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書筆記的好處論文

才智咖 人氣:9.25K

摘 要: 寫讀書筆記是人類在閱讀過程中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和重要方法,寫好讀書筆記有利於提高讀書效率、提高寫作能力及強化讀書效果。文章結合中學生不寫讀書筆記、不會做讀書筆記導致閱讀效率低、閱讀效果差的現狀,提出對策,並闡明讀書筆記對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的重要性。

寫讀書筆記的好處論文

關鍵詞: 中學語文 讀書筆記 問題對策

讀書筆記主要是指學生在閱讀時,隨時用文字記錄自己的閱讀所得,而又因每個人的知識量不一樣,對於同一讀物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所以筆記的內容也就豐富多樣。而不同的內容採用的筆記形式不相同,故讀書筆記的異彩紛呈就決定了其相當自由的性質,為學生的自由閱讀與自由寫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在中學語文的課外閱讀教學中,學生不會做讀書筆記、教師不指導學生如何做筆記等問題仍然存在,學生、教師、家長等都缺乏做讀書筆記的意識,可見社會各界對讀書筆記的重視程度亟待提高。我國新課改的專家傅道春在《優秀教學案例》中指出:“目前,在我國中國小教育中,對‘筆記’的理論研究及實際運用都明顯不足……但願能引起廣大教師的關注和研究。”[1]

一、中學生讀書筆記的問題

(一)讀書筆記僅有一種形式

翻看中學生的讀書筆記,形式千篇一律,僅是好詞、好句、好段的摘錄,沒有他們自己對摘錄文字的理解與思考,這是現今中學生讀書筆記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一步得到鞏固與普及,但離開課堂,他們在課外學習中的自主性、探究性精神還剩多少呢?從學生僅有一種形式的讀書筆記中可見一二。

中學生對讀書筆記的認識大部分源於國小老師第一次佈置讀書筆記時提出的要求,即好詞、好句、好段的摘抄,而他們在上了國中、高中後遇到讀書筆記作業就條件反射地認為是摘抄文章,可看出他們對這一概念的認識已形成思維定勢,從而導致中學生就“讀書筆記該如何做”這一問題認知的盲區。而某些中學語文老師對收交過來的一種形式的讀書筆記也習以為常,沒有由這一現象產生問題意識,因而讀書筆記僅有一種形式。

(二)讀書筆記成了一種形式

教師與學生都流於讀書筆記的形式,而未深入其中,共同把握讀書筆記的意義所在。

學生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讀書筆記而寫讀書筆記,快速瀏覽文章,劃出好詞好句後立即摘抄草草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很少思考文章大意是什麼及作者為何這樣寫等問題,作為能夠獨立思考的個體,中學生這樣寫讀書筆記何嘗不是一種形式呢?而某些老師是為了佈置作業而佈置作業,如中學生每年的寒暑假作業都有“閱讀以上文學作品,並完成讀書筆記”,還有雙休日的作業中也有“完成一篇讀書筆記”這樣的字眼等,讀書筆記只是充當了作業量的“候補隊員”,老師也僅是完成任務般給每個學生的閱讀筆記批個“閱”字就發給他們,由此看來,一些老師不也是將讀書筆記視為一種形式嗎?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及的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這一課程目標如何才能實現呢?

二、解決中學生讀書筆記問題的對策

中學生寫讀書筆記的現狀不容樂觀,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書是看不完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教給學生讀書看報的技能。”[2]所以,結合相關原因,要解決當前中學生讀書筆記的問題應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著手,分別採取對策。

(一)教師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測量;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閱讀……”這就意味著作為教學的主導,教師在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時應鼓勵學生多角度閱讀,多形式寫讀書筆記,注重多樣化及有效性。

1.教會學生正確做筆記的方法

教師在佈置讀書筆記作業前應告知學生寫讀書筆記的多種方法及意義所在,使學生“聞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具體方法有:

(1)摘要式

即讀書時摘錄閱讀中的精彩詞句、段落或名人名言等,進行語言積累。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摘錄時忠於原文,註明摘錄文字的出處如文章的標題、作者等,方便日後使用時查詢。

大部分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被動的,他們找本好詞好句好段的參考書進行摘抄應付了事,所以老師在佈置閱讀任務時應力求落到實處,如讓學生每天摘抄不得少於350字,且標明文章題目、作者及寫明摘抄該段文字的.原因。

(2)提綱提要式

提綱式即讀懂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條理,用提綱的形式把文章的觀點或相關內容記錄下來。提要式則指縱觀全文,用自己的語言簡明扼要地概括文章或全書內容。

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國中、高中階段是學生抽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可通過要求他們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寫下所讀書物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內容要點及寫作方法等,幫助他們理清思路、促進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發展,培養清晰的邏輯思維。

(3)仿寫式

即根據摘抄的句子、段落等進行仿寫,或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仿寫,此方法適用於各種文體的閱讀。

記讀書筆記的目的是促進有效閱讀,而閱讀的目的之一是積累後能化為己用,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化為自己的血肉。”故學生寫讀書筆記的興趣被激發後,教師應一鼓作氣,讓學生根據自己摘錄的句子、段落或運用學到的表達方法進行仿寫,這樣不僅使學生積累了豐厚的語言知識,又讓他們有意識地通過閱讀培養了寫作能力。

(4)心得體會式

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受到的啟發或者收穫,此方法適用於閱讀任何文體。

學生閱讀後,以該筆記方法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而這必然是在他們已讀懂文章的前提下,教師應提醒學生在運用該方法做讀書筆記時切忌空泛議論、無病呻吟。因為寫心得的過程建立在學生理解文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思考,進行再次創作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品評能力等會逐漸提高,而創作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2.認真點評學生的讀書筆記

(1)及時檢查

教師應按時、及時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起到督促作用,讓流於“形式”的讀書筆記從源頭上“終結”。

(2)認真評價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認知與自我需要緊密聯絡後,只有這種“需要”被轉移成願望,才能迸發出強烈的內驅力,形成積極的追求,而自我需要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教師應及時對他們的讀書筆記進行認真的批改與有效的評價,如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肯定,指出筆記的不足,以及談談自己對同樣讀物的認識。另外,教師還可選擇合適時機讓學生與大家分享閱讀過程中的收穫。這樣學生的自我需求得到滿足,讀書筆記會寫得更加認真,閱讀也會變得更加主動,閱讀效果也顯而易見。

3.鼓勵讀書筆記與作文相結合

教師在學生會做讀書筆記的基礎上,可鼓勵學生將寫讀書筆記與作文相結合。正如宋代陳輔所言:“萬卷書誰不讀,下筆未必有神。”這說明了閱讀和寫作不能同步的現象。這種現象目前在廣大中學生中仍普遍存在,許多中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較多,對作品的主要內容及情節都很熟悉,但就是因為懶於動筆,閱讀所得不能及時有效地運用於寫作實踐中,所以閱讀的成果就無法轉化為寫作能力,結果造成眼高手低的局面。

而學生通過寫讀書筆記,對文字有了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體悟,這必然推動學生髮現“寫然後知不足”,教師此時再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讀書和思考,形成讀、寫、思的良性迴圈,對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益處。

(二)學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薰陶……”所以對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而言,對讀書筆記有正確的認識,端正做讀書筆記的態度,採取有效的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中之重。

1.端正做讀書筆記的態度

大部分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獵取知識,擴大知識面,所以他們在讀書時更多的只是注意寫了什麼,而不關心作者是怎麼寫的及為什麼這樣寫的道理,因此很難從讀物中受益,也很難從讀物中發掘到值得做讀書筆記的材料,而閱讀水平也很難得到提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大部分學生應端正做讀書筆記的態度,保持對閱讀本身的積極性,做出高質量的讀書筆記。

2.用有效的方法做讀書筆記

部分同學有做讀書筆記,但更多的還“只是積累一些好詞佳句或摘錄作品簡介,少談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恐怕更多的受國小階段讀書筆記的要求影響,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得漸多,積累漸豐,閱讀的層次也應逐漸提高,因此中學生在做讀書筆記時,可根據教師的指導採取有效的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以逐漸提高自己對作品進行理性分析的能力,而不能閱讀時只停留在對語句的表層理解上,對語句的話外音應深入品味、咀嚼,對作品的解讀還應力爭達到多元化,形成立體感。

三、結語

做好讀書筆記不僅有益於中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教師在中學生閱讀過程中善導,中學生在寫讀書筆記時樂學,做到古人一直提倡的“不動筆墨不讀書”,像韓愈那樣“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寡言者必鉤其玄”[3]。只有勤於做讀書筆記,將寫讀書筆記當做讀、寫結合的一種最佳方式,才能打破中學生讀書時眉頭緊鎖、作文時冥思苦想的困境,不吝筆墨,做好讀書筆記。

參考文獻:

[1]王希華.現代學習理論評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140.

[2]葉聖陶.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3.

[3]潘新和.高等學校寫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