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5篇

才智咖 人氣:2.49W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空巢老人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5篇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

農業,目前在很多鄉村仍是一種重體力勞動。當需要重體力勞動者的鄉村,因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時,老年人——這個體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體,將面臨怎樣的困難?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調查結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個調查小組,分赴全縣各鄉村,入戶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農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難”——生活難、看病難、辦事難、得到情感慰藉難。

由於經濟欠發達,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全縣60歲以上農村老人有4、9萬人,其中“空巢老人”1、88萬人,佔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38、39%。

(一)收入不足

近九成仍須從事農業生產

100元能幹什麼?對城裡人來說,可能買件衣服都不夠,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個月的所有“收入”加起來,也就百元左右。

調查隊員走進王仙鎮油司徒村2組李發普的家。這是一個“冬冷夏熱”、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歲的李發普和他84歲的瞎眼老伴生活在這裡。雖然有四兒兩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難,無力將他們接到身邊贍養。“大兒早就下崗了;三兒、四兒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兒老大不小了還娶不上媳婦;兩個女兒也嫁在農村,生活比較困難。”老人一臉無奈地說,“只有二兒有工作,條件好點,現在每月給我們50元養老錢。”這50元孝敬錢,加上老兩口每人每月55元新農保和45元農村低保,就是他們的所有收入。算下來,每人每月125元。

李發普夫婦在竹溪縣的“空巢老人”中,還算是“富裕戶”。調查隊員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養老保險金,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於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說其他方面了。從經濟上說,王仙鎮6200多名鰥寡孤獨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對要好。他們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無憂,有的居家養老也享受了國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為困難。

收入不夠靠什麼?醴陵1、88萬“空巢老人”中,必須從事生產勞動的就有1、68萬人,佔到近九成。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政府應進一步調高新農保養老金標準、農村低保標準,解決他們目前的基本生活問題。

(二)看病太難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難了。而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後,則幾乎無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導致“看病難”,竹溪是山區,交通不便,更加劇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難”。在大山裡,有的農戶家距村衛生室超過5公里,到鄉衛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交通問題不僅加劇看病難,老人們領農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邊遠地區的“空巢老人”到銀行代發點領款,所領資金還不夠往來車費。交通條件較好的王仙鎮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鎮裡領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車費。

衛生醫療部門應加強村級醫療網點建設,讓“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開展巡診活動,定期為“空巢老人”檢查身體,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檔案。提高“空巢老人”醫療費報銷比例,減少自費數額,減輕其經濟壓力;銀行代發部門應開展送款上門活動,讓行動不便、路途遠的“空巢老人”在家領款等。

(三)子女在外

精神“空巢”最難熬

醴陵“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王仙鎮司徒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著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著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裡,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醴陵市絕大多數農村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裝置。王仙鎮司徒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戶,其中20戶家裡連電視機都沒有。

醴陵市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物件就是村幹部。為此,縣裡要求村幹部或老人的親屬與村組簽訂聯絡責任書,聯絡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絡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瞭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政府還應加強老齡服務機構、隊伍、專案建設,保障村級老年協會正常運轉,逐步培養專業服務人員。同時,逐步開展村級老人活動室、文化圖書室、健身運動場所建設,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樂、安享晚年。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2

此次xx社會實踐對空巢老人的關注活動旨在呼籲全社會共同關心空巢老人並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決此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老年人過去都為社會創造過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有享受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權利,如果一個社會的老年群體晚境淒涼,勢必嚴重影響勞動人口的積極性,不利於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從諸多方面講我團隊對空巢老人的調研幫扶活動意義深遠。

總之,在現代新農村的建設中,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是不可忽視的,農村留守老人作為老人這一弱勢群體中的一個“脆弱群體”,我們必須採取措施為這一群體做些幫助,為促進和諧老齡生活做貢獻,為老齡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1. 調查物件: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郚山鎮黃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吾山鎮隸屬於山東濰坊安丘市,位於安丘市西南部,西與臨朐交界,南與沂水接壤,面積113平方公里,該鎮有10886戶,人口3.7萬,耕地面積5.6萬畝。下轄店子村,亭子村, 小窪村,卜家莊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黃皿旺村,閉門山村等68個村委會。

郚山鎮是典型的以農業經濟發展為主的偏僻鄉鎮,產業結構單一,剩餘勞動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黃皿旺村位於郚山鎮的東北方向,距離郚山鎮中心位置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買賣,是典型的農村自足型發展方式。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的停滯青壯勞動力流失顯現存在上升趨勢,留守家庭在全鎮具有代表意義。

2. 調查方法:

20xx年6月,中*網公佈了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資料統計結果,結果顯示了全國人口老齡化持續增加的態勢。不同於部分學者將調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體系的研究上,本調研團深入基層,親身觸及農村養老機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問卷調查、查閱文獻及入戶典型調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鎮醫院的院長、鎮政府祕書長、鎮敬老院的院長做了相關的瞭解。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醫療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負擔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戶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戶典型訪問了20戶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分析

(一)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

隨著子女紛紛外出務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後,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問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子女外出後,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老人大多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勞動,但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通過我們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空巢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於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顧、孫輩撫養負擔重

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個張爺爺,早上下著濛濛細雨,他獨自一人拄著柺杖提著摺疊椅,走了近兩個小時的路來鎮上輸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時,老人的行路艱難卻沒有子女照料,讓人心酸。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普遍存在,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四)就醫難、醫療費用不足問題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通過我們對外來務工子女調研的結果顯示84.6%的留守老人身體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我國針對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財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導致老年人的經濟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時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勞動、生活負擔及撫養孫輩的負擔。因此,為了適應這些變化,社會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

(一)政策方面

社會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過我們對城鎮居民的調查,社會對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級政不夠完善,因此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約有60%城鎮居民對農村留守老人不關注,因此必須增強社會尊老愛老的意識,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 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 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程序。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建立美好的生活。

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對於老人特別是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的老人進行照顧。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問題是很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在經濟、醫療等方面上,上面已詳細闡述,以下介紹解決當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體措施。

1. 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此外,村委會可以開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動員會,喚起人們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意識,從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絡,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常回家看看”,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瞭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通過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關注留守老人,共創和諧社會。

結束語:

老齡化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加劇並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影響國家全域性的一個重大問題。研究該問題的一批專家學者在研究時採用慣用的吉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但由於部分人資料統計的出入較大,所以多數的研究稱不上典型,結果也就沒了意義。

在研究農村老人生活現狀這一問題時,團隊初步分析歸納了農村老年人的構成後發現其存在很大共性。考慮到吉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較差不利於驗證。團隊決意跳出吉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另闢研究蹊徑,從以戶為單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實證的方法解構農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間。

團隊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個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發現了老人們的幾個問題:一,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時還要管護孫輩;三,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四,醫療問題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決等幾個問題。當然,各級黨委,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如採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難幫扶等具體的措施。而為了解決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多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實施電信問候,推進入戶撫慰活動等。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深切的體會到團隊團結起來無與倫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體會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難。團隊成員從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關愛留守老人,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了服務意識,並在深層挖掘出“留守老人”的問題。在與鎮政府,村大隊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當然,對老人盡一些綿薄之力,也使我們更明瞭自己的能力有限,關注留守老人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從最初的一個想法到一紙策劃案,從一紙策劃案到一個暑期的調研考證,從調研考證到厚厚的一摞調查報告,整個團隊一路走來,收穫頗豐,感觸最深的還是"實踐出真知"。

為期一週的社會暑期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經過團結合作、調查配合,我們對留守老人問題有了更深的瞭解,有效的實現了了解社會、鍛鍊自我、增長才幹、學以致用的實踐目的,認真履行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為我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學校以及學院給予我們這麼好的機會出去鍛鍊、體驗生活。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3

調查背景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的擁向城市,為國家的繁榮,城市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但在農民背井離鄉,使自己生活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不斷繁華的情況下,許多年輕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象明顯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調查目的

調查人:x

調查時間:20xx年7月6日至7日

調查地點: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龍鳳鄉紅旗村

調查物件及人數:紅旗村村民;60人

調查方式:交流訪談

調查前工作準備:

在下鄉調查前,從帶領我們的團委老師那兒瞭解了當地情況,熟悉了調查路線;

認真分析了活動期間需要了解的知識;

根據需要自己設計好調查的內容;

另外還上網搜尋了有關其他省市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調查時不僅能完成調查任務,而且還能及時幫助他們排解遇到的困難。

當地情況

紅旗村概況:紅旗村地屬衡陽市龍鳳鄉的一個小村莊,是一個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雖然位於南嶽區,但是交通條件卻很差。村裡設有醫務室,國小,小賣部等。這裡生活較安定,既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在這裡發生,又沒有聽說什麼名人的足跡。調查結果經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在經濟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平還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軟硬體設施均相對落後。下面就從經濟,教育方面來闡述我們調查後的結果。再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了城鎮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兒童大幅增加。紅旗村的生活還算好,大多數家庭都能看上電視,大多數家庭都裝上了電話,但是經濟上還是拮据的,因為除了上述開支之外,教育支出佔了很大的比例。

調查過程

組織學生到農村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以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為當地學生舉辦課業輔導、素質拓展、親情陪伴、愛心捐贈等活動。廣泛開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傳、為當地村民量血壓、基本醫療衛生知識普及活動,廣泛開展健康科普宣傳和與健康相關的社會調查活動。圍繞水資源保護、垃圾處理、環境汙染等,開展科普知識宣講、社會調查研究、發展建言獻策等活動,普及生態環保理念、引導健康生活方式、推動科學發展方式。

調查分析

針對有些問題的具體的調查分析:

關於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讓讀書夢從憧憬走向現實曾經是許多貧困孩子的心聲。XX最新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XX最新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同樣是我們這次對紅旗村社會調查的一個方面。村國小那幢新蓋的三層教學樓在紅旗村那片山下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為我們的心中添了幾分安慰,教師隊伍的人才匱乏成了在師資力量方面制約本校教育的重大問題。本次調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導作為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至於孩子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師們去管教,留守兒童家庭這種親子之間的交往在時間上的長期間斷致使父母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行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監護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沉迷於遊戲廳、網咖等娛樂場所,引起行為上的偏差,嚴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誤入歧途。此外,還有40%的人認為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他們自身努力不夠,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得不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最後還有少數人認為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績不理想,如教育體系不完善老師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給予及時正確的指導,目前監護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認為:1.家長應該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班主任聯絡,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瞭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至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家長教育方面出現盲區。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絡及親子間的溝通;2.學校應把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加強對教師的素質培訓,使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做到公平、公證,使留守兒童擁有與其他兒童同等對待的教育,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3.地方政府應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成立關心留守兒童教育指導機構,建立農村社群教育和監護體系。

關於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問題

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特殊環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6%的人認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性格發生很大變化,留守兒童自幼離開父母,缺乏親情的關愛,往往易產生焦慮、煩躁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留守兒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壞、易產生敵對等不良心理問題。與監護人之間有時也會發生摩擦。有34%的人認為孩子的性格沒有多大的變化,他們認為孩子年齡小沒有過多的考慮這些問題。

對此我希望: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加強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搭建他們能夠見面的橋樑,;2.尋找合適的監護人,提高監護人的素質,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及時的教育與引導;要對留守兒童進行細心的觀察與溝通;3.學校能儘量利用五一十一、春節等學生家長返鄉的機會約父母面談,這樣能使這些父母較為詳細地瞭解孩子,以便更好地進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對於一些留守學生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在校內外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要及時處理,耐心的進行說服和教育;定期家訪,定期舉行監護人座談會,交流管教留守兒童的經驗教訓,相互溝通交流;開展體諒父母活動。畢竟孩子是一個家庭全部的希望和寄託,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還是心理問題都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關於造成空巢老人現象原因的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關於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52%的人認為是經濟發展和工作需求造成農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43%的人認為是現在青年人思想觀念的變化,不願留在家裡,致使這一現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認為是因為老年人自願獨居導致這一現象。由於在鄉鎮或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工作單位少,收入不高,導致青年人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環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將阻礙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最終制約我國農村現代化和城市化程序。

如何解決這一弱勢群體養老問題,我建議:1.政府應該大力支援鄉鎮企業發展,給農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2.另外,村委會也應大力尋找致富道路,發展農村經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減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數量,帶動群眾自主創業;3.已經發家致富的人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致富經驗,幫助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時也儘可能地緩解農民外出打工導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關於空巢老人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56%的人認為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對老人的影響很大,很多外出務工者與老人的聯絡不夠;24%的人認為是日常生活無人照顧,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結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時子女的缺位。農村空巢老人健康狀況較差,勞動負擔重,面臨著各種老年病的威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受到極大影響;另外有20%的人認為生活貧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沒有兒女在身邊照顧生活起居,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經濟支援以化解疾病風險和恢復身體健康。

根據這一情況,我建議:1.當地政府或村委會要做好相關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組織文娛活動,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減輕兒女們不在身邊的孤獨感;2.建立農村公共醫療上門服務制度,與村醫生、鄉鎮衛生院簽定責任書,定時為空巢老人免費體檢,重病時減免一定的費用,解決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3.逐步建立農村養老制度,為農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保障,擴大農村低保範圍,讓農村75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都參加進來。

關於空巢老人現象希望他們的兒女們做什麼的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我發現67%的人希望這些老人的兒女能多與老人經常聯絡,有31%的人認為讓外出打工的人找離家比較近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決辦法,畢竟離家近比較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長期外出打工與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閡,只有2%的人認為應該給老人錢保證父母的經濟。所以,心裡的溝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要時常與父母保持聯絡,如果情況允許也可以就近找合適的工作,如果情況特殊需要外出的,給父母一定的物質撫慰也是必要的,一定要保證父母的生活狀況。

關於村民的中國夢

這裡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瞭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國夢。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我發現,這裡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兒童居多,在調查過程中我問到許多孩子的中國夢,這裡的每個孩子無論出身貧困或富裕同樣都懷著大學的夢想。他們憧憬著走出大山,追逐大學夢。他們中許多有著潛力的孩子還沒有被髮掘,有時即使被髮掘由於各方面原因最終還是被埋沒了。在這個本應有著平等權力的社會裡卻由於地理因素導致的差異,讓孩子們無法展現自我,發掘自我,可能還未起跑就已經放棄。這不僅給他們帶來了遺憾,同樣也是國家的損失與悲哀。也有許多孩子的夢想就是希望父母在身邊,陪伴自己。一些老人們的夢想也是希望著自己的兒女能夠在自己身邊。當問到他們的中國夢時,許多老人和孩子都講到希望村子發展起來,生活更好一點,希望國家也越來越繁榮昌盛。

對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狀,我們向村民調查了很多問題,並和一些這樣的老人孩子進行了詳細的交流,及時向他們介紹在平常遇到問題時怎樣解決和處理。

調查結論

經過本次對紅旗村的調查,收穫頗豐,村民也是極其認真地回答我提出的問題,甚至有的村民積極主動地詢問我要調查的內容,其中很多村民通過電視、廣播等渠道已經對目前社會上廣泛存在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問題有所瞭解,這給我的調查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村民關注農村問題意識的提高使我不僅順利完成此次調查,而且更讓我為之欣喜,這說明現在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進步,一些村民不再是單純地追求物質富足,他們已經學會多渠道的瞭解時事,關注三農,關注中國夢,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結束這次調查,留給我們的只有思考。我們的能力實在有限,無法為這所國小的教育,這個村莊的發展獻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雖然村子已經有了微微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與相隔一座山的衡山前山的差距太大。良好的國家政策可以說為教育事業添加了一份催化劑。只有在的國家帶領下教育事業才可能進步,事半功倍。社會是一個大群體,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幫助與護理,每一個成員都應做出貢獻。當這些都能很好的結合時,相信農村輝煌的明天已不再遙遠。

青春與時代同行,責任與奮鬥相伴。我們是時代的支柱,更該擔當起這個責任。在人文關懷的浪潮背後,跳動的是當代青年緊跟時代,心繫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讓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敢於有夢,也讓我們大學生勇於追夢、勤於圓夢,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4

調查時間:20xx-1-13 至 20xx-1-20

調查物件:桃花坪社群空巢老人

調查原因:瞭解空巢老人形成原因及現狀

調查人員:曹凱麗、曹凱倫

前言:空巢老人這個家庭問題的廣泛社會化就會發展成為社會問題,再者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社群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數量快速增長,那麼由此而產生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空巢老人形成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物質財富的積聚徹底改變了我國社會面貌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面對社會中各種競爭的壓力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在職的青年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精力集中於工作和積極的不斷“充電”,這使得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經營自己的家庭,這就造成了一些家庭問題的產生。

空巢老人現狀:

社群“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鎮油坊樑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著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著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裡,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社群“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社群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物件就是社群幹部。為此,社群裡要求社群幹部或老人的親屬與社群簽訂聯絡責任書,聯絡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絡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瞭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隨著年齡的增大越來越依賴子女、政府和社會救濟等其他外在因素,老年人經濟自主的能力也隨之下降。

在我們社群,每年有5%的老人獲得的贍養費用低於500元,25%的處於500元到1000元之間,65%的老人每年獲得的贍養費位於1000至20xx 元之間,有5%的老人每年從子女處獲得的贍養費高於20xx元。

當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時,有65%的受訪者表示是依靠老伴照料,有30%的子女會輪流回家照料,有5%的子女不回家,採取請人照顧的方法。在調查中發現,有能力照料生病的老伴的時候,都採用老伴照料的方式。

有45%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孫輩作為休閒娛樂方式,認為孫輩是自己的精神寄託,40%的老人選擇與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閒放鬆,10%的老人表示自己沒有精神慰藉。

對於現狀的建議:

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水平

政策上優惠老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給廣大農民帶來了福音,年滿60歲以後每月至少55元的養老金給空巢老人帶來的不止是物質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建議探索其他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政策,提升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建立完備的老人健康檔案和醫療救助制度。山區“空巢老人”看病較為困難,建議為“空巢老人”重點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檔案進行村級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和縣級醫療機構共享,通過上級醫療機構對村級衛生室的指導,針對老人的身體特質儘量以村級照料為主,減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同時避免因老人覺得看病不方便而小病拖成大病的事件發生。

探索社群照料模式。倡導以家庭照料為主、政府照料為輔、社會照料為有益補充的照料模式。生病之後無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難題,鑑於山區農村山大人稀的現實狀況,建議以社群為單位,組建照料老人的小組。在社群內招募熱心公益事業的、長年在家的中青年人員組建一支互助組,在平時幫助組內的老人進行買東西、跑腿辦事、心理慰藉等服務,在老人生病,子女不能及時回家照料的進行短期護理,對互助組成員則根據日常服務表現和老人們的滿意度由子女和相關部門進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在老年人較為集中的地區或社群增設老年人活動中心,中心設定一些健身器材或是適合老年人觀看的音像製品,給老年人提供一個在一起交流的場所,排解一些老人因子女不在身邊等原因而產生的孤寂感。

加強孝老敬親的傳統思想教育

強化孝老敬親的傳統美德教育。從小孩抓起,把孝敬老人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法律宣講抓起,多宣講一些關於家庭贍養的案例,以法律知識約束人;從表揚先進抓起,對孝敬老人的模範要加強宣傳,樹立榜樣,引導人們爭相效之;從懲處抓起,對農村極少部分不贍養老人或是虐待老人的現象要堅決查處,給予處罰,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子女加大對父母的關愛

一是號召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要所有子女都外出,儘量留一個在家裡照顧父母。二是在情感上關注父母、理解父母。子女在外地則要儘可能地抽出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尤其是節假日時間,要加強同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讓父母知道自己的近況。三是積極履行贍養義務。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父母充足的經濟支援。四是子女儘量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給空巢的父母照顧,一方面會增加父母的經濟、生活壓力,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調整心態,快樂安詳過晚年

一是要正確看待子女“離巢”。子女成年以後離家獨立是正常現象,也是社會發展趨勢,父母不需為此感到悲傷。二是如果思念子女,可以加強同他們的聯絡,多溝通交流,達到精神上的認同。三是轉移思維重心。“空巢老人”要逐漸轉變以子女為重心的精神狀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四是保持精神愉悅,老年人操勞了一輩子,晚年正是應該放鬆的時候,老年人過得輕鬆也可以給在外的子女以心理安慰。五是正確處理矛盾。對於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泰然處之,如果在教育孫輩的看法上和子女觀點不盡相同,也不必過於悲傷。

總結:

人人都會老,人人有老時。關注老人、關愛老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能否給“空巢老人”提供一個有保障、有尊嚴的晚年生活關乎著社會和諧、民族尊嚴,這是相關部門的責任,更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5

一、調查目的

為深入瞭解紅旗村村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況,我校“三下鄉”活動的三十幾位成員在村裡全面展開問卷調查,走進村民生活、深層次地瞭解村民各方面的狀況。幫年老的村民量血壓,送上最真切的關愛。

二、調查物件衡陽市紅旗村

三、主要過程及基本情況

走訪的村戶中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佔全村人們的90%。多數留守兒童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養大,但甚至也有十歲左右小朋友獨自一人居住在家中,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家有老人的一般是奶奶在家照顧孩子,爺爺到山上的家裡做農活、忙家務。由於常年幹較重的農活,農村許多的老人身體不好,治病也需要花很多錢,對於原本就貧窮的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而少部分獨自一人在家的孩子便是自己放學就趕回家做飯、洗衣服。與留守兒童交流之後,我們發現,他們和其他同齡的小朋友一樣,十分需要父母的關愛,長期和父母分開都十分想念父母,特別是一些生活在離異家庭的孩子,見到父母的機會就更少。但是,他們並沒有一味的抱怨,到了一定年齡,加上親人的引導,各個都變得很懂事,主動承擔家裡的負擔,很理解父母的難處,他們都會試著去面對現狀,去承受這一切。

而在空巢老人之中發現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沒法和他們溝通,這些老人很少與人交流。他們有些生活完全能夠自理,也有生活保障,但是內心卻充斥著孤獨寂寞。心情鬱悶、沮喪、孤寂,睡眠失調,平時愁容不展,長吁短嘆,甚至流淚哭泣,常常會有自責傾向,認為自己有對不起子女的地方,沒有完全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另外也會有責備子女的傾向,覺得子女對父母不孝,只顧自己的利益而讓父母獨守“空巢”。但是很大部分還是比較理解子女的處境。

1、學習。在留守兒童中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有的留守兒童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艱辛,並且比較早熟,自我控制能力較好,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學習態度端正,成績優良。而有的留守兒童對學習表現出散漫、厭學、逃學的症狀,遇到難題不會主動請教老師或同學,上進心缺乏。由於農村人口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學習上的輔導較城市少了很多。

2、性格。由於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對他們成長過程中問題的解答。在成長環境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師,所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可對兒童性格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留守兒童的問題與父母存在著空間和時間的代溝,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也由於各方面的差異,使留守兒童缺乏親情和家庭教育,讓留守兒童容易出現自控能力差、孤僻、叛逆、自卑、內向等性格趨向。

(二)在空巢老人問題方面則面臨一下幾個挑戰:

1、生活保障。在農村的空巢老人經濟問題、生活質量、生活空間都受到嚴格的限制,我們應該更加關注他們。

2、日常照料服務。農村的空巢老人並不能保證日常生活有很好的照料,通常還必須幫著子女照顧一群孩子,因此在日常照料方面同樣面臨考驗。

1、留守兒童

導致留守兒童出現上述諸多問題的原因是由於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缺陷,父母與子女缺乏起碼的交流和溝通,監護人管理能力的限制等方面。雖然,在這樣的情況下,浮出很多問題和不良現象,但是仍有許多留守兒童懂得如何處理自己學習和生活的關係,不但在學習中有著優良的成績,在家庭中也能做許多力所能及的事,適當減輕家庭的負擔,他們也是非常優秀的。

2、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出現是生活困難與當前社會競爭的加劇造成子女離開家庭,雖然大部分年輕人有贍養老人的意願,但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與教育和就業機會,不得不外出務工和學習,這是空巢家庭出現的最重要的原因。其次老年人與子女存在代溝造成空巢。三是子女不孝,對老人不聞不問。

在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上,雖然原因出現了多樣性,但主要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由於生活等各種原因讓子女不得不外出打工或學習,而打工又佔了絕大多數,從而使他們無法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無法給予他們親情和家庭的關愛,無法照顧孩子和老人,無法給予精神的慰藉。

五根據以上原因的分析,作出幾點建議:

1、加強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在法律、法規方面予以保障。特別是鄉、村(社群)基層組織要將老年人、留守兒童教育和生活問題列入重要的工作事項。大力完善相關政策規定。

2、社會各界人士應給予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以更多的關愛。我國曆來就有敬老、愛老和養老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當大力號召、動員社會各界多關心,多理解老年人,積極營造有利於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在留守兒童方面,積極爭取希望工程、各類基金會及企業捐贈資金,發動地方政府、企業家、民間組織協助募集資金,要讓更多的人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同關關心和支援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3、發展縣域經濟,將農民工留在家鄉就業。如果農民工能留在家鄉就業,那麼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就會減輕很多,子女就會有時間來照顧孩子和老人,無論是在經濟、家庭生活方面還是在心理健康、學習教育方面都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4、提高留守兒童的教育層次,激發其創新精神,改善農村教育環境。實現結對幫扶的良好機制。

六、總結:

近來,“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已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但僅僅的關注是不夠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難幫扶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採取有力的措施,社會的廣泛參與,子女的愛心與孝道,鄰里的親情,需要社會共同努力,讓我們攜起手來,為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網而努力!幫助弱勢群體,我們在行動!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6

空巢老人曾辛辛苦苦拉扯大五六個孩子,用盡自己一生的力量無微不至的照顧自己的老伴,直到他的離去.但面對老伴的離去,孩子們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於無暇顧忌自己的父母.但對於身居農村的空巢老人,他們有的兒女在身邊或離自己很近,當然也有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卻仍然得不到他們的呵護,甚至他(她)的兒女們希望他(她)早日去逝.可見,空巢老人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並且有的人還認為,她(他)的丈夫(妻子)的靈魂會將他(她)殺死.當然這只是迷信.世界上根本就沒鬼,卻仍然存在於老一輩的記憶中,他(她)們總是承受著別人和自己意識的折磨.因此我們更應該關注一些空巢老人的生活,以減少他(她)們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壓力,讓他(她)們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一些慰藉.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有著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因而我們應該多幫助這些老人.我們很多大學生一到大學就加入了青年志願者協會,但每次活動明額有限,我們很難得到一次歷練的機會,我們何不放開視野觀望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其實做好事處處可以做,何必只等著上面吩咐任務,只要我們本著為人民服務的理想,我們歷練的機會很多,就像談到空巢老人,他(她)們如果可以得到你的幫助,他(她)會多麼的感動.

1月20日我到外婆家瞭解了她的一些生活情況,當時正是中午,她說這裡有魚,你自己切好自己喜歡怎樣吃就怎樣煮,她就去洗米了,接著就在電飯煲上煮飯了,我在一邊用煤氣在鍋裡煮魚時,卻發現電飯煲上的閘我外婆忘按了,我就幫著按了一下,過了一會,電飯煲好像停了,卻無意看到我外婆家裡也安上了電錶.我想我舅舅,舅媽怎麼會這樣對待我外婆這樣一個空巢老人.以前,我們過來時,他們可是很好的,如今卻……後來我外婆就在灶上煮飯,我就負責在煤氣灶上炒菜.過了好長時間我們才吃上飯,邊吃飯時外婆告訴我:“你隔幾天來一次,幫我做頓飯我動不了,自己一個人也不想煮飯,一直都是一天吃一兩頓,我立刻就答應了,想到自己這次有好長的假期.吃完飯後,我問她:“你的被單要洗嗎?”她說:“不用你洗,我知道你媽媽身體不好,不可以像以前一樣指望著她來洗了,你家裡也有好多事需要你做,我就自己洗了,但叫你大舅叫了半天他都不動,我就自己去清了,清了半天都沒清乾淨,後來累了就坐在門口,過了一會,看到有人往這邊走,就喊他幫我清了.被單被套就不用你洗了,你只要隔幾天來給我做頓飯吃,我就會很高興的.”我坐了好長時間才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我外公去逝後,我外婆一個人一直堅持到現在,什麼事都是她一個人做,現在她都八十多歲了,以前還有我媽媽幫忙,現在我媽媽身體不好也無力幫她了,而我舅舅他們雖離她很近,但卻都不管她.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兒女們的呵護與關心,我寫這次報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關心自己的父母與身邊的老人,當老人受到重視時她(他)們就不會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社會上許許多多的老人,他(她)們各自承受著不同的壓力,痛苦以及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無不值得我們伸出援手.而據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們年志願者協會的幫助,可見我們青年志願者協會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們作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命運,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時也是為我們的父母和兒女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因此,我們一起努力吧!盡全力去奮鬥,以避免今後怨天尤人.

如今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各方面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時間,讓我們的生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總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條件不僅需要社會的幫助,同時也需要兒女,子孫們的幫助.那就讓我們一起攜手創造好的生活條件.讓辛苦的老一輩人們能夠更好地安享晚年.

在此次走訪中,我認識了一位叫王成的老人,他現在已經65歲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當過軍人,年紀大了之後由於家裡子女忙碌沒時間照顧他.他告訴我說他小時候的生活相當貧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顧不過來,很多事都是自己學會的,自己從小就懂得很多,後來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來,直到現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這裡沒有人照顧,子女也不關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話讓我對現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

在這個村中住著很多家中子女無暇照顧的老人,還有沒有了親人和一些退伍的軍人.老人們在這裡生活得很辛苦,每天的閒暇時間不多,自己睡睡覺,或是找幾個人聊聊天,打打麻將,過得很不充實.我開始去的時候就看見有兩位老人們還在田埂上幹活,旁邊還圍了三四個小孩幫忙,整個場面讓我心酸不已.

在我走的時候,老人們都過來送我,說下次一定要再來看他們,我點點頭.然後跟老人們打招呼後便告別了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對空巢老人這些相對於我們的弱勢群體有了更多的瞭解,他們需要社會對他們的更多的照顧,他們曾經都為社會做出過貢獻,都有年輕輝煌的時候,現在雖然年紀大了,卻不應該受到社會的排擠,也應該有自己的地位,更應該受到人們的尊敬.這回走訪老人,讓我也看到了老人們的活力,雖然年歲已高,但卻活力依舊.他們都樂觀開朗,沒有子女在身邊的照顧,卻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擁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他們並不因為自己年紀的原因而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們照樣像年輕時候一樣生活、學習,他們自己在心中也堅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收穫很所多,我也會繼續關注這些弱勢群體的人們,也呼籲大家一起來關心他們,讓他們生活地更開心.

目前新華村委會的空巢老人共有9人,他們由於年事已高,體弱多病,沒有兒女照顧,普遍存在獨孤、悲觀的心理問題.從今年開始,東嶽觀鎮在新華村委會試點舉辦“關愛農村空巢老人”活動,鎮義工協會成立醫療組,每月定期探望農村空巢老人,充當“兒女”照顧他們,給他們送上社會的溫暖.鎮上也決定建立福利院,讓空巢老人能安享晚年.

“阿佰,我來探望您啦!”2月5日下午,東嶽觀鎮新華村委會的空巢老人何佰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靜的家頓時變得熱鬧起來,我是第一個前來探望他,在這個即將過年的時刻,我先給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塵,打掃衛生生,洗衣做飯,併為他購買年貨.完後,我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並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話題從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態的調整再到新舊社會的變化,我與老人都聊的十分開心,其中,還聊到《紅燈記》、《天仙配》、《童話》和《太陽紅》等經典戲劇,老人們樂在其中.

隨後,我又先後探望了新華村委會的其他6位空巢老人.新華村委會的何佰現年78歲,他早年參軍,在部隊打過仗,立過功.目前他每月都領取政府的補貼,衣食無憂,但年事已高,獨居生活,難免孤獨.自從知道鎮上決定建立福利院後,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此次來到新華村看望老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質樸及平易近人更是令我難忘.我覺得自己和老人之間雖沒有進一步更詳細的瞭解,但彼此之間卻多了一份牽掛.

經過一小時的車程,我回到了自己家,但老人粗糙的雙手卻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現,老人們和藹可親的目光讓我就就不能忘懷.

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說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7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重,中國的老年人所佔人口比例也越來越高,20xx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13.7% 。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稱,20xx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未來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進入快速增長期。“空巢家庭”指無子女或雖有子女,但子女長大成人後離開老人另立門戶,剩下老人獨自居住的老年家庭。

①空巢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一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隨著我國城市的不斷擴張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自己的家鄉和親人,選擇到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地方工作、生活,這就導致了空巢老人的現象愈演愈烈,由此引發的“空巢老人綜合症”愈發嚴重。空巢老人綜合徵通常表現為心情沮喪、鬱悶失眠、食慾減退甚至流淚哭泣。有的會認為自己有對不起子女的地方,沒有盡到父母責任;有的也會責備子女,認為他們對自己不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忽視父母的感受。有資料顯示,空巢老人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達到60%,而達到疾病程度,需要醫學關注、心理干預的空巢老人,比例佔到10%~20%。預計到20xx年,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佔54%以上。

②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也再次引發關注,而城市老年人面臨的問題尤為嚴重。年輕子女思想開放、個性張揚,他們喜歡獨立自主,嘗試新鮮事物,大多數子女要麼外地工作,要麼離開父母另立門戶,剩下老年父母相互扶持。長時間下去,城市老年人面臨著生活、疾病、經濟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壓力,生活質量下降,主觀幸福感降低。目前老年人空巢問題的社會支援系統尚未完善健全,針對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空巢老人現象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因此社會關懷和社會支援顯得尤為重要。

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支援對維繫正常的社會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而人們生活中所遇到的許多問題往往也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援造成的。社會支援在社會學、心理學、人口學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概念界定,但大體含義分為兩類:一類是將社會各個網路資源所提供的支援統稱為社會支援;還有一類是社會成員運用一定的物質和精神手段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無償幫助行為的總和。本文的社會支援是指城市空巢老人從社會網路資源所獲得的各種社會支援。按照功能劃分,社會支援可分為經濟支援、生活支援和精神支援。經濟支援包括生活消耗以及生存消費方面的支援,生活支援包括日常生活照顧等方面的支援,精神支援包括幸福歸屬感、心理調節等方面的支援;按照支持者的不同,社會支援可分為正式支援和非正式支援。正式支援包括政府、單位和社會的支援,非正式支援包括親朋好友的支援。本文利用筆者近期對唐山市116名空巢老人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為依據,從支持者的角度出發,從經濟支援、生活支援和精神支援三方面對空巢老人進行闡述和分析。

城市空巢老人社會支援研究與分析。

經濟支援。經濟支援分為貨幣和實物支援。貨幣支援包括離退休金、醫療保險等,實物支援包括食品、衣物等。調查發現,城市老人多有退休金或社群補助,子女平時多多少少也會給老人一些贍養費。另外,城市老人多有醫療保險,保證他們在醫院就醫時能夠承擔大額的醫藥費用。從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空巢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於離退休金,佔總人數的64%,而依靠配偶和子女分別僅為9%和22%,這說明社會支援中正式支援佔了主要地位。另外,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相對較高,而私有企業退休金相對較低。有的老年人由於企業退休福利待遇不好,或是已經停產關閉,靠社群救濟養老,每月不到1000元,這對於體弱多病的空巢老人來說很難維持生活。調查還發現,受社會經濟結構發展的影響,年輕人喜歡離開父母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庭,這就需要在房產、生活中投入大筆資金,而子女剛進入社會無法承擔高額的購房款,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就承擔起了這筆費用,也為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了負擔。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8

一、引言

1、調查背景

當子女由於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後,獨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婦因此而產生的心理失調症狀,稱為家庭“空巢”綜合徵。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現象尤其引人關注。瞭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辦法,加強城鎮空巢家庭艱鉅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研究老齡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2、調查目的

透析空巢老人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4、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

二、正文

(一)空巢老人生活現狀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對空巢老人問題進行了資料統計,下面分析。

據市統計局城調隊統計,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佔到54.0%。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正成為一個需要迫切研究和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今年,天津市老齡辦組織開展了對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狀況和養老需求的抽樣調查,昨天,調查報告正式釋出。老人們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真實地反映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健康醫療情況、住房情況、生活照料情況、精神文化生活狀況、養老意願和需求等等,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32.4%的空巢老人獨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

以上的資料來自天津市老齡辦最新發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狀況和養老需求調查報告》。此次調查涉及了有關空巢老人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具體的數字可以瞭解他們的真實需求。

1、居住方式

獨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佔32.4%;老夫婦倆共同居住的有811人,佔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獨居的比例遠高於男性。

2、婚姻狀況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佔68.1%;未婚的有12位,佔1.0%;喪偶的有356位,佔29.7%;離婚的有15位,佔1.3%。1190位空巢老人(有10個空填)中,無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個,平均有子女2.75個。

3、收入情況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佔87.1%,每月平均退休金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繼續從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過社會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過子女(包括孫子女和親屬)的經濟幫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沒有任何理財專案,佔49.58%。受訪老人對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評價還是比較滿意的。

4、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佔88.8%;“半自理,需要別人幫助”的有112人,佔9.3%;“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別人”的有21人,佔1.8%。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趨勢。

5、日常生活

問卷中列舉了9種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種慢性病,佔14.4%;85.6%的老人患有一種或幾種老年慢性病。9種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數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壓、心臟病、骨關節病、高脂血症、腦血管病、骨質疏鬆、糖尿病、白內障青光眼、老年痴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對於健康狀況的自評,認為很好的僅佔6.1%。

6、健康情況

(資料為訪問前4個月內)有47.6%的老人在訪問前看過病,住過院的比例為4.7%,平均看病次數為2.22次,人均醫藥費1501.82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數約為6.66次,年人均醫藥費支出為4505.46元。大多數老人感覺看病還是方便的,覺得非常方便的僅有2.7%,方便的有54.3%。83.0%的老人享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餘老人享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7、住房情況

54.3%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50㎡以下,32.0%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50-80㎡,9.3%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80-100㎡,只有4.2%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100㎡以上。絕大多數老年人對目前自己住的房子還是比較滿意的。

8、生活照料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聯絡,最多的方式是電話,佔64.7%,其次為回家探望,佔31.0%,其餘如簡訊、書信和網路的比例非常少。每週2-3次去看望老人的佔47.8%。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頻率隨老人年齡的增長而增多。80歲以上老人的子女每週2-3次的佔到61.54%。僅有26位老人僱保姆,28位老人僱計時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計僅佔4.5%。

(二)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

1 、惠民政策造成空巢老人。由於近年農村惠民政策不斷出臺,政策寬鬆,農民工地位明顯提升,種植物不受限制, 耕地因企業佔地不斷減少,被徵地和失業人口不斷增多,種地與務工收入比對,形成明顯差距,加上近年來打工人員中部分人員已成為外地老闆留用人才,工薪較高不願返鄉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 、個人原因造成空巢老人。一是老人自己希望過獨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這部分 老人大多是經濟上能夠獨立,精神生活較為豐富,身體狀況較好的低齡老人。二是老人對老居住地有深厚感情,即便是子女進了城或是遷了新居,要求其到新地居住生活,但他們不願意離開久居的環境,有山有田有房子,堅持守著老根據地。

3 、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為避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產生衝突與矛盾,而選擇獨立生活。二是子女壓力大 ( 子女的子女讀書等 ) ,無暇照顧老人,老人也不願加重子女的負擔,而選擇獨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緊張等條件制約,無法與子女同住。四是極少數子女具備條件,但贍養老人的觀念很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

4 、社會原因造成空巢老人。一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住房條件改善,許多子女婚後擁有自己的住房,與老人分開居住,造成空巢。二是子女在外就業就職進了城,造成空巢。三是因女兒婚嫁而離開家鄉異地成家,使一些只生有女兒的老人因女兒出嫁而形成空巢。

5 、自然空巢。由於有的老人終身未婚,有的老人雖已結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造成空巢。

(三)空巢老人的應對策略

1、確確實實要立足於社會的發展,用社會化的方式解決問題,主要靠政府,敬老院、養老院不僅要辦多,還要辦好,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歸、老有所終。這是政府的責任。現在各個家庭要想回歸到傳統社會已經不太可能,把贍養老人的問題推回家庭也不可能,只有靠政府來挑大樑。

2、對於家庭的責任不能放棄,政府要鼓勵,社會要提倡,同時還要有具體措施。

3、恪盡孝道是傳統美德,對於這些子女,社會要給予表彰,這是社會的導向問題,引導子女“見先思齊”。與其批評壞的,還不如引導好的,要在道義上譴責做得不好的人改過自新,形成良性迴圈。

4、要從文化的角度努力,必須要把傳統文化的美德和精華繼承下來。凝聚著中華民族核心的東西就是文化,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如果在文化上不遵從,還怎麼發揚光大?我們談中華文化不要泛泛而談,應該具體到細則和每一點。只有在物質層面、文化層面和社會層面得到保障,才能把空巢老人的問題解決好。

空巢老人的困難不僅在於生活上的孤單和經濟上的拮据,也來自於心靈上,因為親人陸續離開的恐懼感和目送親人離去卻無能為力的失落感,以及突然缺乏可交心的物件的空虛感,因此我認為與老人交流要堅持“積極引導,耐心聆聽”的原則,積極主動的引導老人走入他感興趣的話題,愛心的聆聽他的語言。空巢老人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亟待破解的社會命題。早在1999國際老年人年,國際衛生組織就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觀點,即通過倡導積極老齡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參與和保障的機會,以實現儘可能延長人類健康預期壽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質量的目標。“空巢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就越來越脆弱,對養老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政府有關部門應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比如加大財政對養老事業供給,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機構,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網”,建立應急求助資訊系統等,為“空巢老人”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是到了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的時候了,因為他們正面對或遭受心理危機的困擾。

5、建立村級福利院。以村為單位,建立規範管理的村級福利院,降低收費標準,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改善養老院的居住和生活條件,減輕老年人的勞動負擔,消除老年人對將來老無所依的憂慮,降低老年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的孤獨感,豐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使空巢老人過上健康的生活。

6、完善農村養老保險。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補充,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合作醫療應得到推廣和發展,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範圍,簡化保險工作流程,使好的政策在弱勢群體中積極的貫徹,提高服務水平,讓老年人更加方便的享受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的作用。

7、加強老齡工作建設。空巢老人問題要放在村務工作的重要位置,村委會要成立組織、形成制度關心老年人生活、體貼老年人難處,解決老年人家庭矛盾,檢查督促家庭贍養情況,直接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難處和實際困難,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健全村級老年活動室、活動中心,老年人圖書報刊閱覽室、棋牌室等,提高農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8、開展“志願者”活動。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助老,營造敬老氛圍,建立長期服務機制,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為農村空巢老人服務。積極組織單位的年輕人和社會“志願者”,聯絡一個空巢老人家庭長年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活動,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幫助他們疏通渠道,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五)結束語:

老人,為社會奉獻,為家庭奉獻,是知識的寶庫,是智慧的鑰匙,不僅養育我們,還以言傳和身教向我們傳播做人的道理,雖然我們有時候感覺老人家們知識陳舊、思維方式過於正統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們心靈的最後的最堅定的依託,我們在現實中碰壁之後,返璞歸真,依然會感受到老人家們傳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會感受到屬於我們民族的內蘊的品質。 空巢老人的困難不僅在於生活上的孤單和經濟上的拮据,也來自於心靈上,因為親人陸續離開的恐懼感和目送親人離去卻無能為力的失落感,以及突然缺乏可交心的物件的空虛感,因此我認為與老人交流要堅持“積極引導,耐心聆聽”的原則,積極主動的引導老人走入他感興趣的話題,愛心的聆聽他的語言。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9

中國是個多人口國家,隨著計劃生育政策逐漸完善,人口老齡化現象也應運而生。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如何關注老人愉快的度過晚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老齡化成為社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下面我們就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況談一下這個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動日益頻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的情況下,出現了新型的家庭型別---“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他們的主要特徵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裡。有的則把孩子也帶到外地去,家裡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產生原因而言是由於農村地區長期以來一直實行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方式,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隨著承擔主要贍養義務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長期兩地分離使得外出子女無法為留守父母提供經常性的照料和關懷,家庭養老的基礎受到了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壯年紛紛外出謀生,破壞了本來其樂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與小孩獨守老宅。據新華日報報道中國“空巢老人”數目驚人,有2340萬之多,南京每10戶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戶是“空巢”家庭,而且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農村這一問題顯得更加突出,農村“空巢老人”面臨與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著許多不同之處,在農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擁有“退休金”作為生活來源。“空巢老人”已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在老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的今天,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是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關係到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為進一步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以此引起政府和社會各階層的高度重視,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和關注這一特殊的老年群體。為此我校開展了了解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社會實踐。現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佈情況、基本狀況、產生的原因、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對空巢老人應採取的措施、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

首先我來到北關鎮民政所瞭解我們鎮關於農村、養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該部門我瞭解到:北關鎮下轄39個行政村,135個自然村,278個村民組,總人口7萬多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約佔了老人總人口的60%。長期以來,國家在農村養老、醫保投入嚴重不足,覆蓋面不廣。媒體熱衷於對城市“空巢老人”的關注,忽視佔大多數農村“空巢老人”,在農村相對於城市來說交通甚為不便,特別在一些偏僻農村,農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艱辛,看病,購物,要走好幾里路。農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獨,內心空虛、自閉,還要照顧子孫和兼做農活。本次調查主要集中在民權縣北關鎮東村,我們這裡的人民在改革開放中逐潮弄潮,紛紛外出打工、經商,在調查中有將近85%的年輕人外出謀生,其餘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來到我們村的村書記家裡,向他了解我們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他提到我們村部分組地處偏僻,離城鎮有一、二公里遠,由於老年人行走不便,購物極為不便,這些“空巢老人”穿著衣物都是用了好幾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沒有固定收入,經濟拮拘,生活簡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種的糧食,每逢過節,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魚大肉對他們來說依然是一種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90%左右,農村老人基本上沒有養老金等,到醫院看病,費用昂貴,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慊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說,寧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子女外出謀生通常是一兩年回來一次,對父母盡孝道觀念淡薄,同時自己也沒有太多錢給父母看病。由孝道觀念淡泊和年輕人不瞭解老年人心態甚至厭惡老人的行為,通常都是結婚即分居住,兒女們常常因為贍養老人問題而互相吵架,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覺得自己活在世間,只是在為兒女添麻煩。

農務活是農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負擔,白天干農務活,晚上早早就休息,這樣機械般地過日子。其實老人最怕的是孤獨,空虛感是他們常有的情緒,他們生活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狀態下,孤獨地出去,孤獨地回來。農村“空巢老人”存在著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們進城打工多賺錢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接下來的幾天裡我走訪了一些空巢老人,通過走近他們,與他們聊天進而達到調查的目的。在調查中我發現老人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務,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問題是三大問題中最嚴重的問題。

在調查中我發現絕在多數老人有孤獨、壓抑、有事無人訴說之感,由於農民工知識和技能的侷限,外出經常做一些髒、累、危險的工作,老人們還時時揹著為子女擔心的包袱。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有種田,種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勞累加上情感孤獨又新增思念、自憐和無助等複雜情感因素,對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傷害,使他們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鬱、惆悵孤寂,行為退縮。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養兒防老”傳統思想影響對子女儂賴性強,子女不在身邊,又很少有娛樂活動,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落,湧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閒、自憐等情感。同時由於自身性格缺陷,對生活興趣索然無味。在調查中發現在一對老年夫婦中,如果其中有一個配偶去世,另一個配偶因為悲傷相隔不久相繼去世。

農村的空巢老人由於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們又捨不得放棄責任田,特別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錢不足以維持日常生活,有相當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幹起粗重的農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對於喪偶,子女又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問題更突出,無人照顧,空巢老人突發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傷時搶救不及時,生命也時常受到威脅。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顯得孤獨無助,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與城市老人相比,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還有用電、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脅,還有災情的威脅等等。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0

據市統計局城調隊統計,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佔到54.0%。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正成為一個需要迫切研究和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今年,天津市老齡辦組織開展了對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狀況和養老需求的抽樣調查,昨天,調查報告正式釋出。老人們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真實地反映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健康醫療情況、住房情況、生活照料情況、精神文化生活狀況、養老意願和需求等等,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32.4%的空巢老人獨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4.5%的空巢老人請保姆和計時工來照顧生活。

以上的資料來自天津市老齡辦最新發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狀況和養老需求調查報告》。此次調查涉及了有關空巢老人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具體的數字可以瞭解他們的真實需求。

居住方式

獨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佔32.4%;老夫婦倆共同居住的有811人,佔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獨居的比例遠高於男性。

婚姻狀況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佔68.1%;未婚的有12位,佔1.0%;喪偶的有356位,佔29.7%;離婚的有15位,佔1.3%。1190位空巢老人(有10個空填)中,無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個,平均有子女2.75個。

收入情況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佔87.1%,每月平均退休金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繼續從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過社會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過子女(包括孫子女和親屬)的經濟幫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沒有任何理財專案,佔49.58%。受訪老人對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評價還是比較滿意的。

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佔88.8%;“半自理,需要別人幫助”的有112人,佔9.3%;“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別人”的有21人,佔1.8%。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趨勢。

健康情況

問卷中列舉了9種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種慢性病,佔14.4%;85.6%的老人患有一種或幾種老年慢性病。9種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數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壓、心臟病、骨關節病、高脂血症、腦血管病、骨質疏鬆、糖尿病、白內障青光眼、老年痴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對於健康狀況的自評,認為很好的僅佔6.1%。

就醫情況

(資料為訪問前4個月內)有47.6%的老人在訪問前看過病,住過院的比例為4.7%,平均看病次數為2.22次,人均醫藥費1501.82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數約為6.66次,年人均醫藥費支出為4505.46元。大多數老人感覺看病還是方便的,覺得非常方便的僅有2.7%,方便的有54.3%。83.0%的老人享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其餘老人享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住房情況

54.3%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50㎡以下,32.0%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50-80㎡,9.3%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80-100㎡,只有4.2%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築面積在100㎡以上。絕大多數老年人對目前自己住的房子還是比較滿意的。

生活照料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聯絡,最多的方式是電話,佔64.7%,其次為回家探望,佔31.0%,其餘如簡訊、書信和網路的比例非常少。每週2-3次去看望老人的佔47.8%。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頻率隨老人年齡的增長而增多。80歲以上老人的子女每週2-3次的佔到61.54%。僅有26位老人僱保姆,28位老人僱計時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計僅佔4.5%。

背景

本次調查界定的空巢老人家庭是指夫妻雙方均年滿60週歲,且不與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或無子女的老年人家庭。包括夫妻共同居住和單身居住的老年人家庭。調查物件為市內六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共抽取1200戶作為調查樣本。受訪老人中,60-79歲的中低齡老人佔近九成,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所佔比重為10.8%。中低齡老人中,以70-74歲老人最多。根據老年人口各年齡組人數,可以計算出空巢老人人口平均年齡為71.97歲。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1

一、基本情況

截止目前,濱州市60歲以上老年人538643人,其中:65歲以上的342861人,80歲以上的60263人,100歲以上的85人,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佔人口總數的14.6%,其中農村老人377050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70%,而農村空巢老人又佔到老年人總數的70%左右,約263935人。各年齡段農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有所差別,低齡老人中空巢老人比例較高,隨著年齡增長比例有所降低。農村空巢老人全部反映農村老人問題,人員構成、家庭現狀、經濟保障、健康狀況等沒有多大區別,在精神慰籍、生活照料方面問題稍顯突出。

二、社會成因

我市空巢老人家庭的形成,多屬以下幾種情況。

1、有女無兒戶,女兒出嫁,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因為現在的老年人子女,無兒戶較少,所以此類空巢家庭不多,約佔空巢家庭的10%,但問題較多,由於女兒出嫁它村距孃家較遠,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時、家務料理靠自己外,在身體尚可的情況下,老年人還要承擔生產勞動。

2、有兒有女戶,女兒出嫁,男孩成家,因為代際關係造成的生活習慣不同,尤其是婆媳關係難處,兩代人選擇分家單過,形成空巢老人家庭。這部分佔大多數。

3、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商業化的程序,兒女外出工作、打工,脫離農村和農業生產,剩下老人在家,形成空巢老人 。

三、存在的問題

1、精神慰籍問題。國情與風俗習慣決定我們的老年人,不僅生活上依賴子女,精神上也一樣,兒孫繞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寂寞。分家單過的這些還好,畢竟兒女都在身邊,隔三岔五還能見著,調查報告《寒假農村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範文》。關鍵是外出務工、經商不常回家的這些人,一年到頭跟父母見面的時間比較少,老人們確實很可憐,盼來盼去,也就過年過節見到兒女。平日裡,只能老倆口說說話,或者村裡的老人們在一起聚聚聊聊,這在農村是常見的現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個人的,確實是很孤單寂寞。

2、生活照料問題。對於低齡老人來說,影響不是太大,因為老年人身體條件較好,生活能自理,大多還能參加生產勞動,除非生病外,不存在生活照料問題。但對於高齡老人、身體狀況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確實成為大問題。比如博興縣博昌辦東伏村,有老倆口已經80多歲,女兒外嫁,唯一的兒子與兒媳在東營市做小生意,很少回家,條件又不允許將老人帶在身邊,平日裡老倆口相依為命,互相照顧,處境堪憂。

3、勞務負擔問題。除去高齡、生活不能自理的外,空巢老人勞務負擔比較重。因為子女外出務工,不能常回家, 老人要耕種農田,自己做家務,有的還要幫助兒女照顧下一代,生活的擔子要重一些。在農村,70歲以下的老年人只要身體沒病,大都參加生產勞動,並且成為農村生產勞動的主要力量。

四、對策建議

一是繼續倡導、弘揚孝文化,讓兒女在奔波生計的同時,儘可能多地兼顧父母的感受,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或者能常給老人打個電話,經濟上多給予老人些補助,讓老人多一些安慰。

二是政府跟社會共同努力,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鼓勵、扶持開拓致富門路與專案,讓更多的人在當地就業,客觀上就解決了空巢老人的照料與慰籍問題。

三是建立、豐富老年活動場所及專案,讓老人們有更多的消遣娛樂方式,彌補精神上的空虛。比如我省從20xx年起對農村老年活動室進行扶持,每個活動室補助4000元;鄒平縣長山鎮、高新辦等,很多村都建起了自己的老年秧歌隊、鑼鼓隊、門球隊等,閒?L之餘自娛自樂,極大地豐富充實了老人們的生活。

四是依靠農村基層組織,結合農村社群建設,開展託管與照料服務。借鑑城市社群的居家養老模式,對部分缺乏照料,日常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進行照顧,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2

在這二十一世紀裡,在這經濟騰飛的時代中,各國經濟迅速的發展,中國也不例外。談談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麼,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為家庭,由於經濟發展,必然要有人口遷移、流動等現象,這個家庭就出在分開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地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等情況,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空巢老人”的出現

“空巢老人”在詞典中解釋為子女長大後離開自己或單親老人的意思。為什麼會出現“空巢老人”這個問題。

第一、直接原因:由於經濟的發展,要支撐這個家庭的生活,大多人會去工作來換取支撐這個家的力量,這樣必然要有人口遷移流動。

第二、間接原因: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現在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想獨立生活,男子在外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很多,只是對這個問題出現沒有什麼多大的影響。

“空巢老人”現在的心理、身體健康、生活等情況值得我們去深思。中國現在老齡化情況十分嚴重,有幾億人進入老齡化狀態,在這老齡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沒有當年能扛多少斤東西的身軀了,現在正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壓迫著他們。

他們獨自呆在家中,獨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獨,感到悲傷,想當年把子女拉扯大,現在又不在自己身邊,心中又感到焦慮,深怕自己出現了什麼事,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每天生活在擔驚受怕中。官方調查全國“空巢老人”生活狀況:65%的農村“空巢老人”沒有收入,79。5%靠農副產品與種植水稻。

“留守兒童”的情況

俗話說:“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祖國的未來發展靠這些花朵。”但是現在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擾亂社會的秩序。以前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到底是你們······”,祖國歸於我們,我們現在這種狀態,能否擔起重任。

現在經濟的發展,家中不富裕的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讓長輩來監護孩子,但是老年人的知識有限、精力有限,僅僅讓學校來管理更是不行,畢竟中國還不算很發達,教育不是那麼的先進,教育中存在著漏洞。

據報道,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顯示,進入國中教育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週歲的留守兒童在校僅為88%。南方某省調查留守兒童心理情況顯示,有40。5%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是被遺棄、受到歧視、不如別人的想法,存在著心理問題。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高達xx年代與子女出生年代相差太遠,覺得之間有隔閡,子女新組建的新家庭等情況,讓老人自己獨處,老人有時覺得自己身體等情況會連累子女,成為他們的負擔,種種想法,成為老人心中一道陰影,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留守兒童”心理,自己也是從兒童階段過來的,自己曾經也是留守兒童,能明白他們的感受,他們也向我訴說過,我對他們感動同情,都是農村孩子,我們成長的卻不是一樣。他們渴望自己和父母在一起,不管有多少錢,反正覺得和父母在一起就行,他們不願意被別人說自己被父母遺棄,其他大人也在那開玩笑,你父母在外面給你生弟弟妹妹,從小在父母呵護下長大,能接受這些話刺激嗎?這也看出中國教育問題的存在,也看出中國人的道德。

結束語

祖國的歷史,是前一輩老去的老人辛苦創造而來。祖國的未來,是晚一輩朝氣的青年刻苦建設而來。關注“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同一個祖籍。關心幫助別人,等於在幫助自己,何樂而不為。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3

一、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目的

(1)隨著社會的發展, 我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問題更是值得人們關注。他們有的沒有兒女,孤苦無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卻可能遠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沒有在身旁;他們渴望溝通交流,卻找不到能夠訴說的物件;他們希望能夠融入社會,然而他們能做的越來越少。空巢老人孤獨、寂寞,生活中有許多困難與不便,需要獲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關愛。

(2)通過此次對長安區周邊社群空巢老人的走訪調查,能使我們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我們對空巢老人這一弱勢群體的認識與關注,提高我們自身尊老愛老的意識,更好的為我們身邊的空巢老人獻出愛心。

二、關於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背景及意義

(一)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背景

隨著我國人口生育水平持續下降和老年人口平均期望壽命不斷延長,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老化也日趨明顯,我國老年空巢家庭數量也呈上升之勢。所謂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人獨自生活的家庭。可以預料,空巢家庭將逐步在我國城市地區成為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因此,我們需要了解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生活基本狀況,分析影響長安區空巢老人生活質量提高的因素,進而實現長安區的進一步和諧構建。

(二)關愛長安區空巢老人的意義

關愛空巢老人,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社會、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應盡責任;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社會、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應盡責任。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空巢老人的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更要起到帶頭作用,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一份力量。

三、當前空巢老人生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條件相對較差

城鎮空巢老人生活條件相對好些,大部分的老人家庭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會救濟,9%左右為其它來源。而農村空巢老人收入來源少,經濟非常拮据,生活條件相對較差,他們的生活簡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種的糧食和蔬菜,平時也很難吃上一次肉,逢過年過節,人來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並且大多農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但無奈收入菲薄。

(二)身體健康狀況堪憂

在空巢老人中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70%-80%,雖然大部分老人都參加醫療保險,但報銷比例很低,到醫院看病又需要支付昂貴的費用,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廉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說,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子女外出謀生通常是一年回來一次,也沒有太多錢給父母看病,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三)隔代教育心理負擔重。

如果僅僅照顧孫輩的生活起居,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壓力,增加勞動強度。但對小孩的教育卻增大老年人的心理負擔:一是因為老年人沒有足夠的精力教育小孩,二是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識字不多,無法輔導小孩學習。如果小孩比較調皮,老年人根本無法管教。同時,當前科技飛速發展,手機、網路等各種負面的資訊都對孩子造成一定影響,不少老年人都對管理小孩力不從心。

(四)安全問題存在隱患

由於空巢老人年齡較大,行動不便,極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物件。針對老年人的人身傷害、盜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也較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穩定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一些老人身體素質差,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危險訊號,身邊又沒有親人在,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腦血栓等急性病搶救不及時病逝的都有十幾至幾十例。

四、關愛長安區空巢老人實踐內容

(1)走訪了長安區部分社群,如鑫園小區、君悅花園、金堆城小區等,看望了這些社群的空巢老人,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掃房間、清洗衣物、為老人購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陪他們聊天,散步,傾聽並瞭解空巢老人的內心想法。

(2)根據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狀態、健康與醫療問題、心理狀態、娛樂活動等方面做了問卷調查,共計18個題目。調查問卷共計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並且全部回收的問卷有效。問卷回收後,我對問卷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和統計分析,對每個指標進行加總,並計算出各項比重。

五、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結果

經過對所有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歸納整理,結果顯示他們面臨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經濟沒有足夠來源,生活拮据。

調查中我們發現65%的空巢老人沒有收入,35%有經濟收入。他們的經濟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於500元,而沒有經濟來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費用則全部來自子女的供養。60%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醫是家庭支出最大項,空巢老人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就事實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飲食都不能滿足身體營養需要,住所也十分簡陋。

(二)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行動不便

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70歲以上的老人居多,佔了總數的1/3,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卻越來越難以自理。在調查中顯示18%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40%,而當他們需要照料時,他們的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務工或定居,老伴也同樣年邁或纏綿病榻。

(三)心理孤獨難受,終日難以釋懷。

在本次調查的時候我發現將近一半的老人常有壓抑、焦慮、煩躁感,沒有安全幸福、舒適滿足感,幸福指數偏低。所調查的社群中有室外活動場所的很少,只有少數規模較大的社群有比較完善的活動器材,所以老人的文體娛樂公共設施較少。他們平時的娛樂方式主要集中在散步、聊天、打牌。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壓力無處宣洩,導致他們心理缺乏安全感。從與子女溝通的頻率上來看,只有少數的空巢老人與子女溝通頻繁,因此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較貧乏。

六、 體會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感觸頗深,接觸了自己身邊的空巢老人,深切的體會了他們目前的處境;我也收穫了許多,我覺得不僅是完成了一次社會調查,更是從中獲得了一次品德的昇華,還鍛鍊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在今後的日子裡,我要讓身邊的人瞭解到空巢老人的難處,不讓空巢老人也成為我們父母的代言詞。許多大學生身在異鄉上學,不能隨時感恩自己的親人,但是我們可以把這份愛給更需要的空巢老人們,給這樣一個弱勢群體。讓我們相信,也堅信,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空巢老人調查問卷】

1、您的性別?

A、男 B、女

2、您的年齡 週歲。

3、您是否有老伴:

A、有 B、沒有

4、您之前瞭解什麼是“空巢”老人嗎?

A、瞭解 B、不瞭解 C、瞭解一點點

5、您每月生活費是 元。

6、現在您的生活有保障嗎?

A、有 B、沒有 C、基本保障

7、您生病了就醫是否方便?

A、方便 B、比較方便 C、一般 D、不太方便

8、看病有無醫療保障或優惠政策?

A、有 B、沒有 C、很少

9、您平常的生活中主要的娛樂方式是?

A、看電視 B、散步 C、打麻將 D、出去旅遊 E、無娛樂方式 F 、其它

10、你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是否滿意?

A、滿意 B、不滿意 C.、一般滿意 D、.比較滿意

11、您平時有沒有經常感到心情失落,孤寂,食慾減低,睡眠不足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12、您現在對兒女最大的心願是?

A、保證父母的經濟來源 B、與父母多聯絡

C、儘量選擇離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顧父母 D、其他

13、不能和兒女生活在一起的原因是?

A、經濟原因 B、家庭成員的關係處理 C、生活習慣 D、其他

14、你是否希望和兒女一起生活?

A、希望,可以享受天倫之**度晚年 B.、不希望,不想拖累兒女 C.無所謂

15、您是否願意幫助兒女帶小孩?

A、願意 B、不願意 C、.力不從心 D、無所謂

16、您認為政府和社會針對老人最應該做的是:

A、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讓老年人生活無憂 B、完善社會志願服務組織體系 C、豐富老年人生活 D、其他

17、您和外出兒女的聯絡方式:

A、電話 B、書信 C、 不聯絡 D、其他

18、您認為您現在的生活應該怎麼改善?提出您的建議。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4

在社會人口老齡化,老齡人口高齡化,高齡人口空巢化快速發展的今天,為更全面地瞭解當前城市老人家庭護理工作現狀及服務需求,探索新形勢下適宜、可行的社會化養老模式,河海街道於20xx年10月10日至11月10日在市政府入口網站開展了65歲及以上城市空巢老人家庭護理需求專項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物件中獨居老人佔60%,64.7%的子女與老人不住在同一鄉鎮(或街道),子女看望老人的時間在每週一次或以上的佔51.51%,而有孤獨感的老人佔調查群體的71.43%,老人對自己目前生活狀況和身體狀況自我評價較好的分別佔30.3%和29.4%。在老年人的護理方面,45.45%的老人生活由其配偶照顧,由子女照顧老人生活的佔39.39%,照顧者主動學習老年人護理知識的佔40.63%,在護理老人的同時,能兼顧老人興趣愛好,豐富其老年生活的僅佔15.15%,希望社會幫助解決老人護理問題的佔94.12%,在老人護理方面,認為依託社群老人日間護理中心幫助照顧老人的佔61.11%,依託養老院的佔8.33%,依託專職保姆的佔25%。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進一步分析,調查組發現單純的家庭養老無法適應老齡社會的需求,機構養老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來滿足社會養老的需求,而社群養老更符合老年人的日常需求。為此,調查組認為應加快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模式,並且在發展社群養老工作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社群養老的優勢將日漸突顯,要樹立社群的地位和形象,增強居民對社群的歸屬感,幫助居民瞭解、接受社群養老的形式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3篇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3篇。

二是要加大養老投入。在當前社群自主性較低的情況下,仍要以政府投入為主,幫助社群建立和完善老年人活動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醫療服務室、餐飲中心等基礎設施,為社群養老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同時,要吸取以往社群建設的經驗教訓,在未來住宅小區建設中,必須要求建築單位預留足夠的空間,以滿足將來社群辦公服務和各類養老服務的需要,也為政府今後的社會化養老投入減少成本。

三是要規範社群養老。首先要規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各項服務規章制度及服務專案,要讓社群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瞭解社群能提供什麼樣的,什麼標準的服務,更要明確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社群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在社群中應享受到什麼樣的服務,這樣有助於提高居民對社群養老服務的接受和信賴程度

其次,要規範隊伍建設。老年人對社群養老服務的要求存在多樣性和複雜性,單靠下崗職工和退休職工組成的社群服務隊伍顯然無法適應要求,隊伍的素質決定著服務的質量,因此專門的管理人員、專業的社群人員、專業的醫療護理人員應在整個社群養老服務隊伍中佔有一定的比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社群養老服務的質量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3篇工作報告

四是要整合社群資源。社群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要兼顧老年人生理、心理等各個方面,不僅要開展滿足不能年齡階段老人普遍需求的服務,還要提供一些個體老年的特需化服務專案,如專門陪護、心理諮詢、法律諮詢、醫療服務等等,真正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教,老有所樂。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5

我國農村正經歷著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高齡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高齡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較快增長將直接影響到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以及農村老齡問題的綜合解決。為了解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發展情況及其對農村家庭養老的影響,20xx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了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狀況的調查研究。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調查運用國家統計局批准,中國老齡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實施的兩次中國老年人口狀況調查資料,結合北京、河北、江蘇、浙江、黑龍江、江西、河南、安徽、重慶、甘肅等1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典型調查,調查物件為農村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無子女(包括兒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兩類:1、獨居戶;2、夫妻戶。

老年類空巢家庭包括三類:

1、隔代戶(老年人與未成年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同住,多稱“留守家庭”);

2、兩代老人戶(老年人與父母同住);

3、與其他人同住戶(老年人與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國農村老年空巢和類空巢家庭共3288萬戶,佔農村老年人家庭總戶數的48.9%,比20xx年的44.9%提高了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萬人,佔全國1.08億農村老年總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佔38.3%,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佔5.6%。除隔代戶從20xx年的4.4%下降到20xx年的3.7%外,其餘幾類家庭戶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獨居戶從13.3%提高到14.7%,夫妻戶從26.7%提高到27.7%,與其他人同住戶從0.5%提高到2.1%,兩代老人戶從0.4%提高到0.7%。

空巢、類空巢家庭分佈呈現較明顯的地區差異。東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對較高,如山東、河北、江蘇的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比例超過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遼寧等也超過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陝西、廣西、雲南不足30%。各省份內部的分佈差異也較明顯。嚴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壯年比例達到90%,留在家裡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隨老年人年齡提高空巢、類空巢家庭比例呈減少趨勢。農村60至69歲的低齡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類空巢家庭中,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中減少到40.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為主佔64.9%,喪偶的佔28.8%。

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內部差異明顯。約有2/5的老年人自願與子女分開居住。這類家庭以夫妻戶多見,低齡老年人為主,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況相對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與子女分開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與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關係緊張,或子女外出發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獨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願意入養老院,但因經濟條件不允許加之不是收住物件,或當地沒有養老機構而不能如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問題既有作為農村老年人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有因子女“缺位”帶來的特殊問題。

(一)養老保障不穩定問題。

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從事生產勞動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個百分點,佔47.4%,得到子女經濟幫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個百分點,佔59.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約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養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經濟狀況和養老意識淡薄等影響,39.6%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經濟困難,49%的人認為經濟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體救助的只佔13.6%。

(二)基本醫療缺乏保障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狀況差的佔27.2%,患慢性病的佔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障,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多數反映合作醫療報銷起付線高,報銷比例低,報銷程式過於複雜,門診取藥花費多但不能報銷,住院治療又需要先墊付大筆押金。因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後不去就醫,“拖”病現象比較普遍。

(三)照料服務供求矛盾突出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佔20%,約948萬人。7.5%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佔52.3%,國家、集體、養老機構上門服務合計僅佔2.9%。與此相對,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佔64.1%。

(四)獨居老年人面臨高生活風險問題。

獨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約1004萬人。其中,覺得經濟困難的佔52.4%,需要照料但無人照料的佔18.4%,經常感到孤獨的佔53.6%,感到不幸福的佔21.0%,有過自殺念頭的佔7.5%,這些指標均顯著高於其他老年人。統計分析顯示,有60%的農村獨居老年人生活中面臨著經濟非常困難、健康狀況極差、需要照料和孤獨寂寞中的至少一種問題,近19%的獨居老年人面臨兩種以上的上述生活風險。

(五)隔代戶和兩代戶老年人生活壓力大問題。

子女外出務工,留下祖孫在家的“留守”老年人佔農村老年總人口的3.7%,接近400萬人。他們既要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又要照看孫子女,身心壓力很大,健康狀況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認為健康狀況較前一年變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調查前兩週處於帶病狀態,這些指標均明顯高於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兩代戶老年人既要自養還要贍養其高齡父母,他們參與農業勞動的比例高達80%,得到子女經濟支援的只佔44.3%,醫療費開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費支出達到1827元,遠高於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現象及問題成因分析

(一)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經濟、社會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種態勢仍將持續。

造成農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時也是70年代以來實施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父母相繼進入老年,老齡化加快發展。二是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高齡老年人口增長,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長,同時兩代老人戶也有所增加。三是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向城鎮遷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隨著居住條件改善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變化,兩代人願意分開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續存在,必將推動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繼續發展,空巢、類空巢將成為我國農村地區老年人家庭的一種重要居住形態。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養老的作用。

老年人勞動自養、夫婦互相扶養和子女贍養是傳統家庭養老的三大支柱,由於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喪失了支撐家庭養老的穩定結構,影響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現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時加重了老年人勞動自養的負擔。獨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養,與孫輩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撫育負擔,兩代老年人戶則是“以老養老”,困難相對更多。

(三)農村社會保障與社會服務發展滯後導致部分老年人養老和照料服務的“真空”。

家庭養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對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的需求增加。由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覆蓋面窄,水平低,社會福利服務基礎設施短缺,社會養老服務不發達,使老年人的養老特別是服務需求得不到保障。調查發現,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門家務服務的佔32.8%,而當地有此服務的僅佔7.0%,需要上門護理的佔35.4%,能提供上門護理的僅佔6.3%,需要入住養老機構而不能如願的佔17.6%,離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對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現象及其問題重視不夠,措施不力。

主要表現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關於居家養老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政策較少。二是觀念落後。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養老”上,對農村老年人“空巢”問題重視不夠。三是缺少有力措施。農村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後,社會組織很不發育,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難度很大。基於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帶來的照料服務等問題在許多地方沒有擺上議事日程。

(五)敬老意識和贍養觀念淡化。

農村“重小輕老”現象比較普遍,少數子女視老年人為累贅,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諉贍養義務。婆媳關係緊張,“媳婦當家,養兒防不了老”。外出務工子女忽視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與老年人缺少聯絡。還有“外嫁女兒不養娘”的傳統習俗,等等。這些因素導致部分老年人的贍養得不到落實。

四、對策與建議

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在城鎮化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因素影響下,農村以家庭養老為主,依靠老年人勞動自養、子女贍養和土地保障的傳統養老模式受到進一步挑戰,需要從整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服務的建構上綜合考慮和應對。在繼續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養老保障和公共服務,建立健全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是新時期保障包括農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內的廣大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務需求,解決農村老齡問題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年人生活提供製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保障範圍,並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採取措施給予優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對貧困老年人降低門檻,提高補助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考慮免除70歲以上老年人的參合費用,並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在個人賬戶計入金額及報銷比例等方面予以優惠,適當擴大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門診報銷的病種。醫療衛生機構應為急重病貧困老年人開闢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非繳費型養老金制度,對於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農村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可採取發放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需要。

(二)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在服務好“三無”老人等傳統服務物件的基礎上,把服務物件擴充套件到高齡、病殘、獨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會老年人。

在農村社群建設綜合性養老服務活動設施,以此為依託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體娛樂、法律服務和宣傳教育服務,逐步形成住養、定點與上門服務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體要積極出資設立養老服務公益崗位,同時積極倡導鄰里互助、志願者幫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獨居戶、隔代戶、兩代老人戶特別是高齡、貧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為重點,建立聯絡和幫扶制度,制定緊急事件的有效應對辦法,照顧好他們的生活。

(三)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的基礎性作用。

進一步推進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書籤訂工作,鞏固家庭贍養,督促外出務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產。加強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傳,把敬老孝親納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鎮的評選表彰內容,轉變不良習俗,和諧家庭關係。加強對老年人的宣傳教育,幫助老年人加強生活安全的自我保護,掌握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辦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和解決。要制定農村養老服務機構、設施發展規劃和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的政策措施,將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發展農村為老服務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療衛生、安全保護、權益維護、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責任。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揮好綜合協調和檢查督促作用。在農村基層,要普遍建立起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的領導和支援下,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積極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年人權益,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