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精簡版

才智咖 人氣:2.5W

引導語:《文化苦旅》既表現了歷史的深邃荒涼,又展現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約;既展示中國文人的艱難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態人情。下面是三篇精簡版的文化苦旅讀書筆記,歡迎參考。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精簡版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精簡版一】

讀罷餘秋雨老師的《文化苦旅》,我很想抓住些什麼,卻又難以言狀,只覺得淡淡的哀愁與寂寞縈繞在心中不去,又難復平靜。

從滾滾黃沙的大漠邊塞到溫婉宜人的江南小鎮,餘秋雨老師的文化足跡,跨越了大江南北,旅途中夾雜著喜悅、激動、哀傷、沉痛……百感交集,而最終只匯合成一個赫赫刺人的“苦”字。中國史上敘說羈旅之苦的文學作品不在少數,然而負擔上“文化”二字,卻更令人覺得這苦澀的味道濃得要化不開了。

說說那個令人恨恨不已的王道士吧,青磚黃泥的道士塔原也只是個普通的佛教地方,可當那王道士開掘了一門永久性學問的洞穴後,這兒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達官貴人寵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諛逢迎的官場的中國的古文物,它們的清白也漸漸被抹黑,更糟的是:外國友人的不客氣,王道士的傻笑,中國古文物就此一車一車地安全運出國境,王道士與外國友人的寒暄。唉!傷心欲絕!餘秋雨老師之苦,皆因有著中國古代文人憂國憂民式的文化自覺,種種令人痛心疾首的現象赫然呈現在自己的眼前卻無能為力,也就難以自抑地揪心揪肺了。

也許是我出生的年代比餘秋雨老師要幸福,沒有親眼目睹種種擦肩而過的辛酸與血淚,因而沒有那種刻骨銘心的苦味縈繞心頭,然而餘秋雨老師筆下一幕幕清晰可見的中國式文化悲劇,已經令我的心也不自覺得隨之惆悵,陷入了淡淡的寂寞,歷久不散。也許餘秋雨老師得知我們肆意欣賞著他的“苦”,卻不能與之同苦,而只是僅僅的“寂寞”,怕是他的“苦”又會更甚了吧。

也許許多歷史界的專家學者曾經不留情面地指出過餘秋雨老師作品中與史實不符的種種紕漏,但是依然無妨,文學不同於歷史學,畢竟餘秋雨老師釀製的文化苦酒傳出了令人心醉的香味,不僅僅是向讀者,向文化界,更是向廣大的中國人民。這樣就已經足夠了,不是嗎?

作為一名高中生的我就這樣追隨著餘秋雨老師的足跡,在寂寞間行走著,徘徊著,彳亍著,最後旅途也到了終點站,只剩下了“這裡真安靜”的孤獨與餘韻……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精簡版二】

文化苦旅,顧名思義,是為了尋找文化的根而踏上漫漫旅途,于山光水色中看到文化的影子。其滋味,是苦的,為人,也為零落在路上的文化的碎影。

文化苦旅之苦,從開始便已浸透到了骨髓。踏著步子來到莫高窟的大門外,這裡有一條河,河邊高高低低地建著幾座僧人圓寂的塔。然則“道士塔”這個名字卻尖銳的指著其中那座儲存較完好的。這是餘秋雨先生筆下的道士塔,它靜靜地佇立在風中,而風彷彿嗚咽著,訴說著一個古老民族的泣血的往事。為什麼堂堂的宗教聖地由一個道士來看管?為什麼中國的文官在滔滔的奏摺中隻字不提?是因為貧窮,抑或是沒有學問?不,這些都不是。當歐美的學者孤單卻掩飾不住興奮的身影慢慢逼近,當晚風拂過他們飽經風霜的面頰,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點亮他們的毅然的眼眸,風輕輕的訴說著,原來這就是答案。

偌大的一箇中國,就沒有一個人願意擔負起這份責任嗎?這片遼闊的土地竟放不下幾卷經文?有的,一定是有的。奈何他們勢單力薄,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千年的古物成了官僚間的'禮尚往來。一絲苦澀由心中逸出,如幽怨的魂靈從此縈繞在燦爛的敦煌。

文中有這麼一句,我有時甚至想狠心說一句:寧肯存在倫敦博物館裡!這是怎樣的一種悲愴與糾結!是啊,存在倫敦博物館裡,這些經卷畢竟可以得到極好的保護,免於在中國受到滅頂之災,抑或成為官員賄賂上級的工具,惹上官場的惡臭。可是這句話畢竟是說不出口的,作為一箇中國人,讓中國的珍貴遺產睡在異國他鄉,終究是不甘心。

時間如流水轉瞬即逝,當幡然醒悟的專家們渴望著一睹敦煌的風采時,那些經卷唐塑早已悄然離去,遠赴異國。為了研究,他們只能從外國買來文獻的膠捲。這是怎樣一種屈辱,怎樣一種荒唐,怎樣一種酸辛?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精簡版三】

看了餘秋雨的這些散文我感觸頗深,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帶給我一次心靈的洗禮,很是震撼,但最讓我喜歡的還是他的《廢墟》這篇文章,它裡面的話深深地影響著我的思想,在極大數的人都認為完整才是美的時代。他卻提出了一個可以說是另類的想法——廢墟也是一種美,也許嫩綠的葉子象徵著希望,可是誰又能否定飄落的秋葉就不是一次生命的輪迴嗎,就不是另一個新的生命的開始,落葉是人們心中“廢墟”的代表,可是它卻賦予著別樣的精彩,難道不是嗎?

圓明園曾代表著皇家高貴的身份和無盡的財富,可是現在當我們再回首過去時,看見的又是些什麼呢?是一幅殘缺破爛不堪的景象,我們已經很難去想象它曾經擁有過的那些光輝歲月。當有人提出修復圓明園的時候,有些人卻站出來否定了,因為即使修復了它原有的容貌又能怎麼樣呢?那些曾經遭受過的屈辱歷史就能消失在歷史的記錄裡嗎?答案是當然不會了,殘缺的圓明園,一個廢墟一般的存在,也是一種美,另類的一種美,因為這個殘缺般的廢墟的存在才讓我們更加牢記了歷史慘痛的教訓和慘象,廢墟是一種美,殘酷而真實存在的美。它是不會因為它的不完整而被世人所遺棄,相反的,人們只會更加記得它,它將會永遠的被人們珍藏在心中最深的那個角落。

在《文化化苦旅》中我能感受到餘秋雨那深厚的文字功底,在中國悠久的文化發展史上,有許許多多傑出的才子,他的文章並不是最華麗最優美最感人肺腑的,但卻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他的文章教會了我許多的哲理,我也能感受到來自他內心深處的真切想法,看完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那純樸簡單的文字是我思想上的一次撼動,是我精神上的愉悅,更是我心靈上的一次完美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