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2500字

才智咖 人氣:1.49W

有些時候如果我們先清楚這本書不是什麼,之後可能會更加清楚它究竟是什麼。這本書不是時間管理書籍,不是成功學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式書籍,不是講大道理的書,不是一本隨便翻翻的書。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2500字

絕大多數的成功和智商沒有任何關係,所有的失敗都與且與時間有關。這本書中,作者通過親身遇到的事例告訴我們:如何開啟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從而開啟人生的成功旅程。

在閱讀過程中,我收穫了以下幾個觀點。

1時間不可管理,我們只能管理自己

作者認為時間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須開啟心智,看清楚,想明白: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時間只會以自己特有的速度自顧自地流逝,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只有我們自己。

自我管理背後的精力管理和效率管理會讓你更高效地處理工作任務並帶來成就感。高效工作能讓你更自由地安排其它時間,當工作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快樂會push你持續不斷地提升自我價值。

行動建議

估算時間:做任何事之前先判斷其熟悉程度,再根據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

比如對學習來說,任務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學習是一種探索未知的過程,完成學習任務往往需要比我們想象中更多的時間。而對工作來說,任務熟悉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工作是一個實踐已知的過程。

及時行動:接受任務之後,什麼時候開始執行才好呢?比“越早開始越好”更切實的答案是“現在就開始”。

大多數拖延症患者,不是拖延著做事,而是拖延著不開始做事。拖延著不開始的原因在於做事所要面臨的做錯、做不好的風險以及過分在意外界的評價。

事件-時間日誌:嘗試在記錄的事件後面加上時間。

《奇特的一生》講述了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如何通過獨創的“時間統計法”獲得驚人成就的故事。柳比歇夫的日誌採用的是基於過程的事件-時間日誌如:分類昆蟲學—3小時。不同於基於結果的日誌如:分類昆蟲學。基於過程的記錄不僅更詳盡,而且當結果不好的時候更容易找到緣由,另外它會使你對時間的感覺越來越精確。

柳比歇夫

2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

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任何一個人如果曾經有最終習得某種技能的經驗,不論這項技能多普通,在習得的一瞬間,整個世界都會為之改變。如一個人熟練使用一門外語,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門,跨過那個門檻,就是另外一個世界。

獲取知識的手段中,最基礎的是“體驗”,更高階一些是“試錯”,再聰明一些是“觀察”,“閱讀”是對前三者的補充,因為“體驗”、“試錯”、“觀察”侷限於自己,而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獲得他人的經驗。“思考”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很多人看過許多書但記住的內容寥寥,原因就在於缺乏思考。

行動建議

如果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選擇讀書;

如果想要快捷的學習,可以選擇網路學習;

如果想要更快捷的學習,可以選擇跟人學習;

如果想要事事都有收穫,可以選擇從做事中學習並及時覆盤。

3崇尚邏輯,追求深入思考

有時候,儘管論點和論據之間全無邏輯聯絡,卻可以用一種“顯然合理”的姿態綁在一起。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星期六的早上,牧師正在準備第二天佈道的講稿。他的妻子有事出去了,小兒子在一邊吵鬧不休,嚴重干擾了他的思路。心煩意亂之中,牧師隨手拿起一本舊雜誌,從裡面挑出一幅色彩鮮豔的世界地圖,撕成碎片,丟在地上,對兒子說:“約翰,如果你能拼好這張地圖,我就給你2角5分錢。”牧師以為這件事會花掉兒子整整一個上午,但沒過10分鐘,兒子就拿著拼得完完整整的地圖敲響了他的房門。牧師對此十分驚奇,他問道:“孩子,你怎麼這麼快就拼好了?”“啊,”小約翰說,“這很容易。地圖的另一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試著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牧師笑了,爽快地付給兒子2角5分錢,對他說:“謝謝你!你替我準備了明天佈道的題目——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就會是正確的。”

我最初聽這個故事的時候不加思考地接受了牧師這個存在明顯邏輯錯誤的結論: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就會是正確的。而實際上,這個故事是比較符合邏輯地告訴我們:換一個角度,也許我們就能找到很簡單的方法來解決複雜的問題。

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人類中大約80%的人拒絕思考、害怕思考,剩下20%中又有80%常常用錯誤的方法思考,綜合來看只有不到4%的人能用簡單且清楚的方式把問題想明白,而這4%的人最終大多數選擇了沉默或者成為負面力量的幫凶。人類發展史就是極少數想明白的人不停自我掙扎的同時,被絕大多數的人謾罵、侮辱、陷害、謀殺的歷史。我們暫且不論這是否屬實,我們只要從現在開始學會思考、正確地思考。

行動建議

從現在開始,在一段時間裡,比如1個月,時刻注意自己或自己被灌輸的每一個念頭,思考其中的邏輯關係,並進行深入地思考。

4學會有效傾聽

在書中作者提到,交流的有效有否往往更取決於聽者而非說者,失敗的交流往往源於聽者的疏忽。傾聽能力的強弱,幾乎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為絕大部分時間裡,任何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依賴聽某些人的話以及依賴某些人聽他的話。教師在課堂上對下面的學生們教授內容而往往只有少數能準確把握內容要點--傾聽能力的差異也許是這種尷尬的最好解釋之一。

行動建議

傾聽過程中剋制“過早質疑”,就算需要質疑,一定要等到對方把話說完。

“過早質疑”不僅會造成幻覺—對方的論證不堪一擊,還會讓聽者進入排斥狀態。

傾聽過程中,做好“回顧”。“回顧”即說者剛剛都講了些什麼?

說者的內容可以分為兩類:事實和看法。對於事實,我們要花時間想想“他所說的內容真實嗎”。對於看法,我們要花時間想想“這個看法的根源在哪”。

傾聽過程中,做好“預期”。“預期”即猜想講者下一步會講什麼?

這個步驟會自動集中聽者的注意力、有助於正確把握和組織說者論述的內容、能聽到更多原本聽不到的內容。

一旦決定傾聽,主動幫助說者進入“傾訴”狀態。

《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還有許多內容值得讀一讀,如現實、應用、積累等。對於我來說,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是讓我開始審視自己並作出選擇,是做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一切都靠積累,一切都可提前準備,越早醒悟越好,把時間當做朋友,專心打造一個優秀、獨立、會思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