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空巢老人調研報告範文

才智咖 人氣:3.12W

引導語: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重要現象就是孤單無助,我們需要給他們更多關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空巢老人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2017空巢老人調研報告範文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一

為了瞭解農村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生存環境、生活情景、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和人生命運等,調研隊來到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河溜鎮下屬的4個村莊,深入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內心世界,與他們交流與互動。首先,確定研究物件。我們選擇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河溜鎮下屬的蓮花村、勞廟村、河溜村和褚廟村等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其年齡段分別為15 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及60歲以上的老人。其次,確定基本流程和基礎問題,設計合理的問卷。通過廣泛的收集並結合以往關於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的研究成果、並結合訪談部分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求得出他們在哪些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以此勾畫出問卷的基本流程和基礎問題。為了避免被調查者在調查過程中有敏感、牴觸的心理,在問卷中被調查者的姓名不予公開。最後,問卷調查與分析。本次調查,實際發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35份,有效回收率為90%。經過歸納總結,得出了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況,以及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應對的措施。

一、基本情況

(一) 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被調查地區總共有4 654個2011學年在校進行義務教育學習的學生,其中,國中生有1 500人,國小生有3 15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61%。截至2011年秋季學期,全縣715週歲適齡兒童3 816人,屬於留守兒童2 434人。其中,國小1 316人,佔在校學生總數的54.06%;國中1 118人,佔在校學生總數的45.93%。留守兒童佔在校學生數較大的是蓮花村和勞廟村,分別達到57.35%和49.74%。

(二)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在走訪的4個村中,有人口17 078人,其中,15歲以上的2 427人,佔總人口14.21%;60歲以上的1 921人,佔總人口的11.25%。據統計,屬於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的791人,佔60歲以上人口的41.2%。空巢老人最多的是勞廟村,該村總人口5 678人,其中60歲以上的636人,佔總人數的11.2%;而空巢老人在60歲以上人群裡幾乎佔了一半,有321人。另外,蓮花村、河溜村和褚廟村空巢老人所佔比例分別為49%、48.2%和48%。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 留守兒童生活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性格內向柔弱。留守兒童從小就離開父母,導致父母關懷缺失,雖然有些是祖父母或親戚進行監督,但它並不等同於父母的關愛,遇到一些麻煩就會在過程中感到柔弱無助,長期這樣會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在調查中發現,有20.8%外出務工的家長一個星期與孩子進行交流一次,32.1%的父母一個月才與孩子聯絡,或不聯絡;許多父母半年回家一次,甚至幾年都不能回家。孩子長年見不到父母,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愛,導致孩子們產生心理問題,出現自卑自閉甚至嚴重逆反的情緒和心理狀態。

2.缺乏家庭教育。多數留守兒童被放在外祖父祖母家或者祖父祖母家生活。在家庭隔代監護問題中,大多數的監護人只確保孩子有足夠的吃穿,但在學術、心理、思想道德教育等問題上管束不足。

3.自卑心理障礙。孩子們大多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攀比心理,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父母就是他們堅強的後盾與巨大的保護傘,當失去這些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無所適從,變得自卑自閉,沒有自信,有些兒童還會自暴自棄。學習不要求進步。根據調查,只有13.7%的孩子能夠有意識地主動地學習,大部分孩子還是需要學習上的監督。另有許多孩子沉迷網路,荒廢學業,未完成義務教育就流落於社會。

4.學習狀況並不樂觀。一是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與關愛,並且陪伴的祖父母等也沒有多少文化,還需要做家務和農活,沒有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二是因為,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踐內容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對於文化水平較低的爺爺和奶奶來說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從作業的完成質量來說,孩子們沒有足夠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又失去了父母的輔導與監管,因此作業質量不夠理想。

5.逆反心理和盲目反抗。留守兒童由於缺乏保護,總覺得別人會取笑他,因此總愛斤斤計較,與老師、同學還有臨時監護人等的溝通也存在問題,面對他們時充滿了警惕甚至敵意。調查顯示,有51.54%的留守兒童與他們的臨時監護人發生過矛盾,而且有12%表示經常發生衝突;51.3%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常常出現困惑,但無人幫助;38.6%的留守兒童感到被同學鄙視,甚至欺負。

(二)空巢老人生活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家庭收入低,生活條件差。隨著農村勞務輸出的發展,外出務工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村老家的生存質量,提高經濟收入,改善空巢老人的醫療衛生狀況,但只靠外出務工者的支援仍不能給予父母足夠經濟上的支援。現在,大部分的農村老人是沒有社保的,他們的經濟來源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勞動收入和子女們的供給。根據調查,老人的勞動主要是農田勞作,但是由於體力不夠,年輕人不在,需要請人做農活。所以他們的成本變高,實際收入很少。隨著不斷淡化的孝道觀念以及在外出務工者的工作壓力增加,空巢老人的收入逐漸變少。因此,農村老人的生活舉步維艱。

2.承擔撫養和教育後代的責任,心理負擔沉重。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外出務工者將子女交由年事已高的父母照顧,帶著孩子們上學。從照料孫輩們的生活飲食來說,使老年人工作增多、壓力變大;對於孩子們的教育又是一個沉重的心理負擔,因為農村老年人識字不多,無法對孩子們的學習進行輔導,擔心孩子學習成績差。其次,如今農村交通、通訊改善迅速,電視,網咖也隨之產生,對長時間在外的孩子,擔心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對於孩子們的管理表示力不從心,致使留守老人的生活和精神上產生負擔。

3.缺失家庭氛圍,精神生活單調。當前農村養老模式是家庭養老。由於青年男女都外出打工,導致出現“空巢”家庭,使得家庭的養老功能弱化。老人想要獲得親情關愛和生活上的照料,子女們在老年人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農村空巢老人,對大多數過的是“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孤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較為單調,老人很難在家庭外找到精神寄託。

4.缺乏生活照料,安全隱患較多。由於子女們不在身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是老人們親力親為。例如理髮,換電燈泡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講認為是小事一樁,但是對於老人們來說都是難題。特別是老人家患病,子女又不在身邊,這時會感覺非常地無助和沮喪。

5.看病是一個突出的問題,難以保證健康。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農村空巢老人常年患病,甚至疾病纏身,如心臟病,支氣管炎,哮喘,偏癱,眼部疾病等,然而經濟的拮据和經濟狀況的惡劣,致使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選擇忍受痛苦的折磨,而不是選擇去看病。更不用說有時間考慮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致於變得落寞孤寂。雖然在子女的.外出打工下,家庭收入有所增加,政府也給出了政策,但是農村的醫療水平還是非常落後,不能保證老人的健康。

調查中調研隊還發現,空巢老人的一些其他問題。比如,在平時的生活中,往往容易與鄰里產生各種摩擦和小的矛盾,也會與他們的子女或媳婦發生爭吵。此外,空巢老人還提出了一些希望,比如在村裡安排一些老年人能用的健身設施、多安排一些生活補助,多一些人文關懷等。

三、原因分析

(一)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

留守兒童最大的希望其實就是有父母的陪伴。但是,就是這樣的小小希望也不能得到實現,因為他們的父母為了使家裡的經濟收入增多、生活質量改善,而選擇了外出打工。因此,在他們最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被單獨留在了農村。沒有經歷過這樣事情的人是無法理解他們的內心的苦痛的。從他們的內心深處肯定存有抱怨,必然在屬於他們的成長曆程中留下一定的陰影。對於他們是否能在未來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中突破各種障礙,釋放鬱悶的心情,也是磨礪和考驗。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來看,對留守兒童進行隔代教育的家庭由於祖父母輩和留守兒童的年齡差距很大,並且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有些連字都不認識,因此兩者的想法和思維方式很是不同,交流也存在困難。有些老人家忙於農活維持生活,沒有時間對孩子進行監護;有些體弱多病,沒有能力監護孩子;有些是同時照顧幾個孫子,沒有精力照顧孩子。因為自身缺乏文化知識,因而只能滿足兒童在生活上的需要。而精神、道德教育相對缺乏,甚至嬌生慣養、隨心所欲,會導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增加家庭負擔、社會危害。

2.家庭與學校溝通不夠。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們的老師進行溝通或參加家長會,特別是他們的祖輩監護人,缺乏和學校的溝通,而且還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和學習的情況,又因學校教師對孩子的家庭訪問少之又少,有些孩子抓此機會,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裡有矇騙其臨時監護人,導致雙方無法從根本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致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的對接。最終使得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走向消極的一面而無法發展。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這些年,儘管有關部門指導要求下,家庭教育得以促進。然而,農村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仍是一個薄弱環節。如農村家庭教育網路不健全,尚未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宣傳的缺乏、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沒有被有關領導和部門引起足夠的重視,忽視宣傳工作和培訓活動,再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是祖父母,對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不注意學習,使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在農村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二) 造成空巢老人生活困難的原因

1.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這些年來,城鄉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逐漸有增加的趨勢,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青年勞動力大量湧出農村,導致許多家裡留下了無人照顧的老人。這就是空巢現象。雖然大多數的年輕人均有贍養老人的意願,但為了得到一個更好的生活、教育和就業機會,不得不出去學習和工作,這是出現農村空巢家庭的最重要原因。因為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比在農村務農的收入高,所以許多農村年輕男女前往沿海大城市發展。還有一些家庭是一起前往城市,這樣就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此次調查發現,子女外出打工緻使52%的空巢老人留守在家中。

2.自然空巢。所謂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終身未婚;有的老人雖已結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經去世;有的只一個女兒,女兒嫁到別人家後,即使路途較近,也不能時時回家照顧老人,因此,老人就成了空巢老人。在調查的4個村中單身空巢老人就有325人,佔25.7%

3.子女與老年人存在代溝。老年人與子女存在代溝。在當前農村,比較典型的是,成年後的子女與老人分家,吃住不在一起。分家後,有的距離老人還算比較近,偶爾還是有空前往照顧老人。但有的離老人很遠,幾乎沒有機會回去,這對於養兒防老的老年人來說,不僅是肉體上的折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刺激。蓮花村有個老太太的3個兒子都已經在縣城成家立業,只留下老太太一個人呆在村裡的。當我們問她為什麼不和孩子們住在一起的時候,她神色黯淡地說,在哪都是一個人,該工作的工作,該上學的上學,沒有人和她說話,吃的也不習慣,住的也不習慣,晚飯後也是一個人看電視,感覺更孤獨。

四、解決措施

(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及問題的解決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留守兒童出現了心理障礙,有的問題還比較嚴重。父母外出打工多年,很少有機會和孩子們溝通,不知道孩子們心裡最真切的想法,因此讓家長了解到自己離開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什麼影響,給他們的精神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產生了什麼樣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從而使他們真正瞭解孩子的思想,看到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據此教育和指導留守兒童的父母,讓他們將孩子接在一起居住,給予孩子最貼切的幫助和引導。對於孩子而言,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而這正是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正在初步建立的時候,父母離開的成長環境會使得部分孩子變得堅韌果敢,但也有一些會形成自閉症,導致不願意與他人交流,性格內向。因此,家庭與學校應該培養他們在面對挫折、困難時應自立自強,不要退縮。學校可以利用父母不在身邊是不是測這一點來鍛鍊孩子們的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從我們的調查所瞭解到,一些外出務工者曾試圖把孩子帶到工作的地方去上學,但對於外來務工人員而言,大城市好的學校的門檻太高,而面向務工者子弟學校,其教學條件不如老家的學校。我國現已在全國農村開展免費的義務教育階段。大多數人選擇讓其孩子在老家讀書。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第一,允許務工子女享受到和城裡孩子平等的上學機會,降低城市學校要求。第二,給務工者學校提供足夠的資金,以幫助它們配備和完善各種教學設施和軟硬體裝置,提高教學質量。第三,讓更多的務工者子女有機會生活在父母的關懷下,鼓勵社會對務工者子女建立學校進行投資。第四,興辦農村寄宿制學校,使學習和生活上面沒有保障的留守兒童在學校起居生活,將父母沒有給予的關愛用學校的關懷來代替,以此來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將家長學校擴充套件到農村地區,給予家庭教育正確的指導。婦聯、教育等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家庭教育的力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父母及臨時監護人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對父母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與親子溝通的方式等,促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發展。根據現實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家長和學習應該辦理臨時監護人培訓班。

調動留守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領導作用。將留守兒童工作當成是學校評估考核的內容之一,農村所在的學校和幼兒園應建立留守兒童管理組織部門,分門別類,進行檔案建立,對留守兒童的言行和學習進行嚴格地監督管理。一是在生活和精神上給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幫助和關心;二是專門記錄留守兒童的成長過程,綜合評價他們的素質和文化;三是為方便留守人群和親人間的溝通,在各村裡建立“外出務工者家庭聯絡站”;四是建立留守兒童心理治療與諮詢體系。

(二)對空巢老人的建議與對策

1.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進一步補充,將協議養老全面推廣,並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 同時,商業養老保險應該完善與擴充;逐步建立和優化老齡人士補貼制度,使得80歲以上的老人有足夠的生活補貼;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的範圍;完成鄉級家庭護理設施制度,提高服務水平。

2.加強家庭養老功能,探索新型養老模式。儘管多數非常寂寞的“空巢老人”獨居在家,但仍不想選擇入住老年公寓,而想繼續留住在家,從此看來家庭養老仍是今後一個相當長時期的養老方式。我們應從以德治家出發,從家庭個體開始,讓每個子女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形成以家養老的好習慣,學會細心周到地照顧老人。進一步對協議養老制度進行實施,若子女不及時和父母簽署協議、或未能履行職責的,各村村委會要以此穩定和提高“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給空巢老人提供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利益,幫助他們,給予他們生活的保障。我們要以家庭為核心積極探索,以各村為基礎的,由各村向家庭輻射,將包含衛生保健、生活照顧、精神交流、法律幫助等在內的新型養老模式帶進農村,幫助農村空巢老人。

3.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需求。目前,老人最大的風險仍然是疾病風險,醫療保障是老年人首要的需求。對現有農村老年人而言,農村醫療人員素質不高,技術水平有限等限制性因素,使得不能滿足農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因為農村沒有醫療保險,所以老人需要花自己的錢才能看病,然而農民的支付能力又是極為有限,加之不斷上(下轉55頁)(上接51頁)升的醫療成本,致使許多疾病纏身的老人無錢就醫。因此,應儘快建立適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農村老年醫療保障制度,使得老人的看病需求得到落實。

4.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維權問題仍然是空巢老人反映最多的問題。無論是社會對老年人的歧視、恃強凌弱的違法行為,還是子女拒絕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老人家均可以通過法律程式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把關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政策將老年人相關的法律法規落實好,比如落實好《老年法》;保障好空巢老人的合法權益,比如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等合法權益。建立了關於老年人合法利益的法律援助制度,有助於老年人運用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應有權利。

5.政府應著眼於空巢老人的精神支援。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重要現象就是孤單無助。這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好的。對於“空巢”老人,政府不僅要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況,更要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為此,政府可以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組織安排踏青活動等。政府還要對農村老年人宣傳科學的文化,克服保守、愚蠢的思想,並努力提高生活質量。

近年來,已有許多城市已開始假期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行動,對空巢老人也給予了物質上的援助和精神上的安慰。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難幫扶工作任務艱鉅,因此,需要政府和社會廣泛參與以及子女關愛、鄰里付出親情等,需要社會共同努力,讓大家攜手並進,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創造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