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營主體情況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99W

我們眼下的社會,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業經營主體情況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業經營主體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玉屏鎮緊緊圍繞轉變農業經營方式,以土地流轉為載體,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初步形成了以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多種生產經營主體共生的農業經營格局,有力推動了農業規模經營,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在對近年來全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對專業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現就玉屏鎮培育狀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進行以下報告。

 一、發展現狀

圍繞中央一號檔案精神,我鎮著力培育了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三大類新型經營主體,各經營主體正茁壯成長。

1、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鎮共12家,經工商登記註冊的7家,涉及種、養、加及供銷服務等眾多領域,其中種植業4個、畜牧業5個、漁業2個、加工運輸倉儲業1個、其他行業2個。其中康淋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於20xx年度獲縣級先進示範社;成員總數200餘人,戶均純收入高於全鎮農民戶均收入2倍以上。其缺點是制度不夠健全,尚有部份未通過工商註冊。

2、家庭農場。現有家庭農場5家,還未經工商登記註冊,農場通過示範引領、土地流轉、僱工等形式帶動農戶生產經營,經營面積100餘畝,戶均純收入高於全鎮農民戶均收入3倍以上。

3、專業大戶。全鎮專業大戶已成為農村中當前比較有活力和影響的新型經濟體,現有9戶,其中種植業5戶、養殖業2戶、其他2戶,戶均純收入高於全縣農民戶均純收入2.5倍以上。

 二、作用和成效

1、加速了土地流轉,解決了“誰來務農”的問題。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租賃土地,農戶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加速了土地流轉,充分利用了農村的“四荒”,同時也避免了農村土地的撂荒問題;同時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全鎮800餘戶,有力構建起“經營主體+農戶”的有機銜接的利益共同體和產業鏈條,解決了“誰來務農”的問題。

2、優化社會服務,拓展“怎樣務農”的途徑。在各類經營主體的帶動下,玉屏鎮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產業實現全覆蓋,由傳統生產經營模式逐步向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方向轉變,由單一要素合作向勞動、技術、資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方向轉變,由各自為陣向聯合發展推進,提高了農業組織化程度,促進了分工分業和規模經營,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現代農業基礎不斷鞏固和優化,實現了提質增效。

3、推進綠色生產,夯實“吃得放心”的基礎。玉屏鎮力爭省級生態鄉鎮,近年來努力引導各經營主體依靠科技,推進綠色生產,確保“吃得放心”,抵制生產轉基因食品原料。蠶、茶、竹、畜、糧五大產業不斷向優質農業推進。努力爭創“無公害農產品整體推進鎮”、“綠化模範鎮”。目前在本鎮同堯村建立了初具規模的“林下生態烏雞養殖發展專業合作社”,玉聯村和九角村建立了“無公害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還將打算在玉聯、魚池、九角等村打造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興陽村的生態養牛,中棉村的生態養羊、兔,以及黑豚鼠(珍稀養生食品畜類),中心村的無公害糧食生產基地,河畔村的珍稀菌類—竹蓀的生產。所有的生產和養殖都力求綠色,無公害。

4、轉變發展方式,支撐“農業出路”的模式。圍繞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採取放活土地、改善手段的方式,鼓勵和支援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流轉,著力把農村有經管能力的農民培養成為“專業大戶”、“小農場主”,大力培育新型產業化經營主體,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大量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事二三產業,使農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獲得更多增收渠道。通過科技示範、良繁品種、生態精品、農產品加工等建設,不斷提高現代農業基地建設水平和綜合效益,逐步提高科技水平,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三、存在問題和困難

1、土地流轉難。土地零碎化,農業集約化、規模化水平偏低,需要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全鎮農戶人均耕地不足一畝,且分佈零散,加上丘陵山區的地理條件,既不利於標準化生產和機械化作業,又增加了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難度,制約了機械化和規模經營程度的提高,勞動力和土地資產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加之承包農戶不斷分化,兼業化傾向明顯,農村大量土地複種指數不高甚至閒置擱荒。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尚處於發展早期,數量少、規模小,亟待加大培育力度。

2、思想認識滯後,務農意願淡薄。我鎮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與農村勞動力持續轉移不相適應,需要加快培養職業農民。農業勞動力已經呈現老齡化、低文化,出現了年齡段、季節性、區域性等結構性短缺,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普遍務農意願淡薄。如果這一狀況得不到根本改善,將嚴重影響今後一個時期現代農業建設。為此,必須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確保現代農業後繼有人。

3、農戶分散經營,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偏低,需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當前,農戶家庭經營多數仍屬於分散經營,存在著“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面臨著自然、市場和質量的“三重風險”。實踐已經證明,發展各類經營主體是從根本上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的有效途徑。目前,全鎮家庭農場尚處於起步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農戶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健全。為此,迫切需要推進多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加快各類經營主體的培育發展。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設施配套差,經濟比較薄弱,人才缺乏,內部管理不到位,農業社會化服務不足。與當前專業化分工發展要求不適應,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伴隨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轉變,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出了強烈需求。目前,農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普遍缺乏為農民提供“統”的服務能力;經營性服務組織發育不充分,經濟實力弱,政策扶持不夠;公益性服務供需銜接不緊密,服務機制尚需健全。為此,迫切需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和發展以生產性服務為重點的現代農業服務組織。

 四、加快發展的`建議

1、更加重視,加強組織領導。改田改土,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創新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完成土地流轉是必經之路。要整合專案資金,加大投入,努力實施改田改土,改變土地零碎化現狀,為規模經營和實施農業機械化奠定良好的基礎。加快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機制,盤活農民手中的土地資源。幫助農民算好經濟賬,在引導廣大農民維護自身合法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土地流轉,促進農村土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

2、創新方式,更加有效解決生產要素的瓶頸制約。聚力研發,全力推廣農業機械。農業機械化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大型農業機械,不但可以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節約勞動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還可以推動土地流轉,帶動土地規模經營,改變農戶經營規模過小、過於分散、過於粗放狀況。要加大研發力度,開發適宜高縣丘陵山區推廣使用的小型農業機械,同時,加大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加快推廣農業機械。

3、多管齊下,加大扶持,做強做大經營主體。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按照“確定標準、分級扶持”的要求,設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專項扶持資金,在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技術推廣、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農業產業化等重點支農專案申報和資金安排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鼓勵支援有條件的示範社申報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科技創新,支援並鼓勵經營主體開展自主創新,引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涉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對接,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和農產品核心競爭力。金融部門要創新信貸方式,簡化貸款手續,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援力度。同時,通過部分無償資助、無息、低息專項貸款、貸款貼息和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和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要建立完善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不斷建立健全相關的農業風險防範機制。

4、強化管理,確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範運作。加大加強培訓力度,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除了需要新型職業農民,更需要一支有實力、懂管理、會經營的農村“能人”隊伍。要進一步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對農業科技、農業技術、農業發展、農業管理、農業生態以及法律政策進行系統培訓,努力培養一支“農村‘老闆’+農業經理人+新型職業農民”的現代農業生產隊伍。同時,要從政府補貼、社會保障、專案扶持、金融服務、土地流轉、職稱評定等方面創新制度和政策,吸引富有創新精神、專業知識較強的大中專畢業生和專業技術人員紮根農村、投身農業,在農業領域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