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四篇

才智咖 人氣:2.59W

導語: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經典名著之一,下面小編整理了三國演義讀後感四篇,歡迎參考借鑑!

三國演義讀後感四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一)

今天,我成功地讀完了《三國演義》這一篇名著,因為自從買上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後,一直還沒有來得及讀,幸好有了這個很長的暑假,才讓我讀到了這麼好的書。

本篇小說主要從黃巾起義,終於到了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統治軍事鬥爭。

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

每次戰役各有特色。

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演義》裡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裡面的諸葛亮。

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臥龍先生”。

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兼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為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

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

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北伐前線五義原。

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學習他的“忠”字,他是認定了劉備,就再也沒有投靠別人,這讓我很敬佩,想起當日本人向我們的國家進攻時,我們中國人可是出了不少漢奸,諸葛亮就像是當時跟著共產黨的將軍,不是小人,不會為了那個人的蠅頭小利而放棄自己的國家,放棄了自己的朋友或戰友,在那麼險惡的時期裡,他能那樣的忠義,真是不簡單!

說點兒難聽的,如果說咱們世界又爆發了又一次的世界大戰,真的,那時還會有幾個站在自己國家的,不跑向科技發達的國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國家),恐怕那時就屈指可數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個不背信棄義、不為了那蠅頭小利而放棄自己的國家、戰友和朋友的人。

從這本名著的時候我還收集了許多歇後語:

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許褚鬥馬超——赤膊上陣。

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後,我要說,《三國演義》不僅讓我開了眼界,還告訴了我許多小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舉三得呀!

三國演義讀後感(二)

我終於將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讀完了。

《三國演義》,也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或《三國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流傳極廣,影響很大。

《三國演義》取材於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從東漢末年的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一直敘寫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為止,差不多一個世紀。

讀完了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智聖諸亮和常山趙子龍。

我非常敬佩諸葛亮,因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勝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於用人、善於治國,他是智慧的化身。

他之所以這樣,是由於他對具體情況善於進行調查、分析的.結果。

如在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兩大戰鬥中,諸葛亮事先實地觀察地形,調查對方兵力的部署,根據地形和客觀實際情況,制定了有利的作戰方案,才“輕鬆”擊敗了敵人。

又如諸葛亮敢於使用“空城”,就是因為他對敵方將領的情況作了分析,諸葛亮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馬懿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採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

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到,諸葛亮的正確判斷,是在他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當我讀到這裡,我不禁為諸葛亮提心吊膽,如果司馬懿打進來怎麼辦呢?當看完之後我村不住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對他的膽識和自信非常佩服。

我也非常敬佩趙雲的勇敢和忠心。

在長阪坡他為救後主,七進七出。

這充分體現了他的勇敢和忠心。

有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這正是他赤膽忠心的生動寫照!你知道嗎?在漢水時,黃忠、張著被魏軍圍住,趙雲前往救援。

他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

趙雲救出黃忠和張著回到營中。

曹操親率大軍而來,趙雲隻身在外;威風凜凜嚇得曹軍不敢向前,最後趙雲與埋伏的士兵一起進攻打敗了曹操。

有詩讚曰:“昔日戰長阪,威風猶未減。

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

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每次讀到這,我全身熱血沸騰,就好像和趙雲並肩作戰一樣,沉浸在戰鬥的氛圍裡。

他的勇敢只有一句話能形容————常山趙子龍渾身。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男人看‘三國’,女不看‘西廂’”。

我認為是男人就要讀《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其中人物的優點,如諸葛亮的智慧,趙雲的勇敢,也可以引以為鑑,如馬謖驕傲自大、紙上談兵失街亭,曹操諱疾忌醫最終病死。

這樣一部可以學習、借鑑的好書,我們能不讀嗎?

三國演義讀後感(三)

暑假期間,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東漢末年,因漢靈帝昏庸無能,而導致“黃巾教”發動進攻,不過還是失敗了。

從那以後,董卓開始把持朝政。

司徒王允覺得不除掉董卓不行,便讓貂蟬到董卓和董卓的義子呂布之間挑撥離間,讓呂布殺掉董卓,最後成功了。

與此同時,劉備遇見了關羽和張飛,三人結拜成異性兄弟。

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後,經諸葛亮調教,逐漸一步步的強大起來。

這時,曹操和劉備和孫權已成了實力最強的三人,最後掌握了大權,分別創造了魏國和蜀國和吳國。

從此,曹操不敢抵抗劉備了。

諸葛亮先用火攻,活活燒死了他的十萬大軍;然後用水攻,打敗了他的八萬大軍。

之後,劉備又打敗了孫權的二十萬大軍。

然而,關羽在一次攻打曹操時,經過麥城被曹操殺害。

張飛得知後,便要兩個部下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而他的兩個部下卻將他殺了,送到了東吳。

此時的劉備執意要攻打東吳,諸葛亮連連相勸,可劉備不聽。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劉備被一個東吳書生打敗了,倒地身亡。

諸葛亮接著病死了。

這下,魏國進攻了,劉禪慌了,投降了魏國。

吳國最後也投降了西晉(魏國)。

諸葛亮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

他在茅廬中分析作戰情況非常密切,還有借東風和火燒曹營等等,許多策略。

他會計策,會掉兵,知道“東和孫權,西拒曹操”的作戰方法。

看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東漢末年的故事,也知道了諸葛亮的智慧之大!

三國演義讀後感(四)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

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

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

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

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

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

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

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

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

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

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

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

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

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關係著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

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

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