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2.94W

ZQ學長給我推薦這本書的時候,就說你可以把它當中國近現代史來讀,應該很有意思,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那天拿著寫有書名、作者、檢索號的小紙條,第一次穿梭在圖書館一樓找書,以往都只是看看三樓的書。當這本小黃皮書印入眼簾那一刻,還是著實興奮了一把。就用這本書,開始我真正經濟學的學習吧。

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讀書筆記

所以,這本可以當歷史來讀的經濟學書籍至少讓我這個在大四才開始想去真正瞭解我的專業的人來說,還是一個很符合我口味的開始。讀完了,就想寫點讀後感吧,還不能算作評論云云。

這本書是由林毅夫、蔡昉、李周合著的。林毅夫是一個有著傳奇經歷的中國人,從臺灣游到大陸的學者。本書從發展戰略選擇與資源稟賦之間的矛盾出發,分析了中國傳統經濟體制模式內生地形成邏輯,並將這種分析方法及其結論擴充套件到所有其他國家和地區,指出發展戰略的選擇是否和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一致,是決定經濟體制模式進而決定經濟發展績效的根本原因。

新中國成立後,出於當時國際形勢的考慮,從保家衛國自力更生的角度,我國選擇了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但是重工業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資金、裝置且產業週期長,見效慢,這與當時中國所擁有的比較優勢即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並不相符,讀後感《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為了達到優先發展的'目的,便不得不採用扭曲產品和生產要素價格的巨集觀政策環境、高度集中的資源計劃配置制度,以及沒有自主權的微觀經營體制。然而在這樣的經濟體制下,並未實現趕超戰略,反而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越拉越遠。平均主義、大鍋飯導致企業效率低下,生產積極性不高。

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從微觀的放利讓權開始,在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得農民在“交滿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餘的便可以歸於自己”的政策下大大提高了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同時,隨著資本的慢慢累積,需要資金較少而應用勞動力較多的鄉鎮企業開始蓬勃發展。在城市,國有企業開始大刀闊斧改革,企業也取得了部分資源的配置權。慢慢地這些資源都流到了被趕超戰略壓制的部門,而這些部門的發展正是符合中國比較優勢的環境。由此,才製造了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的發展的奇蹟。

當然,由於整個發展戰略並未改變,經濟巨集觀政策環境並沒有改變,基礎行業的價格、利率、匯率依舊沒有市場化。各種矛盾、尋租行為也層出不窮,金融體制的改革也是舉步維艱。

然而,林毅夫分析了中國的改革內在邏輯具有不可逆性,這主要體現在,從微觀角度開始的放開,難以再收回,只能進一步推進巨集觀體制的改革。

這本書,介乎學術與歷史之間,語言通俗易懂,道理娓娓道來,或許它的觀點仍存在可以修正的地方,但是卻是一本良作。能讓你更深一層的瞭解我國的改革開放,瞭解比較優勢,也能讓我們堅定,唯有繼續推動改革向更深層次的發展,才是我們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