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聞喜花饃的調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3.11W

一、摘要:

山西聞喜花饃的調查報告

作為麵食的故鄉,山西素有“一面百樣吃”之譽,普通的麵糰經過山西人的巧手,就能神奇的變化出萬般花樣。聞喜花饃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造型、色彩盡顯民俗風情 。“聞喜花饃”2006年入選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談起聞喜縣的花饃,那絕對可以成為山西面塑藝術的代表,民俗文化寶庫中獨具藝術魅力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2月3日在山西聞喜縣舉辦的“中國·聞喜花饃文化節”中,兩千多種花饃千姿百態、爭奇鬥豔,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充分體現了其“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打造花饃特色產業”的宗旨。其中龍騰盛世大花饃、龍王神像麵塑、神龍麵塑、裴氏宰相將軍群塑四件作品則創造了四項世界紀錄。本人通過暑期走訪聞喜縣花饃協會及一些花饃生產作坊,以此文對非物質文喜花饃讓更多的人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參與到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之中。同時也希望聞喜花饃今後的道路走的更遠一些。

二、正文:

調查範圍:山西聞喜縣

花饃,又叫麵塑、面花、禮饃、花糕等。在我國流傳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早在漢代就有文字記載。花饃至少有數千種,按效能可分為食用性花饃、觀賞性花饃,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按造型可分為糕類、饃類、吉祥物類、盤頂類;按功能分為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等類。表現形式主要有:插棍式、吊線式 、浮雕式、雕式、微雕式、仿效式等。

聞喜花饃是人工用面做成的顏色各異、造型各異的的饅頭。說起花饃,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它起源於民間祭祀活動,先前祭祀活動宰殺牛羊等動物,隨著人們思想的改變,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影響,人們漸漸採用麵塑動物代替宰殺牛羊等動物的習俗;而聞喜縣的花饃在人生禮儀習俗中有一些活動是獨有的,逢年過節、敬神祭祖、婚喪嫁娶,生兒育女,甚至親朋往來,上樑和喬遷,老白姓大都要製作各式各樣的花饃相互饋贈,一則對主人賀喜,二則示情誼;綜上兩項我們可得出,聞喜花饃與民俗文化有緊密的聯絡,對傳承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聞喜花饃從幫助服務性進入商品市場,名聲與日俱增,成為地方名優特產。聞喜花饃不僅銷往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地,還被帶到海外。近幾年,聞喜的“花饃外交”十分活躍,機關、團體、企業單位將聞喜花饃送給客戶,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聞喜花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形式,豐富的樣式以及它背後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贏得廣大群眾的青睞,受到各界人士的讚許和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報道。

花饃工藝簡述: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的花饃是當地一種特色食品。它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種樣式的饅頭,花式各樣,從而命名為花饃。聞喜花饃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盛行於明清,傳承發展到今天,逐漸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完整的創作體系,具有豐富的文化品位和濃郁的民族特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朵奇葩。聞喜花饃的製作工藝相當講究。從麥子的篩選、晾晒到麵粉的加工,從制酵、發麵到捏形、蒸制,以及成形和著色等,無處不精益求精。要做出一個像樣的花饃,至少需要4 到5天,一個花饃需要9個大工序即凝水、籮面、制酵、揉麵、捏形、醒饃、蒸制、著色、插面花,100多道小工序,全靠手工揉捏而成。

原料:

要想把花饃做好,原料的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聞喜花饃最主要的兩種原料是小麥和水。什麼樣的小麥最好呢?那我就說說聞喜花饃所選用的小麥。聞喜花饃一般選用的小麥是聞喜北垣產的。就聞喜縣的地理位置來說,位於山西省境西南,運城盆地北部,是山西省小麥生產大縣和優質小麥基地,三面環山,屬典型暖溫帶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而聞喜的花饃會選用聞喜北垣產的最優質的小麥磨成的麵粉。為什麼要選用聞喜北垣產的小麥?主要是因為北垣地處峨嵋嶺腹地,小麥生長期比別處長數十天,生長週期長,粒大飽滿,麥質優良。用此地小麥面做出的饃,清香筋道、營養豐富,吃在嘴中,甜中帶香。不僅要用北垣小麥,同時要用這裡的水,因為北垣地勢較高,水位深,水質好,無汙染。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同樣的,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特產。所以只有用北垣麵粉和北垣水製作的聞喜花饃才是最正宗的,吃起來,才能感覺到它的香甜味。

製作工序:

聞喜花饃製作過程要經過九道工序:第一步是首先用篩子、簸箕篩小麥,簸淨土雜,再用水淘洗,而後裝進竹籃或布袋放在陰涼處凝水,存放一日,便於麥粒皮與麥粒分離;第二步是專門選取頭兩遍最白精粉,再用最細的絲制面籮過一遍,去掉其中的粗粉粒和碎麥皮;第三步是選取少量特製酵母摻進一定數量的籠面,用水攪和後放在溫度適宜的地方進行初期發酵;第四步是酵面發好後,按蒸饃量的多少,摻進等量麵粉,用溫水和勻後,進行揉制,至少要反覆揉八遍,以瓷光有筋、軟硬適度為標準,軟硬度很重要,硬了蒸不虛,易裂口,軟了易變形;第五步是捏形,通常由大家公認的能婆婆、巧媳婦擔當,她們憑自己的高超嫻熟的捏塑技術,依據提前商定好的花饃品種,主體配件分開捏製或一體捏製;第六步就是把捏好的聞喜花饃雛形,放在溫度適宜的地方,用棉被蓋好,讓其適度發虛;第七步是開水上籠,急火上氣,籠圈封嚴,大小分蒸,落氣出籠;第八步是花饃出籠後,趁熱用食品色點染、描繪;第九步是待花饃晾妥後,根據形狀總體的需要,用竹籤插上陪襯的面花,組合成一個完整的.麵塑藝術品。

發展:

秉承著走出去的理念,“聞喜花饃”2006年入選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 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於2010年5月20日在上海世博會展出,大放異彩。聞喜縣於2012年2月3日舉辦了中國首次大規模花饃文化節— —“中國·聞喜花饃文化節”,旨在“弘揚民俗文化傳統,打造花饃特色產業”.在這次花饃節上,聞喜縣紅紅火火的辦起首屆“聞喜花饃”大賽。“花饃大賽”從參賽的幾千個花饃中評選優秀之作予以重獎,最終獲勝者將被冠以“花饃王”,獎金10萬元。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會努力讓傳統與綠色有機相結合,真正把“聞喜花饃”打造成山西名品,世界上的大品牌,從而走出國門,掙更多的外快。

總結與建議:

做為當代一名大學生,有責任為家鄉的非物質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一些好的建議。對於聞喜縣的花饃,我通過了解“中國·聞喜花饃文化節”,並且進一步的深入調研以及通過查閱資料,對聞喜花饃的發展狀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它的發展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認為聞喜花饃在今後的發展之中,應該摒棄以前的那種傳統的傳承方式,走新型化的傳承方式。

首先,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全新平臺,構建花饃營銷網路;設立專項資金,鼓勵龍頭企業和民間藝人大力發展花饃產業;開設培訓課程,為花饃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人才支援;舉辦研討會議,聘請設計師研發新產品,制定新策略,推進聞喜花饃產業可持續發展。其次,改變以前的生產方式,走新型化產業道路,改變以前那種手工作坊,建立擁有較為先進的基礎設施的大型花饃加工廠。通過這樣的改變,無論是生產能力,還是開拓市場,都對其有重大的影響,有機會的話可以在世界建立連鎖機構。

再次,在技藝傳承方面,不能沿用以前那種“口傳心授”的方式,而是開闢新的傳承方式, 例如用影像資料,圖片和文字記載等傳承下去。

最後,致力研發新的樣式,我們不能做“啃老”一族,完全依靠前人的樣式,而是應該結合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開發節慶禮品花饃;結合生日壽誕、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開發民俗禮祭花饃;結合工薪階層、市場需求,開發營養快餐花饃;結合廳堂會所、陳列收藏,開發工藝展品花饃;結合食療保健、心理需求,開發花饃宴。以此來產生更多的消費群體。 花饃技術的發展,應該走現代市場化道路,通過政府鼓勵,走產業化道路,手工作坊是可以保留,但科技在發展,我們也應該有所創新,與時俱進。可以試著以機器代替手工,走新型化發展道路,打造過硬的品牌價值,實行全球連鎖等。

四、調研單位及參考文獻:

聞喜縣花饃協會

山西省聞喜縣文化館

聞喜花饃——《中華手工》 2010 年 02 期

聞喜縣民間藝術學會編印的《聞喜花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