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2.77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

假期在季部長的推薦下,有幸能讀得《把時間當做朋作》這本好書。對初入職的我來說,在這個年紀讀到這樣的好書真是一種幸運。正如書的序言所說:“這不是成功學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式的書籍,不是講大道理的書,更不是一本可以隨便翻翻的書。”

現在市場上,關於速成的成功學書籍實在是多,迷茫、困頓的時候我們就拿這樣的成功學書籍來自我安慰、自我鼓勵。實際上,速成是絕無可能的。我們都知道養成習慣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而要一下子改掉壞習慣,可能需要我們用養成習慣的同樣時間成本去換來。所以我們要正視這樣的問題,想要速成,反而會打擊我們的信心,只有明白成功是一步一個腳印去實踐的,我們才能放下浮躁的心腳踏實地。

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速成是不可能的之外,還告訴我們完美是不存在的。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人無完人”。人都難以是完美的了,更別說要靠人去完成的事情。我們承認了這一點,才會給自己制定切實的目標計劃,不斷地努力接近完美。

對從事教師這一行的我來說,讀這本書還有一個最大的感受,那就是:未知永遠都存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記錄與積累。每個人生來都是以無知為起點的,而成長之路就是求知之路。我們在教育我們的學生的時候,也要灌輸這種思想,學會記錄並去探索,讓自己成為一個用心的人。用心做事,這個世界才會用心對你。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2

在第一章中,李笑來老師講過他曾經因運氣而學習程式設計並從中獲益,因愚蠢而拒絕學習盲打的經歷。很多人因為不知道它有什麼用而拒絕學習,但也有很多人卻因此痴迷學習。在這一章李笑來老師交給我們如何學會“學習”。

1、效率的本質

簡而言之,效率是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係,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之為。

我想李笑來老師主要是告訴我們要端正對“學習”的態度,不要拒絕學習,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對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學習任何知識,都會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拒絕學習,就無法體會到學習後的收穫。

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重要的起點是:起碼學會一種技能,即使它很簡單。只要體會到“習得”帶來到好處,學習的慾望就會不斷膨脹。

 2、基本途徑

端正對“學習”的態度之後,就該進入學習的實踐階段了,學習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

最基礎的就是“體驗”,也就是來自五官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是這種認知雖簡單易得但想要得到認知的提升是比較漫長的,比如人們對獲得認知從恐懼到使用火種取暖或烹飪食物。

比“體驗”更高階一點的就是“試錯”,學習本身就是把自己的認知範圍向未知擴充套件的過程,從已知走向未知犯錯是難免的,對於未知,我們要有試錯的勇氣,“試錯”之後我們就可以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就如魯迅所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蜘蛛也有人吃只不過不好吃也就沒人吃了。”

在“試錯”的基礎上更高明一點的方法就是“觀察”,簡而言之,“觀察”就是從他人以往的經歷中獲取經驗或教訓,進而轉化為自身擁有的知識。

對以上三種方法進行補充的,就是“閱讀”。當然,“閱讀”這種方法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須在文字發明之後,“閱讀”的好處就是把更多的學習資訊文字化,同時也更集中,內容也更豐富,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自己最急需的學習資料,同時,學習也更高效。

3、主要手段

除了“試錯”、“觀察”、“閱讀”之外,“正確的思考”,才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

人們在認知上,往往有一種有因必有果的傾向。然而,人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對於未知的事人們會對其進行思考。

在思考的過程中往往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科學的,也就是找到事實依據進行推理得出結論,比如達爾文寫《物種起源》尋找大量的遠古化石,來佐證這本書的觀點,另一種則是非科學的,這類思考方式往往想出一些超自然的解釋,比如宗教神學。

然而前者相對於後者,思考的難度更大,證實的難度也更大,與此同時想讓人們對此產生的結論得到認可難度也要大得多。就比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後直到20xx年才在美國憲法上“戰勝”宗教理念。

當然,宗教與科學也不是完全對立的的,宗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科學無法觸及到的認知空白,這也是很多科學家也是信教徒的原因比如伽利略、牛頓等,但是與神學家不同的是他們對未知始終未停止以科學的方式探索。

所以我們在學習中,思考方式是很重要的,即便是有神論者,也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去思考,否則思考方式出錯未知永遠都是未知。

 4、經驗侷限

人們的行為往往受制於以往的經驗,即使它是錯誤的。

對於學習而言,借鑑以往的經驗的確是一個比較簡便的方法,然而以往的經驗是從以前的的學習經歷中總結的,所以很多時候難以應對當下或者未來的學習,甚至還是錯誤的。

所以,在李笑來老師看來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他的建議是:人在學生時期應該認真閱讀至少3本關於科學史和科學方法的書籍。

掌握“科學的方法”絕不是能速成的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積澱,同時要避開經驗主義的侷限這樣才能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

5、自學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並能靈活的運用自學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自學能力的基礎在於閱讀理解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對所接觸的資訊做一個甄別,對於有用而必須記得資訊,要把他記住;對於那些有用但不需要馬上記住的內容,要做好“存檔”以備不時之需;於那些與以往的資訊類似而不同的資訊,要仔細分辨,避免用時出錯;對於與舊知識有關聯的要學會“融會貫通”。

在閱讀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要掌握檢索能力,即能對所面對的資訊有足夠的文字理解能力,突破“閱讀障礙”。

接下來,掌握“寫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會用文字來傳遞資訊、積累經驗、共享知識等等,這一點尤為重要。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實踐,光有想法不付出實際行動,這樣自然無濟於事。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養成記錄的習慣,除了要避免“選擇性輸入”之外,要有“反芻”的能力,對自己面對的資訊做一個系統的分析。

最後,要“瞭解學習的程序”,學習永遠都不會一蹴而就,它需要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尤其是在長期沒有反饋的時候更要堅定自己的信念。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3

讀《人性的弱點》之後我才開始看很多書,發現年輕時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然後開始馬不停蹄地規劃學習,總感覺效率不夠高,又看了很多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直到遇見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發現我的很多困惑在這裡能找到答案,後來又在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和《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找到一些答案。

時隔三年再次翻開這本書,發現這本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在記憶中還能清清楚楚的記住的概念和方法論,陌生的是好像有些內容第一次看時完全沒有注意點,又有了新的收穫!

羅振宇給這本書下的定義是:一本認知模式的作業系統的升級指南,可以幫你提升大腦的運作效率。

全書可以分三個部分:

1、接受現實,速成絕無可能,完美並不存在,未知永遠存在,只有真切地面對現實,才能開啟心智成長之路。

2、管理自己的任務時,要正確地估算時間,意識到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總是要比自己預想的要長得多;還要記錄開銷,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時間花在哪了;還要制訂完整的任務管理流程,一旦開始就能有頭有尾地完成。

3、學習的方法,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其中閱讀和寫作尤為重要,還要注重實踐,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正確思考的前提是正確地理解概念,經常剔除自己腦海中不正確的概念;不光要掌握學習方法,還要堅持練習,相信時間和積累的力量。

李笑來在這本書裡所講的內容其實都指向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幫我們活得更好,擁有更多的財富,擁有自由的時間,去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為了生存出賣自己的時間。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4

《把時間當作朋友》在眾多關於自我成長的書籍中有口皆碑,我一直都認為,當你想去改變生活或者工作時,首先要改變的一定是思維,比如你想通過閱讀獲得自我成長,那麼一定是先學習讀書方法,而不是一開始就埋頭於書海中手不釋卷。所以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思維改變行動。如果你在自我成長有困惑,那麼建議你去讀一讀這本書,我從這本書讀到的不僅僅是自我管理的技能,還是心智上的重新開啟!

(一)開啟你的心智

什麼是心智?李笑來老師是這麼總結的: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包括基於這些知識和經驗早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在我看來,是對付出於未來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在這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時常陷入焦慮的狀態,大多數人對自己的付出都希望能即時地得到反饋,比如你閱讀一本書,就希望自己瞬間可以醍醐灌頂,你寫一篇文章,就希望自己一夜之間能到10W+。付出暫時沒有回報是正常的,但不代表在未來,這些付出能給你莫大的幫助。

比如以前你只是對專案管理有感興趣,然後就去自學了,現在老闆讓你獨立負責一個專案,那麼你之前學習的東西就會在這裡得到發揮,你開展工作的時候就會更方便和效率!

(二)速成是不可能的

越是浮躁,就越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越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就越是浮躁。這是一個無窮迴圈,我們都有很多的慾望,學生時代的時候,我們希望自己科科滿分,每次都是第一名,工作後,我們給自己設立很多的目標,比如年薪百萬,貌似300多平米的房子。當你的現狀滿足不了慾望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浮躁的狀態。如果你不去接受現實,就會長此以往地陷入這種焦慮中,非但對自己實現目標毫無益處,更多的是消耗自己的能量。

(三)現狀無法馬上擺脫

臣服於現實,才能更好的前進到未來。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用什麼,做什麼都做好,用什麼都用好。我們大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靠天賦就能一步登天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沒有任何一個人就可以快速的擺脫現狀,一個嬰兒也要長達兩三年的時間才能逐漸和這個世界產生連結,一個普通員工起碼也要五年的工作時間,才能晉升到管理層。在認清現實之後,大可心無旁騖的做自己的事情,有一天你就會發現,過去你想要掙脫的牢籠,已經不知不覺成為了你的天堂!

(四)完美永遠不存在

大多數人的心裡都有一種理想的狀態,比如等我準備好了再開始,等我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再寫作,我怕我寫不好。但實際上就沒有一下筆就能行雲流水的,也沒有一上舞臺就可以驚豔四座的,所以再可以追求完美的同時,是給自己找一個不行動的藉口。每一件事情的過程和最終結果,都不會有很完美的狀態,你刻意追求這個理想的狀態,你只會離它越來越遠,畢竟我們終其一生的努力,大概也就只能接近完美,畢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五)及時行動

最近學習到一句話,那就是:當你沒有什麼可以選擇的時候,那就選擇開始吧!你的行動是為了你自己,不是為了別人,在做的過程當中,一定是會出現很多問題的。比如你閱讀一本書,期間可能你會接到朋友或者親人的電話,或者是臨時有事情需要去處理,那麼對在做“閱讀”這件事情的時候是有一定的風險,並且這種風險是沒有辦法去規避的。可是難道我們就因為這樣的風險,就不去開始,就不去行動了嗎?對一件事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現在開始做!

(六)做了才有興趣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對這個沒有興趣,所以我不想做。但這麼久以來,我們都把這個順序弄錯了,應該先去做了,才會有興趣。我相信一個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甚至比其他人都做得好,他對這件事情是有興趣的。

舉個例子,以前我上學的時候偏科很嚴重,往往語文考98,數學大概只能考一個74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覺得自己對數學不感興趣,但有一次,我能用幾個方法把一道數學題解出來的時候,我還去找很多數學題來做,並且很熱衷,這就走證明當你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才對那件事情感興趣!

(七)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我們過分的關注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但實際上是每一次的成功都包含了無數次的成長。成功是一種結果,而成長是對自己過去的一種剖析,你只有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化自己地心智,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接近成功。成長給你帶來的是堅如磐石的踏實和別人永遠都拿不走的安全感。

(八)資源是對等的

你想要遇到優秀的人,就必須自己先成為優秀的人。大多數人的思維裡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以為自己主動尋找優秀的資源就可以進入高質量的圈子,就好比一個貪慕虛榮的平民少女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進入高階場所,盼望自己有一天能夠調到金龜婿,即便她憑藉自己的姿色順利的嫁給了名流商賈,但不見得她就能夠在上流社會裡生活得遊刃有餘,畢竟自己的知識有侷限,經歷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想要得到優秀的資源,就必須讓自己成為優秀的人,著才是進入上層社會的最佳途徑!

(九)鼓勵他人

李笑來老師說:“鼓勵他人,就會讓自己變成一個不需要他人鼓勵的人”很多人踟躕不前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沒有支援和鼓勵。但支援和鼓勵是會上癮的,別人不會一輩子都會對你有所鼓勵,想要擺脫這一現狀,只能讓自己變成一個不需要別人鼓勵的人,這樣就可以在行動之前,沒有任何的疑慮,也沒有任何的恐懼。做一個學會鼓勵他人的人,儘管會有一些盲目,但久而久之這種習慣會引導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十)凡事不過是積累

我在寫文章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卡文的現象,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有這種情況,想寫寫不出,跟便祕一樣,時不時就會發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素材不夠豐富。凡事不過是積累,你要相信積累的力量,每天積累一點點,日積月累,你就能隨時隨地的寫出好文章了。你看到別人寫的文章,行文流暢,一氣呵成,那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成功也是一樣的,靠積累!

時間是我們的朋友,當我們學會自我管理的時候,才能真正地管理時間。

自我管理是一項終生都要學習的過程,學得快的,自然成長就快!

希望你通過讀書,成為一個能自我管理的人!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5

關於時間

1.時間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它不管你是誰,它只管自顧個地流逝,我們必須想清楚,看明白:“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所面臨的問題,與時間,管理或時間管理都沒有多大的關係,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個:“一切靠積累”,深信積累的力量,時間就是你的朋友,否則它就是你的敵人。

2.當腦子裡閃出類似:“要是我現在還年輕就好了,要是我當初不貪玩,少去笨豬跳和打王者榮耀吃雞就好了”的念頭的時候,要馬上提醒自己說:“停,這個念頭最沒用了,最愚蠢,且最耽誤事了”

要想知道類似的念頭是多麼可笑,不妨聽聽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要是我不浪費那麼多時間就好了......

可是,我們已經浪費了那麼多時間,現在竟然還在浪費時間!!

3.很多人不懂得等待的必要性,最終的結局是:同樣也等了,因為不等也得等,時間才不管你究竟是誰,但等來的結果卻是另外一個,反正不是通過耐心等待應該獲得的哪一個。

關於思考

1.作為一個人,在這一生中可能遇到最震撼的精力莫過於發現這樣一個神奇的現象:我們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

2.思考雖然不費力氣,但實在是太麻煩了,為了避免麻煩而把思考推給別人是一種常見的解脫手段,由此,太多數人身上出現了大量“迷信權威”的現象

獨立思考的一把鑰匙是這樣的:權威不一定等於正確。進一步要明白:就算權威正確,也只是權威表達了正確,而非正確屬於權威,最後要清楚:權威只是權威,正確就是正確,他倆什麼時候都不是一回事

3.很多人堅持拒絕思考,然後用天底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哲學家羅素感慨道:“很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意思考”,然後戲謔到:“實際上,他們確實死的很快”

關於學習

1.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

2.觀察和閱讀是擴充有限自我經驗的最好手段,平時多琢磨一下“他們為什麼那樣做?他們為什麼那樣想?他們為什麼那樣看?”避免用傻缺,傻X來評價那些與我們想法,做法,看法不一樣的人。

3.在學習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有一段時間進展緩慢,只有經歷積累的過程,“量變到質變”的效果才會出現,才有可能突飛猛進。

而很多人追求速成的根源就是:一方面自己的慾望在無限增加,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又是那麼多,另一方面是對自我的滿意度不斷下降,面對時間不夠用的逼迫,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

但如果做什麼事情都很簡單,很容易,那你憑什麼會認為這件事情會落在你的頭上呢?你憑什麼認為你有機會呢?

接受現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辦法一蹴而就。

4.放棄:“要是我早點學習,以前要是認真學習就好了”類似的想法,因為這是最蠢的想法。

以前我沒有認真學習,可是我們現在竟然還不開始認真學習!!!

5.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來說,方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關於計劃

1.為常見任務制定流程是一個必須養成的習慣,一個人在梳理流程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思考其中細節,考慮各種事情的突發情況和應對方案。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也要嘗試把將要做的事情的整個過程在腦子裡預演甚至數遍,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有出色的表現,對突發實況才能夠更從容地應對。

2.定計劃和目標的時候千萬不要一下子定下“100分”的目標,因為一開始你還是充滿信心地去行動,但慢慢得你會被無法達到目標的挫敗感折磨到崩潰。

3.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斷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據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通常情況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長多了”倒是一個屢試不爽的假設。

關於行動

1.以後不管什麼任務,永遠不要問“什麼時候開始才好”,因為答案只有一個:現在!

2.事情往往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們常常面臨的尷尬局面是:如果不開始行動,我們根本無從判斷目標是不是可行,或者反過來,目標是不是可行,於是,往往只有開始行動之後,才能夠做成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在行動中,如果發現既定的目標確實是不現實的,不可行的,那麼“半途而廢”不僅不意味著失敗,反而意味著決策者的無比理智。

3.別人是不是一個成功的人,是不是一個特別努力的人,本質上與我們沒什麼關係,我們該努力還得努力,不應該僅僅因為別人努力或者不努力,就我們就應該放棄努力。

4.很多人在看到別人成功了之後,心中就會想:那只是我沒去做而已,我要去做了,就輪不著你了,而且我要做了肯定做的比你的還要好,所以自以為還是比對方強,獲取這種虛偽的成就感,而這些人往往在行動的時候根本,也壓根堅持不過三秒。

5.做好這件事情究竟對我有什麼意義?如果有,那就立馬去做。努力去做,堅持去做,直到做好為止,沒有其他選擇。

時間管理

1.合理的時間規劃應該是這樣的:迅速做完簡單的部分,把節省下來的時間放到困難的部分的處理上,而不是用幾乎全部的時間處理簡單的部分,然後忽視,逃避,漠視困難的部分。

簡單的事情流程化,讓它化為習慣,不用思考就能做,複雜的事情概念化,把核心問題找到並定義,然後思考著去尋找解決方案。

2.任何人都不可能100%的有效率,,至少不可能總是100%有效率,因為這就像一個始終用100%的功率運轉的機器一樣,由於損耗太大而提前報廢。

人和人是有區別的,就好像車跟車的油耗不同一樣,不要拿別人的時間規劃表強行用在自己身上。

3.所以在做時間預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留有空間,一方面我們必須清楚會有意外事件發生,一方面我們必須使用適當的方法休息,放鬆和回覆精力,有壓力,有休息,才有穩健的成長,而不是在某一方面拉到極致。

很多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須選擇,而這也會讓你清楚一個簡單的事實:選擇意味著放棄,但你總要做出選擇,你不可能想要一個好的結果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4.在一個所有人都匆匆忙忙,都在追求速成的世界裡,想要放慢節奏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應該記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關於成果

1.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是簡單的,甚至簡單到令大多數人不由自主地忽視的地步,很多人都聽過水滴石穿的道理,但是誰真正去試過?你去試一試你就會發現,世界上沒有幾塊石頭經得起日積月累不間斷地滴,早晚會被滴穿。

2.堅持,其實就是重複,而重複,說到底就是時間的投入,準確來說是大量時間的投入。

所謂的幸運就是當你準備好的時候機會來了,

而靈感的出現,也只不過是“量變到質變”的那一瞬間突然綻放的鐵樹之花,是長時間積累後的果實。

3.一定要想清楚並牢牢記住:“相信運氣其實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所有的成功,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先花上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去鎖定一個方向或者目標,確定他現實可行之後,運用心智的力量,在這個方向投入更多的時間,比更多再多一點的時間,把時間當作朋友,一路前行。

4.任何積累都需要時間,而且必然需要漫長的時間,也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人才不肯積累,不願積累,甚至不屑積累。

5.相信我,哪怕養成任何一個很小的習慣都需要掙扎,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和堅持,但貌似痛苦掙扎的過程,在將來的某個時刻終將變得其樂無窮

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個鮮花盛開的地方,在那裡,無論霧有多大,我們總是可以看到那些“花”,因為距離足夠近了。

關於生活

1.生活本身就不完美,誰的生活不是磕磕絆絆?誰在死去的時候沒有一絲遺憾?現實如此,只能接受

百分百接受現實也許痛苦,但要醒悟---沒有其他辦法,時間是現實的人的朋友,是不現實的人的敵人,時間不是故意這樣做,只不過事實如此。

2.當好運氣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非常開心,而當壞運氣降臨在自己身上時,我們也應該平靜接受,無論怎樣,我們都要繼續生活,當然也要繼續面對我們不能控制的事物。

3.不要花心思和時間去想辦法讓別人承認自己比他們強,因為這幾乎是沒辦法做到的,而且你要清楚,你比別人強一點根本沒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別人強很多很多。

4.嘲弄別人“弱”往往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強”,而真的“強”是不需要證明的,需要證明的“強”其實是清楚自己的“弱”想通過嘲弄他人而獲得“強”的感覺。

大多數人是以“潑冷水”為樂的,因為這是最簡單的獲取優越感的方式。

5.把在自己的語言中,把“優點”和“缺點”這兩個詞換成“特點”

一個方面上的看似是很差勁的“缺點”,在另一方面可能卻是難得的“優點”,所以什麼才算是優點,什麼才算是缺點,是無法準確來定義的。

6.自卑原本只是正常的感受,不過是被定義成了負面的而已,該自卑時候就要自卑,這才是正常的,如果誰在所有該自卑的時候竟然從不自卑,那他就真正扭曲了自己,而優秀的人更容易自卑,因為自卑在優秀人的身上就是成長的動力。

7.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是:一是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二是不怕在別人面前露怯,三是敢於不去證明自己是“好人”。

關於人脈

1.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但他們的所謂的“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某種意義上的“交換關係”

(嗯,對,就像這種交換。。)

2.要做一個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為這世界其實也有“心”

沒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道路。

3.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質量,最好將時間和精力更多傾注在“把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件事情上,哪怕只是在某一個方面。

專心打造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自己的人脈。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4.在思考中,在想到“我要什麼”的時候馬上提醒自己,接下來要花一些時間思考“我有什麼”“我能帶給對方什麼”。因為後者會在轉瞬間讓你“腳踏實地”

關於交流

1.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溝通障礙”本質上幾乎都是由於溝通雙方無法讓對方理解與他們經驗相悖論的知識和資訊造成的

一根香菸,在你的理解中是危害品,一級致癌商品,而在吸菸的人眼中看來,煙就是他們解決無聊,焦慮,空虛最好的工具,也就是你理解香菸和他理解的香菸根本不是一個概念,你憑什麼認為你能夠說服他讓他戒菸?

2.在交流傾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多餘的腦力處理兩個方向的資訊:“回顧”和“預期”。

回顧就是設計反饋機制:在傾聽中回想對方剛剛說了什麼,然後交流過程中重複確認一下對方剛剛所講的內容,表達出自己對對方說的話的重視和認可。

預期就是猜想對方下一步將要說什麼,然後對他將要說的話進行恰當而舒適的反應和引述,讓對方進入舒適的“傾訴”狀態,也幫助對方聽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內容和資訊。

3.有意義的討論的前提是雙方不僅要“相互競爭”,更要“相互合作”其本質就是在討論的過程中要明確清楚自己想要贏取些什麼,自己的資訊和內容能夠對方帶來什麼樣的幫助和利益,而不是單純地炫耀獲取優越感。

如果我們發現在任何討論中發現參與者裡面有“自以為是”者存在,那最好的選擇只有一個----退出討論,因為只要它們存在,討論就不再是討論,也不會得出任何有意義的結果,更不要自以為是到自己有能力,時間,精力可以教會他們“想明白”的本領,因為我們沒義務,更重要的是估計也沒能力去改變他,正如沒有人能幫得上你一樣,估計你也幫不上別人,別痴人說夢了。

4.話說出來沒人聽形象證明了自己現在所處的狀態:話說了,別人卻“聽而不聞”甚至是意外的反應,就是說明了自己積累的還不夠,積累得不夠就繼續攢就好了。

願意聽你講話的人往往都是認可你的人,而那些搭理都不想搭理你的人,排除那些妄人之外,往往你在他的心目中一點地位都沒有,就像攢人品一樣,慢慢攢,攢的多了,自然人家就尊敬你了。

5.你想要別人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寫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關於成功

1.對於年輕人來說,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長其實只有一條路:“積累”

2.有些時候,“成功者”所說的的經驗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那些經驗很有可能是錯誤的,而這一點“成功者”自己可能也不瞭解,一件事的成功與否不是一件事情一個因素可以概括和總結的,況且有些因素可能是我們怎麼想也想象不到的。

有一句話值得牢記:人家說什麼你就信什麼。挺傻的。

3.所謂的成功,不過是比較的產物,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高人一等,也就是我們河南話:“比你牛逼”,不能做到比誰都牛,但最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再退一步,也起碼比大部分人或者很多人更“牛”容貌再好一點,能力再強一點,積蓄再多一點,權利再大一點,地位再高一點,人脈再廣一點......

慾望是無限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客人們“想要擁有未曾擁有過的物質或者資源”的強烈願望,從未減少過哪怕一點點。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6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不會因為你的挽留而停留半刻。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有效地管理時間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也曾嘗試過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但執行期間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以失敗告終。最近,有幸拜讀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對於時間管理又有了新的理解。

1、時間無法管理

我們為什麼總是時間不夠,總是抱怨“為什麼沒有時間了”。你我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每天我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開啟電腦準備做事,突然手機響了,然後拿起來看,接著就刷起微博、朋友圈,然後再倒一杯水喝。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在消磨我們的時間,直到deadline到來,我們才發現沒時間了,匆匆忙忙地去做事情。而這種突如其來的緊迫感,又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焦慮和痛苦,我們不斷地懊悔為什麼自己沒能管理好時間呢?

時間到底可不可以管理呢?本書作者的主張是時間是無法管理的,所謂“管理時間”亦或“時間管理”都是虛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不會服從任何人管理,它只會自顧自地流逝。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只有養成好的習慣才能做時間的主人。

2、做大腦的主人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與其說是關於時間管理的,不如說是教導我們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的。作者強調我們必須開啟心智,想明白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情。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呢?第一點就是你不應該隸屬於你的大腦。作者指出人的大腦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我們應該成為大腦的主人,而不應該成為大腦的奴隸,不應該讓自己跟著感覺走。為此,作者提出了心智的概念。作者認為一個人在經歷了一系列正確的事情後就會開啟心智,有點像佛家的頓悟,或者“打破舊的格式塔,建立新的格式塔”。而我更傾向於認為它是一種經驗的總結。

3、速成絕無可能

我們或多或少在市面上看到過這類書籍或課程《7天學會java》、《十天資料庫入門到精通》等,而且他們的銷量往往還都不錯。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是因為人的基本特徵就是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想馬上得到結果。作者分析了人渴望速成的原因:其一是人們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每個人都有無窮無盡的慾望,但不是所有慾望都能被滿足,因此大家都希望馬上看到每件事情的收穫;其二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階段就是無法跨越”這個道理,這也是浮躁的根源,所以才不現實地要找到迅速的方法,以便解脫;其三是自我滿意度的下降帶來了浮躁,統計學表明15-45歲的三十年間,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就是在持續下降的,而浮躁和滿意度下降相互刺激相互提升。

4、管理自己

那麼我們如何來管理自己呢?作者首先建議我們正確地估算自己所做事情的時間。有個法則叫侯世達法則,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它是這樣描述的,“完成一個任務實際所花時間總是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即使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這點我想每個人都深有體會。而每次發生“意外”本質上其實是對任務不熟悉,任何完成這個任務的人都會經歷由“陌生”變為“熟悉”的過程,才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所以我們要學會估算任務時間,即使錯了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是在熟悉的過程。

以上只是本書的部分內容,作者根據自身的經歷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觀點和建議,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無論管理時間,還是管理自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7

1、很多時候我們話沒有得倒重視,或者說沒有人傾聽,主要的原因是還不夠資格,所以急於得到他人的回饋或者傾聽,就是沒有足夠的權威,所以得不到該有的尊重。而後者是非常慢的,而且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大家會對你做的事情,說的話時常觀察且會時常交流。所以:

“一定要想辦法不時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這樣就會有人主動找你做朋友”

又稱為“攢人品”

2、學英語的《韋氏字典》電子版,真人發音。

3、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依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堅持,其實就是重複。

4、不要迷信人脈學,你苦心去追求的,如果自己不夠強大,只會被人看不起,但是如果自己足夠優秀,足夠強大,人脈會來主動找你。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大學的時候,很多學院裡很牛逼的人,之前都不會說話的人,突然會主動和你聊天說話。

5、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6、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7、所有成熟的人都善於去做的事情——讓別人舒服。

8、靈感的出現,只不過是“量變到質變”的那一瞬間突然綻放的鐵樹之花。

9、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過去埋單。

10、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

11、看穿這一切,擺脫自己的侷限,需要心智的力量。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8

很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把一本很說教的書寫的如此幽默風趣,引人捧腹,但更引人反思。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拒絕學習,懶於思考,習慣拖延,避難就易,急於求成,缺乏耐心,難以持久,理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心智是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差異化日漸增大的原因。在人類共有的弱點面前,擁有強大的心智的人,會通過控制自己的大腦,進而控制自己的思考,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而通過不斷的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和運用實踐,一個人的心智又獲得不斷的提升,形成正向迴圈。

我以前就是一個心智低下的人,不願意做有用但無趣地事情,只看得到眼前的收益,沒有長遠的計劃,得過且過,放縱自己的慾望和懶惰,內心空虛找不到方向…直到去年意識到自己的低配生活後,開始努力改變,跳槽轉行換崗,持續學習了4個月直至現在,雖然進步很慢,但是每天都在不斷的持續投入時間。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不夠穩定,重拾讀書,堅持了兩個月,內心漸漸的變得豐富而寧靜,降低對外界的期待。畢業後放縱的的生活養出樂一身的肥肉,開始減肥,4個月恢復到畢業前的狀態。現在每天都會記賬,寫日記,健身,看書,學習,很意外的是這些都已經成為習慣,不再需要耗費意志力。看完這本書,我要開始掌控自己的時間,把最重要的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和人上面。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9

從這本書裡讀到的第一是心智,

“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而後指導其行為。

心智是衡量人是否成熟的標杆。

第二是堅持,不要問為什麼,如果像猴子搬玉米那樣只是浪費時間。

第三是感知時間,記錄失誤,記錄時間。記錄痛苦,以免重蹈覆轍。

第四是把時間具體化,金錢就是時間

這世界存在這麼一個銀行你一定會很開心的:你一出生,就自動享有這家銀行為你開設的一個 VIP 賬號。每一天,這個 VIP 賬號裡面都會被自動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錢。而你的任務就是每天都要把這86400元花光,隨便你買什麼。如果不夠了,那就只能忍痛割愛——因為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您只能等明天再來取下一筆86400元錢了。如果竟然沒花完剩下了,就只好作廢——因為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我們這家銀行不接受存款,並且還要每日登出餘額。反正,每天一共就有這86400元,不多不少。如果這世界真的存在這麼一家銀行,誰都會非常開心的。可事實上,這家銀行確實存在,但很多人卻並不因此開心。這家銀行的名字叫“時間”。時間是這世界唯一對任何人都公平的資源。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每個人的每個小時都只有60分鐘,每個人的每分鐘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樣,不管你是誰。

第五是學習,主動學習就是把握時間的表現。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0

其實,在讀完這本一看名字疑似爛大街的時間管理心靈雞湯文時,我已在閱讀過程中寫了不少感想感悟。以前很少看這型別的書,大多是看一些專業相關的書。但至少這本《把時間當做朋友》,我看了以後覺得很值,也反省很多,經常看了一段便需要掩卷沉思一番。有對之前活過的人生的一個簡單回顧與總結,有對自身心智的仔細審視,有對未來的發展方向的展望。

時間的`屬性決定了,被它穿透的一切都將凝固成歷史,無法更改。

我們並不是要去改變時間,而是改變自己,通過管理自己改變自身的時間屬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的風景你會意想不到。

心智的力量——實踐出真知知識科技發達的現在,想要獲取知識實在容易。少,不好;多了,也不好。我們需要去甄別知識的可靠性,我們漸漸地更依賴去看別人的經驗、請教別人問題,而不是自己主動的去實踐得到答案。如果你有條件去實踐得到問題的答案,儘早去行動,我們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別人的經驗永遠比不過自己的經歷。永遠記住,馬上行動是最重要的。

心智的力量——改變態度,而不是去抱怨抱怨最浪費時間,即便抱怨得正確。抱怨不僅要花費時間,還會引發負面情緒,使你喪失鬥志。同時最重要的是,抱怨本身不會改變任何事實。生活中有太多事可以讓我們不停地去抱怨,抱怨公司、抱怨上司、抱怨應試教育。有些人說不抱怨不行啊,那還讓我怎麼去發洩啊。天吶,這麼多正面積極的發洩方式你卻要偏偏選擇對自己傷害最大的一種,我還能拿什麼拯救你?

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考試,因為考試意味著需要努力才能拿到通行證,否則就成了攔路虎。如果,避不開通過考試的方式來獲得通行證,與其抱怨不如熱愛。

只要你去改變你的態度,你就會發現你的世界會因此發生轉變。

很多人總是對那些無趣的事(很容易就能發現身邊的同學同事對他們自己上的課或是做的工作都提不起多少興趣,整天抱怨課程本身無聊;講課的老師水平差;工作沒有意義,總是做重複的事。整天哀怨,成熟的人會改變自身的態度來使這些變得有趣。

心智的力量——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不僅是反省,也是總結和計劃。在實現目標的路上,有衝勁是必須的,但也要牢記“我們的認知不僅可能也確實往往背離現實”。目標同一個,實現的道路有許多條,但如果連目標的可行性都沒了,這條路怕是會讓你迷失方向了。自以為是最可怕,需要不斷的質疑自己,質疑自己所學所想所做,往往有不一樣的思想火花產生,也能讓我們不斷進步。

心智的力量——計劃性我是一個喜歡計劃,但執行力不夠,拖延症老犯的矛盾體。許多計劃最終沒有按時完成甚至之後也不會去完成,事後會懊惱一會,然後開始找藉口說服自己,給自己一個安心的理由,“這次安排的計劃太多了,做不完也沒辦法”、“期間計劃外的事情這麼多,怎麼完的成啊”、“都忙了一天了,休息一下也是應該的”,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總結一下——這個計劃沒完成也沒什麼大不了,下次一定好好完成。說的嚴重點,我其實根本就沒有重視計劃這件事。還是喜歡給自己定計劃,為什麼呢,因為我喜歡給自己有一個安心放鬆的理由。

在大學期間喜歡給自己制定周計劃表,但往往是322結果(前三天按時完成,並且有熱情,之後的兩天開始拖拉,不能按時完成,最後的兩天基本不去執行了)。當我發現這個個人規律的時候,放棄了計劃,覺得隨性更適合我,並自認為計劃對我沒什麼用。當我開始閱讀本書,第一次看到“心智的力量”,靜下心來反思後,我決定重新拾起計劃。

心智的力量——執行力當計劃完後,馬上去行動,我相信很多人在計劃剛開始的時候都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做出計劃之前心裡一定想著去好好完成的。但像我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理想與懶惰並存的人來說,長期堅持的去執行計劃——這件事很難。

有執行力的人不會拖拉,不管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時間有多長,都能堅持做下來。我欣賞,也希望成為,同時也在努力成為這樣的人。仔細想想,我為什麼經常被其他事打斷計劃,因為我貪心,我想都做好——不管是計劃內的事還是計劃外的事,但太多的事實告訴我,要想做好每件事,你得先專心做好一件事。

心智的力量——學習能力人剛出生並不與其他動物有多大區別,而我們之所以在地球上佔據了主導地位(僅相較於其他生物來說),學習能力成就了人類。

學習某樣技能,總體進展基本符合階梯狀增長。有的時候,你會很長時間沒有一點點進展,但在未來的某一刻開始感覺突飛猛進,所謂醍醐灌頂,一通百通,之後則又是一段“平臺期”。高手為何總是感到寂寞,因為他們就是孤獨著過來的,試問多少人在“平臺期”決定半途而廢。

學習是自發性的。學生總是因為不喜歡老師而拒絕學習,而原因總是千奇百怪甚至無理取鬧——他的上課風格不喜歡,他曾經為難過我故意叫我起來回答我不會的問題等等。老師是來幫助你學習的,而不是要求你學習的,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作為拒絕學習的藉口。

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這個思想很多人都能接受並在實踐,自以為學會了往往帶有個人欺騙性。

清楚明瞭地表述你自以為了解的東西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容易。有的時候,你沒能給別人講清楚,可能是你自己沒想明白。更多的時候,被教者的提問,往往會令你發現你的想法還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不要吝嗇你的時間,不要吝嗇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淺,記住,教別人等於自己學,只有學好的人才可能教會別人。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在知識上不吝共享的經歷,最終會讓你明白這是最好的助人為樂的方法,並且獲得的永遠都是尊重。

心智的力量——自制力讀李笑來先生對時間的理解,越閱讀越心驚,我的過去以及未來到底還要浪費多少時間才能明悟——時間從客觀上看恆定向前的,從個體上看是可控的,讓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腦,而不是讓大腦控制你。這裡的大腦,我個人的理解是被感官支配的低階控制中心。睡懶覺,真的挺舒服的,你的感官帶給大腦的愉悅讓大腦決定不要起床,繼續睡懶覺吧。這樣的大腦太容易被感官的舒適達到滿足狀,往往失去了更深層次更復雜的行為所帶來的心靈愉悅。

心智的力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要相信自己的記憶力,“遺忘”是我們的自我保護功能。如果不經常整理已經輸入到大腦的資訊,過段時間這些資訊就會變得無序,“明明記得但死活說不上來”就是這樣的例子。文中多次提到記筆記,而且李笑來先生特別強調使用紙和筆來記,我當時第一個想法是現在電子產品如此發達,記筆記早就搬到各種雲筆記等軟體上了,多方便,隨時隨地都能記,還能有效儲存。但之後也確實發現了不足之處。

首先用紙筆記錄對我來說可能印象會更深一些,其次用紙筆在記筆記的方式和風格上有更多選擇以及個人色彩,而這些對於深度依賴雲筆記的我來說體會會深一點,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我記在雲筆記上的筆記不會經常去翻閱,也就導致過一段時間偶然翻到自己以前的筆記時,發現以前的筆記太粗糙了,然後懶惰的我就隨之而去......

當我意識到這一嚴重的後果是在寫一篇技術文章的時候,記得以前有做過這方面的筆記,當我找出來的時候發現當時記的筆記完全不能用。突然意識到我記筆記的意義變得沒有意義了,決定改變(吃一塹長一智啊)。

當我正煩惱我實在太依賴雲筆記了,不想轉變為紙筆記錄的時候,意識到問題更多的是出在自己對筆記的態度上面。記筆記不是記錄下就完事,它的作用是經常去翻閱梳理,使腦中的資訊有序的排列起來,最終成為屬於自己的知識。

記筆記需要不斷的去完善和擴充套件,定期的去整理自己的筆記,包括分類,修改理解不全面的觀點,新增新的相關知識點等等。慢慢的,你的每一篇筆記都在進化,你能清晰的感覺到他們的成長。這種感覺,非常棒。

最後,談談對努力的理解。書中對努力有一段引用: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其實,所有的人都須要努力。我很認同,努力和奮鬥不應該被強調,不應該是被人鼓舞或受到刺激後才去做。“每個人都面臨著自身一定的侷限,而現實又是‘資源不僅稀缺,並且分佈很不均勻’,所以,每個人都要努力、奮鬥、掙扎,無論他原本是什麼樣子。”努力在很多人心中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因為覺得努力是額外的付出,不努力的時候也是正常的。但其實努力和吃飯睡覺一樣,應該被平凡化,甩開“額外的付出”這個包袱,會更願意去努力。

你需要和時間賽跑、競爭,你更需要和時間做朋友。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1

要事第一,是高效的習慣之一。

突然理解到時間管理本質不是管理時間,是管理自己的心智和認知,進而管理自己的行為,最終在同等時間中實現最高的產出。

人的心智模式影響認知水平,通過控制大腦、控制情緒、推遲滿足感來讓自己更好認知當下的事,不會因為非理性的東西影響當下時間的利用;開拓心智慧夠提高認知水平,把握當下的情況;要小心成功學,把重點放在提升自己上。

基於對外界科學認識和自己內在的提升,時間的利用自然就更加高效。

有一套好的時間利用方法,番茄,GTD等都是方法。這些方法需要背後的有關時間和自己的認知、對效率的理解等去支撐才有效,否則經常以失敗告終,第六章裡面包含這些背後的東西。

避免時間浪費:不要去證明自己,不要自卑,不要使用浪費時間句型,要開源節流。要知道哪些事情是無意義的,明顯浪費時間,不會有任何產出的反而降低產出。

一定要提前準備(這個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項之一),提前準備是以始為終(高效習慣之一),是規劃並未規劃的事情打好根基,目標自然包含其中。要耐心,那是一種細嚼慢嚥的知識消化和積沙成塔式的基礎積累,一個是內在的,一個是行動上的。“越早醒悟越好”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2

大家好!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書是《把時間當作朋友》。

李笑來老師說,這不是一本時間管理書籍,也不是成功學書籍,更不是講大道理的書籍。

那它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呢?

01 書名的由來

李笑來老師最開始使用的標題是“管理我的時間”,但是因為時間的固有屬性,它不會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只會滴答滴答一秒一秒地流逝。

在寫作的過程中,李笑來老師清楚地意識到 “管理時間” 的說法很荒謬。後來,他更改了書名,20xx年《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問世了。

02 何謂心智

書中是這樣闡述的: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包括基於這些知識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心智的開啟”,即“開竅”、“頓悟”,心智可以培養、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反覆重建。

雖然我已經跨過不惑之年,但我很慶幸自己“開竅”了,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明白瞭如果想要得到一樣東西,自己必須去努力,去爭取。

03 技不壓身

故事發生在1984年的暑假,李笑來老師的母親給了他10元錢,讓他參加了他們那裡的第一個計算機學習班。

你知道嗎,10元是當時面值最大的人民幣。

只因李笑來老師父親一句話:“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

誰曾想,學習計算機這項技能在他後面編寫《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4 有些認識,經歷後才有體會

李笑來老師在接觸了計算機10年左右的時侯,仍然不會盲打。因為他潛意識裡認為:學習盲打,那是打字員需要學習的,和他無關……

直到他25歲那年,無意間和一個網友聊了兩個小時後,他突然發現自己“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盲打”。他的打字速度越來越快,為此他喜歡上了在鍵盤上敲字,邊讀書邊記錄感想。

他第一次意識到“有些認識,哪怕是簡單的常識,也需要親身經歷後才能真正體會”。

面對新生事物,永遠抱著嘗試的心態去學習,你會發現,某一天當機會來臨時,你的某一項技能派上了用場。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05 速成絕無可能

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這個社會太浮躁……

我們一方面想做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慾望無限,就在這樣的一個怪圈裡,我們太期望速成。類似“21天讓你輕鬆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樣的廣告,網上到處都是。

哈哈,如果21天就能掌握一項新技能,那豈不是滿大街都是成功者?

偷偷地告訴自己:接受現在的自己,我需要時間,沒有誰的成功可以一蹴而就。

06 交換才是硬道理

不知道在你的身邊,是否有同事抱怨自己從事著並不喜歡的工作……但迫於生計……

沒錯,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李笑來老師說,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你想要什麼,它偏不給你什麼。

在想到“我要什麼”的時候,多問問自己“我有什麼”?

或許有的人想成為企業高管,有的人想成為自由職業者……但無論你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都請捫心自問,此刻,“我有什麼”?

如果你有了匹配工作的核心競爭力,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在職場中游刃有餘。

然而不幸的是,如果你發現自己目前“一無所有”,也請不要沮喪。

李笑來老師說:“相信我,你並不孤獨。”

我們還有時間,只要努力,機會總是有的。

能力不夠,努力來湊。

07 與時間做朋友

與時間做朋友的方法很簡單: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判斷是否正確的核心只有一個:看它是否現實。

讀書營裡虛舟老師在前幾天的分享中說,和時間做朋友,實際上就是和今天做朋友。

只有把自己的每一個今天過好了,我們的人生才會朝著我們既定的目標越來越近。

08 估算時間,儘早行動

正如《左岸》裡說,永遠要相信,你完成一個任務,所需要的時間,比你預想的要多一倍!無論如何,早開始,要好於晚開始!

這幾天嘗試清單體寫作,的確感受到了實際完成任務要花費的時間比預想的要多得多。所以早打卡,早輕鬆。

始終記住行動要趁早,不要拖,不要拖,不要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09 堅持才是王道

李笑來老師的父親20世紀60年代畢業於黑龍江大學俄語系,在他們那個落後的年代,沒有“金山詞霸”等學習軟體,但他的父親把英語學得特別好,其實依靠的就是堅持。

而堅持,其實就是重複。準確地說,就是大量時間的投入。

請堅信,你把時間投在哪裡,你就會在哪裡有收穫。

10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成功永遠是小概率事件。

而對於成長,李笑來老師說: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長其實只有一條路——積累。

20xx年,讓我們極致踐行,每天都必須特別認真地活著,成長為那個優於過去的自己。年底的時候,讓我來為你鼓掌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啟發。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3

第一次聽說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是在20xx年9月份,開通了他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課程,看到了這本書的介紹,乍一看這個名字會覺得它講的是關於時間管理的書。說句實話,我對這類時間管理的書不是很感興趣,第一再好的方法少了做的這一環都是蒼白無力的,第二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都是無效的、老生常談。今年真正翻到這本書,才發現它與時間有關,卻不是單單隻講時間管理,如果用一句貼切的話來說:它講的是思維模式,升級的是我們的大腦作業系統。

通讀完整本書,我開始思考我整個讀書過程的變化。26歲之前讀書,真的只是讀書,會選擇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比如情感類、心靈成長類的書籍去讀,首先這些書沒有經過篩選和甄別,也許存在很多誤導性的觀念;其次讀完就是讀完了,沒有去辯證性思考這本書帶給自己什麼樣的體驗和思考,哪些觀念是真正值得推敲的,哪些觀念是誤導性的,更別說讀完之後再總結性的回頭反思。這樣的讀書方法收效甚微,很容易誤導自己的思維。

現在再讀書會很慎重,那些沒有經過甄別和篩選的書不急於去讀,真的對哪類書籍感興趣會仔細研究之後,再選擇好書去仔細研讀。《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裡也講到了這樣的觀念,同時也根據作者自己的實際感悟提煉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原則思維方式,我們常常被一些看似玄玄乎乎的事物所迷惑、吸引、盲從,但真正樸素的道理才能去執行堅守,堅守到質變,就是巨大的改變。那些看似高深的觀念並不一定正確,就算正確也不一定易於執行,無法執行的道理,就像漂亮的海市蜃樓,除了觀賞沒有實用價值。

整本書裡有大量的這種樸素的觀念,大部分是經過作者親身驗證的,讀完一遍在某種程度上會打通我們的一些思維,再配合上長期的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個人認為讀完此書對人的心態也是有所助益的,隨著年齡漸長,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是不一樣的,沒有通適的法則,無需過度依賴外界的評價和別人進行比較,若真要比較那就和自己比較,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所進步,在思維上在生活能力上在感情處理上在工作處理上等,也同樣需要明白努力並不意味著一定成功,那又怎麼樣呢?人走一遭,去體驗去經歷去做去修行,便是圓滿,對“知足常樂”這句話我是有保留意見的,整體方向上我們應該有個知足常樂的平和心態,但在對待每一件具體的事情上應該投入100%的熱情認真,特別是那些對你非常有意義重要的事情。不要把知足常樂作為糊弄自己,糊弄人生的藉口。

整本書通俗易懂,觀念樸素不華麗,但是在動不動就要把簡單事情複雜化華麗化的當代,很值得一讀,讀完再細細對照自己,會發現很多自己可以改進做的更好的地方,相信這本書我會再讀第二遍、第三遍。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4

時間如白駒過隙,在彈指間灰飛煙滅。然而,時間並不是手中的沙子,你捏的越緊,它留得越快。

雖然時間是無形的,但是它是可控的,只是我們大多數人常常疏於管理時間罷了。與其說這本書是時間管理,倒不如說是一本經驗分享的書籍,將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娓娓道來,讓人讀來饒有興致。

把時間當作朋友最重要的一點是,意識到時間的珍貴並願意積極開啟自己的心智模式去面對生活。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方向是正確的,,你就該堅持下去,不斷重複並改進,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優於一般人而有所專長,並從中找到成就感來開啟心智改變人生之旅。

生活並非坦途,你要做的,就是積極應對那些所謂的變化挫折驚喜或是驚嚇。當你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並預測到了前方非坦途時,你才有更多的選擇,才不驚慌而自亂陣腳。

我覺得,其實成功就是你永遠保持求知的慾望和向上的動力,你變得一天比一天好。如果一個人不去學習,整體無所事事,假以時日,本領就會退化到解放前呢。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同樣,如果堅持不懈,你就會發現,越努力越幸運。這也是我最近兩個月堅持後的體會,而且我還會一直堅持下去。我也相信,最終,我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行動勝於計劃,就如訓練口語時,流利度勝於發音一樣。

行動起來吧,不做你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就像我在利用微信讀書這個軟體看書,起七年級周兩個小時的看書時長就覺得好難,可是後來就變成了3-5個小時,再後來我告訴自己一週7小時的閱讀時長就夠了,可是上週我竟然突破了10個小時!而我回想了一下,我的時間大多都來自於給孩子餵奶的時候或者她在熟睡的清晨或早上。

你的潛力無限,一切都需心智提攜!時間這位朋友,請你多多指教!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5

在這本書裡關於時間管理的看法還是挺新穎的,時間是無法被管理的,能管的只有你自己。書中主要從時間、學習、積累、思考、管理、交流與應用等方面進行闡述,每一點裡都有所收穫。

第一、時間無法管理

人是沒辦法管理時間的,時間也不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時間”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而已。換言之,人類能做的事情頂多只不過是發明改進測量時間的工具而已,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去左右時間。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改變自己,就意味著屬於自己的那個世界將會隨之而變,其中也包括時間的屬性,開啟自己的心智,讓自己能夠用最可能準確的方式思考、觀察、記錄、總結、分享和行動,那麼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進而整個生活都必然因此煥然一新。

第二、反思能力

有心理學家認為,人之為人的關鍵在於人具有特殊的“大腦額葉”。正因如此,人類才具備了其他動物很難具備的一種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得到了反思能力的人類,最終創造了語言,發明了文字,形成了邏輯思考能力,進而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物種。不再讓自己“跟著感覺走”,成為大腦的奴隸,而是翻身做大腦的主人。分清我們和大腦的主僕關係。

第三、心智的概念

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基於知識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因為無論是吸收知識還是總結經驗,都需要經過思考才能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都會多多少少產生變化。所以說,心智這東西“上不封頂、下無保底”。心智一旦開啟,就可能因為學習而像病毒一樣瘋狂發展,與此同時,“學習能力”也會相應地大幅增長。

第四、掌握新的技能如同開啟一扇新的大門

任何一個人如果曾經有最終習得某種技能的經驗,就會知道,在習得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都會為之改變。換一種說法,因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於原本的世界裡;因為所習得的技能,他擁有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例如,一個人若最終可以熟練使用一門外語,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門,跨過那個門檻,就是另一個世界,他比那些只能講母語的人多擁有一個世界。選擇痴迷於學習的人,正是基於這樣的體會:每掌握一項新的技能,就感覺自己像重生了一次。

第五、關於學習

如果說,車是人類腿腳的延伸,使人們走得更遠;望遠鏡是人類眼睛的延伸,使人們看得更清;計算機是人類大腦的延伸,使人們算得更快。那麼,學習就是人類所有能力的延伸,使人們擁有更多能力,並且往往主要取決於你花費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注意的是,這只不過是成本而已,尚未考慮收益。事實上,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學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生活因它而變,卻無法還原。我們再也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置之不理,它瞬間就能根深蒂固,無法剷除。

第六、關於人脈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