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

才智咖 人氣:2.44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

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1

最近看了一些書,在這裡記錄下當時看書的感受和體悟,共享的同時也加深自己的理解。閒話少敘,《經濟學思維》。

首先說下閱讀本書的感受,這本書不是成體系的介紹經濟學理論,但是裡面類似針對某一個特定的社會現象用經濟學理論進行分析,看是否符合經濟學理論或者我們預設的市場規則。

首先,其實我們的社會對於讀書和教育有偏頗,以下有個觀點:

一個正常的社會,大部分人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能夠帶來財富的實用性知識,獲取的方法包括但不侷限於學校教育,實際上,能夠獲取到這些實用性知識的主要途徑恰恰不是學校,而是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說直白點,就是幹中學。

中國社會上,總是盲目的抬高讀書的地位,好像閱讀就是一種多麼高尚脫俗的事情,要麼就是一種大家認為“讀書無用論”,其實閱讀就是和我生活中的必要環節一樣,你喝水嗎?上廁所嗎?你撓癢癢嗎?對不對,只有把這個事情當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時候,你才能放下,真正的體會到讀書帶來的樂趣,否則要麼就是裝模做樣,要麼就是騙自己。

書中關於讀書的觀點,分享一下:

讀書之三要:

A、要閱讀整本的書。現在社會的碎片資訊太多,人們反而沒有一種框架和推理的能力,變成了盲從之眾,這個意思是說作者可能在某個方向上只是提出了一點他的升級的觀點,但是為了表明他的這個觀點在這個位置上是如何比原來先進的,他需要介紹下現在的整個框架和人們針對現狀一個通用認識。

B、要帶著問題去讀書。主要針對知識性和工具性的書來講,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個具體的問題,這樣帶著整個問題就需求答案,就類似當年我們剛學會查字典是一個道理,針對性強,解決問題之後得到滿足心理更強。說相聲還得抖個包袱呢,是不是?

C、讀書需要和人討論。如果只是一個人讀書,讀完之後感覺自己是理解了,但是人是有一個心理暗示:就是惰性原則,以為你自己懂了,如果現在有個沒時間的人,讓你去給他講一遍,這樣人家算是帶著問題來聽書,現實情況是你有90%的可能會被人問的張口結舌,估計還得重讀。另外一個場景,就是我們當年上學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討論平臺,大家水平差不多,遇到問題及時就溝通,互相學習,這樣你學到知識就能記憶一輩子。

讀書之三不要:

A、不要帶著包袱去讀書。其實就是說不要覺得你讀過幾本書,你就尾巴翹到天上去了,一個人是不是人才,不是自己說了算的,他在社會中的綜合價值已經體現了是不是人才這個定義了。不要總覺得讀過幾本書,你就是人才,就被埋沒了。

B、不要玩物喪志。這個觀點說實話,我不是太贊同,主要意思是不要太執著於書的形態,這個東西我覺得主要看個人的習慣,現在人們獲取知識來源這麼多渠道,其實就是個人習慣。

C、不要只知讀書,不知現實。個人認為這個觀點比較重要,其實說出了社會中很多“書呆子”類的,只具備書本知識,但是脫離社會現實,辦理實際事務時比較低能,還會影響他自己對社會形成一個扭曲的認識。在一些比較抽象的領域,比如圍棋、數學、計算機類的,可能會容易出現天才,可能十幾歲就成功了,但是不會有十幾歲的法官和人事經理。

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2

最近,我閱讀了《讀懂世界的第一本經濟學書》一書,從中學到了許多有關於經濟學的知識,深感此書是一本好書,特此與大家,。

本書的優點一是在於其語言的樸實易懂,能把經濟金融方面的一些專有名詞以通俗的語言轉化,或是以簡單的事例來解釋給讀者。二是將經濟學的內容分為一個一個小節,每小節的篇幅都不長,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來看經濟來寫經濟,這使他不像其他經濟金融類那樣冗長又枯燥。所以,對於像我們這樣的生來說,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工具書,也可以是學習經濟的入門書。

在本書中,我最喜歡名叫《未來不是預測出來的》的那一節。當今,時常會有報道:“xx研究所聲稱經濟將在xx年趕超xx國家”此類言論屢見不鮮。在書中作者明確指出這種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長遠預測是的。將這種行為戲稱為“畫今天的餅,充明天的飢”。長遠的未來充滿隨機變數,經濟發展的快慢隨著這些隨機變數而。

天災人禍,不可抗力都會影響經濟發展的趨勢,於是在這種未知的狀態下,對未來的任何長遠預測都是不負的。作者提到,比長遠未來預測好的多的是短期預測,或者說是短期。有了短期的規劃和目標,我們才能腳踏實地地走得穩。老老實實做今天的餅,總比不著邊際地畫明天的餅好的多。

所以我認為,國家若想要經濟發展,高喊“xx年超過xx國家”這樣的口號是無意義,規劃和目標不會把國家經濟向前推動分毫。而是應該清醒地自身經濟發展的優劣勢在哪兒,該怎樣揚長補短,這才是正確的方式。誠然,經濟的規律在發揮作用,引導著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有序執行,我們有個大目標固然重要,作為研究機構,應該把更多的資源和力氣在刀刃上,用他們的去指引經濟發展,他們這些研究機構應該去探索和研究如何促進經濟發展的問題,如何能夠從根本的機制制度上保證經濟的平穩執行。我們今天的經濟,缺少的是創新,缺少的是一種推動創新的溫床,能夠讓經濟發展的創新動力。未來很遠,我們嚮往,把握當下,完成當下應該承擔的責任。

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經濟二字與常人的太遙遠,讀了之後才發現,經濟二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貨幣、GDP、與市場是我們生活的基礎,而我們都是經濟社會運作的一員。

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3

《生活中的經濟學》是茅於軾老先生寫下的一本淺顯易懂的經濟學書,尤其以美國超多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案例來解釋說明其中的經濟性原理,讓我深受感染,書中運用了很多微觀經濟學和巨集觀經濟學的知識來對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進行解釋,十分生動形象。我們此刻正在學習微觀經濟學,存在必須難度,透過閱讀此書,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微觀經濟學原理的理解,對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忙!另外,相對於巨集觀經濟學來說,我雖然還沒接觸,但是在生活中確實存在很多現象能夠用巨集觀經濟學的原理來解釋。因此,此書不僅僅拓寬了我的知識面,而且對我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

在微觀經濟學知識上,書中所舉的美國人的例子讓我印象深刻。美國人在小時候看電影的時候,尤其也是美國電影,很多的情節就是一家人開著車,搭著帳篷,燒烤架出去旅遊。當時美國就是夢中的天堂,我都難以想象,當時美國人是多麼富有。然而,美國人卻是用幾乎一個月的工資,進行一年一次的旅遊。這一點和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有很大的衝突,如果是中國人,很少有人會如此的“浪費”,即便是他算是較富有的。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有著固有的傳統消費觀念,而美國人是比較潮流的消費觀念,就好比中國人存錢買房,美國人買房存錢。旅遊雖然消費了一個月的工資,當時這些資產很可能就轉化成了另外的人半個月的資產,實現了市場的流通。對於時間,我們就應向美國人學習。在“節約時間創造財富中”,作者比較強調了美國人和中國人的一些習慣上的差異。比如美國人喜歡用電話紙,節約時間節約金錢,創造財富。而中國人還喜歡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看街頭熱鬧上。相對於國人的時間觀念差,美國人卻還在為消除排隊帶來的時間浪費做出努力。我們是不是就應加強時間觀念呢

講到巨集觀經濟學,我們就要關注一下國家及世界的整體經濟形勢。中國人在北宋的時候就開始使用紙幣,在我們四川成都,被稱為“交子”。然而近代,當美國的銀行業發達的時候,我們卻卻是固步自封。我覺得這並非壞事,中國人講究實在,美國人玩的是浪漫,而且是金錢上虛無縹緲的浪漫。最終,也得到了印證,就是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就通貨膨脹而言,大家都厭惡甚至痛恨通貨膨脹,但如果和中國比起來,美國人厭惡的程度大概不像中國人那樣厲害。因為絕大部分美國人的收入來源於市場,當物價水平上升時,他們的收入隨著上升,水漲船高,所以他們的購買力並不受多大影響。而絕大多數中國人是拿固定工資的國家職工,如果工資不相應調整,漲價就等於降低生活水平。中國現今的收入雖然高上去了,但是這完全沒有按照時代的應當有的規律發展下去,人們不覺得幸福,我覺得很大一部分職責歸咎於房地產。

本書中很多講的例項都展現的是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學差異,我覺得造成這種差異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經濟學中,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就應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根據自己的民族生存方式和特點,選取性地吸收西方現今的經濟學知識。但是,並不需要完全把我們的否定,因為此刻美國好的經濟模式,不必須將來就好。就算將來好,也不必須對我們就好。所以我們要發展適合自己的經濟學。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都要力求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規律,利用經濟學原理來看待身邊的`現象,從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4

經濟學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上的令人驚訝的是很多假設都是似是而非的。隨著歷史學民俗學統計學的發展一個又一個假設被推翻。我們不禁要感嘆經濟學的基礎發生了動搖。博蘭尼說土地勞力金錢都是虛構商品永遠不會徹底實現。歷史上從不存在現代經濟學意義上的經濟。不存在一個獨立於社群文化生活純粹以市場供求最大化物質慾望和利潤等邏輯來運作甚至能夠自我調節的經濟體。

1、"以物易物與交易"等個人行為僅偶爾出現在原始社會。經濟學是最強調個人行為的不過人類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從來不是以單個人的身份出現的。馬克思對物物交換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發展階段割裂了開來。這樣的情況幾乎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2、貿易並非出現在社群內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間的外部事物是從群體之間的交易擴充套件到個人之間的交易。

3、貿易並不依賴於市場它起源於單向的運送無論是籍著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場是所有西方經濟學教科書的第一課但市場並不是從來就有的。市場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古希臘市場功能主要是通過海盜等非和平手段實現的。

4、市場存在與否並不是本質上的特徵地區性的市場並沒有擴張的趨勢。古典貿易理論認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國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納很高的最優分工水平時國際貿易就會產生。這不符合民俗學的實證研究。

5、分工並非起源於貿易而是起源於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經濟的事實。斯密認為人類獨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換的傾向因為這對個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場範圍大小的限制。但在資本主義興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性別地理因素等原因勞動生產率不同造成了分工。

6、金錢並非是一項決定性的發明金錢存在與否並不必然造成經濟型別在本質上的差異。金錢並不是所有社會必然的產物很多發展到相當高程度的社會群體排斥使用貨幣。

7、中古時代鄉村與貿易無緣。城鎮與城鎮之間的`貿易也從來不是公平的。貿易的差異是地方實力的體現。

8、重商主義迫使國界之內的城鎮和省份的貿易更為自由並將自治市鎮的制度擴充套件到全國。重商主義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一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促進了現代政治制度的形成。

9、15世紀以前從來未曾有過國家保護政策。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是文藝復興時期逐漸形成的。在此之前並沒有很明確的國家概念更沒有對外封閉的國家保護政策。如日本中國。

10、壟斷是資本主義的常態競爭是特殊和少見的。資本主義的成就是限制市場的產物。積累大量資本的能力依賴於創造壟斷的能力而每一次偉大的技術進步都為壟斷部門創造了新的生命力。"大資本家總是試圖做一切事貿易生產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門他們才有望獲得壟斷優勢。只有二流的貨色才會去專攻一門才會是商人或工業家。(布羅代爾)

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5

從中國小管理的現實問題出發,根據楊教授《學校常規管理學》提供的思想武器、理論指導和方法工具,整合一些中國小常規管理工作的經驗和智慧,筆者認為,目前中國小管理中必須貫徹以下六大原則,緊緊地抓好常規管理學在實踐創新主要方面的問題解決。

一、貫徹思想領先的原則,總覽學校常規管理規劃。

一是要堅持學校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學校管理工作應保證學校成為社會主義性質的育人場所,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服務,使培養的學生同社會的要求相適應,合乎黨和國家規定的教育方針的要求,合乎社會主義社會的需要。

二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學校管理活動體現社會主義方向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主要是通過執行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和組織路線,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來實現的。

三是要堅持思想領先。學校管理要自始至終加強恩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用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指導學校工作,解決各種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貫徹內外協調的原則,開展學校公關常規管理。

要把學校視為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學校必須通過內外協調,充分利用社會有利條件,盡力排除不利因素,使學校管理工作效率在校內外互動影響作用中不斷提高。注意處理好學校與社會的五種關係:

一是學校管理工作與方針政策、法令法規的關係。要正確貫徹有關政策法規。

二是學校管理工作和社會各條戰線的發展水平、工作狀況的關係。要採取措施,使之相互協調。

三是學校管理工作和學生家庭以及校外教育機關的關係。學校要主動利用校外的條件,統一校內外的教育要求和措施。

四是學校管理工作和學校所在地周圍環境的關係。要發揮各地區的優勢,協助學校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

五是學校管理工作與科學理論及科學技術發展的關係。要從學校實際出發,運用科學理論和技術,不斷改進和提高學校管理工作。

三、貫徹教學為主的原則,落實學校教學常規管理。

學校管理工作應以教學為主,因為教學在學校各項工作中處於中心地位,教學在完成育人任務中是一條基本途徑,它佔用的時間也最多。歷史經驗證明,不以教學力主,不抓住這個"起主導作用的方面",學校總體工作效能就無從取得。

第一,學校領導管理人員要深入教學第一線,通過聽課、查閱教與學的資料和調查研究等渠道,以瞭解教學;通過親自兼課,以參加教學。

第二,要跳出教學第一線。學校領導在參加教學的同時,要指導教學,把握教學工作的方向,提出教學研究的課題,組織教學改革試驗,以推動和改進學校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第三,建立教學指揮系統,組織教學工作全過程。建立健全的教務行政和教學研究系統,完善教學管理制度,科學地組織教學工作的全過程,保證教學工作在學校總體工作中處於為主的地位。第四、繼續完善並做好教學常規檢查的管理與創新等。

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6

最近又翻閱了下羅伯特弗蘭克的《牛奶可樂經濟學》,作者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小例子,從產品設計、成本效益、供求關係、價格體系、市場訊號、行為心理學等經濟學的角度進行了解釋,淺顯易懂而又貼近生活,可以引發大家對周圍事物的思考。因為有文化和地域的原因,其中有些國外的例子我們不能很好的理解,而也有一些例子解釋的較為牽強,但無論如何至少有一半的例子的思考都是讓人豁然開朗的。

以下是其中一些有意思論點的記錄,值得今後學習和應用。

產品設計既要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也就是說,要在兩者之間實現平衡。如牛奶一般裝在方形盒裡,而可樂裝在圓形盒裡,因為牛奶需要冷藏成本高。

“一價定律“指出,適合試圖利用富人願意花錢的供應商,都會給競爭對手創造出直接的獲利機會,也就是利用價差進行套利。酒吧喝水要錢而花生免費,因為酒和水以及花生的不同關係。

從長遠來看,新技術所節省下來的成本,並不會給生產者帶來更高的利潤,而是降低了產品的價格,使消費者受惠。

勞動力市場原則:僱員的工資與他們為僱主在盈虧平衡點上所創造的價值成正比。

技術的高速發展,提高了最有能力的人的個人優勢,所以最近收入最高者的薪水比普通人漲的反而更快,如公司CEO及高管。

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壟斷者向特殊買家索取高價的能力,所以商家的應對之道是,允許顧客以低價購買,但前提條件是客戶必須首選躍過某種門檻,如搶購、限時促銷、改變包裝等。

價格敏感消費者,價格第一,時間體驗形象等其次,所以某種形式的購買門檻都是為了擴大這一消費群體;而價格不敏感消費者,可能是富人,或者時間便利體面等更為重要的群體。擴大整體份額而不是使這兩個群體價格衝突,會提高總體銷量而降低成本,如樣品、瑕疵品的銷售。

對個人是好事,對群體來說可能沒用。如雄鹿的大犄角只為了內鬥而對狼群無用。當個人效益超過個人成本時,個體會採取行動,可能導致對群體有害的結果。

亞當史密斯認為,個人的回報只取決於絕對績效。但事實上,生活裡大多數事情都是以相對位置定高下的,因為整體資源是固定的。如春運火車票的座位有限,網購只會引起再分配;好學校招生有限,所以名次顯然比分數重要。

商家習慣於利用各種措施向消費者釋放錯誤的市場訊號,從而影響決策。如律師都穿正裝而教授則不需要,小成本而可能產生高收益,職場中的個人形象也是如此,短期多付一點而長期高收益;二手車不確定的質量可能有問題,這種資訊不對稱,造成了接近全新的二手車價格也較低。

一般來說,一旦遇到隨機性成功,必然會出現“迴歸平均”。如業績不好,炒掉領導後,業績立刻反彈,則不見得一定能推論出“炒掉原來的領導是正確”的結論,而然大眾可不這麼看,足球教練的更換就是個好例子。

從理論上來說,金錢獎勵最優最方便,但實際上人們往往偏好其他形式的獎勵,如獎勵汽車等,或者朋友之間護送禮物,這是典型人力資源激勵的心理學應用,無論金錢和實物,最終要看其“效用”如何。

很大程度上,人們所做的選擇,源於一種想要構建、保持個人或群體認同的心理動機;而商家需要了解並滿足客戶的這種動機。

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7

價格大戰是經濟走向市場化的重要一步,正在這種意義上,我認為爆發價格大戰是經濟市場化進步的表現。那種把價格競爭貶低為初級競爭,甚至卑劣競爭的看法實際上是不瞭解價格競爭在市場化中的重要作用。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價格競爭是有意無意地阻礙市場化程序,對市場經濟仍持一種葉公好龍式的支援,骨子裡總認為自己比市場高明。

一.經濟學是研究什麼的?

1、研究微觀經濟學的書很多,為什麼要推薦這一本呢?樑小民的《微觀經濟學縱橫談》的特點有三:

1)特別通俗易懂。全書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讀起來不累。

2)有乾貨。事例分析得精當,有理論的通俗解釋,有運用場景。

3)以關鍵詞為寫作綱領。

2、經濟學研究什麼內容?

經濟學研究的是怎麼用,才能達到最優化。同樣是1000塊錢,怎麼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裡,還是買理財?

花1000塊錢,是個簡單目標。要說複雜目標,人這一輩子,怎麼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損失的最小化?企業怎麼用好有限的資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實現利潤的最大化?社會又怎麼使用資源,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二、成本

1、第一個概念:機會成本

什麼叫機會成本?資源有多種用途,當把它用於一種用途時就要放棄其他用途,這種所放棄的用途就是用於某種用途的機會成本。

2、第二個概念:比較優勢

由機會成本可以引出另一個概念——比較優勢。何為比較優勢?就是幹同一件工作,對不同的人來說,機會成本是不一樣的。還有一個重要經濟學原理:貿易有利於雙方。

3、第三個概念:邊際成本

邊際——我們通俗理解,可以理解為增加的意思。生產要素增加一個單位,那麼,產量就會跟這變化。比如,運輸公司多買一輛車,就能多掙200人的票錢。前頭叫邊際成本,後頭叫邊際收益。邊際效益遞減規律——讓我們決策時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三、供給、需求和價格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給需求分析是經濟學的基本工具。說到供給和需求,就離不開價格,價格本身是供求關係的一個反映,又是調節供求的風向標。供給不變,需求增加,那價格當然就漲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恆定不變,供給增加,那價格就要往下掉。價格大戰——市場經濟的活力在於競爭,競爭當中,價格競爭是首要的。經濟學家有個定義,叫競爭形成均衡價格。限制價格——不符合經濟學規律

四、市場和政府

1、第一個概念:市場的外部性

某種經濟活動中,產生了某種成本,這個成本不由交易雙方產生,而是跟這事沒關的第三方產生,這是負外部性;產生了某種收益,收益也沒落到交易雙方頭上,這叫正外部性。

市場失靈——燈塔——公共物品

2、第二個概念:尋租理論

租金原來是指地租,後來泛指各種生產要素的租金。當某種生產要素需求增加,但供給難以增加的時候,產生的差價就是租金。

尋租就是用各種方法得到獲得租金的特權。一般來說,引起租金的供給限制來自政府的權力,所以,往往尋租是權力尋租。尋租是一種獲利最大的活動。因為尋租者是拿小錢換大錢,而掌握權力者是無本萬利,無本生意賣多少都是賺。

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8

讀了奧利沙文的《城市經濟學》,收穫蠻多的,從書中可以學到很多關於城市發展,城市交通,土地租金與土地利用模式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也由此對於城市經濟學更加了解,對於我們學習房地產經營管理也有很大的幫助。

特別是學到了城市經濟學五個公理:通過調整價格實現區位均衡,自我強化效應產生極端結果,外部性導致非效率,生產受規模經濟影響,競爭導致零經濟利潤。城市中每一個組成因素,我們都可以用這五個公理之一來解釋,也可以利用這五個公理對城市的建設做出貢獻。特別是對於我們房地產的投資建設來說,也是具有很大的意義的。在進行房地產投資建設時,可以根據城市的環境,結合這五個公理,進行有效率的投資建設活動,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而土地租金版塊則讓我們更加了解制造業,寫字樓,家庭各個部門對城市不同區位土地的支付意願,由此可以預測不同區位土地的利用模式。對於我們房地產開發來說,知道不同區位土地的利用有利於結合不同的區位特點進行開發建設活動。

而對於城市人口分佈,居民的居住選擇來說,鄰里、教育、犯罪等因素是有很大影響的,城市的發展也是受這些所影響,在進行房地產開發時,也要考慮城市中所選擇區位、開發小區的檔次等等對於該城市中居民的影響,才能更加有效地吸引購房者。

讀《城市經濟學》,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或許有些東西我們之前就已經知道是這麼回事,但是,並沒有一個清晰系統的認識,通過《城市經濟學》這本書,我們可以以一個專業的角度去分析瞭解這些問題,從而對於問題的瞭解與運用有更好的效果。

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9

《魔鬼經濟學》是美國經濟學家列維特和記者都伯納合著的一套書。書中所闡述的不是傳統的經濟學理論,而是如何站在經濟學角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謎團。

萬事萬物皆有隱祕的一面,誘因是現代生活的根基,找到這些原因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書中的前言部分就舉了幾個有意思的例子:

20世紀90年代,美國本應飆升的犯罪率為何驟降?是因為管理、經濟繁榮和新型治安策略?這些看似主觀的因素聽起來十分可靠,但卻經不起推敲。通過大量資料分析,結果出乎意料:墮胎合法化使潛在罪犯減少,從而導致犯罪率的下降。

專家,是指生活中掌握大量資訊的人,例如醫生、房屋中介、股票經紀人等。然而現代社會,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專家所佔的資訊優勢日益縮減。專家所提出的理論有時是錯的——他們也會利用資訊優勢謀取私利,錯誤的理論似乎順暢無阻地從專家口中,傳到記者耳中,然後進入大眾思維,並迅速上升為傳統觀念。所以,傳統觀念常常是錯的。但如果我們知道什麼值得測評以及如何測評,就有利於理清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

如果你學會以正確的方式觀察資料,某些以其他方式無法解答的謎團就會迎刃而解,因為要擊碎混淆視聽和自相矛盾的謊言,資料的力量就無可比擬。

“道德代表著人類對世界運轉方式的期望,而經濟學代表著其實際的運轉方式。”經濟學是一門有關測評的學科,它包含一系列行之有效、用途廣泛的工具。但經濟學的工具也完全可以用於分析其他話題,而且分析起來更有意思。撇開道德立場,沉下心來鑽研資料,結果常常會得出有悖於傳統、出乎意料的發現。

因此,作者虛構了一門學科:魔鬼經濟學。這本書如同尋寶遊戲,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探究某些有趣案例的客觀價值。

那就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探索之旅吧!

經濟學書籍讀書筆記10

《生活中的經濟學》講述的是茅先生在1993年留學美國,發現美國市場經濟下值得學習和研究種種經濟現象,以淺顯易懂的生活片段展現給讀者,潛移默化的灌輸經濟學思想,讓讀者以經濟學的視角來分析社會,解讀社會現象。

書中分微觀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和經濟體制三個部分,例如超市管理、後院經濟、環境保護等日常點滴,篇篇反映出令人細細品味的經濟學原理。我不會具體描述本書細節,以下兩點是看完之後的一些思索和感受:

1、為什麼一本非原理類書籍能夠流傳16年之久,翻版14版而經久不衰

——不論多深奧的理論,如果透徹地理解了它,必定能夠還原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小事情反應大道理。

這個問題一向盤旋在我心中很久,因為書中大多講述的美國一些先進的市場經濟體制,例如超市中自動掃碼的高效,電梯靠右站給人帶來的便捷。生活中的經濟學讀書筆記。這些種種也許在16年前90年代的中國,看上去十分新鮮轟動,但是對於這天的我們,很多便捷的運作形勢已經採用,為什麼這本書還會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之後,我漸漸明白,我們學習的是這種做學問學以致用的方法,再深奧的原理,如果透徹理解融會貫通,應用於日常現象,那才真的實現了知識的價值。在生活中,要有敏感性,遇到事情多思考,把自己學到的知識來解釋現象,從現象中獲得知識,構成知識儲備運用的良性迴圈。

2、節約時間創造財富,社會道德促進發展

書中提到的許多現社會存在的問題,現實依然存在,例如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問題。書中講到:有次作者看到馬路上交通事故,只用了三分鐘,當事人交換了駕駛執照,清理了事故現場,馬路又恢復了平靜。他們有很完善的保險制度,更重要的是雙方尋求能夠理解的妥協辦法,把是非放到次要地位。這讓我不禁想起前幾個月在三環上兩輛汽車的刮蹭事件,為了持續事故現場,兩輛車足足停了4個小時,造成三環交通大癱瘓。如果兩位司機能夠放下是非,協商妥協,那麼節約的不僅僅僅是四個小時,還有這四個小時整個三環帶個社會的財富。

社會道德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強大,良好的社會道德與秩序,能夠減少糾紛,節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能夠節省社會監督成本,能夠促使資本和勞動結合生產出更多財富。所以,“社會成員自覺程度越高,整個社會就越富裕”。

以上是讀罷《生活中的經濟學》感受很深的兩點,尤其佩服茅先生數學、經濟與哲學的綜合素養,以及敏銳獨特的視角。這是一個研究人員最就應具備的兩個素質,以茅老為目標,學習,學習,再學習。