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2.39W

奶牛養殖業作為高效畜牧業,以其獨特的發展優勢和潛力,近年來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視.這一產業對於帶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深入實施圍封轉移戰略目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奶牛養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僅牛奶價格波動幅度巨大,而且奶農宰殺、“賤賣”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市場自發地調節和市場供需形勢的變化促成的?還

行業調研報告

是其它被人忽視的問題呢?在基層調研中我們發現,奶農關心收益,但對奶價充滿憂慮;企業關心效益,但對奶源抱有疑慮;消費者關心自身權益,但對產品的品質懷有顧慮。奶牛養殖業何去何從值得我們深思。

一、奶牛養殖的滑坡

由於受“三鹿事件”影響,奶牛業出現全行業不景氣,全省奶牛業更是處於低迷狀態,隨之而來的是出現了大量養殖戶“賣牛”現象。

據陽泉市統計局對全市規模以上養殖戶和奶牛養殖企業的監測資料表明,到2季度末,全市規模養殖戶和奶牛養殖企業共有奶牛901頭,比一季度末的1384頭,減少483頭,下降34.9%,也就是說,二季度末存欄數比一季度末減少三分之一。郊區康源奶牛場一季度末存欄74頭,6月份全部賣到河北,平均售價為每頭3000元;盂縣先文奶牛廠一季度末存欄87頭,二季度全部出售到忻州,最低價每頭4000元,最高也只有7000元,與購買時每頭14000元相比,共賠錢近17萬元;平定縣華潤乳業有限公司是陽泉市規模較大的股份制奶牛養殖企業,設計能力為500頭,一季度末存欄408頭,到二季度末僅剩56頭。

造成奶牛養殖滑坡的原因,除受“三鹿事件”影響之外,主要還有以下因素:

一是售價過低,不能維持正常生產。近期,奶牛養殖戶出售的牛奶一般在每市斤0.5-0.94元之間,陽泉郊區康源奶牛養殖基地是較大的奶牛企業,與田園乳業簽訂了長期銷售合同,每市斤奶賣到0.94元,但仍低於成本價,而其他沒有簽訂合同的養殖戶只能隨市場奶價波動,一般只能賣到每市斤0.5-0.7元,賣奶收入根本不能保障生產所需的正常費用。

二是“壓款”現象嚴重,養殖戶不能及時回收貨款。養殖戶賣出牛奶後,一般拿不到現金,有的牛奶收購企業甚至拖欠奶農售奶款達半年以上,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的資金週轉。

三是售奶渠道不暢,收購企業太少。目前,陽泉市牛奶收購企業只有田園乳業一家,有很多養殖企業只能把奶銷往鄰近的太原和河北,而這部分奶的價格既低又不能得到政府補貼。

四是政府補貼不能及時到位。據瞭解,去年政府對每斤牛奶分別由市、縣(區)兩級各補貼1毛錢,而這些補貼款至今仍有3個月的沒有到位。今年是否補貼至今尚無定論,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戶)的積極性。

二、奶農的困惑

“奶牛不像生豬,生豬短缺了,國家一給扶持政策,幾個月就可見效。而奶牛養殖週期要長得多。現在奶價這麼低,而且奶站收的少,如果這樣下去只能將奶牛當耕牛使用或是當肉牛殺了……”,話語中充滿了奶農對奶牛養殖現狀的無耐和擔憂。但糾其根源,我們調研發現,奶農不僅是奶價下跌的直接承受者,同時也是奶價下跌成因的主要製造者。

1、養殖數量逐步擴大,養殖成本不斷提高

前兩年各地政府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大力號召發展草食畜,牛、羊等草食畜存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國內一些知名奶品加工企業為搶奪市場四處尋找奶源,導致一時間奶源緊缺。熱鬧的奶業景象以及前期收穫頗豐的先行者促使更多的農戶滿懷憧憬的加入到奶牛養殖的行列,其中多數農戶根本沒有考慮“以草定畜、以財定畜、以技定畜、以銷定畜”的養殖原則,以我省為例,2000年全省奶牛存欄為12.7萬頭,佔到牛存欄的5.6%;到2005年奶牛存欄29.9萬頭,佔到牛存欄的比例增加到12.2%;而到了2008年,全省奶牛存欄數達到了34.5萬頭,佔牛存欄的比重上升到36.8%。通過整理歷年奶牛養殖成本調查資料,發現養殖成本也呈現同樣增漲的趨勢。2008年奶牛如按每天40斤奶產量的平均水平計算,每年養殖成本約合10000元左右(含飼料、飼草及其它費用,玉米按1.65元/公斤)較2005年的養殖成本高出約1500-2000元左右(玉米按1.3元/公斤)。而同期的牛奶收購價格雖然各地有所不同,但較200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收購門檻兒也高於前期。2005年源料奶最高收購價曾達到2.8元/公斤,而現階段只有2005年的一半左右的水平。伴隨著奶牛養殖數量的逐步增加,區域內的源料奶需求必然發生變化,而同時受養殖成本提高的影響,農戶不僅要承擔資金週轉的壓力,同時在經營管理和渠道銷售面前也遭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奶農們面臨的已不在是豐收的喜悅,而是“白花花”牛奶該如何處理的憂愁。因此,奶農殺牛、倒奶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2、品種來源渠道多樣,牛奶品質參差不齊

我們調研瞭解到,目前,農戶奶牛的來源大致有四種渠道:一是直接從國外引進;二是到國內奶牛主產區購買;三是靠胚胎移植或冷配改良獲得;四是自養公牛,自繁自養。出於對購置成本和技術要求上的考慮,多數農戶主要通過第二種和第四種途徑購置奶牛。但由於我國培育的中國荷斯坦牛,系純種荷斯坦牛

與我國各地黃牛的高代雜交種,遺傳基礎廣泛,育種歷史較短,尚處於改良過程中,因此牛群質量參差不齊,產奶量普遍較低。第四種途徑是靠自養種公牛、自繁自養來獲得產奶母牛,質量自然無法保證。這種奶牛養殖品種上的多樣化造成的直接後果,導致即使原料奶中都不含有害成份的化學物質,通過奶站收集到的原料奶也未必滿足企業所需的奶質要求。

3、養殖環境強差人意,衛生防疫令人擔憂

奶牛業的直接經濟效益取決於產奶量和產犢率。由於引牛、修建圈舍等一次性投資過大,再加上養殖戶的思想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先進的生產管理方法和配套技術不能及時投入到生產中,青貯氨化技術、配合全價飼料、奶牛繁育新技術和品種改良、規範的防疫和疫病監測等措施沒有配套實施。多數農戶不建專門牛房,有的因陋就簡,在低矮破舊的`房屋或窯洞中將就著飼養,通風光照不好,陰暗潮溼,空氣汙濁,運動場地不足;有的在規劃後的庭院中飼養奶牛,空間狹小,奶牛長期處於栓系或“站樁”,難有充分的運動。即使一些較大的規模奶牛場,也為節約用地,也常採用限位飼養、栓系,減少奶牛運動場面積。步入奶農的養殖場,基本上都是糞便滿地,蚊蟲肆意,衛生條件極其惡劣,奶牛常期在這樣的環境裡生存,健康狀況讓人堪憂。而衛生防疫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奶農自已完成,絕大部分奶牛戶不知道飼養奶牛還有什麼“標準”,喂料、用藥,還要遵守什麼“規矩”,防疫、消毒還有什麼制度……所有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奶牛產奶量,更重要的是會影響牛奶的品質和安全性,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4、經營管理各自為戰,飼養方法粗放隨意

在農戶調研時,問及一頭奶牛的年收入情況,無一人能說個準確數。追問有無各項生產記錄時,往往會說只要記清賣多少奶就行了,還要什麼記錄,那多麻煩。購母牛不知道索要系譜資料,搞不清所買母牛的生產效能;生產過程中沒有用料、用藥、發情、配種、妊娠、分娩、產奶、防疫、消毒、治療、飼料消耗等記錄。其後果直接導致生產經驗得不到及時總結,該降的成本降不下來,該加強的環節得不到加強,管理水平提不高。因此,生產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更無從談起了。調研中我們還發現,奶農在奶牛飼養方式上隨意性較大。大部分奶牛飼餵方式仍用傳統養牛方法,飼草主要是作物秸稈,飼料主要是玉米、麩皮等,飼草料品種單純,營養不全。多數養殖區沒有飼草基地,草料貯備不足,並且沒有按照奶牛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需要進行飼料的營養調配。飼餵方式主要是:一是拿奶牛當黃牛養,飼料粗多精少,甚至喂已經變質的作物秸杆;二是單喂青貯料,優質乾草搭配少;三是精料多,粗料少。這種粗放的生產方式必然造成奶牛營養不均衡,進而影響到產奶量和原料奶的品質,經濟效益難以進一步提高。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前這種鬆散的生產模式所引發的農戶各自為戰的問題;簡陋的生產條件所引起的衛生防疫安全問題;養殖數量的增造成的飼料、飼草資源的匱乏所引來的養殖成本提高的問題;粗放的養殖方式所帶來的原料奶品質不確定性的問題。是我省奶牛養殖業生產的癥結所在。因此,在市場供需發生變化或其它突發情況產生時,奶農為了個人的利益必將展開無序的市場競爭,甚至運用其它非正常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從而當步入企業原料奶收購價格走低、奶農收入減少、奶農降低飼養成本、牛奶品質下降、企業原料奶收購門檻提高、奶農收入進一步減少的惡性迴圈的怪圈時,奶農也應承擔無法推卸的責任。

三、乳製品企業的尷尬

1、乳製品企業“搶佔”市場行為是促成了奶牛養殖業非常規發展的主因。

隨著蒙牛、伊利、田園等乳製品加工企業先後入駐我省奶牛養殖區建站、建廠,隨之便展開了為搶佔市場份額對奶源的爭奪,這種企業行為直接導致了原料奶收購價格一路走高,收購價一度達到2.8元/公斤,這個時候乳製品加工企業對奶源數量的需求遠高於對原料奶質量的需要。可以說,奶源的緊缺促進了奶牛的價格水漲船高,前期奶農豐厚的回報似乎給了尷尬“場外”的農戶某種暗示,只要養奶牛就等同於有了“搖錢樹”,養殖奶牛的熱情也就空前高漲起來,在這種背景下良莠不齊的有“奶”的牛就加入到了原料奶的生產中。但隨著三鹿事件爆光,乳製品企業不得不高度重視奶源標準、安全問題,因此,提高原料奶收購標準、減少收購量是其面臨著市場的壓力必然選擇。以發展的眼光看,如果乳製品企業的操作重點從開始就著重於原料奶質量的要求而非對奶源數量的需要,那麼奶牛養殖設定的技術規範將不是一般農戶所能承擔的,多數農戶也就知難而退將不會涉足這一領域了。這也正是規矩與方圓本末倒置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