兩個精明的男女主角的故事。文寫於一九四三年九月,我沒去考據張愛玲與胡蘭成是發生在那個時間的,卻總感覺這個故事中有他們的影子。柳原是有過妻子的,流蘇一直所害怕的也是柳原不能與她結婚而只是想把她當成情人這樣不倫不類的結果。胡蘭成原也是有妻子的,而且還有個護士的小情人。總覺得流蘇那許多的感受和心境都是張愛玲自己曾有過的。想起流蘇還真是一個地道的舊上海的女子,精明的計劃經營著自己的一身,矜持的計較著許多得失,而當感情來臨的時候,再怎麼精明都淪陷了,原先所計較的也顧不得了。張愛玲是仁慈的,她給了流蘇一個好的稱得上好的結局,也許這也是她自己所希望而得不到的結局,讓它在流蘇身上實現了。

原來總覺得王安憶筆下的王琦瑤是地道的舊上海女子,現在才恍然,真正舊上海的女子也只有張愛玲才能塑造。王琦瑤比之流蘇多了許多哲性少了許多女子該有的精明而顯得虛假蒼白。試想一個明白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道理的女人又怎麼會去參加上海小姐的競選,會淪落成李主任的情婦,又怎麼會與康明遜那樣不記後果的瘋狂,怎麼會跟老克勒那麼的荒唐。王琦瑤身上所體現的舊上海女子不是她的性格,是她在文革大躍進那種年代,也不忘記用蛋清敷手,召開沙龍,製作精緻的西點下午茶,這樣的小資是舊上海女子所特有的。而流蘇那種小女子的精明,那種計較,那種對自己人生的經營,徹徹底底的一箇舊上海女子的形象,那種聰明卻又不大氣的可愛,原先離婚是由於她受過新教育,計較名分是由於她還是出生在大家族的根蒂。

傾城之戀讀後感6

其實早就聽說這本書了,其實我也早就看過了,但是似乎是第一次看它的時候年紀太小,無法讀懂他們這種衝破了世俗的曠世之戀。

最近閒來無聊,翻出來又看一遍,看完之後,總覺得心裡有一種溫情脈脈的感覺。範柳原跟白流蘇的愛情,讓我覺得,原來愛情竟是這樣美好。或許他們原本都已不再相信愛情,他們也都沒有精力再去承受愛情的失敗,所以他們起初無法用婚姻去安定。但是為了跟相愛的人在一起,白流蘇衝破了世俗,甘做範柳原的情人。

在我印象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範柳原談論到讓白流蘇跟他去馬來西亞的森林去時說的話,他說:“我無法想象你穿著旗袍在森林裡跑的樣子,我也無法想象你不穿旗袍的樣子。”白流蘇跟旗袍是一體的,至少在範柳原心裡是這樣的。我也覺得穿旗袍的女人,很美。上海女人一直都是很精緻的,講究美,講究格調,講究文雅,但是在這些表面光華的背後,其實都是孤獨的心。我想,張愛玲心裡的愛情,應該是足夠美好的,不然,怎麼會有傾城之戀這樣看似波瀾不驚,但卻如此震懾人心的愛情呢?

我想白流蘇應該就是張愛玲自己的寫照吧,張愛玲一生孤寂,沒能跟最愛的人在一起,她給了白流蘇這樣的歸宿,也是自己心中對愛跟完美的婚姻的嚮往吧!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被人誦爛了的句子,但是在範柳原向白流蘇誦出來時,還是感動得熱淚盈眶。這麼一個優雅地穿著旗袍的美麗上海女子,跟這麼一個風度翩翩而又似乎倦怠了人世滄桑的男子,他們在炮火跟死亡的威脅中,終於明白,愛並不需要退卻跟害怕,愛只需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傾城之戀讀後感7

一直覺得張愛玲是個清冷的女子,用一雙冷寂眼神看世間所有繁華熱鬧,寫感情總是毫不留情地剝去種種溫情的外表,直接暴露出人的本然,沒有任何修飾。讓人看了頓生悲涼。《白玫瑰與紅玫瑰》中那段最為經典的話語“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就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短短几十字,就揭示一切男子真情下所有的本質。這個女子就是這樣,將殘忍的真話隱在自己淡淡的哀愁裡不經意地說出來,讓人分明感覺到悲哀卻又拿她毫無辦法。《心經》裡父女之間的畸戀,《金鎖記》中無愛的曹七巧,扭曲的人性,瘋狂的報復,一切讓人感覺的都是冰冷的,人與人之間最為溫暖的感情,也只不過是一種利益的表達,這種種,只是人的一種絕望的掙扎。

而《傾城之戀》應該是張愛玲冰冷的筆下,唯一溫暖而瑣碎的愛情。可是這段情感的圓滿又非常不幸地以一個大悲慘為前題為背景。那便是一個城市在戰爭中的陷落。其中生、死、離、別,都只在毫釐之間,只有片刻之差,所有的一切都拳在命運手裡,故事裡的男女主人公只是命運手中牽串拉扯的玩偶,比起外界的力量,他們的力量只是渺小,根本做不了主,他們能做的只是相愛,剩下的事,交給命運,而這一次,命運通過一場戰爭成全了他們。

柳原看著白流蘇道:“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那時候再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白流蘇和範柳原這一對現實庸俗的男女,在戰爭的兵荒馬亂之中被命運擲骰子般地擲到了一起,於“一剎那”體會到了“一對平凡的夫妻”之間的“一點真心”……看到範柳原在電話裡對白流蘇說“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時,不可抑制得哭了。這是一個愛情故事,卻有別於時下的愛情故事,它沒有那麼強烈,沒有那麼多的甜言蜜語,它有的,更多的,是一種帶著淡淡哀傷的壓抑的與時代與命運相系的感情。

小說中最經典的一句話,也是常常被人引用的,“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但終,一對自私的男女成就了一段俗世的真實的愛情。

也是,這也是張愛玲內心所期許所向往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的。”也許愛情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做平凡的'夫妻。“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正如她也曾經這樣許願。但終成空,只是鏡花水月。

她那樣清高孤傲的女子,寫盡人間風月把世情看得玲瓏剔透,也逃不過情的劫難。有一種人本質上冷而清冽,如張愛玲。不輕易付出,一旦投入,就凝聚所有光華,燒得炙熱璀燦,愛得千迴百轉。為了胡蘭成,她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為了他,她原諒了他跟另一個女人一起,甚至生活費卻仍然是她給的。於胡蘭成的種種自私、劣跡,種種遭常人譴責處,而張愛玲僅僅一句說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就將所有言語化為菸灰。為了愛情,她這樣一個孤高的女子,也變得卑微,將自己低到塵埃裡,只求一段平凡的愛情,但,她全身心的付出也終只換回滿心神傷和黯然憔悴。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但這個曾經懂她的人,終讓這朵開在塵埃裡的花萎謝了。

傾城之戀讀後感8

些女子穿起華美的袍子,站在舊時光的影子裡輕輕地畫起一道濃眉。綠色和紅色交錯燈光,暗暗地灑落,幻美的生活之後,人去樓空。

——題記

有人說,張愛玲小說的底色是:荒涼。

她喜愛寫那些舊上海的故事。紅男綠女,他們以為生活會變得很好,於是做著悽苦的事情。慢慢的,時刻只是成為了一種虛幻,女生開始習慣把眉毛濃黑,塗上硃紅的脣膏,深色的胭脂,以為那樣,就能夠把眼淚掩藏。

讀張愛玲的小說,就像在聽一個很近很靈動的故事,她自己是說,我的作品,舊派的人看了覺得還簡單,但是嫌它不夠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覺得還有些意思,但是嫌它不夠嚴肅。她總是喜愛在作品裡提到胡琴,只是某一也許只出場一次的人物,在某個角落嘶啞嘶啞地拉著它,在某個需要他的時候。就像故事的調子,沒有什麼起伏,卻是兩個相愛的人慢慢地靠近或者慢慢地疏遠,回到人本身的寂寞,然後又回到模式化的生活中。

張愛玲以前說過:回憶總是令人惆悵的,過去的完美只會使人感到一切都已經完了,而過去的煩惱,只會使人再度煩惱。記得我在看《半生緣》的時候,故事的開始就是,“……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載都好象是指顧間的事。但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能夠是一生一世……”她的小說總是一份感情從不能自己到慢慢沉澱的過程,讓人覺得有些微微的苦澀,而其實那些人還在我們的生活中,他們只是更換了名字,卻重複著相同的故事。

荒涼是正因繁華之後的落空,正如寂寞的女子內心總是一片為開墾荒蕪,而張愛玲正是把它拿捏得很恰當。我們總聽見人們稱讚她有才華而不是偉大,大概也正正因她只是把故事講給愛聽的人。正因張愛玲也說過,生活是一件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因此她的小說女主角總是穿著不一樣的旗袍出場,也暗示她們隱隱相同人生和命運,外表的美麗內心的空虛。她的作品總是看上去很華麗卻是很安靜的調子在講述一個很普通的故事,讀完之後才會恍然,原來張愛玲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女子。

泛黃的照片中,那個女子很安靜地望向遠方或者只是平靜地看著。原來所謂的才華也但是是比平常人更多一份恬靜,更多一些對命運的追問。喜愛在小說裡開始把眼淚掩藏,慢慢的,眼淚就像手裡的沙子,慢慢地滑落,然後是肆無忌憚的崩潰。我們就被她輕易地被帶回到舊時光中,或許快樂或許悲傷。

愛上張愛玲的文字,如同傾城之戀,只是那一剎那的時刻。而她的故事,正如一首安靜悠長的歌,不會落空,正因任何時候都需要這樣一首歌。不一樣的人,唱出不一樣的味道。

也正如李碧華所說,文壇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這樣的女子。

傾城之戀讀後感9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傾城之戀》

這是在這篇文章甚至說在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彷彿有無盡的宿命在裡面,是不是隻有在這樣的一種無奈的情況下,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才有她們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呢?這種相依相偎是不是又是真正的愛情呢?也許愛情在他們之間,更像一場遊戲,兩個人的交易。

流蘇是一個堅強的女子,在壓抑,畸形的生活環境裡,選擇了出逃。她大膽地頂著眾人的唾棄與前夫離婚,這是她的勇氣。可同時,她始終是一個在經濟上柔弱、無助的女子,逃離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來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於是她必須妥協。現實與性格間的矛盾,讓她不得不學會算計。不幸的命運讓她學會保護自己,卻又讓她這份簡單、真摯的情感徘徊在疑慮、猜忌、金錢、責任、虛榮之上了。但這又怎能怪她呢?她承認柳原是可愛的,給了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說到柳原,他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也許或者說一定,他曾經只是把流蘇看作是那很多個裡面的一個,新鮮過後,各拍兩散,責任不需要,愛情只是調劑,而流蘇也自然知道這一點,“炸死了你,黨建工作總結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流蘇的心中,自然是知道柳原的,她也明白只有這場關於這個城市的劫難才成全了她們。戰爭帶來的是殘缺,可為流蘇和柳原帶來的卻是一場“圓滿”。偶然的傾城,讓他們拋卻了所有,讓他們從捉迷藏式的精明走到衝破一切的結合——流蘇得了名份,辭職信範文柳原也甘願擔起了責任。戰爭讓人變得真實。死亡下,忽然感覺瞬間的變化即是煙消雲散、陰陽相隔,容不得你有半點猶疑,因為生死只在頃刻,金錢、權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現在,只有身邊尚存氣息的他(她)。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

範柳原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喜歡小說中的一段話:“流蘇到了這個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旁,一個人彷彿有了兩個身體,也就蒙了雙重危險。一顆子彈打不中她,還許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殘廢了,她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她若是受了傷,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橫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沒有孤身一個人死得乾淨爽利。她料著柳原也是這般想。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傾城之戀讀後感10

這是一個簡單,或許還略顯庸俗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的確“動聽且近人情”。也許因為是發生在那個距離遙遠,風雨飄搖的年代,也就冠上了一個傾城之戀的稱號。一個婚姻失敗,以美貌為唯一賭注的女人,最後竟能嫁給黃金單身漢範柳原。範柳原是誰?縱情聲色,頗有手段的迫使白流蘇來到香港——一封電報:"乞來港。船票已由通濟隆辦妥。"寥寥幾字,揮之即來,招之即去。不過白流蘇也並非愛情至上主義,結婚對她來說不過是換取一張長期飯票的手段。白流蘇她很現實,她在乎物質,在乎結果,她期待以結婚收尾。而範柳原只享受愛情的過程——“他思索了一會,又煩躁起來,向她說道:"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

到目前為止,這是還只是兩個精明的人之間的試探,如果故事只到這裡,那就真的再平凡不過,甚至會以悲劇結尾。

可是,當淡藍的天幕被扯成一條一條,在寒風中簌簌飄動。風裡同時飄著無數剪斷了的神經的尖端——香港突然陷落了。

於是這個故事又重新開始,範柳原重新回來找她了,就像之前他對白流蘇說的那樣"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侯在這堵牆根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他們最終結婚了。

“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

香港如果沒有陷落,他們就不會結婚。但香港陷落了,也不代表他們是因為真正相愛而選擇結婚的。

就像張愛玲自己說的那樣,範柳原依然是那個範柳原,那個玩世不恭,尋求精神寄託,對婚姻疑惑的範柳原。白流蘇依然是那個為傳統道德束縛,與現實妥協,心靈上空虛的白流蘇。不過是被一場偶然事件成就,在一個非常的時期結合,兩個搭夥過日子的人,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